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线束的散热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03-08 22:02: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线束的散热构造,包括:线束;散热体,与所述线束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接触;及热传导构件,在特定方向上提高了热传导性,所述线束与所述散热体以在所述特定方向上将所述热传导构件夹在中间的方式相互压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的散热构造,其中,所述热传导构件包括具有挠性的热传导片,所述特定方向是所述热传导片的厚度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的散热构造,其中,所述热传导构件具有由发泡体构成的基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的散热构造,其中,所述散热体包括:沿着所述线束延伸并供冷却介质插通的冷却管及将所述线束以插通状态收容的筒状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线束的散热构造,其中,所述热传导构件包括具有挠性的热传导片,所述特定方向是所述热传导片的厚度方向,所述散热体由沿着所述线束延伸并供冷却介质插通的冷却管构成,所述热传导片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构成卷绕并紧贴于所述冷却管的外周面的外周紧贴部,所述热传导片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相互重叠而构成向所述冷却管的侧方突出的侧方突出部,所述线束构成为包括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在各自的第一抵接部位,以将所述侧方突出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在中间的方式相互压靠,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不同的各自的第二抵接部位,与所述冷却管以将所述外周贴紧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在中间的方式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线束的散热构造,其中,所述热传导构件包括具有挠性的热传导片,所述特定方向是所述热传导片的厚度方向,所述线束构成为包括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所述散热体由沿着所述线束延伸并供冷却介质插通的冷却管和以矩形截面形状延伸并将所述线束以插通状态收容的筒状构件构成,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底壁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配置有所述冷却管,在从所述冷却管向所述宽度方向两侧分离的部位配置有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所述热传导片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构成从所述冷却管的上方侧卷绕并紧贴于外周面的外周紧贴部,所述热传导片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构成从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的下方侧分别卷绕并紧贴于外周面的第一侧紧贴部和第二侧紧贴部,
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在各自的第一抵接部位,与所述冷却管以将所述外周贴紧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在中间的方式抵接,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不同的各自的第二抵接部位,与所述筒状构件以将所述第一侧紧贴部和所述第二侧紧贴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在中间的方式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线束的散热构造,其中,所述热传导构件包括具有挠性的热传导片,所述特定方向是所述热传导片的厚度方向,所述线束构成为包括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所述散热体由沿着所述线束延伸并供冷却介质插通的冷却管和以矩形截面形状延伸并将所述线束以插通状态收容的筒状构件构成,所述冷却管构成为包括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底壁的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两个部位配置有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所述热传导片包围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的周围而卷绕成环状,在所述环状的所述热传导片设置有从上下侧凹陷到所述第一线束与所述第二线束的分离间隙的一对凹陷部,在该凹陷部分别配设有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分别与所述筒状构件的上壁和所述底壁抵接,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在各自的上侧第一抵接部位和下侧第一抵接部位,与所述冷却管以将所述热传导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在中间的方式抵接,所述第一线束和所述第二线束在各自的设置于周向上不同的部位的第二抵接部位至第四抵接部位,分别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底壁、侧壁和所述上壁以将所述热传导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在中间的方式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的散热构造,其中,多个所述热传导构件分别配设于在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上彼此分离的多个部位。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新颖的线束的散热构造,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通用性的提高并且确保优异的散热性。线束的散热构造(10)包括:线束(18a、18b);散热体(20、34),与线束(18a、18b)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接触;及热传导构件(42),在特定方向上提高了热传导性,线束(18a、18b)与散热体(20、34)以在特定方向上将热传导构件(42)夹在中间的方式相互压靠。(42)夹在中间的方式相互压靠。(42)夹在中间的方式相互压靠。


技术研发人员:葛原史浩 西山高广 吉川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07.22
技术公布日:2022/3/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