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储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4:18: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储氢装置,属于固体储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氢气可以用作燃料,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电解便可获得;水资源在地球上相对主要燃料石油,煤也较丰富;热值高,氢燃烧的热值高居各种燃料之冠,据测定,每千克氢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4*10^8j,为石油热值的3倍多;因此,它贮存体积小,携带量大,行程远;氢为燃料最洁净。氢的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但氢气储藏和运输难度大,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低温液化,会导致阀门堵塞并形成不必要的压力,因此需要研发一款能够实现安全方便运输,且氢密度大的储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储氢装置,采用固态储氢方式,利用过渡金属或合金(lani5)、能有效克服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两种储氢方式的不足,且储氢体积密度大、操作容易、运输方便、成本低、安全等,适合体积要求较严格的场合。
4.本实用新型的储氢装置,本技术采用lani5金属氢化物作为填料,其技术核心在于能迅速吸收氢气的晶粉状金属合金;当金属氢化物吸收氢气时,系统将释放出热量;相反地,当它们吸收热量时,就释放出可作为汽车能源或高纯的氢气,从而能够将高含量、高纯度氢储存在低气压状态下,具有高度安全性;并且,该系统可反复使用,即使经过几百次的充氢、放氢的循环,对其功能也几乎没有影响;其具体结构如下:包括长壳体和封头,所述长壳体底部设置有支座;所述长壳体两端分别密封焊接有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于长壳体外部一体制成有第一法兰盘;所述封头正对第一法兰盘一体制成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通过螺栓和螺母密封固定;一所述封头和第二法兰盘之间一体制成有短壳体;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穿过有阵列式的换热管;两所述封头上分别设置有管程接入口和管程排出口;所述长壳体一端下侧设置有壳程接入口,所述长壳体另一端上侧设置有壳程排出口;所述短壳体上设置有安全阀安装口;安装管程接入口的所述封头上设置有温度计安装口;所述长壳体内侧填充有lani5填料;所述换热管完全埋入lani5填料内侧,通过将换热管完全埋入到lani5填料内侧,从而实现给lani5填料提供氢气冲放的温度环境,管程接入口、封头、第一管板、换热管、第二管板、另一封头和管程排出口形成温度循环调节系统,给氢气冲放提供温度环境;壳程接入口、长壳体、lani5填料和壳程排出口形成氢气冲放系统;短壳体上的安全阀安装口作为安全监测和应急开放,输入侧的封头上设置有温度计安装口,通过温度计安装口安装温度计,从而保证输入侧的温度能够满足氢气冲放的各自温度需求。
5.进一步地,所述长壳体与第一管板或第二管板嵌合位为凹凸位;所述凹凸位处设置有垫片,从而能够实现长壳体与第一管板或第二管板之间的密封性。
6.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侧间隔焊接有多块半圆形的挡板;所
述挡板上正对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上穿过一圆钢;所述圆钢和穿孔通过点焊固定;两侧的所述挡板与管体焊接固定,利用圆钢对挡板进行一体化固定,挡板和管体一体化固定,从而在管体内侧形成内支撑体和导热格挡,从而保证换热管的热传导效果。
7.进一步地,所述管程接入口和管程排出口串接到换热循环系统,所述温度计安装口处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接入温控系统,所述换热循环系统的调温组件接入温控系统
8.进一步地,所述长壳体上还设置有压力变送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储氢装置,利用过渡金属或合金(lani5)、能有效克服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两种储氢方式的不足,且储氢体积密度大、操作容易、运输方便、成本低、安全等,适合体积要求较严格的场合。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端部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氢材料的pct曲线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氢材料的粉化特性曲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实施例1:
17.如图1所示的储氢装置,包括长壳体1和封头2,所述长壳体1底部设置有支座3;所述长壳体1两端分别密封焊接有第一管板4和第二管板5;所述第一管板3和第二管板4于长壳体1外部一体制成有第一法兰盘6;所述封头2正对第一法兰盘一体制成有第二法兰盘7;所述第一法兰盘6和第二法兰盘7通过螺栓和螺母密封固定;一所述封头2和第二法兰盘7之间一体制成有短壳体8;所述第一管板4和第二管板5之间穿过有阵列式的换热管9;两所述封头2上分别设置有管程接入口10和管程排出口11;所述长壳体1一端下侧设置有壳程接入口12,所述长壳体1另一端上侧设置有壳程排出口13;所述短壳体8上设置有安全阀安装口14;安装管程接入口10的所述封头2上设置有温度计安装口15;所述长壳体1内侧填充有lani5填料;所述换热管9完全埋入lani5填料内侧,通过将紫铜换热管完全埋入到lani5填料内侧,从而实现给lani5填料提供氢气冲放的温度环境,管程接入口、封头、第一管板、换热管、第二管板、另一封头和管程排出口形成温度循环调节系统,给氢气冲放提供温度环境;壳程接入口、长壳体、lani5填料和壳程排出口形成氢气冲放系统;短壳体上的安全阀安装口作为安全监测和应急开放,输入侧的封头上设置有温度计安装口,通过温度计安装口安装温度计,从而保证输入侧的温度能够满足氢气冲放的各自温度需求。
18.其中,所述长壳体1与第一管板4或第二管板5嵌合位为凹凸位;所述凹凸位处设置有垫片,从而能够实现长壳体与第一管板或第二管板之间的密封性。
19.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换热管9包括管体91,所述管体91内侧间隔焊接有多块半圆形的挡板92;所述挡板92上正对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上穿过一圆钢93;所述圆钢93和穿孔
通过点焊固定;两侧的所述挡板92与管体91焊接固定,利用圆钢对挡板进行一体化固定,挡板和管体一体化固定,从而在管体内侧形成内支撑体和导热格挡,从而保证换热管的热传导效果。
20.所述管程接入口10和管程排出口11串接到换热循环系统,所述温度计安装口15处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接入温控系统,所述换热循环系统的调温组件接入温控系统
21.所述长壳体1上还设置有压力变送器。
22.本实用新型的储氢装置,采用物理储氢技术,单纯地通过改变储氢条件提高氢气密度,以实现储氢的技术;该技术为纯物理过程,无需储氢介质,成本较低,且易放氢,氢气浓度较高;我们现在使用的稀土类化合物(lani5),作为储氢材料,就是物理储氢原理,配合储氢罐,制作而成;储氢装置由储氢材料、容器、导热机构、导气机构和阀门,控制部分等六部分组成;
23.容器设计:由于储氢罐是特殊压力容器,必须具有一般压力容器不具有的,如高密度储氢、存放氢气方便自由等特点;储氢罐里面放置储氢材料,导热管完全埋在储氢材料中,方便及时吸热和放热;由于储氢罐属于特殊压力容器,选材方面将考虑使用条件(如 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介质特性、操作特点等)、材料的焊接性能 、容器的制造工艺以及经济的合理性;此次选材内筒主要考虑抗氢蚀的材料;考虑选用无缝钢管,正常使用压力小于2.5兆帕,封头按照该压力考虑;
24.储氢材料:本实用新型选用lani5作为储氢材料;lani5的密度如下:lani5合金熔铸后块体的密度为8310kg/m3,当lani5合金被粉碎并堆积后,其堆积体的密度(单位体积堆积粉末的质量)被称为表观密度,它是与堆积体的孔隙率ε相关的函数,可表示为:ρ
表观密度

块体密度x(1-ε)
,其中ρ
块体密度
为8310 kg/m3;
25.如图5所示,储氢材料的pct曲线:
26.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lani5与气态h2可逆反应生成氢化物lani5h
x
。我们将压力(p),金属氢化物成分(c)和温度(t)之间的关系绘制成曲线,称为pct曲线;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h2压力超过合金的吸氢反应压力时,合金就开始吸氢,随着氢气压力增加,合金吸氢量逐渐增加,直到合金的吸氢反应达到饱和时,即使再增加压力,合金也不能再吸氢;当h2压力降低到放氢压力之下时,金属氢化物便开始逐渐放出氢气;在合金吸放氢过程中通常都存在一个平台区,在此区域,吸氢量会随着h2压力增加而迅速增加;平台区的宽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其平台宽度越窄,甚至平台区消失;在同一温度下的吸氢曲线和放氢曲线并不重合,放氢压力低于吸氢压力,这种现象被称为滞后性。不同温度下,要达到同样的吸氢量,高温时需要更高的压力,放氢时亦如此,即高温下具有更高的平台压;lani5的pct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给出了lani5在不同温度下(40-80℃)的吸(实心符号表示)/放(空心符号表示)氢曲线,横轴为单位质量lani5吸收的h2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纵轴为吸氢压力;可以看出,lani5吸氢反应存在明显的平台区,随着温度升高,吸放氢曲线压力也随之升高;
27.如图6所示,储氢材料的粉化特性:由于h原子进入储氢合金之后使储氢合金晶格产生很大膨胀(对于lani5而言可达24%),并与金属内的各种缺陷相互作用,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合金破碎粉化。随着吸放氢反应循环次数的增多,合金的粉化就越严重。下图为lani5合金在一定吸放氢循环次数后的颗粒尺寸的分布频率情况;图中黑色曲线表示未吸
氢前的颗粒尺寸分布,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小尺寸颗粒分布逐渐变多,当达到15个循环后,其平均颗粒尺寸已不到20微米。
28.本实用新型的储氢装置的储氢材料吸放氢过程为多相体系:氢气-储氢合金(α相)-金属氢化物(β相),在吸放氢相变时,存在氢气压力、相变温度两个自由度,即在吸氢过程,给定不同氢气压力时体系存在不同的相变温度;
29.以lani5储氢合金为例,其反应温度t与对应的氢气压力p如下所示;吸氢过程描述为:使储氢合金(α相)与氢气接触,并不断增加氢压,此时发生α-β相变,放出热量,系统温度升高(暂不考虑热量散失),随温度升高,需要给定更高的氢气压力以维持相变的继续进行,直至系统升温至60-80℃左右,此时需要的氢气压力为1.8
‑‑
2.4mpa,如果氢气压力不再升高,则需要将放出的热量快速导出,使系统温度维持在60-80℃,反应(相变)才可继续进行;相反,如果热量导出不及时,在外界给气压力继续升高的情况下,系统温度会继续升高;放氢过程描述为:对氢化物相(β相)进行加热,在密闭系统内(氢气不流出),容器内的压力随温度增加不断增高,如30-50℃,容器内压力为0.4-0.8mpa,升至60-80℃后,容器内压力为1-1.5mpa;如在80℃维持放氢,随氢气的释放,系统需要不断补充热量,如热量补充不及时,系统内温度下降则出气口压力下降,无法维持恒定的放氢压力;饱和吸氢后形成lani5h6氢化物相,吸放氢反应过程的热焓变化为:30.1kj
·
mol-1
h2。
30.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