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卧式上料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5:34: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上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上料模组。


背景技术:

2.接线端子是一种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先将金属卷材套设在支撑轴上,然后人工将卷材的一端拉动至拉料模组上,并将此端固定在拉料模组的作用端,此时会形成一条料带,通过拉料模组的驱动,会以间歇式拖拉的方式将料带逐步拉至冲压模组上,冲压模具再对料带进行打孔、折弯以及切割等工序,最后使接线端子成型。但是,由于卷材的整体重量比较重,而料带的厚度比较薄,在拉料模组的拉力作用下会使料带出现延展的问题,即导致料带上的某一部分变得更薄,大大地影响了接线端子的生产质量,甚至有可能还会使料带出现开裂或者断裂的问题,可靠性低。如能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且能够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的卧式上料模组,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且能够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的卧式上料模组。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卧式转台、支撑座以及托架,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卧式转台上,待上料卷材放置在所述卧式转台的转动面上,所述托架的一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槽型光电传感器,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感应片,所述感应片与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的凹槽相适配,所述卧式转台和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均与外部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待上料卷材所拉出的料带绕置在所述托架上。
5.由上述方案可见,待上料卷材放置在所述卧式转台的转动面上,将待上料卷材的一端拉动至拉料模组上,并且将此端固定在拉料模组的作用端,其中所拉出的料带绕置在所述托架上。通过所述卧式转台的驱动,带动卷材转动进行开料,所述感应片适配在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的凹槽中,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传输感应信号到外部的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接收到该信号后命令所述卧式转台停止驱动,同时命令拉料模组将料带逐步拉动到冲压模具中进行冲压成型,制造出若干个接线端子,而料带会拖动所述托架逆时针转动,使所述感应片远离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的凹槽,当拉料模组讲料带拉紧到一定程度时,拉料模组中的拉力传感器感应到拉力达到预设值后,便会传输感应信号到控制系统中,由控制系统命令拉料模组停止驱动,同时还命令所述卧式转台重新启动,带动卷材转动继续进行开料,释放出部分料带后,所述托架会进行顺时针转动,使所述感应片重新适配在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的凹槽中......依此循环,直至将整个卷材冲压生产出大量的接线端子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且实现了卷材的自动化开料,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还能够预先开出一部分料带,避免在拉料模组的作用下料带因为拉得过紧而出现延展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的可靠性,确保了接线端子的生产质量。
6.进一步地,所述卧式转台包括底座、伺服电机以及转盘,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部,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与外部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所述转盘的中部设置有定位轴,待上料卷材套设在所述定位轴上。由此可见,通过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所述转盘带动卷材进行转动,从而释放出料带。
7.进一步地,所述托架包括支撑杆和辊轴,所述感应片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辊轴的一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辊轴位于所述转盘的上方,待上料卷材所拉出的料带绕置在所述辊轴上。由此可见,待上料卷材所拉出的料带绕置在所述辊轴上,当拉料模组逐步拉动料带后,料带会拖动所述辊轴,使所述支撑杆进行逆时针转动。
8.进一步地,所述辊轴上还设置有u型杆,所述u型杆与所述辊轴之间设有过料孔,待上料卷材所拉出的料带穿过所述过料孔。由此可见,通过设置有所述u型杆,避免在工作工程中料带出现左右或者上下移动而脱离所述辊轴。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卧式转台、支撑座1以及托架,所述支撑座1设置在所述卧式转台上,待上料卷材4放置在所述卧式转台的转动面上,所述托架的一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座1上,所述支撑座1上设置有槽型光电传感器2,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感应片3,所述感应片3与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2的凹槽相适配,所述卧式转台和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2均与外部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待上料卷材4所拉出的料带5绕置在所述托架上。
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卧式转台包括底座6、伺服电机7以及转盘8,所述支撑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6的侧部,所述伺服电机7设置在所述底座6上并且与外部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伺服电机7与所述转盘8传动连接,所述转盘8的中部设置有定位轴9,待上料卷材4套设在所述定位轴9上。
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包括支撑杆10和辊轴11,所述感应片3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上,所述支撑杆10的一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座1上,所述辊轴11的一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杆10上,所述辊轴11位于所述转盘8的上方,待上料卷材4所拉出的料带5绕置在所述辊轴11上。
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辊轴11上还设置有u型杆13,所述u型杆13与所述辊轴11之间设有过料孔14,待上料卷材4所拉出的料带5穿过所述过料孔14。
15.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6.待上料卷材4放置在所述转盘8上,将待上料卷材4的一端拉动至拉料模组上,并且将此端固定在拉料模组的作用端,其中所拉出的料带5绕置在所述辊轴11上。
17.通过所述伺服电机7的驱动,带动卷材转动进行开料,所述感应片3适配在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2的凹槽中,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2传输感应信号到外部的控制系统中,控制
系统接收到该信号后命令所述伺服电机7停止驱动,同时命令拉料模组将料带5逐步拉动到冲压模具中进行冲压成型,制造出若干个接线端子,而料带5会拖动所述支撑杆10逆时针转动,使所述感应片3远离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2的凹槽,当拉料模组讲料带5拉紧到一定程度时,拉料模组中的拉力传感器感应到拉力达到预设值后,便会传输感应信号到控制系统中,由控制系统命令拉料模组停止驱动,同时还命令所述伺服电机7重新启动,带动卷材转动继续进行开料,释放出部分料带后,所述支撑杆10会进行顺时针转动,使所述感应片3重新适配在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2的凹槽中......依此循环,直至将整个卷材冲压生产出大量的接线端子产品。
18.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且实现了卷材的自动化开料,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还能够预先开出一部分料带,避免在拉料模组的作用下料带因为拉得过紧而出现延展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的可靠性,确保了接线端子的生产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上料模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卧式转台、支撑座(1)以及托架,所述支撑座(1)设置在所述卧式转台上,待上料卷材(4)放置在所述卧式转台的转动面上,所述托架的一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座(1)上,所述支撑座(1)上设置有槽型光电传感器(2),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感应片(3),所述感应片(3)与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2)的凹槽相适配,所述卧式转台和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2)均与外部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待上料卷材(4)所拉出的料带(5)绕置在所述托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上料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转台包括底座(6)、伺服电机(7)以及转盘(8),所述支撑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6)的侧部,所述伺服电机(7)设置在所述底座(6)上并且与外部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伺服电机(7)与所述转盘(8)传动连接,所述转盘(8)的中部设置有定位轴(9),待上料卷材(4)套设在所述定位轴(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上料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支撑杆(10)和辊轴(11),所述感应片(3)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上,所述支撑杆(10)的一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座(1)上,所述辊轴(11)的一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杆(10)上,所述辊轴(11)位于所述转盘(8)的上方,待上料卷材(4)所拉出的料带(5)绕置在所述辊轴(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上料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11)上还设置有u型杆(13),所述u型杆(13)与所述辊轴(11)之间设有过料孔(14),待上料卷材(4)所拉出的料带(5)穿过所述过料孔(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且能够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的卧式上料模组。本实用新型包括卧式转台、支撑座以及托架,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卧式转台上,待上料卷材放置在所述卧式转台的转动面上,所述托架的一端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槽型光电传感器,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感应片,所述感应片与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的凹槽相适配,所述卧式转台和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均与外部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待上料卷材所拉出的料带绕置在所述托架上。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上料技术领域。领域。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聚能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1
技术公布日:2022/3/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