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顶升筛杯件及自动进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5:29: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升筛杯件及自动进杯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血液样本进行功能分析时,凝血分析仪等分析仪器通常需要将反应杯输送到指定位置,然后完成加样、测试等步骤。
3.现有的用来输送反应杯的装置一般会利用带输送槽的升降槽板以及不带输送槽的升降板来实现将反应杯从杯仓中顶起的目的,但升降槽板和升降板在结构设计上均存在缺陷,一次升降行程中往往会出现顶起多个反应杯的现象,容易引起反应杯在后续输送过程中相互抵紧、卡死,有时也会出现一次升降行程中没有顶起任何反应杯的漏顶杯现象,造成反应杯输送中断,使反应杯被顶起的成功率和精确度不佳,由此对样本的持续检测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升筛杯件及自动进杯装置,用以解决反应杯被顶起的成功率和精确度不佳的技术问题。
5.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顶升筛杯件,包括:
6.筛杯本体;
7.以及用于顶起反应杯的筛杯结构,所述筛杯结构位于所述筛杯本体的一端,所述筛杯结构包括用于承接反应杯的接杯位以及位于所述接杯位至少一端的挡杯部,使所述接杯位自其第一端到其第二端的第一尺寸与反应杯的长度尺寸相适配,所述接杯位还具有自其第一侧到其第二侧的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与反应杯的径向尺寸相适配。
8.在所述顶升筛杯件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升筛杯件呈平板结构。
9.在所述顶升筛杯件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筛杯本体的一端的两个边缘角部中的一个形成有一缺口,另一个边缘角部形成所述挡杯部,所述缺口形成所述接杯位。
10.在所述顶升筛杯件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杯位的底面由高到低从所述第一侧过渡到所述第二侧。
11.在所述顶升筛杯件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杯部的背离所述缺口的一侧为斜面。
12.在所述顶升筛杯件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筛杯本体的一端的中部位置凹陷形成一缺口,所述缺口形成所述接杯位,位于所述筛杯本体的同一端的两个边缘角部对应形成两个所述挡杯部。
13.在所述顶升筛杯件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升筛杯件在所述挡杯部的外侧还形成有缓冲掉杯位,所述缓冲掉杯位在所述顶升筛杯件的升降方向上低于所述筛杯位。
14.在所述顶升筛杯件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筛杯本体的远离所述筛杯结构的一端还形成有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顶升筛杯件连接到顶升驱动机构上。
15.在所述顶升筛杯件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筛杯结构和所述筛杯本体为可拆卸的分
体结构。
16.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动进杯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顶升筛杯件。
17.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依据以上实施例中的顶升筛杯件及自动进杯装置,由于接杯位和挡杯部的联合设计,使得在顶升筛杯件的一次升降行程中,挡杯部能够为接杯位清理多余的反应杯,使更少量的反应杯才有可能停留在接杯位上,同时该接杯位的第一尺寸与反应杯的长度尺寸相适配,其第二尺寸与反应杯的径向尺寸相适配,进一步降低了能够停留在接杯位上的反应杯的数量,另外考虑到杯仓中的绝大多数的反应杯处于倾斜状态,再结合接杯位的上述尺寸设计,容易使单个反应杯稳定处于接杯位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顶升筛杯件的结构设计,多重关联因素相互影响,实现了在逐步控制停杯数量的前提下,还能够保证停杯的稳定性,最终使得该顶升筛杯件在每次的升降行程中,大概率会只筛选出一支反应杯,从而大幅度提升反应杯被顶起的成功率和精确度,有利于实现对样本的持续检测。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其中:
2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动进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动进杯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动进杯装置的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动进杯装置的再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示出了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顶升筛杯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杯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杯仓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调度盘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避让口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进杯方法的流程图。
3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4.100-杯仓结构;101-腔体;102-落杯仓;103-盛杯仓;104-筛杯口;105-第一仓;106-第二仓;107-过杯口;110-杯仓本体;120-隔板;130-拦杯件;140-传感器;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第四侧壁;115-导向斜面;116-集杯腔;117-集杯口;121-阻挡部;131-拦杯部;132-连接部;1131-入杯斜面;
35.200-顶升筛杯件;210-筛杯本体;220-筛杯结构;230-缓冲掉杯位;240-连接结构;221-接杯位;222-挡杯部;223-缺口;2211-第一端;2212-第二端;2213-第一侧;2214-第二
侧;
36.300-顶升驱动机构;310-顶升驱动电机;320-同步带传动组件;330-导轨;340-滑块;321-同步带;322-主动轮;
37.400-反应杯传输机构;410-输送轨道;420-调度盘;411-输送通道;412-板体;413-低摩擦引导部;421-收容腔;422-缓冲过渡腔;423-支撑座;424-盘体;425-限位结构;426-驱动电机;4121-支撑板;4122-引导板;4123-避让口;4211-倒角;4231-凸起;4251-弧面;4252-轨道入口;4253-操作口;4254-圆柱形空腔;4231a-导入端;4231b-顶端;4231c-导出端;
38.500-支撑底座;510-钣金件。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4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进杯装置,该自动进杯装置可应用于对血液等样本进行分析的样本分析仪中,例如凝血分析仪等,该自动进杯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反应杯在各个结构上的流转更为顺畅(例如下文将介绍的各种有关杯仓结构的实施例以及输送轨道的实施例),同时还对各个反应杯的传输节点(例如下文将要介绍的杯仓结构与反应杯传输机构之间的传输节点、输送轨道与调度盘之间的传输节点)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反应杯在其整个输送过程中不出现卡杯现象,保证了反应杯持续、顺畅地输送,有利于样本分析仪的持续检测。除了该自动进杯装置外,该样本分析仪还可以包括,与所述自动进杯装置依次设置的孵育装置、检测装置、试剂存储装置及样本存储装置;设置在所述自动进杯装置、孵育装置、检测装置上方的反应杯转移装置;设置在所述样本存储装置上方的样本转移装置及设置在所述试剂存储装置上方的试剂转移装置。各装置协同配合完成对样本的分析。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4,该自动进杯装置包括杯仓结构100、顶升筛杯件200、顶升驱动机构300以及反应杯传输机构400。
43.该杯仓结构100具有用于容纳反应杯的腔体101,同时该杯仓结构100也是一个与外界进行交互的场所,更多的反应杯可以添加到该杯仓结构100中。
44.一般来说,该杯仓结构100宜被设计成具有较大的腔体101,使其能够容纳足够量的反应杯,由此可减少反应杯的添加次数。当然,较好的方式是结合反应杯的消耗周期、分
析仪器的整体大小等进行设计。
45.该顶升筛杯件200用于从腔体101中的众多反应杯中筛选出指定数量的反应杯,以便后续对反应杯的输送。请结合参考图6,该顶升筛杯件200至少部分位于腔体101内并形成筛杯结构220,筛杯结构220包括用于承接反应杯的接杯位221以及位于接杯位221至少一端的挡杯部222。
46.该顶升驱动机构300用于驱动顶升筛杯件200在腔体101内做升降运动,该顶升驱动机构300可采用任何能够输出直线运动的机构,例如直线模组、丝杠传动系统、同步带传动系统等。
47.以同步带传动系统为例,请参考图1-2,该顶升驱动机构300包括顶升驱动电机310及同步带传动组件320,该同步带传动组件320沿竖直方向布置(即顶升筛杯件200的升降方向),该顶升驱动电机310用于驱动同步带传动组件320中的同步带321在竖直方向上运转,顶升筛杯件200连接于该同步带传动组件320中的同步带321,从而实现该顶升筛杯件200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
48.具体而言,该同步带传动组件320包括一主动轮322、从动轮以及设置在主动轮322和从动轮之间的同步带321,该主动轮322连接于顶升驱动电机310的输出轴,顶升驱动电机310的动力传递到主动轮322上,继而带动同步带321在主动轮322和从动轮之间运转。
49.进一步地,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同步带传动组件320的一侧设置一导轨330,同时在该导轨330上设置一可沿导轨330滑动的滑块340,然后再将前述顶升筛杯件200安装到该滑块340上,由此可最大程度地降低顶升筛杯件200在升降过程中的抖动现象。
50.为实现同步带传动组件320的安装,请参考图1,该自动进杯装置还包括支撑底座500,该支撑底座500可以由若干个钣金件510相接形成,杯仓结构100整体处于该支撑底座500的上方,同步带传动组件320则可以安装在杯仓结构100的下方。
51.该反应杯传输机构400与接杯位221衔接,用于将接杯位221上的反应杯输送到后续工位。
52.该自动进杯装置在工作时,顶升驱动机构300驱动顶升筛杯件200在腔体101内做升降运动,该顶升筛杯件200在其升降过程中对杯仓结构100中的反应杯进行筛选并使反应杯停留在接杯位221上,继而再由反应杯传输机构400将反应杯输送到后续工位。
5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杯仓结构100用于存放反应杯,顶升驱动机构300能够驱使顶升筛杯件200做升降运动,在该顶升筛杯件200的升降过程中,由于接杯位221和挡杯部222的联合设计,使得在顶升筛杯件200的一次升降行程中,挡杯部222能够为接杯位221清理多余的反应杯,使更少量的反应杯才有可能稳定停留在接杯位221上,继而通过反应杯传输机构400将该处于接杯位上的反应杯输送到后续工位,使在反应杯的整个输送过程中,各反应杯能够依序、顺畅地输送,有利于实现对样本的持续检测。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的顶升筛杯件200的结构设计及其功效,保证了反应杯从杯仓结构100到反应杯传输机构400这一传输节点的通畅,为反应杯后续的稳定、有序输送提供了先决条件。
55.作为顶升筛杯件200的一种具体实例,顶升筛杯件200还可以作出如下各种设计。
56.例如,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中,请参考图6,顶升筛杯件200呈平板结构,该顶升筛杯件200是一款具有一定厚度的实体工件,其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2213和第二侧
2214,其在长度方向上分别形成一端部,其在一端部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形成有边缘角部,筛杯结构220由该端部形成。
57.具体而言,该顶升筛杯件200包括筛杯本体210及用于顶起反应杯的筛杯结构220,前述筛杯结构220由该筛杯本体210的一端部形成,且在宽度方向上,该接杯位221自其第一端2211到其第二端2212的第一尺寸与反应杯的长度尺寸相适配,接杯位221还具有自其第一侧2213到其第二侧2214的第二尺寸,第二尺寸与反应杯的径向尺寸相适配。
58.该接杯位221的第一尺寸与反应杯的长度尺寸相适配,其第二尺寸与反应杯的径向尺寸相适配,进一步降低了能够停留在接杯位221上的反应杯的数量,另外考虑到杯仓结构100中的绝大多数的反应杯处于倾斜状态,再结合接杯位221的上述尺寸设计,容易使单个反应杯稳定处于接杯位221上,继而通过反应杯传输机构400将该处于接杯位221上的反应杯输送到后续工位。
59.在该实施例中,顶升筛杯件200的结构设计,多重关联因素相互影响,实现了在逐步控制停杯数量的前提下,还能够保证停杯的稳定性,最终使得该顶升筛杯件200在每次的升降行程中,大概率会只筛选出一支反应杯,从而大幅度提升反应杯被顶起的成功率和精确度,使反应杯依序、顺畅地往后续工位输送,有利于实现对样本的持续检测。
6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位于筛杯本体210的一端的两个边缘角部中的一个形成有一缺口223,另一个边缘角部形成挡杯部222,缺口223形成接杯位221。
61.取材时,可选取一块长方体平板,然后通过采用去除材料的方式在该长方体平板的一端形成一缺口223,此时在该缺口223的一侧剩余的材料即构成挡杯部222。当然,该顶升筛杯件200也可以通过铸造等方式一体成型。
62.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接杯位221的底面由高到低从第一侧2213过渡到第二侧2214,该底面的设计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当接杯位221和筛杯口104对接时将反应杯过渡到落杯仓102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精简停留在接杯位221上的反应杯的数量,避免诸如一些以与顶升筛杯件200的宽度方向成夹角或垂直的反应杯停留在接杯位221上。
63.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挡杯部222的背离缺口223的一侧为斜面,有利于被挡杯部222阻挡的反应杯沿着该斜面再次掉落到盛杯仓103中。
64.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位于筛杯本体210的一端的中部位置凹陷形成一缺口223,缺口223形成接杯位221,位于筛杯本体210的同一端的两个边缘角部对应形成两个挡杯部222,该种结构形式的筛杯本体210可以看成是在图5所示实例中基础上增加一个挡杯部222,由此可进一步提升顶升筛杯件200顶起反应杯的精准度。
6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顶升筛杯件200在挡杯部222的外侧还形成有缓冲掉杯位230,缓冲掉杯位230在顶升筛杯件200的升降方向上低于筛杯位221。
66.可以理解的是,在顶升筛杯件200的一次升降行程中,被挡杯部222阻挡的反应杯较之停留在接杯位221上的反应杯的数量更多,因此通过设计该缓冲掉杯位230,同时使该缓冲掉杯位230低于接杯位221,可使的被挡杯部222阻挡的反应杯从更低的位置跌落到盛杯仓103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反应杯掉落时所受到的冲击,有利于对反应杯进行保护。
67.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中,缓冲掉杯位230的底面由低到高从第一侧2213过渡到第二侧2214,由此便于反应杯沿该底面再次掉落到盛杯仓103中。
6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筛杯本体210的远离筛杯结构220的一端还形成有连接结构240,用于将顶升筛杯件200连接到顶升驱动机构300上。
69.该连接结构240采用螺纹安装孔的方式,使顶升筛杯件200能够通过螺钉等固定连接到顶升驱动机构300上,例如连接到顶升驱动机构300中的滑块340上。
70.其它更多种连接结构240可根据顶升驱动机构300的具体类型等进行适应性设计。
71.在一种实施中,请参考图1至图2,杯仓结构100包括杯仓本体110,该杯仓本体110限定出落杯仓102和用于盛装反应杯的盛杯仓103,盛杯仓103和落杯仓102之间通过筛杯口104实现连通,反应杯传输机构400的输入端位于落杯仓102内,接杯位221上的反应杯经由筛杯口104进入到反应杯传输机构400上。
72.在该实施例中,杯仓本体110被分割成两个子腔体,分别为盛杯仓103和落杯仓102,两者共同组成前述腔体101,盛杯仓103主要用于容纳反应杯,同时前述顶升筛杯件200能够在该盛杯仓103中做升降运动,落杯仓102则是为了在反应杯传输机构400和接杯位221之间的顺利衔接而作出的设计,该落杯仓102可以营造出一种高度,使反应杯从接杯位221经由筛杯口104而进入到落杯仓102时,该反应杯能够由一定的高度往下掉落并最终处于反应杯传输机构400上,这种设计方式,较之直接将处于接杯位221上的反应杯转接到反应杯传输机构400上更为合理。
73.上述设计采用了由盛杯仓103和落杯仓102共同组成杯仓本体110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保证杯仓本体110的结构强度,同时还使杯仓本体110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当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盛杯仓103和落杯仓102设计成分体形式,两者可采用连接工艺组成整体的杯仓本体110,连接工艺通常可选用焊接、扣接等方式。
74.在其它实施例中,杯仓结构100也可以设计成仅包括盛杯仓103,再通过其它结构将反应杯导入到反应杯传输机构400上。例如,可以在接杯位221或筛杯口104的后方设计一传送结构,该传送结构可以是全封闭的通道结构,也可以是半敞开式的滑道结构。
75.此处需要指出的是,在下文的实施例中将主要以由盛杯仓103和落杯仓102共同组成杯仓本体110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当然需要理解的是,该杯仓本体110的其它特征以及与该杯仓本体110相关联的特征可以结合到其他类型的杯仓本体110中予以使用。
7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中,请参考图1至图4,为形成上述盛杯仓103和落杯仓102,杯仓结构100还包括一隔板120,隔板120将腔体101的内部空间一分为二以形成盛杯仓103和落杯仓102,前述筛杯口104可开设在该隔板120上。
77.该隔板120可以自腔体101的底部向上延伸而成,隔板120的设置位置宜保证盛杯仓103的容积大于落杯仓102的容积,由此可使得盛杯仓103能够盛放更多的反应杯,同时也可以使落杯仓102能够对反应杯形成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反应杯散乱掉落到反应杯传输机构400上。
78.为了防止当盛杯仓103中的反应杯较多而挤压隔板120,隔板120宜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可防止出现隔板120弯曲,乃至筛杯口104变形的情况发生。
79.另外,该隔板120可以设置成板状结构,同时在杯仓本体110的相应位置处设置安装槽(图中未示出),该隔板120可通过由上至下插入到安装槽的方式安装到杯仓本体110上。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对杯仓本体110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予以制造,使得杯仓本体110自带隔板120。在其它实施例中,该隔板120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安装到杯仓本
体110上。
80.进一步地,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及图3,隔板120在筛杯口104的上方还形成有对反应杯进行阻挡的阻挡部121,该阻挡部121自隔板120的顶部向盛杯仓103所在位置倾斜延伸形成,该阻挡部121一方面可以和顶升筛杯件200配合,可以对直立在接杯位221上的这种特例反应杯进行阻挡并使其重新掉落到盛杯仓103中,以此进一步提升反应杯被顶起的成功率和精确度,防止姿态不对的反应杯进入到筛杯口104造成卡杯,另一方面,该阻挡部121还可以阻止未经顶升筛杯件200筛选的反应杯进入到落杯仓102。
8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及图4,杯仓结构100还包括一拦杯件130,该拦杯件130设置在杯仓本体110内且与杯仓本体110围合形成第一仓105、第二仓106以及连通第一仓105和第二仓106的过杯口107,位于第一仓105内的反应杯能够经由过杯口107进入到第二仓106内。
82.具体而言,该拦杯件130设置在盛杯仓103中以将该盛杯仓103分成第一仓105和第二仓106,在向杯仓结构100中添加反应杯时,可将反应杯加入到第一仓105内,该拦杯件130能够对进入到第一仓105内的反应杯进行阻拦减速,使第一仓105内的反应杯能够缓慢、有序地进入到第二仓106中,并使更少量的反应杯进入到第二仓中,缓解了反应杯之间的碰撞冲击,从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反应杯的损伤率,另外该第一仓还可以作为第二仓的补给仓,随着第二仓中的反应杯被逐渐消耗而向第二仓补充反应杯。
8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添加反应杯,杯仓本体110的至少一部分采用由高到低倾斜设置的方式。请参考图1,杯仓本体110由杯仓壁围合形成,至少一部分杯仓壁由高到低倾斜设置,拦杯件130和倾斜设置的杯仓壁之间形成过杯口107。
84.该倾斜设置的杯仓壁使杯仓本体110的上方敞口更大,便于向杯仓本体110内增加反应杯,反应杯可沿该部分杯仓壁自上而下流动,而将拦杯件130设置成能够与该部分杯仓壁形成过杯口107,也易于反应杯通过该过杯口107,进而进入到第二仓106中,接着该进入到第二仓106中的反应杯则会被顶升筛杯件200所筛选。
8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4,杯仓壁包括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以及第四侧壁114,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13和第四侧壁114均连接在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第三侧壁113由高到低向着腔体101倾斜设置,拦杯件130和第三侧壁113之间形成过杯口107。
86.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有关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以及第四侧壁114的描述并非表示杯仓壁只能由四个侧壁组成,也并非表示杯仓壁是由几个独立的部分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杯仓壁可采用任何适宜的结构,并且可采用任何适宜的方式予以制造。另外,图示有关的杯仓壁仅是一种举例说明,旨在更好地对有关结构的设置、位置等进行描述,例如,以前述隔板120为例,该隔板120可以安装在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又以前述拦杯件130为例,该拦杯件130也可以安装在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
87.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及图3,拦杯件130包括拦杯部131和设置在拦杯部131上的连接部132,该连接部132固定连接在杯仓壁上。
88.该拦杯部131呈平面结构,连接部132连接在拦杯部131的边缘,连接部132和拦杯部131呈预设角度设置,该预设角度应当有利于将拦杯件130安装到杯仓壁上。例如,该预设
角度可相关于前述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的角度关系,当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为平行关系时,该预设角度为九十度。
89.该连接部132可以设计成薄片状,同时该连接部132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由此可通过螺钉等将拦杯件130安装到杯仓壁上。
90.该拦杯部131至少靠近腔体101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防刮伤结构(图中未示出),避免当反应杯通过过杯口107时刮伤反应杯。该防刮伤结构可以采用较之反应杯具有更低硬度的材料制成,然后将其连接到拦杯部131上。
91.此外,为防止刮伤反应杯,拦杯部131整体可采用硬度较低的材料制成,例如其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
9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拦杯部131以与第三侧壁113相反的倾斜方向倾斜设置在杯仓本体110内,此时不妨参考图1,对于第一仓105而言,其容积呈现出自上而下缩小的结构,有利于往第一仓105内添加反应杯,对于第二仓106而言,其容积呈现出自下而上扩张的结构,此时拦杯部131可连同前述阻挡部121进一步提升对反应杯的阻挡作用,防止出现反应杯落出杯仓结构100的情形。
9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仓105和/或第二仓106内还可以设置附加拦杯件,该附加拦杯件可采用与拦杯件130相同的结构形式,该附加拦杯件将第一仓105和/或第二仓106分隔成多个且相互连通的子仓,通过设置附加拦杯件可以进一步缓解反应杯之间的碰撞冲击。
94.另一方面,对于杯仓本体110而言,其除了围成用于容纳反应杯的腔体101之外,请参考图7及图8,其底部还具有将反应杯导向指定位置的导向斜面115,使反应杯在进入到杯仓本体110之后,其会沿着导向斜面115聚集到指定位置处。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够直接对反应杯的数量进行监测的杯仓结构100。
95.请参考图1及图3,该杯仓结构100除了包含前述杯仓本体110的结构特征之外,其还设置有用于监测反应杯的传感器140,传感器140安装在杯仓本体110的外壁上,传感器140以与相距指定位置预设距离的方式设置在指定位置的上方。
96.该传感器140直接安装到杯仓本体110上,以对杯仓本体110中的反应杯进行监测,杯仓本体110的底部具有将反应杯导向指定位置的导向斜面115,添加到杯仓本体110中的反应杯或者反应杯经过逐渐消耗后会沿着该导向斜面115滑动并聚集到指定位置,剩余较少量的反应杯不会停留在除开指定位置的其它位置处,此时排除了因其它位置留有阻挡传感器140的反应杯,进而对监测结果造成干扰的情况,即一旦传感器140未监测到反应杯,以此为依据能够直接获知杯仓本体110中反应杯的消耗情况,结果准确、可靠。
9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改变杯仓本体110的结构造型,同时将传感器140直接安装到杯仓本体110上,两者相互配合,从源头上对反应杯进行监测,大幅度提升了对反应杯的检测精度。
98.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140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例如可以采用红外对射传感器,其成对安装在杯仓本体110上,其中一个为信号发射端,另一个则形成信号接收端,当两者之间的信号传递被截断时,可判断杯仓结构100中还留有较多的反应杯,当两者之间的信号传递被打通后,可判断杯仓结构100中的反应杯余量较少,此时可提醒相关人员增添反应杯。
99.进一步地,在前述所介绍的杯仓壁由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以及第四侧壁114所围成的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13是倾斜设置的,此时该第三侧壁113会形成一个入杯斜面1131(如图1及图8所示),该入杯斜面1131与导向斜面115相连,使反应杯能够更好地在杯仓结构100中流动。
10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入杯斜面1131与导向斜面115之间采用圆弧过渡,使反应杯能够更快速地过渡到导向斜面115上。
10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杯仓本体110的内壁还可以涂覆有润滑层,以使反应杯在杯仓结构100中无障碍流动。
10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7至图8,杯仓本体110的最底部还设置有集杯腔116(前述指定位置中的一种),导向斜面115通过集杯口117连通到集杯腔116,传感器140设置在集杯口117的上方,或者直接安装在与该集杯口117相齐平的位置,前者表示传感器140和集杯腔116之间的预设距离为正数,后者表示传感器140和集杯腔116之间的预设距离为零。
103.结合前文可知,当杯仓结构100中的反应杯较少时,其会经由导向斜面115聚集到集杯腔116中,此时除集杯腔116之外的其他场所均不会留存反应杯,或者仅靠近集杯腔116的位置留存有反应杯,而这些反应杯均处于传感器140的下方,传感器140可精确的检测反应杯的消耗情况。
104.需要说明的是,该集杯腔116的大小以能够支撑相关人员察觉到反应杯已被消耗,同时增加反应杯所花费的时间,换言之,该集杯腔116所能够留存的能够被继续输送的反应杯的数量应当满足相应的缓冲时间,在该缓冲时间内,相关人员至少需要完成添加反应杯的操作。特别是在连续检测操作时,该集杯腔116应当设计的适当大些。
105.另外,考虑到当杯仓结构100中的反应杯较少时可能会影响顶升筛杯件300的筛杯成功率和精确度这一问题,在实际安装时,传感器140可以安装在较高位置处,例如相距前述集杯口117有一定距离,使杯仓结构100中所剩余的反应杯的量恰到好处,既不耽误操作人员增添反应杯,又不影响顶升筛杯件300的筛选动作。
106.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对反应杯的监测效果,还可以在输送轨道410上设置传感器,该传感器与杯仓结构100中的传感器140相互配合,相互验证,结果会更加可靠。
107.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集杯腔116的内壁为斜面且其倾斜角度大于导向斜面115的倾斜角度,由此使得当反应杯经过集杯口117时,反应杯在杯仓结构100中的流动速度激增,使其快速进入到集杯腔116中,以便于传感器140及时获取反应杯的消耗情况。
108.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集杯腔116的大小可根据顶升筛杯件200的尺寸进行设计,同时在设定顶升筛杯件200的升降行程时,可将其上升的起始位置设定在位于集杯腔116的底部,由此使得顶升筛杯件200在下降并穿过集杯腔116直至位于集杯腔116底部的过程中,该顶升筛杯件200能够对位于杯仓结构100中的反应杯进行位置重置,同时还可以引导反应杯快速进入到集杯腔116中,以便顶升筛杯件200的下一个上升行程中能够筛选出所需要的反应杯。
109.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4,反应杯传输机构400包括输送轨道410及调度盘420。
110.请一并参考图5及图9,该输送轨道410具有用于输送反应杯的输送通道411,该调
度盘420位于输送轨道410的末端,调度盘420具有用于收容反应杯的收容腔421,当收容腔421和输送通道411对接时,收容腔421和输送通道411的外侧沿调度盘420的转动方向形成有与收容腔421连通且逐渐收缩的缓冲过渡腔422,用于收纳反应杯未进入到收容腔421的部分。
111.该反应杯传输机构400在工作时,当调度盘420转动到和输送轨道410对接时,由于收容腔421和输送通道411的外侧沿调度盘420的转动方向形成有逐渐收缩的缓冲过渡腔422,当反应杯未完整进入到调度盘420时,其未进入的部分能够被缓冲过渡腔422收纳,使反应杯能够继续随调度盘420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缓冲过渡腔422的逐渐收缩的特性,反应杯会逐渐缩回到收容腔421内,从而解决了在输送轨道410和调度盘420之间的衔接位容易卡杯的问题,实现了反应杯从输送轨道410到调度盘420的顺畅过渡。
112.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的缓冲过渡腔422的结构设计及其功效,保证了反应杯从输送轨道410到调度盘420这一传输节点的通畅。
1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0,缓冲过渡腔422由调度盘420形成。具体而言,请参考图5及图10,该调度盘420包括支撑座423、盘体424、限位结构425以及驱动电机426,该盘体424转动设置在支撑座423上,盘体424的边缘开设有用于收容反应杯的收容腔421,该收容腔42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限位结构425设置在支撑座423上且包围在盘体424的外周,驱动电机426连接盘体424并驱动盘体424转动,限位结构425在邻近输送轨道410的位置形成有逐渐向盘体424内缩的弧面4251,弧面4251和盘体424之间形成缓冲过渡腔422。
114.更具体地说,限位结构425为内部形成有一圆柱形空腔4254的方形结构,盘体424设置在该圆柱形空腔4254内,同时盘体424和圆柱形空腔4254的腔壁之间留有间隙,反应杯随盘体424转动时,该限位结构425能够防止反应杯晃动。该限位结构425还开设有用于容纳输送轨道410的轨道入口4252(如图5所示),该轨道入口4252和圆柱形空腔4254连通,轨道入口4252的内壁和圆柱形空腔4254的腔壁之间相接,该限位结构425在该相接处形成前述弧面4251,沿着盘体424的转动方式,该弧面4251到圆柱形空腔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115.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至少弧面4251需要与反应杯接触的部分表面的硬度低于反应杯的硬度,由此可防止对反应杯造成损伤。
116.为形成上述弧面4251,可在限位结构425的内侧设置一层低硬度材料层,该低硬度材料层的表面即为上述弧面4251。
117.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对输送轨道410作出避位设计,以扩大缓冲过渡腔422的空间。具体而言,请结合参考图2、图5及图11,输送轨道410包括一对相对且平行设置的板体412,一对板体412之间形成输送通道411,该板体412倾斜设置,其末端的下部形成有一避让口4123,避让口4123与缓冲过渡腔422连通。
118.该板体412的末端指输送轨道410位于轨道入口4252内的一端,通过对该端进行相关设计,使其留出以避让口4123,并且该避让口4123能够和前述缓冲过渡腔422相接,由此扩张了缓冲过渡腔422的空间,进一步降低了卡杯发生的概率。
1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及图3,对于输送轨道410而言,至少板体412需要与反应杯接触的部分设置有低摩擦引导部413,用于引导反应杯沿输送通道411快速移动。
120.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输送轨道410的结构强度,防止其变形而影响反应杯的输送,传统的板体412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但金属材料的摩擦系数较大,使得反应杯沿其表面移动时经常出现移动速度缓慢,甚至卡顿的现象。本实施例中的板体412,其采用设置了低摩擦引导部413的方式,使板体412与反应杯相接触部位的摩擦力降低,能够引导反应杯快速移动,从而提升反应杯的传输效率,同时,除开该低摩擦引导部413之外,板体412的其余部分依然可以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不限于金属材料)制成,从而保留输送轨道410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强度。
121.该低摩擦引导部413可以采用在板体412的顶面涂覆材料或者粘接材料的方式成型,这些材料可以选择摩擦系数且硬度较高的塑料,例如abs、pom等,也可以将板体412设计成由两部分或者更多部分形成。
122.以后者为例,请参考图2及图3,板体412包括支撑板4121以及设置在支撑板4121上的引导板4122,引导板4122的一侧凸出支撑板4121并形成低摩擦引导部413,引导板4122采用塑料制成。
12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引导板4122设置在支撑板4121的外侧,此时该引导板4122可以构造成横截面呈“l”状,使该引导板4122能够倒挂在支撑板4121上。
12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引导板4122也可以设置在支撑板4121的内侧,当其设置在内侧时,需要为反应杯的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此时可在支撑板4121的内侧做一些能够匹配引导板4122外形的预留位设计,然后将引导板4122填充安装在该预留位即可。
125.为实现引导板4122和支撑板4121之间的紧固连接,可采用螺钉等紧固件、粘胶或两者结合等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
126.以螺钉为例,可在支撑板4121上设置第一螺纹孔,同时引导板4122上设有第二螺纹孔,螺钉穿过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即可将引导板4122固定在支撑板4121上。
127.以粘胶为例,可在引导板4122和支撑板4121之间设置有粘胶层,通过该粘胶层的粘性实现将引导板4122固定在支撑板4121上。
128.除以上所述介绍的引导板4122的具体形状之外,引导板4122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引导板4122的横截面可以设计成内凹状,使引导板4122能够卡合扣盖在支撑板4121的顶部,此时再结合前述固定方式,可提升引导板4122在支撑板4121上的稳定性。
129.对于调度盘420而言,其主要作用在于切换反应杯的工位,使其能够完成加样等步骤,在对反应杯完成加样之后,还需要对反应杯作进一步转移,一般采用机械手的方式,因此反应杯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机械手夹取。
130.对此,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及图10,调度盘420的支撑座423上设置有一凸起4231,且该凸起4231位于收容腔421的转动路径上。
131.结合前文所述,可以理解的是,盘体424在转动时能够驱动反应杯随之转动,此时反应杯的底部是沿着支撑座423的表面而滑动的,此时由于在支撑座423上设置有凸起4231,当收容腔421转动到位于凸起4231的上方时,收容腔421中的反应杯会被凸起4231顶出收容腔421,使反应杯的顶部露出,便于机械手抓取。
132.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凸起4231具有导入端4231a、顶端4231b以及导出端4231c,导入端4231a通过一段由低到高过渡的斜面连接顶端4231b,顶端4231b通过一段由高到低过渡的斜面连接导出端4231c。
133.当反应杯移动到凸起4231所在位置时,其底部会先进入到导入端4231a,此后反应杯会沿着斜面移动而抵达凸起4231的顶端4231b,此时反应杯刚好移动到加样位,同时该反应杯留出足够被机械手抓取的空间。该凸起4231因其斜面设计,使反应杯能够从支撑座423顺滑过渡到凸起4231的顶端4231b,能够防止对反应杯造成损伤。
134.另外,为降低对反应杯的损伤,还可以选用合适的材料来对凸起4231进行设计,使至少凸起4231与反应杯接触的部分的表面硬度低于反应杯的硬度,由此能够有效避免反应杯和凸起4231之间因存在摩擦而给反应杯带来的损伤。
135.在一些实施中,凸起4231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支撑座423上。以图4所示的实例为例,在调度盘420的对应于加样位的位置开设有操作口4253,该操作口4253可开设在限位结构425上,凸起4231可以以推拉的方式安装到该操作口4253内,继而装配到支撑座423上。
13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操作口4253处设置一盖板,用于封盖该操作口,防止杂物等进入到调度盘420内部,同时该盖板可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便于适时观察反应杯被凸起4231顶起的状况。
137.此处将凸起4231设置成可拆卸的方式,可扩展调度盘420和反应杯之间的兼容范围,当反应杯具有较长的长度尺寸时,其本身即可满足机械手抓取所需要的空间,此时可拆卸该凸起4231,当反应杯的长度尺寸较小时,又可以将该凸起4231安装到相应位置处,使这些反应杯能够被凸起4231所顶起。
138.另一方面,对于盘体424而言,请参考图10,其收容腔421的入口边缘设置有倒角4211,以便反应杯从输送轨道410顺利过渡到调度盘420中。该设计连同前述实施例中所介绍的缓冲过渡腔422的方案,进一步保证了反应杯从输送轨道410到调度盘420之间的传输节点的通畅过渡。
139.前文所列实施例对自动进杯装置的相关特征及相关特征的组合已作出了详尽的描述,不仅实现了反应杯在其整个输送路径上的顺畅输送,同时还对杯仓结构100、顶升筛杯件200、410输送轨道、调度盘420等作出了相应设计,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效果。
140.另外,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进杯装置的工作过程,现结合前文中的一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141.操作人员将反应杯增加到第一仓105中,此后反应杯通过过杯口107并进入到第二仓106中,启动顶升驱动机构300以驱动顶升筛杯件200在第二仓106中做升降运动,在顶升筛杯件200的一个升降行程中,该顶升筛杯件200会大概率筛选出一个反应杯并停留在接杯位221上,该反应杯继而再通过筛杯口104并进入到落杯仓102中,进入到落杯仓102中的反应杯掉落到反应杯传输机构400的输送轨道410上,该输送轨道410将反应杯继续输送到调度盘420上,调度盘420再将该反应杯输送到相应工位。
142.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进杯装置搭配一定的控制手段,可使其在性能上进一步得到提升。
143.例如,在绝大多数实施例中,可对顶升筛杯件200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进杯方法,请参考图12,其主要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44.s100、驱动所述顶升筛杯件在容置有所述反应杯的所述杯仓结构中穿过并上升到第一指定高度;
145.s200、控制所述顶升筛杯件抖动,以减少位于所述接杯位上的所述反应杯的数量。
146.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抖动所述顶升筛杯件,可以减少位于所述接杯位上的所述反应杯的数量,如,尽量保证只有一个所述反应杯停留在所述接杯位上,避免所述反应杯在输送的过程中发生卡杯、弹杯等问题。
14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所述顶升筛杯件抖动的方法包括:从所述第一指定高度回退至第二指定高度,并再次回到所述第一指定高度;和/或在所述第一指定高度停顿预设时长。
148.在本实施方式中,合适的所述第一指定高度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反应杯输送,一方面需要避免所述接杯位上的反应杯与所述过杯口上部倾斜的边缘碰撞发生弹杯;同时也要保证所述推杯机构穿过所述杯仓中的反应杯区域,也即从理论上保证所述接杯位上有反应杯;所述第一指定高度为不高于筛杯口的高度。而所述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其一般会低于一秒。当然,所述推杯机构的抖动次数和抖动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149.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驱动所述顶升筛杯件在所述杯仓结构中上升到第三指定高度。具体的,驱动所述顶升筛杯件在所述盛杯仓中上升到与所述筛杯口连通的第三指定高度,所述第三指定高度则为与筛杯口平齐的高度。
150.更进一步的,可采用多种方式控制,如,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所述推杯机构时,所述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及所述第三高度可以通过所述步进电机的运动步数,运动时间等方式实现,具体实施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做进一步限定。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