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大空间结构厂房通风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3:48: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厂房通风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大空间结构厂房通风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2.高大空间结构厂房内的通风除尘直接影响人员健康、生态环境、工艺质量,随着现代化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厂房内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严格。目前,工业厂房的全面通风一般采用稀释通风、单向流通风、均匀流通风、置换通风等形式,对于高大空间结构厂房在控制效果与节省能耗方面各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大空间结构厂房通风除尘系统,旨在实现降低系统风量及能耗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厂房内空气质量、控制污染物排放。
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大空间结构厂房通风除尘系统,包括:
5.送风末端,布置在工业厂房底部两侧,用于向工业厂房工作区域输送新风;
6.回风末端,布置在工业厂房的顶部内,用于抽吸工业厂房内的空气;
7.空气处理机组,所述空气处理机组的进风口与所述回风末端连通;
8.射流风机,布置在厂房内并位于所述送风末端与所述回风末端之间,所述工作区域内上升的气流在所述射流风机的诱导下向所述回风末端流动。
9.具体的,所述送风末端沿所述工业厂房长度方向布置多个,每个所述送风末端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阀。
10.具体的,所述回风末端包括布置在工业厂房顶端的第一回风末端和位于所述第一回风末端两侧的第二回风末端。
11.具体的,所述射流风机沿所述厂房长度方向布置多个,每个所述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回风末端。
12.具体的,所述空气处理机组设置在所述工业厂房外部。
13.具体的,所述空气处理机组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末端连通。
14.具体的,所述空气处理机组包括送风组件和回风组件;
15.所述送风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新风段、送风处理段和送风段,所述回风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回风段、回风过滤净化段、回风机段和排风段;
16.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回风段上,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送风段上,所述排风段上设有排风口,所述新风段上设有新风口。
17.具体的,所述排风段和新风段通过混风阀相连通。
18.具体的,所述回风机段内设置有回风机,所述送风段内设置有送风机,所述送风处理段和回风过滤净化段内设有过滤元件。
19.具体的,所述新风口、出风口、进风口和排风口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从送风末端送出的新鲜空气受厂房内部热源影响向周围扩展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然后在厂房内整个热浮升力作用下向厂房上部上升,并且在射流风机的诱导下和回风末端的接力抽吸作用下吸入回风末端,对厂房内的热源、烟尘基本起到置换的作用,能使新风有效进入人员工作区域,改善高大厂房内的工作环境,同时具有节能减排,节省运行能耗的优点。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除尘系统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除尘系统气流组织原理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空气处理机组示意图;
25.其中:1、第一送风末端;2、送风管;3、第二送风末端;4、射流风机;5、排风管;6、第一回风末端;7、第二回风末端;8、回风管;9、空气处理机组;901、新风段;902、送风处理段;903、送风段;904、回风段;905、回风过滤净化段;906、回风机段;907、排风段;908、过滤元件;909、控制阀门;9010、回风机;9011、送风机;9012、混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大空间结构厂房通风除尘系统,包括送风末端、回风末端、空气处理机组9和射流风机4,送风末端布置在工业厂房底部两侧,用于向工业厂房底部工作区域输送新风,回风末端布置在工业厂房的顶部内,用于抽吸工业厂房内的空气,空气处理机组9的进风口与回风末端连通,用于对从回风末端抽吸处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射流风机4布置在厂房内并位于送风末端与回风末端之间,工作区域内上升的气
100%可调。经混合后的空气进入到送风处理段902,通过粗效过滤材料的过滤净化后进入到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对送风进行制冷(加热)处理,以满足室内温度要求,之后空气在送风机9011的作用下依次进入送风段903、送风管2,通过送风末端将送风输送至各生产区域。
38.参见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设计中,送风末端沿工业厂房长度方向布置多个,每个送风末端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阀,通过风量调节阀可以对送风量进行灵活调节,回风末端包括布置在工业厂房顶端的第一回风末端6和位于第一回风末端6两侧的第二回风末端7,射流风机4沿厂房长度方向布置多个,每个射流风机4的射流方向朝向第一回风末端6,且出风口角度可调。
39.本实施例中,厂房内空气由第一回风末端6、第二回风末端7抽吸,经回风管8送至空气处理机组9进行除尘净化后可循环送风或由排风末端排至大气,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空气处理机组9,处理后与回风混合,经送风管2和送风末端送至厂房内工作区。
40.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末端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送风末端1和第二送风末端3,其中,第一送风末端1位于第二送风末端3的下方,第一送风末端1采用专用送风筒,第二送风末端3可采用鼓型喷流风口或球型喷口,风量大,风速低,角度可调,送风距离大,第一回风末端6、第二回风末端7可采用铝合金蛋格型回风口,保证不积灰,不堵塞,噪音低。
41.本实施例中,受厂房内部热源影响,从第一送风末端1、第二送风末端3送出的新鲜空气向周围扩展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然后在厂房内整个热浮升力作用下向厂房上部上升,加之射流风机4产生的诱导空气流作用,使厂房内热空气、烟尘被高效吸入第一回风末端6、第二回风末端7。因此该气流组织形式对厂房内的热源、烟尘基本起到置换的作用,能使新风有效进入人员工作区域,同时高效排除热量及烟尘。
42.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43.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44.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45.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也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例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