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层合掌三折筒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1:48: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缝纫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合掌三折筒。


背景技术:

2.缝纫加工中,常常需要用到环形结构的布条,以包裹强化支撑件或透气片等构件。环形结构布条通常是通过将条状布条的两端交叠后进行缝合得到。但是现有环形结构的布条多数是单层的,单层的环形结构的布条的厚度难以满足对内衣的钢圈的包裹要求,穿戴时钢圈对人体的压力没有得到足够程度的减轻。为此,需要在单层的环形结构布条内增加厚度以提高其包裹减压的效果。
3.为此,市面上出现对布条进行折叠以获得双层环形布条的双层折筒夹具,但此类双层折筒夹具存在布条输送时较为松散,布条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的问题,需要工人多次调整,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合掌三折筒,包括,第一折筒,其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连接的第一左侧板、第一底板和第一右侧板;第一折筒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左侧板与第一右侧板从第一进口往第一出口逐渐相向弯折以围成第一折边通道,第一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进口的宽度的一半,第一折边通道位于第一底板的上方;第一压板,其设置在第一折边通道内,且从第一进口往第一出口延伸,第一压板的后端与第一折筒连接,第一压板与第一底板之间形成第一间距;第二折筒,其穿设于第一折边通道内,且位于第一压板的上方,第二折筒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连接的第二左侧板、第二底板和第二右侧板;第二折筒包括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出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二左侧板与第二右侧板从第二进口往第二出口逐渐相向弯折以围成第二折边通道,第二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进口的宽度的一半,第二折边通道位于第二底板的下方;第二压板,其设置在第二折边通道内,且从第二进口往第二出口延伸,第二压板的后端与第二折筒连接,第二压板与第二底板之间形成第二间距。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合掌三折筒,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使用者可将外层布条穿过第一压板与第一底板之间的第一间距,使得外层布条穿入第一折边通道内,第一折边通道由第一左侧板与第一右侧板相向弯折围成,且第一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进口的宽度的一半,以确保外层布条穿过第一折边通道后,外层布条的左端和右端围成环形,并将内层布条穿过第二压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第二间距,使得内层布条穿入第二折边通道内,第二折边通道由第二左侧板与第二右侧板相向弯折围成,且第二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进口的宽度的一半,以确保内层布条穿过第一折边通道后,内层布条的左端和右端围成环形,由于第二折筒穿设于第一折边通道内,内层布条穿过第二折筒后位于外层布条的内侧,从而形成双层环形布条,在内衣的缝制中,有利于对文胸
的钢圈起到良好的包裹作用,避免钢圈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压力或钢圈在洗涤过程中露出的问题出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设置有利于使得布条在输送中紧贴第一折边通道和第二折边通道,利用第一折边通道和第二折边通道的内部形状的变化实现布条的变形和折叠,有利于减少布条在输送中出现偏移的问题。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压板上设有第一调节孔,第一调节孔沿第一压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压板上设有第二调节孔,第二调节孔沿第二压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8.第一压板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孔,第二压板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调节孔,使用时,使用者可将外设的顶针、钩针等工具穿过第一调节孔或第二调节孔,进而实现摊平穿入第一折边通道或第二折边通道的布条、控制布条沿第一折边通道或第二折边通道向前输送的功能,有利于确保形成双层环形布条,满足该双层合掌三折筒的使用需求。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左侧板与第一右侧板呈交叠设置且互相分离,第二左侧板与第二右侧板呈交叠设置且互相分离。
10.第一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进口的宽度的一半,第二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进口的宽度的一半,且第一左侧板与第一右侧板呈交叠设置且互相分离,第二左侧板与第二右侧板呈交叠设置且互相分离,从而控制外层布条穿过第一折边通道后,外层布条左端和右端折叠的幅度,以确保外层布条的左右两端能互相交叠围成环状,并控制内层布条穿过第二折边通道后,内层布条左端和右端折叠的幅度,以确保内层布条左右两端能互相交叠围成环状,并与外层环状的布条配合,形成双层环状布条,在内衣的缝制中,有利于对钢圈起到较好的包裹作用,避免内衣在穿着过程中钢圈对人体产生的压力较大、以及内衣在清洗过程中钢圈露出的问题。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折边通道位于第一底板的上方,第一左侧板位于第一右侧板的下方,第二折边通道位于第二底板的下方,第二左侧板位于第二右侧板的下方。
12.第一折边通道位于第一底板的上方,第一左侧板位于第一右侧板的下方,第二折边通道位于第二底板的下方,第二左侧板位于第二右侧板的下方,即外层布条的翻折方向与内层布条的翻折方向是相反的,使得外层布条与内层布条的包裹方向是相反的,有利于增加外层布条与内层布条连接成双层环形布条后的包裹稳定性,在内衣的缝制中,有利于增加布条对钢圈的包裹作用,避免内衣在清洗过程中中钢圈露出的问题。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片,固定片上设置前后连通的第一凹槽,固定片与第一压板的后端连接,第一凹槽与第一压板的上端面围成第三调节孔,固定片的上端与第二折筒连接。
14.该双层合掌三折筒还包括固定片,固定片上设置前后连通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压板的上端面围成第三调节孔,固定片的上端与第二折筒连接,固定片均与第一折筒和第二折筒连接,有利于在保持第一折筒和第二折筒相对位置的同时撑开第一折筒和第二折筒,以避免第一折筒对第二调节孔造成阻挡以及第二折筒对第一调节孔造成阻挡,第三调节孔的设置以便使用者将钩针、顶针等工具穿入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处对布条进行调节,满足该双层合掌三折筒的使用需求。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左侧板的上边沿处设有向左弯折的第一卷边,第一卷边设置在靠近第一折边通道的一侧;第一右侧板的上边沿处设有向右弯折的第二卷边,第二卷边设置在靠近第一折边通道的一侧。
16.第一左侧板的上边沿处设有向左弯折的第一卷边,第一右侧板的上边沿处设有向右弯折的第二卷边,第一卷边和第二卷边均设置在靠近第一折边通道的一侧,在布条穿过第一折边通道逐渐变形、折叠的过程中,第一卷边和第二卷边有利于限制布条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有利于避免布条穿出第一折边通道而导致与第一折筒的外轮廓产生剐蹭的问题出现,有利于确保布条在第一折边通道的导向作用下完成变形和折叠。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左侧板的下边沿处设有向左弯折的第三卷边,第三卷边设置在靠近第二折边通道的一侧;第二右侧板的下边沿处设有向右弯折的第四卷边,第四卷边设置在靠近第二折边通道的一侧。
18.第二左侧板的下边沿处设有向左弯折的第三卷边,第二右侧板的下边沿处设有向右弯折的第四卷边,第三卷边和第四卷边均设置在靠近第二折边通道的一侧,在布条穿过第二折边通道逐渐变形、折叠的过程中,第三卷边和第四卷边有利于限制布条两端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有利于避免布条穿出第二折边通道而导致与第二折筒的外轮廓产生剐蹭的问题出现,有利于确保布条在第二折边通道的导向作用下完成变形和折叠。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折边通道后端的下边沿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片,第二折边通道后端的下边沿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二弯折片。
20.第一折边通道的后端的下边沿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片,第二折边通道后端的下边沿设置有向下弯折的第二弯折片,当外层布条从第一进口处穿入第一折边通道,内层布条从第二进口处穿入第二折边通道,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外层布条穿入第一折边通道以及内层布条穿入第二折边通道的顺滑度,减少布条与第一折筒或第二折筒的边角产生剐蹭而导致布条勾线、损坏的问题出现,且通过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在前后方向上的交错,有利于避免内层布条和外层布条在输送中产生缠绕、打结的问题出现。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与第一折筒或第二折筒连接,限位块延伸至第一出口的上方,限位块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分别位于第一出口的左侧和右侧,且均向下延伸。
22.该双层合掌三折筒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延伸至第一出口的上方处,且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分别位于第一出口的左侧和右侧,且均向下延伸,限位块的设置有利于对折叠完成的布条起限位、收束作用,有利于避免布条穿出第一折筒和第二折筒后走偏、以及结构变松散而导致缝纫参差不齐的问题出现。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两端呈左右延伸,安装板与第一折筒的下表面连接,安装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下贯穿的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分别位于第一折筒的左端和右端。
24.该双层合掌三折筒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两端呈左右延伸,安装板左端的安装孔位于第一折筒的左方,右端的安装孔位于第一折筒的右方,安装板用于与缝纫机的工作台连接,使用者将螺纹件穿过安装孔后可与预设在工作台上的螺孔螺纹连接,从而实现该双层合掌三折筒的安装、固定,满足该双层合掌三折筒的使用需求。
2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合掌三折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合掌三折筒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合掌三折筒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合掌三折筒的第一折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合掌三折筒的第二折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100-第一折筒;110-第一左侧板;120-第一底板;130-第一右侧板;200-第一压板;210-第一调节孔;300-第二折筒;310-第二左侧板;320-第二底板;330-第二右侧板;400-第二压板;410-第二调节孔;500-固定片;510-第三调节孔;600-第一弯折片;700-第二弯折片;800-限位块;810-第一子板;820-第二子板;900-安装板;9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不定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表示三个并列方案,例如,a和/或b表示a满足的方案、b满足的方案或者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36.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有含有多个并列特征的短句,其中的定语所限定的是最接近的一个特征,例如:设置在a上的b、c、与d连接的e,所表示的是b设置在a上,e与d连接,对c并不构成限定;但对于表示特征之间关系的定语,如“间隔设置”、“环形排布”等,不属于此类。定语前带有“均”字的,则表示是对该短句中所有特征的限定,如均设置在a上的b、c、d,则表示b、c和d均设置在a上。
37.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出说明。
39.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合掌三折筒,包括:第一折筒100、第一压板200、第二折筒300和第二压板400。
40.其中,第一折筒100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连接的第一左侧板110、第一底板120和第一右侧板130,即第一左侧板110和第一右侧板130分别与第一底板120的左端和右端连接,第一折筒100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左侧板110与第一右侧板130从第一进口往第一出口逐渐相向弯折以围成第一折边通道,即第一折边通道从第一进口往第一出口处逐渐收窄,第一左侧板110与第一右侧板130呈交叠设置且互相分离,第一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进口的宽度的一半,第一折边通道位于第一底板120的上方,且第一左侧板110位于第一右侧板130的下方,即在第一出口处,第一右侧板130位于第一左侧板110的上方,且第一右侧板130的下端面与第一左侧板110的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以供布条穿过并在第一出口处实现折叠。
41.第一压板200设置在第一折边通道内,且从第一进口往第一出口延伸,第一压板20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一折筒100的左端和右端连接,第一压板200与第一底板120之间形成第一间距,第一压板200设置在靠近第一底板120的一侧,当使用者将布条穿过第一间距后使得布条穿入第一折边通道内,第一压板200的设置有利于使得布条紧贴第一底板120,并沿着第一折边通道逐渐实现变形、折叠,从而避免由于布条在折筒内过于松散而导致布条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偏移以及折叠效果不佳的问题出现。第一压板200从后往前呈锥形设置,以避免对第一左侧板110和第一右侧板130的弯折造成阻挡。
42.参见图1和图2,第二折筒300穿设于第一折边通道内,且位于第一压板200的上方,第二折筒300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连接的第二左侧板310、第二底板320和第二右侧板330,即第二左侧板310和第二右侧板330分别与第二底板320的左端和右端连接,第二折筒300包括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出口与第一出口连通,且第二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进口的宽度的一半。
43.第二左侧板310与第二右侧板330从第二进口往第二出口逐渐相向弯折以围成第二折边通道,即第二折边通道从第二进口处往第二出口处逐渐相向收窄,第二左侧板310与第二右侧板330呈交叠设置且互相分离,第二左侧板310位于第二右侧板330的下方,且第二折边通道位于第二底板320的下方,即在第二出口处,第二右侧板330位于第二左侧板310的上方,且第二右侧板330的下端面与第二左侧板310的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以供布条穿过并在第二出口处实现折叠。
44.第二压板400设置在第二折边通道内,且从第二进口往第二出口延伸,第二压板40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二折筒300的左端和右端连接,第二压板400与第二底板320之间形成第二间距,第二压板400设置在靠近第二底板320的一侧,当使用者将布条穿过第二间距后,使得布条穿入第二折边通道内,第二压板400的设置有利于使得布条紧贴第二底板320,并沿着第二折边通道逐渐实现变形、折叠,从而避免由于布条在折筒内过于松散而导致布条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偏移以及折叠效果不佳的问题出现。第二压板400从后往前呈锥
形设置,以避免对第二左侧板310和第二右侧板330的弯折造成阻挡。
45.即第二折筒300与第一折筒100的结构大致相似,第二折筒300的筒径小于第一折筒100的筒径,第二折筒300反插入第一折筒100的第一折边通道内,即第一底板120与第二底板320互相远离,第一压板200与第二压板400互相靠近,第二折边通道位于第一折边通道的内部。
46.为确保穿出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的布条可形成环状的包裹结构,第一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进口的宽度的一半,第二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进口的宽度的一半,使得穿过第一出口的外层布条和穿过第二出口的内层布条均能形成包裹性能较好的环状结构。
47.使用时,使用者将外层布条穿过第一间距后使得外层布条进入第一折边通道,在第一压板200的限位作用下,随第一折边通道内部腔室的形状变化,外层布条随之变形,外层布条的左端和右端逐渐相向弯曲,并在第一出口处穿过第一左侧板110和第一右侧板130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外层布条的左端和右端相向翻折且左端和右端呈交叠设置,外层布条的左端位于右端的下方,形成三折筒的形式,变形后的外层布条最终从第一出口处输出。
48.使用者可将内层布条穿过第二间距后使得内层布条进入第二折边通道,在第二压板400的限位作用下,随第二折边通道内部腔室的变化,内层布条随之变形,内层布条的左端和右端逐渐相向弯曲,从而使得内层布条的左端和右端相向翻折且左端和右端呈交叠设置,内层布条的左端位于右端的下方,且由于第二折筒300穿设于第一折边通道内,从第二出口处完成折叠且输出的内层布条位于外层布条的内部,从而形成双层环形的布条,且内层布条和外层布条的包裹方向相反。
49.在缝制内衣的钢圈时,通过该双层合掌三折筒从而形成双层环形布条用于包裹钢圈,有利于增加对钢圈的包裹性能,且一定程度增加了包裹厚度,有利于减轻使用者穿着钢圈内衣时,钢圈对人体的压力,以及避免在洗涤内衣时,由于布条的包裹较差导致钢圈露出的问题出现。
5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左侧板110与第一右侧板130从第一进口往第一出口逐渐相向弯折以围成第一折边通道,此处包括第一左侧板110和第一右侧板130在第一进口处开始逐渐弯折,以及第一左侧板110和第一右侧板130在第一进口处已具备一定弯折程度,并朝第一出口方向弯折程度逐渐变大的两种情况。第二左侧板310和第二右侧板330的弯折情况与第一左侧板110和第一右侧板130的弯折情况一致,此处不再赘述。第一左侧板110和第一右侧板130的弯折以及第二左侧板310和第二右侧板330的弯折可通过折弯机实现。
51.为保持第一折筒100和第二折筒300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一折筒100与第二折筒300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两者的相对固定,从而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确保形成外层布条包裹内层布条的双层环形布条,满足该双层合掌三折筒的使用需求。
52.具体的,第一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进口的宽度的三分之一,第二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进口的宽度的三分之一,以便布条穿过第一折边通道或第二折边通道后形成左端与右端交叠的三折筒形式,有利于布条形成双层环形结构的包裹性能。
53.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压板200上设有第一调节孔210,第一调节孔210沿第一压板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压板400上设有第二调节孔410,第二调节孔410沿第二压板400的长度方向延伸;使用时,使用者可将外设的顶针、钩针等工具穿过第一调节孔210或第二调
节孔410,进而实现摊平穿入第一折边通道或第二折边通道的布条、控制布条沿第一折边通道或第二折边通道向前输送的功能,有利于确保形成双层环形布条,满足该双层合掌三折筒的使用需求。
54.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左侧板110的上边沿处设有向左弯折的第一卷边,第一卷边设置在靠近第一折边通道的一侧;第一右侧板130的上边沿处设有向右弯折的第二卷边,第二卷边设置在靠近第一折边通道的一侧。
55.在布条穿过第一折边通道逐渐变形、折叠的过程中,第一卷边和第二卷边有利于限制布条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有利于避免布条穿出第一折边通道而导致与第一折筒100的外轮廓产生剐蹭的问题出现,有利于确保布条在第一折边通道的导向作用下完成变形和折叠。
56.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左侧板310的下边沿处设有向左弯折的第三卷边,第三卷边设置在靠近第二折边通道的一侧;第二右侧板330的下边沿处设有向右弯折的第四卷边,第四卷边设置在靠近第二折边通道的一侧。
57.在布条穿过第二折边通道逐渐变形、折叠的过程中,第三卷边和第四卷边有利于限制布条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有利于避免布条穿出第二折边通道而导致与第二折筒300的外轮廓产生剐蹭的问题出现,有利于确保布条在第二折边通道的导向作用下完成变形和折叠。
58.第一卷边、第二卷边、第三卷边和第四卷边的设置,有利于确保布条在穿过第一折边通道或第二折边通道内时,布条可随第一折边通道或第二折边通道的形状变化而进行变形、折叠,避免布条偏移穿出第一折边通道或第二折边通道而导致布条的折叠效果不佳的问题出现。
59.参见图3,进一步优选地,该双层合掌三折筒还包括固定片500,固定片500上设置前后连通的第一凹槽,固定片500与第一压板200的后端连接,第一凹槽与第一压板200的上端面围成第三调节孔510,固定片500的上端与第二折筒300连接,即在第一折筒100和第二折筒300的后端设置有该固定片500,固定片500均与第一折筒100和第二折筒300连接,有利于在保持第一折筒100和第二折筒300相对位置的同时撑开第一折筒100和第二折筒300,以避免第一折筒100对第二调节孔410造成阻挡以及第二折筒300对第一调节孔210造成阻挡,第三调节孔510的设置以便使用者将钩针、顶针等工具穿入第一调节孔210和第二调节孔410处对布条进行调节,满足该双层合掌三折筒的使用需求。
60.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折边通道后端的下边沿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片600,第二折边通道后端的下边沿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二弯折片700。
61.当外层布条从第一进口处穿入第一折边通道,内层布条从第二进口处穿入第二折边通道时,第一弯折片600和第二弯折片700有利于增加外层布条穿入第一折边通道以及内层布条穿入第二折边通道的顺滑度,减少布条与第一折筒100或第二折筒300的边角产生剐蹭而导致布条勾线、损坏的问题出现,且通过第一弯折片600和第二弯折片700在前后方向上的交错,如第二弯折片700位于第一弯折片600的后方,有利于避免内层布条和外层布条在输送中产生缠绕、打结的问题出现。
62.进一步优选地,该双层合掌三折筒还包括限位块800,限位块800与第一折筒100或第二折筒300连接,如与第二折筒300的第二底板320的上端面焊接。
63.参见图5,限位块800延伸至第一出口的上方处,限位块800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子板810和第二子板820,且第一子板810和第二子板820分别位于第一出口的左侧和右侧,且均向下延伸,限位块800的设置有利于对折叠完成的布条起限位、收束作用,有利于避免布条穿出第一折筒100和第二折筒300后走偏、以及结构变松散而导致缝纫参差不齐的问题出现。
64.进一步优选地,该双层合掌三折筒还包括安装板900,安装板900两端呈左右延伸,安装板900与第一折筒100的下表面连接,安装板900用于与缝纫机的工作台固定,从而为该双层合掌三折筒提供支撑作用,安装板90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下贯穿的安装孔910,具体的,安装孔910可呈前后延伸的腰形孔,两个安装孔910分别位于第一折筒100的左端和右端。
65.使用者可将螺钉穿过的安装孔910后与预设在缝纫机的工作台上的螺孔螺纹连接,从而实现该双层合掌三折筒与缝纫机的安装固定,并通过调节螺钉穿过安装孔910在安装孔910内的前后位置,从而调节该双层合掌三折筒相较于缝纫机的机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使得该双层合掌三折筒可适用于各种规格不同的缝纫机使用,有利于提高该双层合掌三折筒的适用性。
6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各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