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0:05: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用电器的空气炸锅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空气炸锅是利用空气加热组件和其产生的热循环气流烤制食物的厨房电器。空气加热组件用于加热炸篮中的空气,使空气达到炸制食物的温度,并在炸篮中形成循环气流,以均匀加热炸篮中的食物,使食物的表面脱水而形成类似炸制的口感,该产品以其绿色、健康的烹饪理念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3.通常,空气炸锅中设置有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加热腔室中的空气,使空气达到100-200℃,并在腔室中形成气流,以加热腔室中的食物。随着空气温度增加,分子运动加剧,空气膨胀,因此将有一部分空气逸出该空气炸烹饪器具。因此,应当提供散热通道以供加热空气排出空气炸锅。冷却组件用于产生冷风,并向外散发。在一方面,冷风需要与经散热通道排出的热风相遇形成混合气流,从而为排出的热风降温,否则若直接将高达100-200℃排出,出风口处的温度可能会非常高,导致烫伤用户或是灼伤墙面等空气炸锅附近的物体。而在另一方面,这能够协助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使得空气炸锅内部譬如电机或照明灯等设备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以避免损坏电子元器件。
4.因此,需要设计良好的排风系统和排风组件,以提供有效率且安全的排风。
5.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的排风网采用直接出风的方式,即冷风和热风直接在烹饪器具内混合,再通过单一出风口直接排风,又或是不经冷却直接将热风排出。在这两种排风方式下,热风直接冲出,使得出风温度过高。这导致当空气炸锅贴近墙壁时,排风网的出风口的温升大于65k(摄氏温度90度),不符合一些国家的安规(安全规范)标准,例如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european electro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中ss-en 60335-2-9:2003标准下a13修订中的11.8条款关于可接触表面温升的规定。
6.因此,需要使空气炸锅提供设计合理的降温散热出风口,在能够实现对空气炸锅排出热风高效降温的兼顾内部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效果,同时还需要确保排出的热风符合安全规范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机、电机罩、冷风风叶、通风网以及发热管罩,其中,
8.所述壳体扣设于所述电机罩之上,并且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机罩连接形成可供空气流动的空间;
9.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电机罩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电机驱动设置在所述电机罩下表面的所述冷风风叶转动;
10.所述电机罩扣设于所述发热管罩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电机罩与所述发热管罩之间
形成供冷风流动的冷风腔;并且
11.所述通风网还包括热风排风道、上冷风排风道以及下冷风排风道,其中所述上冷风排风道及所述下冷风排风道与所述冷风腔联通,所述热风排风道与所述发热管罩下表面所覆盖的空间联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热风导向块,所述热风导向块设于所述通风网的外侧表面。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热风导向块包括纵向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热风排风道相联通。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通风网还设有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第三散热口以及第四散热口。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三散热口以及所述第四散热口皆与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机罩连接形成可供空气流动的空间相连通。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散热口被设置于所述上冷风排风道的上方;
17.所述第二散热口被设置于所述下冷风排风道的下方;
18.所述第三散热口和所述第四散热口被设置于所述热风导向块的两侧。
1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冷风风叶为反向出风叶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冷风风叶转动以将气流加速并吹向上方。
2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烹饪腔,所述壳体容纳所述烹饪腔,并且所述发热管罩扣设于所述烹饪腔的上方。
2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发热管罩下方设有热风风叶,所述热风风叶下方设有发热管,所述热风风叶通过旋转将气流加速并向下吹向所述发热管,气流经所述发热管加热后流向所述烹饪腔。
2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热风风叶与所述冷风风叶为共轴风叶,共同由所述电机驱动旋转。
23.本实用新型至少提供了以下技术效果:
24.1、通过有效安排热风与冷风的排风通道,实现对空气炸锅排出的热风高效降温;
25.2、通过增设散热口,实现对空气炸锅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有效散热;
26.3、通过设置通风网,确保排出的热风符合安全规范标准。
2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
附图说明
2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的后视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的通风网和热风导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壳体;
[0034]2–
电机;
[0035]3–
电机罩;
[0036]
31

冷风腔;
[0037]4–
冷风风叶;
[0038]5–
通风网;
[0039]
51

热风排风道;
ꢀꢀꢀꢀꢀꢀꢀꢀꢀꢀꢀꢀ
52

上冷风排风道;
ꢀꢀꢀꢀꢀꢀꢀꢀꢀꢀ
53

下冷风排风道;
[0040]
54

第一散热口;
ꢀꢀꢀꢀꢀꢀꢀꢀꢀꢀꢀꢀ
55

第二散热口;
ꢀꢀꢀꢀꢀꢀꢀꢀꢀꢀꢀꢀ
56

第三散热口;
[0041]
57

第四散热口;
[0042]6–
热风风叶;
[0043]7–
发热管罩;
[0044]8–
发热管;
[0045]9–
烹饪腔;
[0046]
10

热风导向块;
[0047]
10a

第一通孔;
ꢀꢀꢀꢀꢀꢀꢀꢀꢀꢀꢀꢀꢀ
10b

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现在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所举出的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0049]
还应当注意的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会使用到“上/上方”、“下/下方”、“前/前侧”以及“后/后侧”或是与之相近似的这四类方向性描述词语,其中,“上/上方”和“下/下方”被定义为以空气炸锅纵向高度方向为参照,在该纵向高度方向中产生的上与下的相对概念;“前/前侧”和“后/后侧”皆被定义为垂直于前述空气炸锅纵向高度方向的指向,并且其中“前/前侧”被定义为以用户正常使用空气炸锅时正视空气炸锅的方向(此时,空气炸锅的拉手朝向用户),“后/后侧”被定义为为与前述“前/前侧”相反的方向,指向用户正常使用空气炸锅时空气炸锅后方所朝向的方向,并且“前/前侧”与“后/后侧”两个方向作为矢量的指向,两者之间的角度为180度。
[0050]
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示出了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的整体剖面图,图2示出了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的后视图,图3示出了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的通风网和热风导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降温散热功能主要由空气炸锅中的结构性组件配合实现空气炸锅烹饪功能的元件共同实现。所述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包括壳体1、电机2、电机罩3、冷风风叶4、通风网5以及发热管罩7。其中,所述通风网5的目的是为空气炸锅向外界排出冷风和热风时提供引导,主要由热风排风道51、上冷风排风道52以及下冷风排风道53构成,其中所述上冷风排风道52以及所述下冷风排风道53与所述冷
风腔31联通,所述热风排风道51与所述发热管罩下表面所覆盖的空间联通。所述壳体1作为空气炸锅的外壳,扣设于所述电机罩3之外,并且当所述壳体1与所述电机罩3结合时,两者相互连接形成可供空气流动的空间。应当注意的是,为了适配实现空气炸锅各种功能的元件,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和所述电机罩3的上表面并非平滑的平面,而是具有各类凸起、凹陷或镂空等结构,但这类非平滑结构并不会完全阻断上壳体1与电机罩3之间结合所形成的空间,而能够使空气在两者之间自如流动。
[0051]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2设于所述电机罩3的上表面,介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电机罩3之间,并且所述电机2通过驱动轴连接设置在所述电机罩3下表面的冷风风叶4。当电机2工作时,其轴向动力通过驱动轴传输至冷风风叶4,以带动冷风风叶4转动,加快空气的循环流动速度。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冷风风叶4的结构为反向出风叶片,即,当电机朝下方布置时,电机驱动风叶所生成的循环风方向不再是向下流动,而是朝反方向(即上方)流动。该反向出风叶片通过将风叶反向(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向上的方向)布置,使得风叶旋转时,以斜切的方式挤压受力面的空气,使受力面空气向垂直于风叶表面的上方运动。因此,当所述电机2驱动所述冷风风叶4转动时,被加速的气流在反向出风叶片的作用下被向上以及向四周引导,一方面向上流动吹向所述电机2,另一方面在所述壳体1与电机罩3之间结合所形成的空间内循环流动。另外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所述冷风风叶4所产生的循环风不会向下流向空气炸锅加热烹饪食物空间,也不流经空气炸锅加热气体的装置,因此,冷风风叶4会由此产生相对低温的气流,通过在所述壳体1与电机罩2之间结合所形成的循环,实现对空气炸锅内部电子元器件(譬如电机2)的冷却功能,以及通过上冷风排风道52和下冷风排风道53对热风排风道51所排出的热风的冷却功能。
[0052]
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述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还包括热风导向块10,所述热风导向块10大致呈矩形的立体结构,并被设置于所述通风网5的外侧表面。以壳体1的外表面为起始平面,所述热风导向块10向外凸起,并且,所述热风导向块10为中间镂空而非实心的结构,其目的是将排至空气炸锅壳体的热风进行导向,以使热风能够更好地与冷风融合实现高效降温。由图2所示,所述热风导向块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纵向贯通该两个表面的通孔,被定义为第一通孔10a以及第二通孔10b。配合所述热风导向块10内部的镂空结构,所述第一通孔10a及所述第二通孔10b与热风导向块10中的镂空结构相连接,再由该镂空结构与所述热风排风道51相联通。以这样的联通方式,当所述热风排风道51引导空气炸锅生成的热量向外排放时,经通风网5中的热风排风道51引导至热风导向块10,再由热风导向块引导热风向垂直于所述热风排风道51气流流动的方向排出,经所述第一通孔10a及所述第二通孔10b引导后的热风排放方向大致上与空气炸锅的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相平行。在热风导向块的作用下,被垂直向上和/或向下引导的向外排放的热风在空气炸锅壳体1的外壁与经上冷风排风道52和下冷风排风道53排出的冷空气相混合,从而能够迅速将排出空气炸锅的气体温度降低,使得该区域的温升得到有效控制并符合安全标准。
[0053]
此外,重点参阅图3,所述通风网5与所述壳体1接壤的外壳表面还设有呈镂空格栅式的四个区域的散热口,即,第一散热口54、第二散热口55、第三散热口56以及第四散热口57。若以图2中由空气炸锅后方观察空气炸锅作为参照视角,所述第一散热口54被设置于所述上冷风排风道52的上方区域,所述第二散热口55被设置于所述下冷风排风道53的下方区域,所述第三散热口56被设置于所述热风导向块10的左侧区域,所述第四散热口57被设置
于所述热风导向块10的右侧区域。虽然所有的散热口皆不与所述上冷风排风道52或下冷风排风道53相联通,但所有的散热口都与所述壳体1和所述电机罩3接壤连接形成的可供空气流动的空间相连通,因此在冷风风叶4的作用下,四个区域的散热口能够实现对空气炸锅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高效散热。
[0054]
此外,如图1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罩7被设于所述电机罩3的下方,即所述电机罩3是通过扣设的方式覆盖于所述发热管罩7的上表面。所述冷风风叶4被设于所述电机罩3的下表面和所述发热管罩7上表面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此外,所述发热管罩7的侧方还与所述热风排风道51相连通,以通过所述热风排风道51向外排放烹饪中经加热后的热空气。
[0055]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还包括热风风叶6、发热管8以及烹饪腔9。所述壳体1作为所述空气炸锅的外表面,所述烹饪腔9被设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并且所述发热管罩7扣设于所述烹饪腔9的上方。所述烹饪腔9用以烹饪的食材。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侧方还具有开口以设置可供开关的抽屉式拉门,用户可通过握持拉手施力外拉的方式从所述烹饪腔9中取出空气炸锅的炸桶,或是通过握持拉手施力向内推动的方式放入空气炸锅的炸桶并进行烹饪。
[0056]
所述热风风叶6和发热管8均被设置于所述发热管罩7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热风风叶6设置于所述发热管8的上方,通过电机驱动电机轴带动所述热风风叶6转动,将气流加热并吹向所述发热管8。加速后的空气在流经发热管8后被加热形成加热并且高速循环的热空气,流入空气炸锅内部以实现对食物的空气炸制烹饪。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热风风叶6与所述冷风风叶4共轴连接至所述电机2。在一方面,所述电机2的电机轴在发热管罩7的上方与冷风风叶4相连接,通过制造低温循环气流的方式冷却空气炸锅内部的电子元件;而在另一方面,所述电机2的电机轴在发热管罩7的下方与所述热风风叶6相连接,驱动所述热风风叶6将气流加速并向下吹向所述发热管8。因此,所述冷风风叶4的风叶结构与所述热风风叶6的风叶结构是相反的,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以单电机驱动的形式,即能够制造烹饪用的热风,又能够制造散热用的冷风,且两者因制风方向截然相反而互不影响。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优化了空气炸锅内的布局,在节省内部元件占用空间的同时不牺牲空气炸锅的功能。
[0057]
在空气炸锅工作时,热风风叶6将发热管8加热的空气向烹饪腔9内的食物加热,并且热风风叶6还将多余的热气从发热管罩7侧面的出风口通过热风排风道51传递至热风导向块10,再在热风导向块10处通过第一通孔10a和第二通孔10b向外排出到外界,同时通过冷风风叶4加速循环流动的冷空气也经上冷风排风道52和下冷风排风道53以垂直于所述空气炸锅壳体1的方向排出。因此,与热风导向块10相平行上方和下方水平排出的冷气流将与由热风导向块10引导垂直向上和/或向下排出的热气流相汇合,降低了排出热气流的温度,有效地避免热风直接冲出,导致机身及相邻外界环境温升过高的问题,使空气炸锅符合安全规范标准。
[0058]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通过有效安排热风排风道51通过热风导向块10的引导垂直向上和向下排出,与上下冷风排风道排出的气流汇合,实现对空气炸锅排出的热气流高效降温。
[0059]
本实用新型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通过在通风网5处增设第一散热口
54、第二散热口55、第三散热口56以及第四散热口57,实现对空气炸锅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有效散热。
[0060]
本实用新型具有降温散热出风口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通风网5,通过冷风排风道与热风排风道的配合,加上散热口的辅助效果,确保排出的热风符合安全规范标准。
[0061]
至此,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