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直埋式地下调压箱的制作方法

2022-03-08 22:29: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燃气输配系统中的燃气调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埋式地下调压箱。


背景技术:

2.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城市对城市面貌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落地式燃气调压装置及其配套露天管道愈发不能符合城市管理的要求。加上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便有了公共设施从露天转向地下的趋势。占地面积更小、并且直埋于地下的燃气调压设备正是解决城市管理中燃气设备放置难题的一剂良方。
3.直埋式地下调压设备绝不仅仅是将原有地上设备转地下安装那么简单,它必须更加安全可靠,便于地面操作,不能有受限空间带来人身安全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地下调压箱方案,普遍采用的措施为:将现有地上设备简化、拼凑后,安装于防护箱体中,再埋于地下。这种措施存在以下问题:1.直接利用地上设备通用的调压器单元:通用型调压器安装于地面上时有足够的安装、检修和操作空间,然而安装在埋地后的狭小空间内后,传统的法兰安装方式不再适用,并且再无足够的检修和操作空间,这成为了地下调压设备调压主体检修和操作困难的重大原因。并且通用型调压器还存在参数上的适用性问题:

满足压力和流量参数的调压器,由于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增加了埋地的困难;

满足埋地结构和体积的调压器,又因压力参数不匹配,造成进行不稳定。
4.2.地上管道连接形式不适用于地下设备:地下设备空间有限,没办法沿用地上的管道连接形式,特别是法兰、螺纹等连接,根据没有紧固或者拆卸的空间。现有技术仍沿用传统连接形式,则必造成地下空间扩大,一是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位置,二是防护箱体里存在受限空间,需要人员进入受限空间进行操作,必然造成重大的人身安全隐患。
5.3.流态的影响:现有技术因迁就通用设备的安装,造成了内部气路变化较多,并且流道结构无法保持良好的形状,从而造成对气流流态的严重影响,导致供气不稳。
6.4. 布局问题:现有技术地下调压箱常见结构布局分为大容积箱体式布局、高度集成式布局和敞开式布局三种,其中:

大容积箱体式布局采用大容积的筒体或箱体做为防护壳体,将管路、调压设备、安全保护设备、过滤设备等一并塞入,其缺陷在于:由于体积庞大,工作人员无法在地面进行操作和检修,因此需要人员进入壳体内部,造成了受限空间问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高度集成式布局为了获得更小的占用空间,采用了小尺寸的调压设备,大大牺牲了调压设备对于工况性能的满足度,并且将小体积的调压设备、安全保护设备、过滤设备
等过度压缩空间进入重叠组合,带来了检修的困难,往往做最简单的检修保养都必须将重叠组合满足吊出地面,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大大增加了现场工作难度,并且空间极度压缩后,各种工艺线路、信号反馈管路等错综复杂、凌乱不堪,增加了检修和恢复的可操作性;

敞开式布局为了解决内部构造结构复杂和空间较大带来的受限空间问题,而将防护壳体做成敞开式布局,以便增加通风性能,从而避免人员安全隐患,该种结构无法防雨淋、防水淹,甚至是最基本的物理防护等都很欠缺,造成防护壳体无法起到真正的防护作用。
7.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地下调压箱并没有针对埋地的特性,从性能、结构和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去创新研发,更多还是借鉴地上设备原有的特性。这样的产品往往会给埋地设备用户带来负面的用户体验,从而影响地下调压设备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拟提供一种直埋式地下调压箱,目的在于通过合理创新的结构设计,实现调压箱更加合理的空间布局,为操作人员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地面操作空间,从而更好的满足调压箱埋地特性。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直埋式地下调压箱,用于燃气压力调节,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呈分层腔体布局;具体的,所述箱体底层为承压腔,所述箱体顶层为非承压腔;所述承压腔的前端连通来气管,后端连通出气管;其中:所述承压腔内部设置有过滤装置和调压器;所述过滤装置的入口与所述来气管连通,出口与所述调压器入口连接;所述调压器的出口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非承压腔内安装有调压操控装置,通过所述调压操控装置实现对燃气调压作业的监测控制操作。
10.采用该种分层腔体布局,使得调压箱的调压执行区和调压控制区工作空间分布明确,实现了对箱内设备的分区保护,同时也为操作人员提供了更大、更安全和更便捷的操作空间。
11.为了便于整个调压箱的埋地安装,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承压腔和非承压腔采用可拆装结构,具体的,所述承压腔的顶板密封安装于所述承压腔的侧壁顶部,所述非承压腔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承压腔的截面尺寸相适应的通孔,所述非承压腔覆于所述承压腔的顶板上方正中,即所述通孔的中心与所述承压腔的截面中心同轴,且所述通孔四周与所述承压腔顶板通过螺钉连接。
12.可选的,所述承压腔的顶板的边缘设有安装托板,用于承托和安装所述非承压腔;所述安装托板与所述顶板一体成型。
13.为了提高气体流态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压腔内设置有来气腔和出气腔;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来气腔内,且所述过滤装置的入口与所述来气腔内壁相离;所述调压器设置于所述出气腔内,且所述调压器的出口与所述出气腔内壁相离;所述来气腔侧壁连接所述来气管,所述出气腔侧壁连接所述出气管。
14.为了提高调压器效率,达到均衡稳定的调节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
承压腔内设置有净气腔,所述净气腔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和调压器之间,所述净气腔的入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所述净气腔的出口连通所述调压器的入口。
15.为了达到最佳的气路结构设计,保障供气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压腔内依次设置有来气腔、净气腔和出气腔;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来气腔内,且所述过滤装置的入口与所述来气腔内壁相离,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净气腔的入口相连;所述调压器设置于所述出气腔内,且所述调压器的入口与所述净气腔的出口相连,所述调压器的出口与所述出气腔内壁相离;所述来气腔侧壁连接所述来气管,所述出气腔侧壁连接所述出气管。
16.可选的,所述来气腔与所述出气腔左右并列设置,所述净气腔设置于所述来气腔和出气腔底部。
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压器顶部出口处设置有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为筒状消音器,其入口设置于筒底,出口设置于筒壁。气体通过调压器顶部出口进入消音器进行降噪后,经降压和降噪的低压气体从消音器出口排入出气腔中缓冲后,通过出气管通向下游。
18.针对埋地调压箱的埋地特性,为了方便对箱内出气腔调压区设备的检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压器与所述消音器均为快拆装连接结构,具体的:所述出气腔顶部设有贯穿至所述非承压腔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所述调压器的水平直径相适应;所述第一通孔上方覆有调压区盖板,所述调压区盖板通过螺钉紧密安装于所述承压腔的顶板顶面;所述调压区盖板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并与所述消音器的水平直径相适应;所述消音器的顶部固定设有检修盖板,且所述检修盖板的直径大于所述消音器的水平直径;所述消音器向下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检修盖板覆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方,并通过螺钉紧密安装于所述调压区盖板顶面;所述消音器底部入口与所述调压器顶部出口密封抵接,所述调压器底部入口抵紧插接于所述出气腔的入口。
19.针对调压器阀口垫需要经常维护更换的特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压器的阀座安装于所述调压器的调压阀出口通道内,所述阀座整体呈圆锥台状;所述阀座的大端面通过螺钉安装于调压器的调压阀阀体上,所述阀座的小端面压接安装于调压阀内部的调压阀阀芯上;所述阀座的小端面可拆卸安装有阀口垫,用于实现阀座与所述调压阀阀芯之间的密封。
20.可选的,所述阀座的小端面中心部设置有与所述阀口垫相匹配的垫圈槽,所述阀口垫嵌接于所述垫圈槽内;所述阀口垫中间非密封作用部通过一圆形压板紧贴于所述阀座的小端面,所述圆形压板的中心部和所述阀座的小端面中心部均设置有螺孔,一螺钉依次穿过圆形压板中心部螺孔、阀口垫、阀座小端面中心部螺孔,使所述圆形压板将所述阀口垫压覆到所述阀座的小端面,从而使得阀口垫的安装更牢固,同时拆卸也方便。
21.针对埋地调压箱的埋地特性,为了方便对箱内来气腔过滤切断区设备的检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也为快拆装连接结构设计,具体的:所述来气腔顶部设有贯穿至所述非承压腔的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与所述过滤装置的水平直径相适应;所述过滤装置的顶部压接有过滤盖板,且所述过滤盖板
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滤装置的水平直径;所述过滤盖板的底面覆于所述第三通孔上方,并通过螺钉紧密安装于所述承压腔的顶板顶面。
22.可选的,所述过滤装置顶部的气体流道处连接有切断阀,用于对气流进行切断控制;所述切断阀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芯也为快拆装连接结构设计,具体的:所述过滤盖板中部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并与所述阀芯的水平直径相适应;所述阀芯向下贯穿所述第四通孔与阀座连接;所述阀芯顶部固定有阀芯盖板,所述阀芯盖板覆于所述第四通孔上方,并通过螺钉紧密安装于所述过滤盖板顶面。
23.通过上述对调压器、消音器、调压器阀座、过滤装置以及阀芯的快拆装连接结构设计,可通过螺钉的紧固或拆除来实现对相应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简便快捷,更利于对埋地调压箱内设备的及时、便捷的检修。
24.为了提高作为调压监测控制区的非承压腔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使调压操控装置布局更整洁、清晰,从而使得操作更轻松、更易上手,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对非承压腔的调压操控装置进行了布局设计,具体的,所述调压操控装置包括:切断阀执行器、前压力控制器、后压力控制器、指挥器、放散组件及手动放空阀,所述切断阀执行器设置于位于所述切断阀上方的非承压腔空间,并与所述切断阀连接;所述前压力控制器设置于位于所述来气腔上方的非承压腔空间,并与所述来气腔连接;所述后压力控制器设置于位于所述出气腔上方的非承压腔空间,并与所述出气腔连接;所述指挥器设置于所述后压力控制器一侧,并与所述调压器连接;所述放散组件设置于所述切断阀执行器一侧,并与所述来气腔和出气腔连接,所述手动放空阀设置于位于所述出气腔上方的非承压腔空间,并与所述出气腔连接。
25.可选的,所述前压力控制器包括前压根部阀、前压力仪表和取压反馈信号管接口,所述后压力控制器包括后压根部阀、后压力仪表和取压反馈信号管接口,所述放散组件包括放散根部阀、压差仪表、放散阀和连通放散阀出口与箱体外部的放散管。
2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承压腔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低位通风管和高位通风管。
2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顶部还铰接有箱盖。
2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盖通过连接所述箱体与箱盖的气撑杆实现开关。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发明的直埋式地下调压箱,将箱体内部空间设计为上层非承压腔和下层承压腔的分层腔体布局,安装有过滤装置和调压器的承压腔部分位于底层,使其与燃气管道连接,进行燃气过滤、调压的执行工作,而操作人员对调压箱进行的切断、调压及试调等控制操作,均在顶层的非承压腔内进行;该种分层腔体布局,使得调压箱的调压执行区和调压控制区工作空间分布明确,实现了对箱内设备的分区保护,也为操作人员提供了更大、更安全和更便捷的操作空间。同时,将箱体的承压腔和非承压腔采用可拆装结构,也更加便于对调压箱进行埋地安装时的操作,从而更好的满足了调压箱的埋地特性。
30.2、本发明的直埋式地下调压箱,对燃气过滤、调压的核心区域-承压腔,进行了气路结构设计,通过在承压腔内设置来气腔、净气腔和出气腔,整个调压过程的气流方向为:
来气管-来气腔-过滤装置-净气腔-调压器-出气腔-出气管,整个气路结构简洁稳定,气流方向清晰明确,并结合来气腔、净气腔和出气腔3个缓冲区域,避免了复杂气路对流态的影响,气流流态稳定,可有效保障供气的稳定性。
31.3、本发明的直埋式地下调压箱,对调压器、与调压器连接的消音器、过滤装置、与过滤装置连接的切断阀等关键设备,在安装结构上摒弃了传统的法兰安装方式,均采用了快拆装结构设计,且拆装操作在非承压腔内即可进行,既满足了调压箱埋地后便于地面操作的结构需求,同时也更易于设备检修和保养。
32.4、本发明的直埋式地下调压箱,调压操控装置在非承压腔内的布局整洁、清晰、易懂,对地下调压箱进行状态仪表的观察,以及切断、调压的操作和调试均在非承压腔进行,操作难度低、易上手,不仅可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也可以避免误操作对调压箱设备的损坏。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的承压腔与非承压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气流方向示意图。
37.图4为本发明的调压器、消音器、过滤装置以及阀芯的快拆装连接结构爆炸图。
38.图5为本发明调压器内阀座的快拆装连接结构爆炸图。
39.图6为本发明非承压腔内调压操控装置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40.图7为本发明箱盖开启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1-箱体,11-承压腔,11a-顶板,11a
’‑
安装托板;111-来气腔,111a-第三通孔,112-净气腔,113-出气腔,113a-第一通孔;12-非承压腔,12a-通孔,12b-低位通风管,12c-高位通风管;13-箱盖,13a-加强筋,13b-气撑杆2-来气管;3-出气管;4-过滤装置,41-过滤盖板,41a-第四通孔;5-调压器,51-调压区盖板,51a-第二通孔;52-阀座,521-大端面,522-小端面,53-调压阀阀芯,54-阀口垫,55-压板;6-螺钉;7-消音器,71-检修盖板;8-阀芯,81-阀芯盖板;9-调压操控装置,91-切断执行器,92指挥器,93-手动放空阀,94-前压根部阀,95-前压力仪表,96-取压反馈信号管接口,97-包括后压根部阀,98-后压力仪表,99-放散根部
阀,910-压差仪表,911-放散阀,912-放散管。
具体实施方式
42.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直埋式地下调压箱,用于燃气压力调节,包括箱体1,箱体1内呈分层腔体布局,具体的,箱体1底层为承压腔11,箱体1顶层为非承压腔12,承压腔11的前端连通来气管2,后端连通出气管3;其中,承压腔11内部设置有过滤装置4和调压器5,过滤装置4的入口连通来气管2,过滤装置4的出口与调压器5入口连接,调压器5的出口与出气管3连通;非承压腔12内安装有调压操控装置9,通过调压操控装置9实现对燃气调压作业的监测控制操作。
45.使用时,将调压箱内安装有过滤装置4和调压器5的承压腔11部分埋于地下,使其与燃气管道连接,进行燃气过滤、调压的执行工作,而操作人员对调压箱进行的切断、调压及试调等控制操作,均在上部的非承压腔12内进行。该种分层腔体布局,使得调压箱的调压执行区和调压控制区工作空间分布明确,实现了对箱内设备的分区保护,同时也为操作人员提供了更大、更安全和更便捷的操作空间。
46.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如图2所示,箱体1的承压腔11和非承压腔12采用可拆装结构;具体的,承压腔11的顶板11a密封安装于承压腔11的侧壁顶部,非承压腔12的底部设有与承压腔11截面尺寸相适应的通孔12a,非承压腔12覆于承压腔11的顶板上方正中,即通孔12a的中心与承压腔11的截面中心同轴,且通孔12a四周与承压腔顶板11a通过螺钉6连接。
47.在安装时,可以先将箱体1的承压腔11部分进行埋地安装,当承压腔11部分完全安装完善后,再将非承压腔12覆于承压腔顶板11a上方,再通过螺钉6将非承压腔12连接于承压腔顶板11a顶面,从而避免在埋地安装时由于非承压腔12的大体积空间占用而造成对埋地操作的不便;同时,针对非承压腔12更接近地面而容易遭受损坏的情况,该种可拆装的螺钉连接结构也为后期对非承压腔12的维修、更换提供了便捷操作基础。
48.本实施场景中,承压腔11的顶板11a的边缘设有安装托板11a’,用于承托和安装非承压腔12,且安装托板11a’与顶板11a一体成型。通过安装托板11a’的设计,可提高非承压腔12与承压腔11连接的方便性与稳定性。
49.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承压腔11内设置有来气腔111和出气腔113,来气管111与来气腔113连通,出气管2与出气腔113连通;过滤装置4设置于来气腔111内,且过滤装置4的入口与来气腔111内壁相离;调压器5设置于出气腔113内,且调压器5的出口与出气腔113内壁相离。
50.通过在承压腔11内设置来气腔111和出气腔113,并将过滤装置3和调压器5分别安装于来气腔111和出气腔113内,使得来气腔111形成过滤区,出气腔113形成调压区;燃气从来气管2进入来气腔111内进行过滤时,来气腔111为进入的气流提供了缓冲和聚集空间,使得燃气能充分有序的进入过滤装置4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燃气进入调压器5完成调压后,首
先流散到出气腔113,再由出气腔113流入出气管3。整个过程的气流方向为:来气管-来气腔-过滤装置-调压器-出气腔-出气管,气流方向清晰明确,气流流态稳定,从而使供气更加稳定。
51.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承压腔11内设置有净气腔112,净气腔112设置于述过滤装置4和调压器5之间,净气腔112的入口连通过滤装置4的出口,净气腔112的出口连通调压器5的入口。
52.通过设置净气腔112,燃气经过滤装置4过滤后,先汇集到净气腔112进行缓冲稳定,缓冲稳定后的气流再进入调压器5,可提高调压效果。
53.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承压腔11内依次设置有来气腔111、净气腔112和出气腔113,来气管2与来气腔111连通,出气管3与出气腔113连通;过滤装置4设置于来气腔111内,且过滤装置4的入口与来气腔111内壁相离,过滤装置4的出口与净气腔112的入口相连;调压器5设置于出气腔113内,且调压器5的入口与净气腔112的出口相连,调压器5的出口与出气腔113内壁相离。
54.通过来气腔111、净气腔112和出气腔113的结构设置,上游燃气从来气管2进入来气腔1111,经来气腔111内的过滤装置4净化后,气体向下进入净气腔112,位于来气腔111底部的净气腔112为过滤后的气体提供了大而平整的汇集缓冲空间,缓冲稳定后的净气向上进入调压器5,经调压器5对压力进行调节后,气体通过调压器5顶部出口进入出气腔113。如图3所示,整个气路结构简洁稳定,并结合来气腔、净气腔和出气腔3个缓冲区域,避免了复杂气路对流态的影响,可有效保障供气的稳定性。
55.本实施场景中,来气腔111、净气腔112和出气腔113的结构布局为:来气腔111与出气腔113左右并列设置,净气腔112设置于来气腔111和出气腔113底部,且净气腔112的横截面与来气腔111和出气腔113的总体截面的垂直投影相重合。采用该结构布局,不可以使进入调压器5的气体得到充分缓冲稳定,还可以减少调压箱的平面占地面积,进而使非承压腔12内的调压操控装置9更为紧凑,同时,将其内无任何设备的净气腔112设置于最底层,还可避免对来气腔111和出气腔113内的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额外注意不损伤净气腔112的操作难点。
56.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调压器5顶部出口处设置有筒状消音器7,筒状消音器7发入口设置于筒底、出口设置于筒壁。气体通过调压器5顶部出口进入消音器7进行降噪后,经降压和降噪的低压气体从消音器7出口排入出气腔113中缓冲后,通过出气管3通向下游。
57.如图4所示,本实施场景中,调压器5与消音器7均为快拆装连接结构;具体的,出气腔111顶部设有贯穿至非承压腔的第一通孔113a,且第一通孔113a的直径与调压器5的水平直径相适应;第一通孔113a上方覆有调压区盖板51,调压区盖板51通过螺钉6紧密安装于承压腔11的顶板11a顶面;调压区盖板51中部设有第二通孔51a,第二通孔51a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113a的直径,并与消音器7的水平直径相适应;消音器7的顶部固定设有检修盖板71,且检修盖板71的直径大于消音器7的水平直径;消音器7向下贯穿第二通孔51a;检修盖板71覆于第二通孔51a上方,并通过螺钉6紧密安装于调压区盖板51顶面;消音器7底部入口与调压器5顶部出口密封抵接,调压器5底部入口抵紧插接于出气腔113的入口。出气腔113的入口位于调压器5的一侧可设置定位台,方便调压器5底部入口的插入。
58.安装时,将调压器5底部入口垂直插接于出气腔113的入口进行定位,再将消音器7从非承压腔12内向下贯穿第二通孔51a,使消音器7底部入口与调压器5顶部出口接触、检修盖板71的底面与调压区盖板51顶面接触,然后通过螺钉6将检修盖板71紧定于调压区盖板51顶面;在紧定过程中,检修盖板71受力向下抵紧,带动消音器7也向下抵紧,从而实现消音器7对调压器5顶部出口的紧密抵接,压力向下传递,使得调压器5底部与净气腔112的出口形成压力插接,进而实现调压器5的稳固安装。拆卸时,仅需拆除检修盖板71上的螺钉6,即可抽出消音器7,露出调压器5顶部出口,对消音器7的检修、以及调压器5顶部出口通道处阀座的阀口垫进行更换,都十分方便。
59.当需要对调压器5本体进行检修时,仅需拆除调压器盖板51上的螺钉6,即可抽出连接于调压器盖板51的整体组件(包括消音器7及检修盖板71),再通过第一通孔113a将调压器5整体吊出进行检修即可。
60.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调压器5的阀座52也为快拆装连接结构设计,具体的,如图5所示,阀座52安装于调压器5的调压阀出口通道内,阀座52整体呈圆锥台状;阀座52的大端面521通过螺钉6安装于调压器的调压阀阀体上,阀座52的小端面522压接安装于调压阀内部的调压阀阀芯53上;阀口垫54可拆卸设置于阀座52的小端面522,用于实现阀座52与所述调压阀阀芯53之间的密封。
61.安装时,将阀座52的小端面522一端通过调压阀出口通道向调压阀内部插入,使阀口垫54抵紧调压阀阀芯53端口,以实现阀座52与调压阀阀芯53之间的密封;经端面定位后,通过螺钉6将阀座52的大端面521紧定安装到阀体上,完成安装;当需要对阀口垫54进行养护或更换时,只需拆除螺钉6,将阀座大端面521从阀体上拆卸下来,即可轻松将整个阀座组件(包括阀座52和阀口垫54)从调压阀出口侧抽出,再取下阀口垫54进行维护保养或者更换。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快捷,无需拆解调压器,结合调压器本体的快拆装结构,使得对阀口垫54的维护更换高效、方便。
62.本实施场景中,在阀座52的小端面522中心部设置有与阀口垫54相匹配的垫圈槽(图中未示出),阀口垫54嵌接于垫圈槽内,以提高阀口垫54的安装效率和使用寿命;阀口垫54中间非密封作用部通过一圆形压板55紧贴于阀座52的小端面522,具体的,圆形压板55的中心部和阀座52的小端面522中心部均设置有螺孔,一螺钉6依次穿过圆形压板55中心部螺孔、阀口垫54、阀座小端面522中心部螺孔,使圆形压板55将阀口垫54压覆到阀座52的小端面522,从而使得阀口垫54的安装更牢固,同时拆卸也方便。
63.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过滤装置4也为快拆装连接结构设计,具体的,如图4所示,来气腔111顶部设有贯穿至非承压腔12的第三通孔111a,且第三通孔111a的直径与过滤装置4的水平直径相适应;过滤装置4的顶部压接有过滤盖板41,且过滤盖板41的直径大于过滤装置4的水平直径;过滤盖板41的底面覆于第三通孔111a上方,并通过螺钉6紧密安装于承压腔的顶板11a顶面。
64.安装时,将过滤装置4底部出口垂直插接于来气腔111的出口进行定位,来气腔111的出口位于过滤装置4的一侧可设置定位台,方便过滤装置4底部出口的插入;再将过滤盖板41覆于第三通孔111a上方,通过螺钉6将过滤盖板41紧定于承压腔11的顶板11a顶部;在紧定过程中,过滤盖板41受力向下抵紧过滤装置4顶部,形成对过滤装置4的压接,进而实现过滤装置4的稳固安装。拆卸时,仅需拆除过滤盖板41上的螺钉6,即可抽出过滤装置4,进行
检修或滤芯更换,方便快捷。
65.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过滤装置4顶部的气体流道处连接有切断阀,用于对气流进行切断控制;切断阀包括阀座和阀芯8,阀芯8也为快拆装连接结构设计,具体的,如图4所示,过滤盖板41中部设有第四通孔41a,第四通孔41a的直径小于第三通孔111a的直径,并与阀芯8的水平直径相适应;所述阀芯8向下贯穿第四通孔111a与阀座连接;阀芯8顶部固定有阀芯盖板81,阀芯盖板81覆于第四通孔111a上方,并通过螺钉6紧密安装于过滤盖板41顶面。
66.当需要对阀芯8进行检修或更换阀口垫时,仅需拆除阀芯盖板81上的螺钉6,即可从第四通孔41a抽出阀芯8,进行检修或阀口垫更换,简便快捷。
67.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调压操控装置9包括:切断阀执行器91、前压力控制器、后压力控制器、指挥器92、放散组件及手动放空阀93,切断阀执行器91设置于位于切断阀上方的非承压腔空间的阀芯盖板41上,并与切断阀连接;前压力控制器设置于位于来气腔111上方的承压腔顶板11a顶面,并与来气腔111连接;后压力控制器设置于位于出气腔113上方的承压腔顶板11a顶面,并与出气腔113连接;指挥器92设置于后压力控制器一侧的非承压腔12底板上,并与调压器5连接;放散组件设置于切断阀执行器一侧,并与来气腔111和出气腔113连接;手动放空阀93设置于位于出气腔113上方的承压腔顶板11a顶面,并与出气腔113连接。
68.具体的,如图6所示,前压力控制器包括前压根部阀94、前压力仪表95和取压反馈信号管接口96,后压力控制器包括后压根部阀97、后压力仪表98和取压反馈信号管接口96,放散组件包括放散根部阀99、压差仪表910、放散阀911和连通放散阀出口与箱体外部的放散管912。
69.本实施场景的调压操控装置在非承压腔内的布局整洁、清晰、易懂,对地下调压箱进行状态仪表的观察,以及切断、调压的操作和调试均在非承压腔进行,操作难度低、易上手,不仅可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也可以避免误操作对调压箱设备的损坏。
70.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非承压腔12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低位通风管12b和高位通风管12c,如图1所示。通过低位通风管12b和高位通风管12c的设置,可以提高位于非承压腔12的通风散热效果。
71.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场景,本实施场景中,箱体1顶部还铰接有箱盖13,如图7所示;箱盖13内侧设有加强筋13a;通过箱盖13结构的设计,可以提高调压箱的安全防护等级。同时,箱盖13通过连接箱体1与箱盖13的气撑杆13b实现开关,既安全美观,又方便箱盖13的开关操作。
7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设备均有相应的能量供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作为常识知晓,本发明不再作具体阐述;各设备的具体型号,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型,以能实现相应的功能为准,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制;各仪表、装置、设备间的连接关系均为本领域惯常理解的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作为常识知晓,本发明不再作具体阐述。
7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顶”、“底”、“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
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4.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术语“设置”、“连接”、“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同样,本发明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7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