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8:44: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文献1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座椅,在现有技术的车用空调座椅中,风扇分别设置在座椅的座垫和靠背上,空气并通过座椅表面吹向乘员。然而,由于座椅的靠背上设有风扇,因此存在风扇的噪音会传递给乘员的问题。此外,如果在车辆空间内部很热(如夏天时)的情况下,将空气吹过座椅表面的话,则存在向乘员提供热空气的问题。
3.[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4-224108号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座椅,能够在抑制噪音的同时,也降低座椅表面的温度,而具有良好的舒适度。
[000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座椅,包括:座椅表面部,具有透气性;第一风扇,用于吹送通过所述座椅表面部的空气;第二风扇,用于吸入通过所述座椅表面部的空气;以及通风通道,设置在所述车用座椅的内部,将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连接至所述座椅表面部,且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配置在所述座椅表面部的座垫部位的下方。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通道具有分支通道,所述分支通道被分支为连接到所述第一风扇的吸入通道和连接到所述第二风扇的排出通道,且在所述分支通道设置有用于将气流切换至所述吸入通道或所述排出通道的切换构件。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车用座椅还包括:吸气口,用于吸入所述第一风扇的空气,且朝向车辆前方而开口;以及排气口,用于排出由所述第二风扇从所述座椅表面部吸入的空气,且朝向所述车辆的地板而开口。
[0010]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座椅中,通过将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布置在座垫下方,能够使噪音源远离乘客的耳朵,而能够抑制噪音被传递给乘客。另一方面,在车辆空间内部炎热的情况下,通过用于吸入通过座椅表面部的空气的第二风扇的配置,能够降低座椅表面部的温度,而当座椅表面部的温度降低后,可以通过用于吹送通过座椅表面部的空气的第一风扇的配置,向乘客吹送出具有舒适温度的空气。
[0011]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图1所示的车用座椅的切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a是图1所示的车用座椅在送风模式下的气流路径示意图;
[0015]
图3b是图1所示的车用座椅在吸气模式下的气流路径示意图;
[0016]
图3c是图1所示的车用座椅在送风模式与吸气模式下的环境温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0017]
附图标记说明:
[0018]
100:车用座椅;
[0019]
110:座椅表面部;
[0020]
111:靠背部位;
[0021]
112:座垫部位;
[0022]
120:第一风扇;
[0023]
130:第二风扇;
[0024]
140:通风通道;
[0025]
141:分支通道;
[0026]
142:吸入通道;
[0027]
143:排出通道;
[0028]
150:切换构件;
[0029]
af:气流;
[0030]
in:吸气口;
[0031]
ot:排气口;
[0032]
g: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用座椅的切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图1所示的车用座椅在送风模式下的气流路径示意图;图3b是图1所示的车用座椅在吸气模式下的气流路径示意图;图3c是图1所示的车用座椅在送风模式与吸气模式下的环境温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曲线示意图。以下将以图1至图3说明车用座椅100的具体结构。
[0034]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车用座椅100包括:座椅表面部110、第一风扇120、第二风扇130以及通风通道140。座椅表面部110具有透气性,且包括靠背部位111与座垫部位112。第一风扇120用于吹送通过座椅表面部110的空气g。第二风扇130用于吸入通过座椅表面部110的空气g,第一风扇120和第二风扇130配置在座椅表面部110的座垫部位112的下方。通风通道140设置在车用座椅100的内部,将第一风扇120和第二风扇130连接至座椅表面部110。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120与第二风扇130可为多翼式送风机(sirocco fan),如此,即使在具有高经常阻力的片材上也可以获得稳定的风量。
[0035]
进一步而言,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风通道140具有分支通道141,分支通道141被分支为连接到第一风扇120的吸入通道142和连接到第二风扇130的排出通道143,且在分支通道141设置有用于将气流af切换至吸入通道142或排出通道143的切换构件150。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用座椅100还包括吸气口in以及排气口ot。吸气口in用于吸入第一风扇120的空气g,且朝向车辆前方而开口。排气口ot用于排出由第二风扇
130从座椅表面部110吸入的空气g,且朝向车辆的地板而开口。
[0036]
更详细而言,如图3a与图3b示,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构件150使车用座椅100的空调模式能够被切换为送风模式或吸气模式。如图3a所示,当车用座椅100处于送风模式时,第一风扇120通过吸气口in提供用于吹送通过座椅表面部110的空气g,并通过切换构件150将气流af切换至吸入通道142,使空气g能够通过吸入通道142以及通风通道140从座椅内部吹向座椅表面部110。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当车用座椅100处于吸气模式时,通过切换构件150将气流af切换至排出通道143,而能使第二风扇130通过排出通道143以及通风通道140吸入通过座椅表面部110的空气g,并将其从排气口ot排出。如此,由于能够通过切换构件150切换通风通道140中的气体的吸入或排出,因此能够从座椅表面部110适当地进行气体的吸入或排出。
[0037]
进一步而言,当车用座椅100处于送风模式时,若在车辆空间内部炎热或是由于启动阶段时车用座椅100仍有蓄热的情况下,将空气g吹过座椅表面部110的话,则可能会向乘员提供热空气g,因此,在初始状态时,切换构件150使车用座椅100的空调模式切换为吸气模式,来使座椅表面部110的温度降温。此外,如图3c所示,在使环境温度达到了稳定状态的情况下,与送风模式相比,吸气模式无法进一步降低座椅表面部110的接触面温度。因此,可通过计时的方式或检测环境温度的方式,确定车用座椅100的内部的热量已充分散发后,再将车用座椅100的空调模式由吸气模式切换为送风模式。如此,通过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初始状态下,将车用座椅100的空调模式设定为吸气模式,并在确保乘员舒适度的情况下,将其由吸气模式切换为送风模式,可使座椅表面部110的温度迅速下降,在炎热的环境中,能够更快地提升以及维持乘员的舒适度感受。
[0038]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吸气口in朝向车辆前方而开口,因此通过朝向车辆前方打开的第一风扇120的吸气口in,可以吸入更多由车载空调吹出的空气g,并通过座椅表面部110吹送出去。此外,在车辆空间内部炎热的情况下,例如在夏天,通过将第二风扇130的排气口ot朝向地板打开,可以将通过座椅表面部110吸入的热空气g自乘员处朝远离的方向排出,而能提供更舒适的座椅。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吸气口in亦可以朝向地板开口的方式,而通过第一风扇120朝向地板吸入空气g。
[0039]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座椅中,通过将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布置在座垫下方,能够使噪音源远离乘客的耳朵,而能够抑制噪音被传递给乘客。此外,通过将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布置在座垫下方,也能够使靠背的形状较薄,进而提升空间配置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在车辆空间内部炎热的情况下,通过用于吸入通过座椅表面部的空气的第二风扇的配置,能够降低座椅表面部的温度,而当座椅表面部的温度降低后,可以通过用于吹送通过座椅表面部的空气的第一风扇的配置,向乘客吹送出具有舒适温度的空气。
[004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