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脱胶的点胶机构及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5:05: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脱胶的点胶机构及包装袋。


背景技术:

2.多层结构的纸包装袋由于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配置和结构设计来满足包装袋所需的透气性、防潮性、包装强度等各类性能要求,而对于食品医药等行业的物料包装,不仅要求包装袋具有极佳的防潮性能和包装强度,同时要求在使用终端可以通过对包装袋内袋与外层实现分离,以避免包装袋外层对终端生产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于该类物料包装,采用塑料内袋与多层外层纸张组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塑料内袋实现包装袋所需的水汽及气体阻隔性能,同时通过内袋与多层纸张外袋的组合,实现包装袋的强度及硬挺度,另一方面,通过采用无纸张破损的可剥离胶水及对应的胶水粘接方式,实现塑料内袋与外层纸张口部可剥离及内袋可脱包的设计要求。
3.塑料内袋可以采用具有良好防潮性能的多层共挤的聚乙烯(pe)、兼具水汽和氧气阻隔性能的乙烯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多层共挤 (evoh)材质或多层复合结构的塑料内袋,同时对塑料内袋与相邻中间层纸张采用具有良好可剥离性能的化学合成胶水,在头底部距切断面10~20mm位置形成均匀分布的圆状胶点,实现包装袋内层与相邻中间层的点状粘接。以实现包装袋内层与外层的固定以及使用过程的可剥离性。
4.为实现无纸张破损的可剥离性,胶水的选择,点胶的位置,大小及分布直接关系到内袋包装袋在使用过程中粘接牢度和可剥离性能。然而,对于含有塑料内袋的内袋可剥离的包装袋,其要求塑料内袋与纸张的口部粘接为可剥离粘接,并要求在剥离过程无纸纤维破材,因此,选用粘接力弱或表面力较小的塑料内袋,实现内袋口部胶点的可剥离性和不破材性。然而,该类型的胶水和胶点的设计和使用,导致其在冬季低温环境或长时间存储或运输过程中存在胶点脱胶的风险,内袋口部脱胶会导致包装袋出现分层现象,严重影响该类型包装袋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包装袋在冬季低温环境或长时间存储或运输过程中存在胶点脱胶风险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点胶机构对包装袋进行点胶加工,形成编组式点胶结构,且可点多排的胶,以达到防止低温环境脱胶的目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脱胶的点胶机构,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放卷工位、导料辊、第一胶水转移辊、第二胶水转移辊、点胶板安装辊、避胶辊和成型架筒料成型工位,所述放卷工位上的包装袋原料通过所述导料辊输送至点胶板安装辊上进行点胶,点胶板安装辊进行点胶作业完成后的包装袋原料通过所述避胶辊输出至所述成型架筒料成型工位进行成型加工;
8.所述第一胶水转移辊和所述第二胶水转移辊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胶水转移辊和所述第二胶水转移辊接触位置所在机架上安装有出胶口,所述出胶口输出的胶水下落在所述第一胶水转移辊和所述第二胶水转移辊接触位置所在缝隙中,所述点胶板安装辊与所述第一胶水转移辊周侧贴合;
9.所述点胶板安装辊的周侧设置有点胶板,所述点胶板上设置点胶头安装座,所述点胶头安装座上安装有点胶头,所述点胶头设置有单排或多排,每一排所述点胶头由m组点胶头组成,每一组所述点胶头由n个点胶头组成,相邻组所述点胶头之间间距大于相邻单个所述点胶头之间间距。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口部胶点采用多个胶点并排设计,对采用塑料内袋加外层纸张设计及要求塑料内袋具有可剥离性的包装袋,通过口部多个胶点的并排设计实现包装袋的口部胶点的区域化和集中化,避免对于采用低剥离力的胶水和采用单个胶点分布,包装袋口部胶点在低温环境、长期存储或运输过程,造成的脱胶问题。
11.对于采用集中化、区域化的胶点分布,其点胶设备在点胶头排布设计、避胶辊圆环的加宽处理等设备改进,帮助实现口部点胶的集中化、区域化的胶点分布的工艺可行性。
12.主要优点是通过口部多个胶点的并排设计实现包装袋的口部胶点的区域化和集中化,避免对于采用低剥离力的胶水和采用单个胶点分布,包装袋口部胶点在低温环境、长期存储或运输过程,造成的脱胶问题。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点胶头安装座均匀分布在所述点胶板上,所述点胶头安装座之间等距间隔为多排结构,所述点胶头选择性的安装在所述点胶头安装座上构成m组安装结构。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点胶头安装座,从而让点胶头可拆卸安装在点胶头安装座上,便于调节一组点胶头的个数,同时也便于对设备进行清洁。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组所述点胶头之间间距为 10-30mm,相邻单个所述点胶头之间间距0-5mm。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间距依据实际包装袋的需要而设定。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点胶头为圆形、椭圆形、方形。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点胶头的形状依据实际包装袋的需要而设定,可以为不同的形状。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组的所述点胶头设置为一体的结构。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组点胶头设置为一体的结构,从而能够快速的安装或拆卸单组点胶头。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避胶辊的周侧间隔设置有多组避胶环,所述避胶环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点胶板上相邻小组的点胶头之间间隔位置相互对齐。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胶环与包装袋层直接接触,避胶环之间的间隙供点有胶水的胶点通过,从而让包装袋层的输送更加整洁,不易沾染在设备的其它结构上。
23.一种防脱胶的开口包装袋,包装袋包括袋身、底部和口部,所述袋身由塑料内袋和纸张外层粘接成型,所述塑料内袋与纸张外层通过上述点胶机构进行胶水粘接固定形成胶水层,所述胶水层由单排或多排的胶点组成,每一排所述胶点由m组胶点组成,m组胶点中的每一组所述胶点由n个胶点组成,相邻组所述胶点之间间距大于相邻单个所述胶点之间间
距。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口部多个胶点的并排设计实现包装袋的口部胶点的区域化和集中化,避免对于采用低剥离力的胶水和采用单个胶点分布,包装袋口部胶点在低温环境、长期存储或运输过程,造成的脱胶问题。
2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水层为淀粉胶或化学合成胶。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胶水可以是淀粉胶水或化学合成的胶水均可。
2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纸张外层设置为多层。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层更加牢固,各项物理参数可以依据多层进行选配。
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1)避免造成脱胶问题;
31.(2)点胶机构点胶加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32.图1为点胶机构的加工过程原理示意图;
33.图2为避胶辊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点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一体式结构点胶头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利用点胶机构点胶加工的包装袋结构示意图,单排点胶;
37.图6为利用点胶机构点胶加工的包装袋结构示意图,双排点胶;
38.图7为包装袋的层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1、机架;2、放卷工位;3、导料辊;4、第一胶水转移辊;5、第二胶水转移辊;6、点胶板安装辊;6-1、点胶头安装座; 6-2、点胶头;7、避胶辊;71、避胶环;8、成型架筒料成型工位;9、出胶口;10、点胶板;a、袋身;a-1、塑料内袋;a-2、纸张外层;b、底部;c、口部;d、胶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41.一种防脱胶的点胶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放卷工位2、导料辊3、第一胶水转移辊4、第二胶水转移辊5、点胶板安装辊6、避胶辊7和成型架筒料成型工位8。在成型包装袋时,首先放卷工位2上的包装袋原料通过导料辊3输送至点胶板安装辊6上进行点胶,点胶板安装辊6进行点胶作业完成后的包装袋原料通过避胶辊7输出至成型架筒料成型工位8进行成型加工。
42.第一胶水转移辊4和第二胶水转移辊5并排设置,第一胶水转移辊4和第二胶水转移辊5接触位置所在机架1上安装有出胶口9,出胶口9输出的胶水下落在第一胶水转移辊4和第二胶水转移辊5接触位置所在缝隙中,点胶板安装辊6与第一胶水转移辊4周侧贴合。
43.结合图1和图3所示,点胶板安装辊6的周侧设置有点胶板10,点胶板10上设置点胶头安装座6-1,点胶头安装座6-1上安装有点胶头6-2,点胶头6-2设置有单排或多排,每一排点胶头6-2由m组点胶头6-2组成,每一组点胶头6-2由n个点胶头6-2组成,相邻组点胶头6-2
之间间距大于相邻单个点胶头6-2之间间距。
44.点胶头安装座6-1均匀分布在点胶板10上,点胶头安装座6-1 之间等距间隔为多排结构,点胶头6-2选择性的安装在点胶头安装座 6-1上构成m组安装结构。相邻组点胶头6-2之间间距为10-30mm,相邻单个点胶头6-2之间间距0-5mm。其中,点胶头6-2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且一组的点胶头6-2可以设置为一体的结构(参照图4所示)。
45.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避胶辊7的周侧间隔设置有多组避胶环71,避胶环71的设置位置与点胶板10上相邻小组的点胶头6-2 之间间隔位置相互对齐。
46.基于上述的点胶机构,利用该点胶机构加工成型的包装袋,其包装袋结构包括袋身a、底部b和口部c,袋身a由塑料内袋a-1和纸张外层a-2粘接成型,塑料内袋a-1与纸张外层a-2通过点胶机构的点胶头6-2进行胶水粘接固定形成胶水层d,胶水层d由单排或多排的胶点组成,每一排胶点由m组胶点组成,m组胶点中的每一组胶点由n个胶点组成,相邻组胶点之间间距大于相邻单个胶点之间间距。
47.其中,胶水层d为淀粉胶或化学合成胶。纸张外层a-2设置为多层。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