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3-09 01:5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针对跨度较大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在其底部设置免落地临时支撑不仅可以抵抗楼承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还可以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目前已经提出了落地临时支撑的结构形式。
3.但是,目前均是采用同一种方案来设置钢筋桁架楼承板,使得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承力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承力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预设构建目标,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主龙骨和次龙骨;
7.按照预设设置规则和多种主次龙骨连接方式,对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进行重建,获得多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钢筋桁架楼承板;
8.对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加均布载荷,并确定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挠度值;
9.基于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挠度值,在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确定出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10.利用所述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构建与所述预设构建目标对应的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
11.可选的,所述按照预设设置规则和多种主次龙骨连接方式,对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进行重建,获得多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包括:
12.在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一侧表面的目标位置处设置次龙骨,并在所述次龙骨的远离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一侧设置多个主龙骨,以及按照多种所述主次龙骨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次龙骨与多个所述主龙骨,获得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所述次龙骨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主龙骨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主龙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按照第一预设间距彼此间隔开;
13.利用第二预设间距对每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的多个所述主龙骨进行重建,并按照多种所述主次龙骨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次龙骨与重建后的多个主龙骨,获得多个第二
有限元分析模型;
14.在每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的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设置传力构件,获得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
15.将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16.可选的,所述将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7.在每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中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一侧表面,增加多个次龙骨,获得多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多个所述次龙骨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次龙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按照第三预设间距彼此间隔设置;
18.利用第四预设间距对每个所述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多个第五有限元分析模型;
19.利用第五预设间距对每个所述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主龙骨重建,获得多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
20.利用第六预设间距对每个所述第五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主龙骨重建,获得多个第七有限元分析模型;
21.在每个第七有限元分析模型的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设置传力构件,获得多个第八有限元分析模型;
22.所述将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包括:
23.将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
24.将多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五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七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八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
25.将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和所述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26.可选的,所述将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和所述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27.对每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增加多个次龙骨,并利用第七预设间距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多个第九有限元分析模型;
28.利用第八预设间距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多个第十有限元分析模型;
29.对每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增加多个次龙骨,并利用第九预设间距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多个第十一有限元分析模型;
30.利用第十预设间距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多个第十二有限元分析模型;
31.在每个所述第十二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的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设置传力构件,获得多个第十三有限元分析模型;
32.将多个第九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十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十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十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十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组;
33.将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和所述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包括:
34.将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所述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和所述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35.可选的,多种主次龙骨连接方式包括主龙骨与次龙骨直接接触连接,或主龙骨与次龙骨通过支撑构件连接。
36.可选的,所述对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加均布载荷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37.获取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中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第一自重、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应的混凝土的第二自重和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应的施工活荷载;
38.利用所述第一自重、所述第二自重和所述施工活荷载,确定所述均布载荷。
39.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构建目标,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包括:
40.根据所述构建目标,利用abaqus,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
41.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42.初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构建目标,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主龙骨和次龙骨;
43.重建模块,用于按照预设设置规则和多种主次龙骨连接方式,对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进行重建,获得多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钢筋桁架楼承板;
44.施加力模块,用于对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加均布载荷,并确定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挠度值;
45.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挠度值,在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确定出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46.结构构建模块,用于利用所述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构建与所述预设构建目标对应的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
47.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程序,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的步骤。
4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程序,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的步骤。
49.本技术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通过根据预设构建目标,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主龙骨和次龙骨;按照预设设置规则和多种主次龙骨连接方式,对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进行重建,获得多个中间有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处理器3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操作,使得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模型可以自主训练学习,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63.存储器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3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3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301所执行以实现本技术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
64.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还可选包括有:通信接口3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接口3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通信接口3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304、显示屏305和电源306中的至少一种。
65.通信接口3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接口3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接口3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66.射频电路3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3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3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3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3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城域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3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定。
67.显示屏305用于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3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305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3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3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305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305可以为一个,电子设备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305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305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305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305可以采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68.电源306用于为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306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
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306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支持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6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70.此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程序,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的步骤。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技术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技术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确定为示例,程序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终端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终端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终端设备备上执行。
7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72.基于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技术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
73.参照图2,图2为本技术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4.步骤s11:根据预设构建目标,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主龙骨和次龙骨。
7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执行主体是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安装有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程序,终端设备执行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程序时,实现本技术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的步骤。
76.一般而言,预设构建目标可以是指用户基于需求设定的,用于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参数,预设构建目标中的参数可是针对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设置的参数,利用预设构建目标构建出来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主龙骨、次龙骨和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部的压型钢板和下部临时支撑的支撑柱,)。
77.进一步的,所述根据预设构建目标,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构建目标,利用abaqus,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
78.压型钢板建模时,忽略闭口式压型钢板复杂造型,对突出部分的用钢量进行换算,并根据其对应的尺寸位置添加到对应的结构杆件中去。在初始有限元模型中,底部压型钢板采用四节点减缩积分格式的壳单元来模拟,壳单元的厚度方向采用9个积分点的simpson积分方法,型钢支撑采用8节点减缩积分格式的三维实体单元。压型钢板和底部临时支撑的相互作用采用表面与表面接触,定义接触属性时,法线方向的接触采用“硬”接触,切线方向摩擦公式定义为“罚”,摩擦系数为0.1。力的加载方式为在压型钢板上部施加均布荷载。在压型板四周和临时支撑端部板施加三向位移约束和三向转角约束。
79.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的结构示意图,11为钢筋桁架楼承板,12为次龙骨,13为主龙骨,主龙骨在图3中为4条。
80.步骤s12:按照预设设置规则和多种主次龙骨连接方式,对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进行重建,获得多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钢筋桁架楼承板。
81.在本技术中,多种主次龙骨连接方式包括主龙骨与次龙骨直接接触连接——直接连接,和,主龙骨与次龙骨通过支撑构件连接——间接连接。
82.其中,直接连接,先布设沿长度方向的型钢,型钢上表面与楼承钢板直接接触,其两端端部与结构主梁腹板接触,为了确保型钢端部的稳定,用木方把端部支撑在主梁的下翼缘上。接着布设沿短边方向的型钢,其与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型钢直接接触,其端部也直接与主梁腹板接触,为了确保稳定性,其端部需要与主梁的加劲肋通过螺栓连接。
83.间接连接,两者之间用支撑构件连接,该支撑构件主体为实心圆钢,上部焊接有矩形钢垫块用于支撑上部的次龙骨,下部与主支架接触的地方,对应于主龙骨的位置焊接有空心圆柱套筒,支撑构件下部穿过空心圆柱套筒,在空心套筒上部用卡箍将支撑构件固定在主支架上。主龙骨端部延伸到钢梁腹部,并直接搭设在主梁的下翼缘上,不用其他的加固措施。
84.参照图4-5,图4为本技术主次龙骨连接中直接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主次龙骨连接中间接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主龙骨和次龙骨直接连接,之龙骨设置在两侧的主梁之间,在图5中,主龙骨和次龙骨通过传力杆(一种支撑构件)连接。在图4和图5中,主次龙骨均设置于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下表面的一侧。
85.具体的,所述按照预设设置规则和多种主次龙骨连接方式,对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进行重建,获得多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包括:在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一侧表面的目标位置处设置次龙骨,并在所述次龙骨的远离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一侧设置多个主龙骨,以及按照多种所述主次龙骨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次龙骨与多个所述主龙骨,获得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所述次龙骨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主龙骨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主龙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按照第一预设间距彼此间隔开;利用第二预设间距对每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的多个所述主龙骨进行重建,并按照多种所述主次龙骨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次龙骨与重建后的多个主龙骨,获得多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每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的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设置传力构件,获得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将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一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为一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一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为一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一个第三有线原分析模型即为一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86.以压型钢板的跨度为5m,沿梁方向布置16个相同规格的压型钢板,长度为9.216m为例: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长度的方向,在目标位置(通常为中间位置)布置一个次龙骨,并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短边,按照第一预设间距(通常为2米)设置多个主龙骨(5个主龙骨),以及按照多种所述主次龙骨连接方式(上述两种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次龙骨与多个所述主龙骨,获得2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第二预设间距(通常为1米)对每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的多个所述主龙骨进行重建(此时为9个主龙骨),并按照多种所述主次龙骨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次龙骨与重建后的多个主龙骨,获得2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每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的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设置传力构件,获得2个第三有限元分
析模型;将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6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87.进一步的,所述将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每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中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一侧表面,增加多个次龙骨,获得多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多个所述次龙骨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次龙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按照第三预设间距彼此间隔设置;利用第四预设间距对每个所述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多个第五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第五预设间距对每个所述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主龙骨重建,获得多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第六预设间距对每个所述第五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主龙骨重建,获得多个第七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每个第七有限元分析模型的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设置传力构件,获得多个第八有限元分析模型;所述将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包括:将多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将多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五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七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八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将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和所述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88.具体的,基于上文的实际压型钢板的参数,在每个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中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长度方向,按照第三预设间距(2米)增加多个次龙骨(2个),获得2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第四预设间距(1米)对每个所述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2个第五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第五预设间距(1米)对每个所述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主龙骨重建(此时为9个主龙骨),获得2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第六预设间距(1米)对每个所述第五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主龙骨重建(此时为9个主龙骨),获得2个第七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每个第七有限元分析模型的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设置传力构件,获得2个第八有限元分析模型。此时,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16个。
89.进一步的,所述将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和所述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每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增加多个次龙骨,并利用第七预设间距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多个第九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第八预设间距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多个第十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每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增加多个次龙骨,并利用第九预设间距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多个第十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第十预设间距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多个第十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每个所述第十二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的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设置传力构件,获得多个第十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将多个第九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十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十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多个第十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个第十三有限元分析模型合并,获得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将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和所述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步骤,包括:将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所述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和所述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合并,获得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
析模型。
90.具体的,基于上文的实际压型钢板的参数,对每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增加多个(3个)的次龙骨,并利用第七预设间距(1米)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2个第九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第八预设间距(1.5米)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2个第十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每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增加多个(3)的次龙骨,并利用第九预设间距(1米)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2个第十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第十预设间距(1.5米)对增加次龙骨后的每个第六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次龙骨进行间距调整,获得2个第十二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每个所述第十二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的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设置传力构件,获得2个第十三有限元分析模型。此时,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26个。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第n有限元分析模型(n为一至十二中任一数值)即为一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9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主要进行三组调整,第一组即是上文所述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包括6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第二组即是上文所述第二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包括10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第三组即是上文所述第三有限元分析模型组,包括10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92.步骤s13:对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加均布载荷,并确定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挠度值;
93.步骤s14:基于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挠度值,在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确定出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94.步骤s15:利用所述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构建与所述预设构建目标对应的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
95.其中,所述对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加均布载荷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中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第一自重、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应的混凝土的第二自重和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应的施工活荷载;利用所述第一自重、所述第二自重和所述施工活荷载,确定所述均布载荷。
96.均布载荷是均匀分布的载荷,对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加均布载荷是相同的;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形变最大处的挠度值即为所述挠度值。
97.挠度值越大,证明形变越大,挠度值越小证明形变越小,此时需要选取挠度值最小的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该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构建与所述预设构建目标对应的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
98.本技术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方法,通过根据预设构建目标,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主龙骨和次龙骨;按照预设设置规则和多种主次龙骨连接方式,对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进行重建,获得多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钢筋桁架楼承板;对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加均布载荷,并确定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挠度值;基于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挠度值,在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确定出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所述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构建
与所述预设构建目标对应的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
99.目前,同一种方案来设置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使得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的形式单一,在不同的预设构建目标对应的场景中,难以实现对承力的有效抵抗。而利用本技术的方法,在多种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确定出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构建所述预设构建目标对应的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可以更好的与预设构建目标对应的场景匹配,使得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可以实现对承力有效抵抗,提高了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的承力抵抗效果。
100.参照图6,图6为本技术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构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用于终端设备,基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所述装置包括:
101.初始构建模块10,用于根据预设构建目标,构建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所述初始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主龙骨和次龙骨;
102.重建模块20,用于按照预设设置规则和多种主次龙骨连接方式,对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进行重建,获得多个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钢筋桁架楼承板;
103.施加力模块30,用于对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加均布载荷,并确定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挠度值;
104.确定模块40,用于基于每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挠度值,在多个所述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确定出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105.结构构建模块50,用于利用所述选定中间有限元分析模型,构建与所述预设构建目标对应的实际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
10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执行的步骤与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相同,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及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都可参照前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10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