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5:25: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床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可调节角度的护理床,而在内窥镜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患者腔道所处的角度情况,并且根据精细化护理的需求,对护理床倚靠倾斜角度的控制也相对提高,但是护理床侧边护栏上不能看到具体的倾斜角度,对医护人员精细化护理产生一定的障碍。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包括:
7.床本体,所述床本体的上半部分为可向上倾斜的倚靠部,所述倚靠部两侧均设有护栏;
8.倾斜角度观察盒,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与所述护栏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内部盛装有液体,其正面外缘处设有多个第一刻度线。
9.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在护栏上安装有倾斜角度观察盒,当倚靠部向上倾斜时,倾斜角度观察盒内的液体随倾斜方向移动,医护人员可通过液位对应的第一刻度线读取倚靠部的倾斜角度,便于内窥镜精确检查和医护人员的精细化护理。
1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刻度线呈扇形布置且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刻度线以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的径向方向对称布置。
11.进一步的,所述护栏上设置有第一对正标识,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的正面上位于两组所述第一刻度线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二对正标识,所述第一对正标识与所述第二对正标识位置对正。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一对正标识与第二对正标识位置对正时,表明倾斜角度观察盒已经安装到位。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正标识形状为倒三角状,所述第二对正标识形状为正三角状。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易于观察第一对正标识与第二对正标识是否位置对正。
15.进一步的,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的一侧或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刻度线,多个所述第二刻度线呈扇形布置。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医护人员还可从护理床的侧面观察倚靠部的倾斜角度,使用便捷。
17.进一步的,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第三对正标识,所述第三对正标识与所述护栏的外壁面对正。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三对正标识与护栏的外壁面对正时,表明倾斜角度观察盒已经安装到位。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对正标识形状为正三角状。
2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刻度线和多个所述第二刻度线的角度范围均为-60
°
至60
°

21.进一步的,所述护栏外壁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的后侧端为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与所述螺纹连接孔螺接。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易于倾斜角度观察盒的拆装。
23.进一步的,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顶部设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上盖接有密封盖。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对倾斜角度观察盒进行补液。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附图为护栏上安装倾斜角度观察盒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附图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包括:
31.床本体1,床本体1的上半部分为可向上倾斜的倚靠部2,倚靠部2两侧均设有护栏3;
32.倾斜角度观察盒4,倾斜角度观察盒4为透明材质制成,倾斜角度观察盒4与护栏3的外壁可拆卸连接,倾斜角度观察盒4内部盛装有液体,其正面外缘处设有多个第一刻度线5。
33.多个第一刻度线5呈扇形布置且为两组,两组第一刻度线5以倾斜角度观察盒4的径向方向对称布置。
34.护栏3上设置有第一对正标识6,倾斜角度观察盒4的正面上位于两组第一刻度线5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二对正标识7,第一对正标识6与第二对正标识7位置对正。
35.第一对正标识6形状为倒三角状,第二对正标识7形状为正三角状。
36.倾斜角度观察盒4的一侧或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刻度线8,多个第二刻度线8呈扇形布置。
37.倾斜角度观察盒4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第三对正标识9,第三对正标识9与护栏3的外壁面对正。
38.第三对正标识9形状为正三角状。
39.多个第一刻度线5和多个第二刻度线8的角度范围均为-60
°
至60
°

40.护栏3外壁上设有螺纹连接孔31,倾斜角度观察盒4的后侧端为外螺纹段41,外螺纹段41与螺纹连接孔31螺接。
41.倾斜角度观察盒4顶部设有补液口10,补液口10上盖接有密封盖11。
42.倾斜角度观察盒为圆形,其内部的液体可用水或者选用带有颜色且流动性较好非粘性的液体,以便于观察。
43.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床,可通过倾斜角度观察盒实时观察倚靠部的倾斜角度,便于内窥镜精确检查和医护人员的精细化护理。
4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4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本体(1),所述床本体(1)的上半部分为可向上倾斜的倚靠部(2),所述倚靠部(2)两侧均设有护栏(3);倾斜角度观察盒(4),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4)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4)与所述护栏(3)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4)内部盛装有液体,其正面外缘处设有多个第一刻度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刻度线(5)呈扇形布置且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刻度线(5)以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4)的径向方向对称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3)上设置有第一对正标识(6),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4)的正面上位于两组所述第一刻度线(5)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二对正标识(7),所述第一对正标识(6)与所述第二对正标识(7)位置对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正标识(6)形状为倒三角状,所述第二对正标识(7)形状为正三角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4)的一侧或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刻度线(8),多个所述第二刻度线(8)呈扇形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4)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第三对正标识(9),所述第三对正标识(9)与所述护栏(3)的外壁面对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对正标识(9)形状为正三角状。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刻度线(5)和多个所述第二刻度线(8)的角度范围均为-60
°
至60
°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3)外壁上设有螺纹连接孔(31),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4)的后侧端为外螺纹段(41),所述外螺纹段(41)与所述螺纹连接孔(31)螺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观察盒(4)顶部设有补液口(10),所述补液口(10)上盖接有密封盖(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观察倚靠角度的内窥镜护理床,包括:床本体,床本体的上半部分为可向上倾斜的倚靠部,倚靠部两侧均设有护栏;倾斜角度观察盒,倾斜角度观察盒为透明材质制成,倾斜角度观察盒与护栏的外壁可拆卸连接,倾斜角度观察盒内部盛装有液体,其正面外缘处设有多个第一刻度线。当倚靠部向上倾斜时,倾斜角度观察盒内的液体随倾斜方向移动,医护人员可通过液位对应的第一刻度线读取倚靠部的倾斜角度,便于内窥镜精确检查和医护人员的精细化护理。员的精细化护理。员的精细化护理。


技术研发人员:刘奉 郭梓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市立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3/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