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强度辐条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2:57: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辐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度辐条。


背景技术:

2.轮组是车辆与地面接触的构件,并作为车辆整体重量的支撑作用外,更是车辆行驶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前述轮组之中不乏钢丝圈(框)型式,其主要有轮毂、轮圈以及辐条组件,前述辐条使用金属材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中央位置的轮毂及外围位置的轮圈。现有的辐条为了减轻重量,多采用碳纤维制成辐条,其包括碳纤维辐条棒、牙帽与帽头,牙帽与帽头分别通过胶水粘结于碳纤维辐条棒的两端,将牙帽与帽头固定于碳纤维辐条棒两端,在使用过程中,花鼓和车圈会产生拉力作用在牙帽和帽头上。但是胶水粘结的连接强度较弱,长期使用下,胶水粘性变弱,在受到花鼓与车圈对牙帽以及帽头的拉力时,可能会导致牙帽与帽头分离,连接强度较弱,容易断裂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辐条,能够提高其连接结构强度,具有提高其抗拉能力的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高强度辐条,包括:辐条棒,其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凸部,一体设于辐条棒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凸部远离辐条棒的中心点设置,并沿辐条棒的外表面向第一端呈螺旋状延伸;第二凸部,一体设于辐条棒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凸部远离辐条棒的中心点设置,并沿辐条棒的外表面向第二端呈螺旋状延伸;第一连接件,套接于第一端上并与第一凸部啮合,以用于连接车圈;第二连接件,套接于第二端上并与第二凸部啮合,以用于连接花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别沿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构成的螺旋线旋转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向碳纤维中心点移动,以限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进行轴向移动。
6.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凸部形成的相邻两个螺旋轮廓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凸部的宽度。
7.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凸部的横截面与第二凸部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四边形,且其中两条边分别设于第一凸部的外表面与第一凸部连接于辐条棒的表面上,另外两边形成用于限制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轴线移动的限位边。
8.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凸部的横截面与第二凸部的横截面均设置为梯形或长方形。
9.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凸部的厚度设为a,宽度设为b;所述b值不小于a值的七倍。
10.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凸部的厚度与第一凸部的厚度设为一致,宽度与第一凸部的宽度设为一致。
11.进一步设置:所述辐条棒包括中段、两个过渡段以及两个连接段,所述中段的两端
分别连接于两个过渡段上,两个所述过渡段远离中段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段上;所述中段的横截面设为椭圆形或者圆形;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设为圆形。
12.进一步设置:所述中段设为椭圆形,且其的长半轴的长度大于连接段的半径,短半轴的长度小于连接段的半径。
13.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的边线处均设置有用倒圆角。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5.1、通过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一体成型于辐条棒上,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安装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安装需求,控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连接于辐条棒上的长度,提高适用性,并在安装后,能够与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凸部形成啮合,以行程其轴向的限制,提高其连接结构强度,具有提高其抗拉能力的效果;
16.2、通过将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的横截面设为四边形,使得第一凸部螺旋成型后,具有两侧的限位边,并且两侧限位边之间具有第一凸部的宽度形成强度支撑,以提高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啮合后轴向的限制强度,提高其连接结构强度,具有提高其抗拉能力的效果;
17.3、通过将b值不小于a值的七倍设置,方便采用模具一体成型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以保证辐条棒成型后的结构完整性,保证碳纤维结构强度;
18.4、通过将辐条棒的中段设为椭圆形或圆形,使得中段呈椭圆柱或圆柱,减少应力集中,提高其结构强度;将连接段的横截面设为圆形,使其呈圆柱状,方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进行螺旋套接,提高安装的便捷性,并且辐条棒的尺寸较小,方便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强度辐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辐条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辐条棒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处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强度辐条沿中段剖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强度辐条沿连接段剖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辐条棒;11、第一端;12、第二端;13、中段;14、过渡段;15、连接段;2、第一凸部;3、第二凸部;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参照图1至图5对高强度辐条做进一步说明。
26.一种高强度辐条,用于连接轮毂与轮圈,以提高连接强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辐条棒1、第一凸部2、第二凸部3、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其中,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分别套接并啮合于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上,且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设为金属件,分别为牙帽与帽头,以用于连接车圈与花鼓。
27.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辐条棒1,其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以用于供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连接。具体的,辐条棒1包括中段13、两个过渡段14以及两个连接段15,且中段13、过渡段14以及连接段15一体设置;其中,中段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过渡段14上,两个过渡段14远离中段13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段15上;中段13的横截面
设为椭圆形或圆形,以提高其结构强度;连接段15的横截面设为圆形,以便于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套接并旋转,方便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安装。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中段13具体选用椭圆形,且其长半轴的长度大于连接段15的半径,短半轴的长度小于连接段15的半径,使得辐条棒1的整体尺寸较小,方便安装使用。
28.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凸部2,一体设于辐条棒1的外表面上,且第一凸部2远离辐条棒1的中心点设置,并沿辐条棒1的外表面向第一端11呈螺旋状延伸,且第一凸部2螺旋的轴线为辐条棒1轴线;第二凸部3,一体设于辐条棒1的外表面上,且第一凸部2远离辐条棒1的中心点设置,并沿辐条棒1的外表面向第二端12呈螺旋状延伸,且第一凸部2螺旋的轴线为辐条棒1轴线。通过将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分别套接并旋转于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上,使得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向辐条棒1的中心点移动,以实现啮合,并限制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进行轴向移动,使得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受到轴向力的时候,能够通过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形成限制,以提高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安装于辐条棒1上的结构强度,且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形成为辐条棒1两端的加强筋,提高辐条棒1的结构强度;同时,在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安装的过程中,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的结构能够调整第一连接件4以及第二连接件5连接于辐条棒1上的长度,以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调节,提高适用性。
29.进一步的,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的形状与大小一致,并通过模具直接与辐条棒1一体成型,生产方便快捷。其中,第一凸部2形成的相邻两个螺旋轮廓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凸部2的宽度,使得辐条棒1的外表面与第一凸部2以及第二凸部3之间形成有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使得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的槽底为辐条棒1表面,通过模具成型的过程中,第一凸部2延伸的相邻两个螺旋轮廓不会相互干涉,有利于脱模成型,方便使得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一体生产成型于辐条棒1上。进一步的,第一凸部2的横截面与第二凸部3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四边形,且其中两条边分别设于第一凸部2的外表面与第一凸部2连接于辐条棒1的表面上,另外两边形成用于限制第一连接件4或第二连接件5轴线移动的限位边,使得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受到轴向力时,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凸部3之间的限位处具有一定宽度的第一凸部2做支撑限制,提高其连接稳固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2的横截面与第二凸部3的横截面均设置为梯形或长方形,以使得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的外表面始终与辐条棒1的外表面平行,在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受到轴向力的拉力时,减少与第一凸部2以及第二凸部3之间的磨损,提高结构强度;同时,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的边线处均设置有用于减少应力集中的倒圆角,方便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旋转啮合时的转入,并且采用模具成型进行退模时,便于模具开模成型。
30.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第一凸部2的厚度设为a,宽度设为b;所述b值不小于a值的七倍,第二凸部3的厚度与第一凸部2的厚度设为一致,宽度与第一凸部2的宽度设为一致,以便于第一凸部2以及第二凸部3一体成型于辐条棒1上。
31.本实施例中,辐条棒1由碳纤维材料通过模具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凯夫拉或者凯夫拉与碳纤维混合材料,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材料内容,本实施例中,辐条棒1以碳纤维材料为例。模具上具有用于形成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的型槽,以方便将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直接一体成型于辐条棒1上,方便生产,且成型的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对应于辐条棒1为碳纤维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提高第一连接件4与第
二连接件5连接后的结构强度。根据碳纤维材料特性,若使用机加工加工螺旋凸部,强度远远低于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出来的螺旋凸部生产更方便,具有更高的强度。
32.安装时,将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分别套接于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上,通过转动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使其朝辐条棒1中心移动,进而啮合于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上,并根据安装需求控制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移动的行程,方便将其安装于车圈与花鼓上,最后通过环氧树脂对其进一步加固。
33.工作原理:通过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一体成型于辐条棒1上,使得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啮合于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上时形成轴向限位,在拉力的作用下,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能够受限于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的侧壁上,提高其安装后的结构强度,提高高强度辐条的抗拉能力。其中第一凸部2与第二凸部3均与辐条棒1采用碳纤维材料一体成型,大大减轻重量,并且减少采用螺纹成型过程的攻牙工序,不仅方便生产,而且避免对辐条棒1的结构破坏,保证辐条棒1的结构强度。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