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滑脱防渗漏置管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6:53: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脱防渗漏置管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上,许多患者在术后需要留置引流管,通过引流管将体内的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但引流液外周极易发生渗血和渗液,渗血和渗液会腐蚀皮肤并引起接触性皮炎,导致患者不适。所以,目前临床上一般通过直接外接造口袋来防止渗漏的发生,此时造口袋直接固定在患者的引流伤口的外周上,引流管则穿入造口袋的内部。但造口袋内的引流液极易返流至引流管中,需要医护人员随时监控并及时更换造口袋,以防止引流液发生返流;此外,引流管插入造口袋后无法较好地固定在造口袋内,引流管容易因患者的活动而发生摆动,致使引流液从插入口的边缘处渗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防滑脱防渗漏置管引流装置,能够有效地固定引流管,同时防止引流液发生渗漏。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防滑脱防渗漏置管引流装置,包括防渗漏袋和引流管,所述防渗漏袋的下端连通有第一出液管,所述防渗漏袋的一侧上设有能够粘贴于患者皮肤上的可裁剪贴片,所述防渗漏袋位于可裁剪贴片的一侧中部内凹并设置有接入管口,所述接入管口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固定组件,所述可裁剪贴片上开设有第一入管孔,所述固定组件的输入端与第一入管孔相通,所述引流管的输出端依次穿过第一入管孔和固定组件,且所述固定组件与接入管口单向连通。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防逆流袋和固定管夹,所述防逆流袋的一侧粘附在防渗漏袋位于可裁剪贴片一侧的中部凹陷区内,所述防逆流袋上开设有与第一入管孔相通的第二入管孔,所述防逆流袋的下端连通有第二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与接入管口单向连通,所述固定管夹安装在防逆流袋的内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管夹包括能够相互扣合并形成引流管通道的上管夹和下管夹,所述上管夹安装在防逆流袋的内部的一侧上,所述下管夹安装在防逆流袋的内部与上管夹相对的一侧上。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管夹的两端上均设有卡块,所述上管夹上开设有能够与卡块配合的卡槽。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卡块的上端的两侧上均设有锁紧倒刺,所述卡槽相对的两侧上均开设有多组能够与锁紧倒刺配合的锁槽。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出液管内设有单向瓣膜。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入管孔内设有十字活瓣。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可裁剪贴片的外周侧上设有吸收片。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出液管上设有控制阀和引流计量器。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下端上设有能够与引流袋配合的螺纹接口。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滑脱防渗漏置管引流装置,本装置的可裁剪贴片可以根据引流管的大小进行裁剪,方便穿入不同大小的引流管,并且能够粘贴在引流管创口周侧的皮肤上,防止发生引流液渗漏;同时,引流管的出液端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能够有效固定引流管并防止其发生摆动;且该固定组件的输出端与接入管口单向连通,引流液进入到防渗漏袋后,不会再发生返流,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
附图说明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部件被称为“设置在中部”,不仅仅是设置在正中间位置,只要不是设置在两端部都属于中部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滑脱防渗漏置管引流装置,包括防渗漏袋10和引流管11,所述防渗漏袋10的下端连通有第一出液管12,所述防渗漏袋10的一侧上设有能够粘贴于患者皮肤上的可裁剪贴片13,所述防渗漏袋10位于可裁剪贴片13的一侧中部内凹并设置有接入管口14,所述接入管口14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固定组件20,
所述可裁剪贴片13上开设有第一入管孔131,所述固定组件20的输入端与第一入管孔131相通,所述引流管11的输出端依次穿过第一入管孔131和固定组件20,且所述固定组件20与接入管口14单向连通。
28.其中,所述可裁剪贴片13可以根据引流管11以及伤口的大小进行裁剪,使引流管11能够穿入第一入管孔131中,并通过可裁剪贴片13将装置粘贴固定在伤口的周侧上;为保持引流管11出口处皮肤的干燥性,避免发生感染,所述可裁剪贴片12的外周侧上设有吸收片15,所述吸收片15可采用吸收棉。
29.所述防渗漏袋10也可以直接作为造口袋使用,但引流液积满后需要进行换新,频繁换新不仅成本高,还易造成伤口感染。所以所述第一出液管12的下端上设有能够与引流袋配合的螺纹接口18,此时防渗漏袋10仅作为中间衔接装置,可将医用引流袋旋装在螺纹接口18上,进行引流液的收集。为方便控制排放引流液,以及确定引流液的排放总量,所述第一出液管12上设有控制阀16和引流计量器17,所述引流计量器17采用现有流量计量器即可,本技术不在详述。
30.进一步参见4至图6,如引流管11直接接入防渗漏袋10内,引流液容易发生逆流,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20包括防逆流袋21和固定管夹22,所述防逆流袋21的一侧粘附在防渗漏袋10位于可裁剪贴片13一侧的中部凹陷区内,所述防逆流袋21上开设有与第一入管孔131相通的第二入管孔23,所述防逆流袋21的下端连通有第二出液管24,第二出液管24与接入管口14单向连通,所述固定管夹22安装在防逆流袋21的内部。为方便穿入不同大小的引流管11,所述第二入管孔23内设有十字活瓣231,所述十字活瓣231可采用硅胶材质,既能够弹性的开合,又能够具有密封性,防止引流液从第二入管孔23处渗出。此时,引流管11被固定管夹22固定在防逆流袋21内,且引流液通过第二出液管24从接入管口14处单向流入防渗漏袋10中,有效地避免了防渗漏袋10中的引流液发生逆流;具体地,所述第二出液管24内设有单向瓣膜241,该单向瓣膜241仅能在引流液的重力下朝接入管口14方向单向打开,防止引流液逆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逆流袋21也可以设置在防渗漏袋10远离可裁剪贴片13的一侧上,即远离患者伤口的一侧上,避免防逆流袋21和固定管夹22对患者的伤口造成挤压。
31.参见图5和图6,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管夹22包括能够相互扣合并形成引流管通道的上管夹25和下管夹26,所述上管夹25安装在防逆流袋21的内部的一侧上,所述下管夹26安装在防逆流袋21的内部与上管夹25相对的一侧上;引流管11被夹合固定在上管夹25和下管夹26之间。进一步,为能够固定不同大小的引流管10,所述下管夹26的两端上均设有卡块27,所述上管夹25上开设有能够与卡块27配合的卡槽28,便于调整卡块27卡入卡槽28中的长度,改变上管夹25和下管夹26之间形成引流管通道的大小,以通过并固定不同大小的引流管10。为防止上管夹25和下管夹26在使用的过程中被打开,导致引流管10松动或脱离,所述卡块27的上端的两侧上均设有锁紧倒刺271,所述卡槽28相对的两侧上均开设有多组能够与锁紧倒刺271配合的锁槽281;所述锁紧倒刺271进入到锁槽281后无法再后退打开,实现固定管夹22的锁紧功能。
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滑脱防渗漏置管引流装置,本装置的可裁剪贴片13可以根据引流管11的大小进行裁剪,方便穿入不同大小的引流管11,并且能够粘贴在引流管11创口周侧的皮肤上,防止发生引流液渗漏;同时,引流管11的出液端通过固定组件20固定,能够
有效固定引流管并防止其发生摆动;且该固定组件20的输出端与接入管口14单向连通,引流液进入到防渗漏袋10后,不会再发生返流,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
3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