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滚塑油污分离沉淀槽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7:57: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塑制作的油污分离沉淀槽。


背景技术:

2.农村每年产生污水90多亿吨,但由于农村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且水量不稳定,导致污水处理率低下;在农村产生的生活污水中,厨房污水是较为常见的污染源,含油的厨房污水排放到水域中后,油滴覆盖水面形成油膜,使水体与空气隔绝,降低了水中的溶氧量,进而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质变臭,对水资源造成破坏。
3.因此,在农村每户或几家共用一简易的油污分离装置,使污水先经过油污分离装置简单过滤后再排入,是既经济又环保的好办法。现有具代表性的油污分离装置可参见cn209835718u的实用新型专利,它公开了一种简易隔油池,包括箱体、箱盖、隔板和过滤篮,箱体内固装有隔板,隔板的一侧内活动安装所述过滤篮。该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其进水口和出水口要与排水管连接,但现常规的排水管有两种规格(直径75mm管和直径110mm管),现有技术在使用无法通用于这两种排水管,给施工使用造成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滚塑油污分离沉淀槽,以进一步提升通用性,方便于使用。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塑油污分离沉淀槽,包括槽体、盖于其上的盖体以及设在槽体内的过滤篮;所述槽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槽体为一体滚塑制作;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为双用接口结构,该双用接口结构包括由槽体的槽壁上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横向环,该第一横向环的外沿朝向环中心翻折出第一竖向环,该第一竖向环的内沿再向槽体内侧方向翻折出第二横向环该第二横向环的内沿上朝环中心翻折出第二竖向环,该第二竖向环的内沿上向外侧翻折出第三横向环,该第三横向环的外沿再朝向环中心翻折出第三竖向环,该第三竖向环的内沿再朝槽体内侧方向翻折出第四横向环,该第四横向环的内沿上再朝向环中心翻折出第四竖向环;所述第二横向环的内径周面作为供与一种排水管配合的第一配合面,所述第四横向环的内径周面作为供与另一种排水管配合的第二配合面。
6.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篮的周侧中,一侧为一封闭的隔板体,另外三侧均设有网孔,而其底部也设有网孔;且所述隔板体的宽度与槽体的宽度相匹配,隔板体卡置于槽体内将槽体分隔为左右两个腔体。
7.上述方案中,所述槽体的内底面上凸设有凸部,所述过滤篮的底面搁置于凸部上,在过滤篮的底部与槽体内底面间形成连通槽体内左右两个腔体的通道。
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9.本实用新型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设计为特别的双用接口结构,以适用于两种规格的排水管,大大提升了通用性,方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分解立体示意图;
11.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全剖立体示意图;
12.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全剖示意图;
13.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篮示意图。
14.以上附图中:1、槽体;11、凸部;12、通道;13、进水口;14、出水口;2、盖体;3、过滤篮;31、隔板体;4、双用接口结构;41、第一横向环;42、第一竖向环;43、第二横向环;44、第二竖向环;45、第三横向环;46、第三竖向环;47、第四横向环;48、第四竖向环;a、第一配合面;b、第二配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6.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4所示:
17.一种滚塑油污分离沉淀槽,包括槽体1、盖于其上的盖体2以及设在槽体1内的过滤篮3。
18.所述槽体1上设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所述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为双用接口结构4,参见图2和图3所示,该双用接口结构包括由槽体1的槽壁上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横向环41,该第一横向环41的外沿朝向环中心翻折出第一竖向环42,该第一竖向环42的内沿再向槽体1内侧方向翻折出第二横向环43,该第二横向环43的内沿上朝环中心翻折出第二竖向环44,该第二竖向环44的内沿上向外侧翻折出第三横向环45,该第三横向环45的外沿再朝向环中心翻折出第三竖向环46,该第三竖向环46的内沿再朝槽体1内侧方向翻折出第四横向环47,该第四横向环47的内沿上再朝向环中心翻折出第四竖向环48。具体,所述第二横向环43的内径周面作为供与一种排水管配合的第一配合面a,所述第四横向环47的内径周面作为供与另一种排水管配合的第二配合面b。比如,第二横向环43的内径周面(即第一配合面a)的直径为110mm,以供于110mm的排水管相配;第四横向环47的内径周面(即第二配合面b)的直径为75mm,以供于75mm的排水管相配。
19.所述槽体1及其上的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为一体滚塑制作连接成型。
20.所述过滤篮3的周侧中,一侧为一封闭的隔板体31,另外三侧均设有网孔,而其底部也设有网孔;且所述隔板体31的宽度与槽体1的宽度相匹配,隔板体31卡置于槽体1内将槽体1分隔为左右两个腔体。
21.所述槽体1的内底面上凸设有凸部11,所述过滤篮3的底面搁置于凸部11上,在过滤篮3的底部与槽体1内底面间形成连通槽体1内左右两个腔体的通道12。
22.所述槽体1壁上设有进水口13,该进水口13对着过滤篮3内腔开设,使进水落入过滤篮3;所述槽体1壁上对应另一腔体设有出水口14。
23.本实施例将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设计为特别的双用接口结构,以适用于两种规格的排水管,大大提升了通用性,方便于使用;且将隔板和过滤篮合二为一,使整个分离沉淀槽仅由“槽体、过滤篮及盖体”三个部件组成,减少了开模生产成本,装配也方便地多。
2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滚塑油污分离沉淀槽,包括槽体(1)、盖于其上的盖体(2)以及设在槽体(1)内的过滤篮(3);所述槽体(1)上设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为一体滚塑制作;所述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为双用接口结构(4),该双用接口结构包括由槽体(1)的槽壁上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横向环(41),该第一横向环(41)的外沿朝向环中心翻折出第一竖向环(42),该第一竖向环(42)的内沿再向槽体(1)内侧方向翻折出第二横向环(43),该第二横向环(43)的内沿上朝环中心翻折出第二竖向环(44),该第二竖向环(44)的内沿上向外侧翻折出第三横向环(45),该第三横向环(45)的外沿再朝向环中心翻折出第三竖向环(46),该第三竖向环(46)的内沿再朝槽体(1)内侧方向翻折出第四横向环(47),该第四横向环(47)的内沿上再朝向环中心翻折出第四竖向环(48);所述第二横向环(43)的内径周面作为供与一种排水管配合的第一配合面(a),所述第四横向环(47)的内径周面作为供与另一种排水管配合的第二配合面(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滚塑油污分离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篮(3)的周侧中,一侧为一封闭的隔板体(31),另外三侧均设有网孔,而其底部也设有网孔;且所述隔板体(31)的宽度与槽体(1)的宽度相匹配,隔板体(31)卡置于槽体(1)内将槽体(1)分隔为左右两个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滚塑油污分离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内底面上凸设有凸部(11),所述过滤篮(3)的底面搁置于凸部(11)上,在过滤篮(3)的底部与槽体(1)内底面间形成连通槽体(1)内左右两个腔体的通道(12)。

技术总结
一种滚塑油污分离沉淀槽,包括槽体(1)、盖体(2)以及过滤篮(3);槽体(1)上设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其特征在于: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为双用接口结构(4),该双用接口结构包括第一横向环(41)、第一竖向环(42)、第二横向环(43)、第二竖向环(44)、第三横向环(45)、第四横向环(47)及第四竖向环(48);所述第二横向环(43)的内径周面作为供与一种排水管配合的第一配合面(a),所述第四横向环(47)的内径周面作为供与另一种排水管配合的第二配合面(b)。本实用新型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设计为特别的双用接口结构,以适用于两种规格的排水管,大大提升了通用性,方便于使用。方便于使用。方便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华 费长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爱迪滚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3
技术公布日:2022/3/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