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0:11: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卷帘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卷帘门同墙体一样起到竖直分隔的作用,是以多关节活动的门片串联构成的帘板、上方卷轴以及驱动卷轴转动的电机为主要结构的装置,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为了确保卷帘门能够长期稳定的工作,就要设计相应的保护结构以避免电机过度转动导致损坏。
3.例如中国实用新型申请号为cn201821915293.6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四角均开设有方孔,位于固定座同一侧的两个方孔远离另一侧的两个方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矩型孔,所述第一矩型孔内设有第一横管,且第一横管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第二矩型孔,所述第一矩型孔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顶端贯穿对应的第二矩型孔并与第一矩型孔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定位杆远离对应的方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三矩型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转动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能够对固定螺孔的位置进行多角度调节,避免在固定时固定螺孔出现偏差影响人员对其固定。
4.但现有装置存在着防止电机过度转动的保护结构位于电机内部,在损坏时不易进行维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技术方案: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包括:
7.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内腔插接有帘板,所述帘板和安装壳体之间设置有转动保护机构,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机构;
8.所述转动保护机构包括连接在帘板底部的连接板、对称连接在连接板两端的压板和对称连接在安装壳体底部的两个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和压板对应的顶板,顶板的底部嵌套安装有薄膜压力传感器,顶板的顶部和连接壳体的内侧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一。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对称连接在安装壳体顶部后侧的安装板和插接在安装板中部的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的侧壁活动套设有两个支撑环,两个支撑环之间连接有弹簧二,且弹簧二套设在安装螺栓的侧壁。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一个所述支撑环支撑在安装螺栓头部的对应侧,另一个所述支撑环支撑在安装板的对应侧。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的一侧壁安装有电机,所述安装壳体的前侧安装有plc,且plc分别和电机、薄膜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体的顶部一体成型有螺纹柱,且螺纹柱螺接在
安装壳体的底部。
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连接有储物壳体。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帘板上升快要完成时通过压板与薄膜压力传感器接触后发送电信号以关闭电机,从而防止电机过度转动,薄膜压力传感器、压板和相应的结构均位于电机下方,方便进行维护;装置通过安装板安装的安装螺栓与外部墙体连接,在装置因电机或外力发生振动时,安装螺栓侧壁的弹簧二可以提供缓冲,以避免安装螺栓与墙体的连接处发生松动;该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防止电机过度转动的保护结构容易维护,且装置与外部墙体的连接处不易松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壳体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安装壳体;2、帘板;3、电机;4、连接板;5、压板;6、连接壳体;7、弹簧一;8、薄膜压力传感器;9、螺纹柱;10、安装板;11、安装螺栓;12、支撑环;13、弹簧二;14、plc;15、标签纸;16、储物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21.为了防止电机过度转动的保护结构容易维护,如图1、图2和图3,安装壳体1的内腔插接有帘板2,帘板2和安装壳体1之间设置有转动保护机构,转动保护机构包括通过多个螺钉连接在帘板2底部的连接板4,连接板4的两端均通过螺丝连接有压板5,安装壳体1的底部对称连接有两个连接壳体6,连接壳体6的顶部注塑一体成型有螺纹柱9,安装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和螺纹柱9对应的螺孔(图中不可见),且螺纹柱9螺接在安装壳体1底部对应的螺孔内,连接壳体6的下方设置有和压板5对应的顶板,顶板的底部嵌套安装有薄膜压力传感器8(其型号对本实用新型功能不产生影响,因此不做限定),顶板的顶部和连接壳体6的内侧顶部之间固定插接有弹簧一7,压板5上移并抵住薄膜压力传感器8的过程中弹簧一7可以提供缓冲以避免相应结构损坏;
22.如图2,安装壳体1内腔的对称两侧之间安装有卷轴(图中不可见),帘板2安装在卷轴的侧壁,安装壳体1的一侧壁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电机3,且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安装壳体1的对应侧并与卷轴的一端传动连接,安装壳体1的前侧安装有plc14,且plc14分别和电机3、薄膜压力传感器8电性连接,plc14采用现有的电路控制原理控制所连接的元器件,安装壳体1的前侧还粘接有标签纸15,用以标识店铺信息、联系方式等,安装壳体1的顶部连接有储物壳体16;
23.为了装置与外部墙体的连接处不易松动,如图2和图4,安装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安
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对称连接在安装壳体1顶部后侧的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插接有安装螺栓11,安装螺栓11的侧壁活动套设有两个支撑环12,一个支撑环12支撑在安装螺栓11头部的对应侧,另一个支撑环12支撑在安装板10的对应侧,两个支撑环12之间连接有弹簧二13,且弹簧二13套设在安装螺栓11的侧壁。
24.工作原理,该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将装置与外部电源连接,需要收起帘板2时,启动电机3带动卷轴转动以将帘板2卷起,帘板2上升快要完成时压板5会与薄膜压力传感器8接触,薄膜压力传感器8会发送电信号给plc14,plc14采用现有的电路控制原理控制电机3关闭,从而防止电机3过度转动;装置通过安装板10安装的安装螺栓11与外部墙体连接,在装置因电机3或外力发生振动时,安装螺栓11侧壁的弹簧二13可以提供缓冲,以避免安装螺栓11与墙体的连接处发生松动。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壳体(1),所述安装壳体(1)的内腔插接有帘板(2),所述帘板(2)和安装壳体(1)之间设置有转动保护机构,所述安装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保护机构包括连接在帘板(2)底部的连接板(4)、对称连接在连接板(4)两端的压板(5)和对称连接在安装壳体(1)底部的两个连接壳体(6),所述连接壳体(6)的下方设置有和压板(5)对应的顶板,顶板的底部嵌套安装有薄膜压力传感器(8),顶板的顶部和连接壳体(6)的内侧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一(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对称连接在安装壳体(1)顶部后侧的安装板(10)和插接在安装板(10)中部的安装螺栓(11),所述安装螺栓(11)的侧壁活动套设有两个支撑环(12),两个支撑环(12)之间连接有弹簧二(13),且弹簧二(13)套设在安装螺栓(11)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支撑环(12)支撑在安装螺栓(11)头部的对应侧,另一个所述支撑环(12)支撑在安装板(10)的对应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的一侧壁安装有电机(3),所述安装壳体(1)的前侧安装有plc(14),且plc(14)分别和电机(3)、薄膜压力传感器(8)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6)的顶部一体成型有螺纹柱(9),且螺纹柱(9)螺接在安装壳体(1)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的顶部连接有储物壳体(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内腔插接有帘板,所述帘板和安装壳体之间设置有转动保护机构,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转动保护机构包括连接在帘板底部的连接板、对称连接在连接板两端的压板和对称连接在安装壳体底部的两个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和压板对应的顶板,顶板的底部嵌套安装有薄膜压力传感器,顶板的顶部和连接壳体的内侧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一,一个所述支撑环支撑在安装螺栓头部的对应侧,另一个所述支撑环支撑在安装板的对应侧。该卷帘门电机过度转动保护装置,防止电机过度转动的保护结构容易维护,且装置与外部墙体的连接处不易松动。动。动。


技术研发人员:陈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漳州市长泰新麒麟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