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烫茶杯盖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5:0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烫茶杯盖。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茶杯盖一般是直接通过限位结构抵靠正在杯体的上沿,这种结构使得茶杯在倾斜时,杯盖容易掉落,为了解决杯盖易掉落的问题,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在杯盖内侧设置弹性胶圈与杯身进行限位,且杯盖不具有滤茶功能,需要额外设置滤茶隔套,使茶杯结构复杂化,另一方面,茶杯杯身若设计为锥形结构,传统的杯盖设置弹性胶圈的结构则难以适用,且在杯盖的材质上,若全部使用木质,则杯盖长期在蒸气作用下容易腐朽变形,若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虽然经久耐用,但是不锈钢具有很强的导热性能,导致杯盖烫手。
3.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兼具防烫、使用寿命久、适用于锥形杯身的防烫茶杯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亟需研发一种兼具防烫、使用寿命久、适用于锥形杯身的防烫茶杯盖。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烫茶杯盖,包括:
7.杯盖主体,所述杯盖主体的材质为防烫材质;
8.金属隔板,所述金属隔板连接于杯盖主体下部;
9.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拆卸地连接于杯盖主体下部;
10.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连接杆下端;
11.弹簧圈,所述弹簧圈连接于第一连接板的边缘;
12.隔茶网,所述隔茶网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下部;
13.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隔茶网的下部。
14.进一步的,上述防烫茶杯盖结构中,所述杯盖主体的材质为木。
15.进一步的,上述防烫茶杯盖结构中,所述杯盖主体的下部中央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壁攻有第一螺纹,所述金属隔板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盲孔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设有与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
16.进一步的,上述防烫茶杯盖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沿,所述弹簧圈连接于于所述第一凸沿。
17.进一步的,上述防烫茶杯盖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多个滤茶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多个滤茶孔。
18.进一步的,上述防烫茶杯盖结构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边缘设有斜向上的第二凸沿,所述第二凸沿与第二连接板的夹角为110-160度。
19.进一步的,上述防烫茶杯盖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板、隔茶网和第二连接板可拆卸
地连接于连接杆的下部。
20.进一步的,上述防烫茶杯盖结构中,所述金属隔板、连接杆、第一连接板、弹簧圈、隔茶网和第二连接板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防烫茶杯盖结构中,杯盖主体采用防烫材质,优选木质,美观大气,也可以是塑料、竹材或其他导热性不高的材质,在杯盖主体的下部连接金属隔板,利用金属隔板阻隔茶杯内的蒸气,避免蒸气直接与杯盖主体接触而造成杯盖主体的腐蚀,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弹簧圈和隔茶网的结构,利用第一连接板连接弹簧圈,弹簧圈能够适用于锥形茶杯的杯体限位,既能保证杯盖与杯身顺滑地分离和连接,又能保证杯身和杯盖连接后,杯盖不易掉出;另一方面,隔茶网能够隔离茶叶,不再需要额外的滤茶装置,使茶杯盖兼具防烫、使用寿命久、适用于锥形杯身且防烫的优点。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防烫茶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防烫茶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防烫茶杯盖的主视图;
25.标号说明:
26.1、杯盖主体;2、金属隔板;3、连接杆;4、第一连接板;41、第一凸沿; 42、弹簧圈;5、隔茶网;6、第二连接板;61、第二凸沿;7、滤茶孔;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8.实施例1
29.请参照图1-图3,一种防烫茶杯盖,包括:
30.杯盖主体1,所述杯盖主体1的材质为防烫材质;
31.金属隔板2,所述金属隔板2连接于杯盖主体1下部;
32.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可拆卸地连接于杯盖主体1下部;
33.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板4连接于连接杆3下端;
34.弹簧圈42,所述弹簧圈42连接于第一连接板4的边缘;
35.隔茶网5,所述隔茶网5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的下部;
36.第二连接板6,所述第二连接板6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连接板6设置在隔茶网5的下部。
37.上述杯盖主体1的材质可以是木质、竹材、塑料或其他导热性低的材料;上述杯盖主体1的形状为圆柱体,杯盖主体1的上沿设有圆弧角,其下部可设置深度为0.2-1mm的圆形槽,金属隔板2形状可以是与圆形槽适配的圆形,使金属隔板2嵌入圆形槽内,使金属隔板2的下表面与杯盖主体1的下表面边缘平齐,连接杆3与上述杯盖主体1以及金属隔板2同轴设置。
38.防烫茶杯盖与锥形茶杯杯身连接后,通过倾斜杯身,茶汤可通过隔茶网5,经由出料口流出。
39.实施例2
40.实施例1所述的防烫茶杯盖,其中,优选杯盖主体1的材质为木,木质杯盖不但具有很好的防烫性能,还具有美观大气的有点。
41.实施例3
42.实施例1所述的防烫茶杯盖,其中,所述杯盖主体1的下部中央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壁攻有第一螺纹,所述金属隔板2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盲孔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杆3的上端设有设有与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
43.通过上述结构,方便杯盖主体1与连接杆3可拆卸地连接,用户可根据喜好更换不同样式的杯盖主体1,若杯盖主体1损坏,也可方便更换。
44.实施例4
45.实施例1所述的防烫茶杯盖,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沿41,所述弹簧圈42连接于于所述第一凸沿41。
46.上述结构中,可利用第一凸沿41上设置圆周阵列分布的小孔,弹簧圈42 依次穿过各小孔从而连接,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弹簧圈42的伸缩范围,使其更适用于锥形茶杯使用。
47.实施例5
48.实施例1所述的防烫茶杯盖,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多个滤茶孔7,所述第二连接板6上设有多个滤茶孔7。
49.上述结构中,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6主要起到夹持隔茶网5的作用,滤茶孔7的设置方便茶汤滤过。
50.实施例6
51.实施例5所述的防烫茶杯盖,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6的边缘设有斜向上的第二凸沿61,所述第二凸沿61与第二连接板6的夹角为110-160度。
52.上述结构中,第二凸沿61的特定倾斜角的作用是引导隔茶网5边缘向上弯折,是杯盖能够更顺利地与杯身连接。
53.实施例7
54.实施例1所述的防烫茶杯盖,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4、隔茶网5和第二连接板6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杆3的下部。
55.上述结构中,可在连接杆3下部设置螺杆,第一连接板4、隔茶网5和第二连接板6依次套接于螺杆,再通过螺母8锁紧。
56.实施例8
57.实施例1所述的防烫茶杯盖,其中,所述金属隔板2、连接杆3、第一连接板4、弹簧圈42、隔茶网5和第二连接板6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