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2022-03-05 05: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衣物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为了保持面料的回复性,制造衣物时常常需要将面料与织带连接在一起。
3.现有的织带与面料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第一种为将织带与面料搭缝,车缝时面料与织带贯穿固定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的织带裸露在外,穿着时织带及车缝线迹会直接接触皮肤;第二种为将织带与面料边缘对齐,车缝时织带置于面料表层,车缝将面料与织带贯穿固定,这种连接方式的织带在面层,穿着时车缝线迹直接接触皮肤,且面料边缘毛边外露;第三种为将织带与面料边缘对齐,车缝时织带置于面料表层,先沿织带内侧边缘将织带与面料车缝固定,再将面料与织带翻折后再次车缝一道固定,这种连接方式的面层有一道线迹,里层两道线迹会接触皮肤,穿着时织带直接与皮肤接触;第四种为将织带与面料边缘对齐,织带粘合于面料的贴肤侧,得到的成品表层看不到织带,且表里层均无车缝线迹,穿着后织带与皮肤直接接触,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仅通过胶粘合织带和面料,对面料的性能要求高,适用性较低。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在隐藏织带的同时有效避免织带和车缝线迹与皮肤直接接触,对面料性能要求低的织带与面料的连接方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隐藏织带的同时有效避免织带和车缝线迹与皮肤直接接触,对面料性能要求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的新技术方案。
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
7.该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将织带置于面料上,并对齐面料边缘和织带边缘;
9.将面料及织带一起翻折一次,使得面料包裹织带;
10.对包裹织带的面料部分进行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
11.对面料的边缘所在的表面进行上胶处理,得到上胶面;
12.翻折车缝后的面料和织带,或者翻折未车缝的面料,使得未车缝的面料与上胶面相粘合。
13.可选的,在所述将面料及织带一起翻折一次,使得面料包裹织带的步骤前还包括:
14.对重叠的面料和织带进行预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预固定在一起。
15.可选的,所述预车缝处理的车缝线迹相较于所述车缝处理的车缝线迹邻近面料边缘和织带边缘。
16.可选的,所述对包裹织带的面料部分进行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的步骤具体如下:
17.对包裹织带的面料部分进行两次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其中,两
次车缝处理的车缝线迹分别位于织带宽度方向的两侧。
18.可选的,所述上胶处理为将胶膜粘合在面料的边缘所在的表面上。
19.可选的,所述翻折车缝后的面料和织带,或者翻折未车缝的面料,使得未车缝的面料与上胶面相粘合的步骤后还包括:
20.对面料进行压烫处理和/或热压处理。
2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
22.该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将织带置于面料上,并对齐面料边缘和织带边缘;
24.对重叠的面料和织带进行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
25.将面料及织带一起翻折一次,使得面料包裹织带;
26.对面料的边缘所在的表面进行上胶处理,得到上胶面;
27.翻折车缝后的面料和织带,或者翻折未车缝的面料,使得未车缝的面料与上胶面相粘合。
28.可选的,所述对重叠的面料和织带进行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的步骤具体如下:
29.对重叠的面料和织带进行两次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其中,两次车缝处理的车缝线迹分别位于织带宽度方向的两侧。
30.可选的,所述上胶处理为将胶膜粘合在面料的边缘所在的表面上。
31.可选的,所述翻折车缝后的面料和织带,或者翻折未车缝的面料,使得未车缝的面料与上胶面相粘合的步骤后还包括:
32.对面料进行压烫处理和/或热压处理。
3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所述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在生产底围加织带的文胸、带杯背心和裤腰口部位的应用。
34.本发明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可通过面料将整个织带包裹住,织带和面料边缘毛边均不外露,穿着后织带和车缝线迹都不会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而且,将车缝和粘合结合,对面料层数没有限制要求,有利于保留织带的弹力,可有效改善处理工艺对面料性能的要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36.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37.图1为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实施例制得的第一种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实施例制得的第二种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实施例制得的第三种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中标示如下:
41.面料-1,第一包裹段-11,第二包裹段-12,第三包裹段-13,第四包裹段-14,粘合段-15,包覆腔-16,织带-2,胶层-3,第一缝线-4,第二缝线-5。
具体实施方式
42.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3.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4.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5.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7.步骤(1a):将织带置于面料上,并对齐面料边缘和织带边缘。
48.具体操作时,可先将面料铺平,再将平整的织带置于面料上,接着对齐面料边缘和织带边缘。
49.步骤(2a):将面料及织带一起翻折一次,使得面料包裹织带。
50.面料包裹织带应当使得面料与织带紧贴,避免面料和织带之间出现过大的空隙。
51.步骤(3a):对包裹织带的面料部分进行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
52.根据不同类型的织带和面料,可采用不同的车缝工艺。例如,可采用两点工艺车缝。车缝处理的次数也可根据车缝线迹的外观设计需求灵活选择。
53.步骤(4a):对面料的边缘所在的表面进行上胶处理,得到上胶面。
54.上述上胶处理可采用点胶、刷胶和胶膜粘合的方式实现。
55.为了保证织带与面料的结合结构的弹性,可选用单层胶膜粘合的工艺方法。
56.步骤(5a):翻折车缝后的面料和织带,或者翻折未车缝的面料,使得未车缝的面料与上胶面相粘合。
57.在实际操作中,翻折车缝后的面料和织带,或者翻折未车缝的面料,都是为了使得与上胶面相对的、未车缝的面料与上胶面相粘合。操作人员可根据处理的便利性来选择具体的操作方式。
58.该实施方式中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可通过面料将整个织带包裹住,织带和面料边缘毛边均不外露,穿着后织带和车缝线迹都不会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而且,将车缝和粘合结合,对面料层数没有限制要求,有利于保留织带的弹力,可有效改善处理工艺对面料性能的要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59.在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a)将面料及织带一起翻折一次,使得面料包裹织带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60.对重叠的面料和织带进行预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预固定在一起。
61.预车缝处理有利于提高织带与面料结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预车缝处理还
有利于避免后续的车缝处理的过程中织带与面料错位的问题。
62.进一步的,预车缝处理的车缝线迹相较于车缝处理的车缝线迹邻近面料边缘和织带边缘。
63.在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a)对包裹织带的面料部分进行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具体如下:
64.对包裹织带的面料部分进行两次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其中,两次车缝处理的车缝线迹分别位于织带宽度方向的两侧。
65.两次车缝处理有利于提高织带与面料结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6.在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胶处理为将胶膜粘合在面料的边缘所在的表面上。胶膜的弹性比点胶的弹性更好,而且,单层胶膜的弹性比双层的弹性更好。此外,胶膜的宽度越宽弹性伸长率越小。
67.如图1所示,为采用了预车缝处理和车缝处理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制得的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该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包括面料1、织带2、胶层3、第一缝线4和第二缝线5。
68.面料1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包裹段11、第二包裹段12、第三包裹段13、第四包裹段14和粘合段15。第一包裹段11的自由端与织带2的边缘相齐平,且第一包裹段11、第二包裹段12、第三包裹段13和第四包裹段14环绕织带2设置。
69.胶层3为单层胶膜,且位于第一包裹段11远离织带2的一侧和粘合段15之间。胶膜的宽度等于织带2的宽度。
70.第一缝线4贯穿第一包裹段11和织带2。
71.第二缝线5贯穿第一包裹段11、织带2和第三包裹段13。
72.图1中得到的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的成品的表层具有单线迹,可满足产品保持车缝外观的需求。
73.如图2所示,为采用了两次车缝处理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制得的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该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包括面料1、织带2、胶层3、第一缝线4和第二缝线5。
74.面料1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包裹段11、第二包裹段12、第三包裹段13、第四包裹段14和粘合段15。第一包裹段11的自由端与织带2的边缘相齐平,且第一包裹段11、第二包裹段12、第三包裹段13和第四包裹段14环绕织带2设置。
75.胶层3为单层胶膜,且位于第一包裹段11远离织带2的一侧和粘合段15之间。胶膜的宽度等于织带2的宽度。
76.第一缝线4贯穿第一包裹段11、织带2和第三包裹段13。
77.第二缝线5贯穿第一包裹段11、织带2和第三包裹段13。
78.图2中得到的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的成品的表层具有双线迹,可满足产品保持车缝外观的需求。
79.在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5a)翻折车缝后的面料和织带,或者翻折未车缝的面料,使得未车缝的面料与上胶面相粘合后还包括:
80.步骤(6a):对面料进行压烫处理和/或热压处理。上述压烫处理和热压处理可同时选择或择一选择。
81.在实际操作中,可先采用压烫处理进行初步粘合固定,再采用热压处理牢固地将
面料和上胶面粘合在一起。
82.面料厚度不同时,热压的温度和时间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通常情况下,面料越厚所需要热压温度更高,且热压所需的时间也会更长。
83.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4.步骤(1b):将织带置于面料上,并对齐面料边缘和织带边缘。
85.具体操作时,可先将面料铺平,再将平整的织带置于面料上,接着对齐面料边缘和织带边缘。
86.步骤(2b):对重叠的面料和织带进行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
87.根据不同类型的织带和面料,可采用不同的车缝工艺。例如,可采用两点工艺车缝。车缝处理的次数也可根据车缝线迹的外观设计需求灵活选择。
88.步骤(3b):将面料及织带一起翻折一次,使得面料包裹织带。
89.步骤(4b):对面料的边缘所在的表面进行上胶处理,得到上胶面。
90.上述上胶处理可采用点胶、刷胶和胶膜粘合的方式实现。
91.为了保证织带与面料的结合结构的弹性,可选用单层胶膜粘合的工艺方法。
92.步骤(5b):翻折车缝后的面料和织带,或者翻折未车缝的面料,使得未车缝的面料与上胶面相粘合。
93.在实际操作中,翻折车缝后的面料和织带,或者翻折未车缝的面料,都是为了使得与上胶面相对的、未车缝的面料与上胶面相粘合。操作人员可根据处理的便利性来选择具体的操作方式。
94.该实施方式中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可通过面料将整个织带包裹住,织带和面料边缘毛边均不外露,穿着后织带和车缝线迹都不会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而且,成品的表里层均无线迹。此外,将车缝和粘合结合,对面料层数没有限制要求,有利于保留织带的弹力,可有效改善处理工艺对面料性能的要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95.在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b)对重叠的面料和织带进行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具体如下:
96.对重叠的面料和织带进行两次车缝处理,以将织带和面料固定在一起。其中,两次车缝处理的车缝线迹分别位于织带宽度方向的两侧。
97.两次车缝处理有利于提高织带与面料结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8.在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胶处理为将胶膜粘合在面料的边缘所在的表面上。胶膜的弹性比点胶的弹性更好,而且,单层胶膜的弹性比双层的弹性更好。此外,胶膜的宽度越宽弹性伸长率越小。
99.如图3所示,为采用了两次车缝处理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制得的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且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的外表面无车缝线迹。该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包括面料1、织带2、胶层3、第一缝线4和第二缝线5。
100.面料1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包裹段11、第二包裹段12、第三包裹段13、第四包裹段14和粘合段15。第一包裹段11的自由端与织带2的边缘相齐平,且第一包裹段11、第二包裹段12、第三包裹段13和第四包裹段14环绕织带2设置。
101.胶层3为单层胶膜,且位于第一包裹段11远离织带2的一侧和粘合段15之间。胶膜的宽度等于织带2的宽度。
102.第一缝线4贯穿第一包裹段11和织带2。
103.第二缝线5贯穿第一包裹段11和织带2。
104.图3得到的织带与面料的连接结构的成品的表里层均无线迹。
105.在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5b)翻折车缝后的面料和织带,或者翻折未车缝的面料,使得未车缝的面料与上胶面相粘合后还包括:
106.步骤(6b):对面料进行压烫处理和/或热压处理。上述压烫处理和热压处理可同时选择或择一选择。
107.在实际操作中,可先采用压烫处理进行初步粘合固定,再采用热压处理牢固地将面料和上胶面粘合在一起。
108.面料厚度不同时,热压的温度和时间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通常情况下,面料越厚所需要热压温度更高,且热压所需的时间也会更长。
1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采用胶膜粘合的优点,下面对不同方式的上胶处理进行检测和对比。由表1可见,胶膜的弹性比点胶的弹性更好,单层胶膜/点胶的弹性比双层的弹性更好,且胶膜宽度越宽弹性伸长率越小。
110.表1弹性伸长率/回复率测试参数
111.112.*注:测试条件如下:
113.力值:35n;预设张力:1n;
114.拉伸速度:100mm/min;夹具长度:100mm;
115.测试环境:温度22℃,湿度:60%;
116.(标准:fz/t 70006-2004弹性伸长率/弹性回复率)
117.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可应用在生产底围加织带的文胸、带杯背心和裤腰口部位上。特别的,本发明的织带与面料的结合方法制得的产品不受面料特性的限制,非随型裁的面料也可以做到贴肤面无任何线迹。
118.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