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潜水面罩及潜水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6:2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潜水救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水面罩及潜水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及质量的提高,乘坐水上运输工具出游、进行水上活动和水上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一般的水上运载工具或水上游玩设备都备有相应的应急救援装置,如救生圈、氧气设备、救生衣等。但发生沉船事故时,乘客被困于船舱内时,由于无法浮出水面,导致遇险者容易因缺氧溺水死亡。
3.而现有的供遇险者在水下呼吸的救援设备,由于救援设备的体积、重量有限,无法储存大量的压缩空气,且救援设备内部气道的设置不合理,导致压缩空气中的氧气未充分利用就排出救援设备,难以保证较长时间的供氧,导致遇险者水下呼吸的时间缩短,增加了溺水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潜水面罩及潜水救援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救援设备内部气道设置不合理,导致压缩空气中的氧气未充分利用就排出救援设备,导致遇险者水下呼吸的时间缩短,从而增加了溺水风险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潜水面罩,包括:
6.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呈环形且与人体脸部相贴合,所述固定壳上设有排气孔;
7.透明罩体,所述透明罩体具有凹腔,所述透明罩体的边沿与固定壳密封连接,所述凹腔内设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凹腔分隔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分隔板远离所述透明罩体的一侧与人体脸部相贴合,所述第一气腔与人体嘴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透明罩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气腔连通的进氧口和排水孔,所述第二气腔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水孔和所述排气孔均设有单向阀,以限制液体通过所述单向阀进入所述凹腔内;
8.吸气时,压缩空气从进氧口进入所述第一气腔,以供人体嘴部吸入;呼气时,人体鼻部朝向所述第二气腔呼出混合气体,以使所述混合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所述第二气腔。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壳上设有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所述内防水圈位于所述外防水圈内,且所述内防水圈和所述外防水圈均与人体脸部相贴合。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壳上设有照明灯和警报灯,所述照明灯朝向所述透明罩体,所述警报灯设于所述固定壳的顶部。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腔内还设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远离所述透明罩体的一侧与人体脸部相贴合,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第二气腔分隔形成呼气腔和视野腔,所述呼气腔与所述人体鼻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呼气腔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罩体朝向所述视野腔的一面设有防雾层。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壳的边沿设有多个第一卡接部;
14.所述潜水面罩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有多个连接端,每个所述连接端上分别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潜水救援装置,包括提供压缩空气的供氧设备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潜水面罩,所述供氧设备与所述进氧口连通,以通过所述进氧口向所述第一气腔提供所述压缩空气。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氧设备包括容气瓶、顶盖及调节组件,所述容气瓶与所述顶盖密封连接,所述容气瓶具有容纳所述压缩空气的第一气室,所述顶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室连通的出氧口,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顶盖连接,用于调节流经所述出氧口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流速,所述出氧口与所述进氧口连通。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内设有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气室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室连通的喷嘴;
18.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设有穿插部,所述穿插部穿设于所述顶盖且能够密封所述喷嘴;
19.调节所述穿插部与所述喷嘴的距离,以调节流经所述喷嘴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流速,从而调节流经所述出氧口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流速。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穿插部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21.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和气阀座,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气阀座均位于所述第二气室内且设置于所述穿插部和所述喷嘴之间,所述穿插部能够挤压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气阀座,进而使所述气阀座密封所述喷嘴;
22.旋转所述旋钮,以通过所述穿插部调节所述弹性件的压缩量,进而调节所述气阀座与所述喷嘴之间的压力,最终调节流经所述喷嘴的压缩空气的流速。
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潜水面罩及潜水救援装置,潜水面罩在佩戴时,由于透明罩体的边沿与固定壳密封连接,且固定壳与人体脸部相贴合,使得透明罩体、固定壳和人体脸部能够共同围设形成密封的凹腔。由于第一分隔板的一侧与人体脸部相贴合,使得第一分隔板将凹腔分隔形成密封的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使用时,当遇险者在水下进行吸气时,压缩空气从第一气腔的进氧口进入第一气腔内,以供人体嘴部吸入;在呼气时,人体鼻部朝第二气腔呼出混合气体,从而使混合气体通过第二气腔的排气孔排出。因此,第一分隔板的设置,能够将压缩空气和混合气体分隔开,避免压缩空气和混合气体混合,从而导致压缩空气中的氧气还未充分利用就排出凹腔外,提高了压缩空气的利用率,延长了该潜水面罩的供氧时间,提高了安全性。另外,在上述呼吸过程中,由于第一气腔内设有排水孔,且排气孔和排水孔均设有单向阀,能够使水分排出第一气腔并避免液体进入凹腔内,避免液体影响遇险者呼吸。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潜水面罩的一个视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潜水面罩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潜水面罩在佩戴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潜水面罩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潜水救援装置的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潜水救援装置的供氧设备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潜水救援装置的供氧设备的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3.100-固定壳;110-排气孔;120-内防水圈;130-外防水圈;140-照明灯;150-警报灯;160-第一卡接部;200-透明罩体;210-凹腔;220-第一分隔板;230-第一气腔;231-进氧口;232-排水孔;240-第二气腔;241-混合气体;250-第二分隔板;260-呼气腔;270-视野腔;300-固定带;310-连接端;311-防滑纹;320-第二卡接部。400-容气瓶;500-顶盖;510-出氧口;520-第二气室;530-喷嘴;540-螺纹孔;550-气压表;600-调节组件;610-旋钮;611-穿插部;612-外螺纹;620-弹性件;630-气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实施例一
40.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潜水面罩。该潜水面罩包括固定壳100和透明罩体200,固定壳100呈环形且与人体脸部相贴合,固定壳100上设有排气孔110。透明罩体200具有凹腔210,透明罩体200的边沿与固定壳100密封连接,凹腔210内设有第一分隔板220,第一分隔板220将凹腔210分隔形成第一气腔230和第二气腔240,第一分隔板220远离透明罩体200的一侧与人体脸部相贴合,第一气腔230与人体嘴部的位置相对应,透明罩体200上设有与第一气腔230连通的进氧口231和排水孔232,第二气腔240与排气孔110连通,排水孔232和排气孔110均设有单向阀,以限制液体通过单向阀进入凹腔210内。吸气时,压缩空气从进氧口231进入第一气腔230,以供人体嘴部吸入;呼气时,人体鼻部朝向第二气腔240呼出混合气体241,以使混合气体241通过排气孔110排出第二气腔240。
4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潜水面罩在佩戴时,由于透明罩体200的边沿与固定壳100密封连接,且固定壳100与人体脸部相贴合,使得透明罩体200、固定壳100和人体脸部能够共同围设形成密封的凹腔210。由于第一分隔板220的一侧与人体脸部相贴合,使得第一分隔板220将凹腔210分隔形成密封的第一气腔230和第二气腔240。使用时,当遇险者在水下进行吸气时,压缩空气从第一气腔230的进氧口231进入第一气腔230内,以供人体嘴部吸入;在呼气时,人体鼻部朝第二气腔240呼出混合气体241,从而使混合气体241通过第二气腔240的排气孔110排出。因此,第一分隔板220的设置,能够将压缩空气和混合气体241分隔开,避免压缩空气和混合气体241混合,从而导致压缩空气中的氧气还未充分利用就排出凹腔210外,提高了压缩空气的利用率,延长了该潜水面罩的供氧时间,提高了安全性。另外,在上述呼吸过程中,由于第一气腔230内设有排水孔232,且排气孔110和排水孔232均设有单向阀,能够使水分排出第一气腔230并避免液体进入凹腔210内,避免液体影响遇险者呼吸。
42.实施例二
4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出了潜水面罩的一种设置方式。固定壳100上设有内防水圈120和外防水圈130,内防水圈120位于外防水圈130内,且内防水圈120和外防水圈130均与人体脸部相贴合。
44.具体的,在环形的固定壳100的内侧或者在固定壳100上远离透明罩体200的一侧设置内防水圈120和外防水圈130,外防水圈130能够防止潜水面罩外的液体进入潜水面罩内,而当有头发夹设于外防水圈130与人体脸部皮肤之间时,液体可能会通过头发产生细小空隙进入潜水面罩内。因此,内防水圈120能够防止部分液体在进入外防水圈130内之后继续进入凹腔210内,进一步提高了该潜水面罩的防水性能。
45.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固定壳100上设有照明灯140和警报灯150,照明灯140朝向透明罩体200,警报灯150设于固定壳100的顶部。
46.具体的,由于照明灯140朝向透明罩体200,使得照明灯140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透明罩体200照射该遇险者的前方,便于遇险者能够看清周边环境,便于自救。警报灯150设置在固定壳100的顶部,遇险时,该报警灯能够发出红光等较为显眼的灯光,从而使施救者能
够发现遇险者的具体位置。
47.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凹腔210内还设有第二分隔板250,第二分隔板250远离透明罩体200的一侧与人体脸部相贴合,第二分隔板250将第二气腔240分隔形成呼气腔260和视野腔270,呼气腔260与人体鼻部的位置相对应,呼气腔260与排气孔110连通。
48.具体的,第二分隔板250将第二气腔240分隔形成呼气腔260和视野腔270,使得遇险者在呼气时,呼出的混合气体241能够通过排气孔110排出该潜水面罩,避免呼出的混合气体241中的水汽由于放热液化,使得透明罩体200内侧起雾,从而影响遇险者的视线。
49.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透明罩体200朝向视野腔270的一面设有防雾层。
50.具体的,通过在透明罩体200朝向视野腔270的一面喷涂纳米防雾涂层,从而避免混合气体241中的水汽液化,而造成透明罩体200内侧起雾,影响遇险者的视线。
51.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固定壳100的边沿设有多个第一卡接部160。潜水面罩还包括固定带300,固定带300设有多个连接端310,每个连接端310上分别设有能够与第一卡接部160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部320。
52.具体的,固定带300的多个连接端310的第二卡接部320能够与固定壳100边沿的第一卡接部160相卡接,从而方便遇险者佩戴该潜水面罩。多个连接端310的设置,使得该潜水面罩的边沿能够紧密地贴合人体脸部。
53.其中,在可在连接端310上设置防滑纹311,防滑纹311能提高遇险者手部与固定带30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方便遇险者操控第一卡接部160与第二卡接部320卡接。同时,防滑纹311也可提高了固定带300与人体脑部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该潜水面罩与人体头部发生相对滑动,影响该潜水面罩的密封性。
54.实施例三
55.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潜水救援装置,包括提供压缩空气的供氧设备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潜水面罩。供氧设备与进氧口231连通,以通过进氧口231向第一气腔230提供压缩空气。
5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潜水救援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潜水面罩,因此,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潜水面罩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57.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供氧设备包括容气瓶400、顶盖500及调节组件600,容气瓶400与顶盖500密封连接,容气瓶400具有容纳压缩空气的第一气室,顶盖500上设有与第一气室连通的出氧口510,调节组件600与顶盖500连接,用于调节流经出氧口510的压缩空气的流速,出氧口510与进氧口231连通。
58.具体的,在使用时,遇险者通过调整调节组件600,从而通过调节组件600调节经过顶盖500出氧口510的压缩空气的流速,从而控制进入进氧口231的压缩空气的流量,满足不同摄氧量的遇险者。
59.其中,进氧口231与出氧口510可通过软管进行连接。
60.其中,容气瓶400上可设置绑带,通过绑带将该供氧设备固定在人体手臂或者人体腰部上。
61.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顶盖500内设有第二气室520,第二气室520内设有与第一气室连通的喷嘴530。调节组件600包括旋钮610,旋钮610的一端设有穿
插部611,穿插部611穿设于顶盖500且能够密封喷嘴530。调节穿插部611与喷嘴530的距离,以调节流经喷嘴530的压缩空气的流速,从而调节流经出氧口510的压缩空气的流速。
62.具体的,由于第二气室520内设有与第一气室连通的喷嘴530,使得第一气室内的压缩空气能够通过喷嘴530喷出,由于穿插部611能够穿设于顶盖500且能够密封喷嘴530,使得遇险者能够通过调节穿插部611插入顶盖500的深度,从而调节穿插部611与喷嘴530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流经喷嘴530的压缩空气的流速,再而调节流经出氧口510的压缩空气的流速,最终调节进入进氧口231的压缩空气的流量。
63.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顶盖500上设有螺纹孔540,穿插部611上设有与螺纹孔540相配合的外螺纹612。调节组件600还包括弹性件620和气阀座630,弹性件620与气阀座630均位于第二气室520内且设置于穿插部611和喷嘴530之间,穿插部611能够挤压弹性件620,以使弹性件620弹性抵接于气阀座630,进而使气阀座630密封喷嘴530。旋转旋钮610,以通过穿插部611调节弹性件620的压缩量,进而调节气阀座630与喷嘴530之间的压力,最终调节流经喷嘴530的压缩空气的流速。
64.具体的,通过外螺纹612和螺纹孔540配合的方式,遇险者可通过拧动旋钮610的方式,使得穿插部611挤压弹性件620,从而调节弹性件620对于气阀座630的弹性作用力,进而调节气阀座630与喷嘴530之间的压力。当压缩空气对气阀座630的压力大于气阀座630对喷嘴530的压力时,压缩空气推动气阀座630移动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压缩空气能够从气阀座630与喷嘴530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气室520内,进而通过出氧口510进入进氧口231内。因此,弹性件620的设置,能够更精细地调整压缩空气通过出氧口510的流速和流量,方便遇险者调节。
65.其中,弹性件620可为弹簧。
66.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顶盖500上可设有气压表550,气压表550用于显示第二气室520内的气压值。使得遇险者能够了解该供氧设备剩余的压缩空气量,且当气压值降低时,可通过调节旋钮610降低弹性件620的压缩量,从而提高压缩空气的流速,保证正常供氧。
67.其中,旋钮610远离穿插部611的一面可设有多个刻度线,多个刻度线的刻度值与气压表550的气压值相对应。在使用时,遇险者可根据气压表550的气压值迅速旋转旋钮610,直至旋钮610上的刻度值与气压表550的气压值相对应,通过这种方式,能使遇险者迅速调整旋钮610到合适的角度,从而更快速精确地控制压缩空气的流量。
6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