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正面撞击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6:18: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正面撞击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性能的不断地提升,车速也就越来越快,再加上道路的拥挤日益加重,因而交通事故有增无减,交通伤亡事故始终无法避免。当汽车受到正面撞击时,虽然有安全带与安全气囊保护驾乘人员,减低驾乘人员受到的伤害,但是正面撞击仍然会给驾乘人员带来严重伤害,特别是处于驾驶位的机动车驾驶员,伤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乘客,究其原因就在于正面撞击时的巨大撞击力推动方向盘移动,使得驾驶员受到突出的方向盘和座椅的挤压与卡住所致,另外,撞击时激发的的气囊甚至还会导致被挤压与卡住的驾驶员发生窒息。现有驾驶员座椅在汽车在受到撞击时,不能自动控制后移,发生正面碰撞时,驾驶员根本来不及手动移动座椅,而方向盘被撞击向后运动,很容易使驾驶员受挤压而发生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到正面较大强度碰撞后,能够使座椅自动后移,降低驾乘人员受挤压风险的汽车正面撞击安全防护装置。
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汽车正面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在汽车底板上表面并可在汽车底板上前后滑动的座椅以及至少一组设置在汽车底板底部的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由条形孔、套管、顶压板、连接杆、推杆、限位杆、堵头、弹簧、顶压头、滑块构成;所述条形孔沿汽车长度方向开设在汽车底板上并位于座椅下方;所述套管沿汽车长度方向固定在汽车底板底部并位于条形孔正下方,在套管顶部沿汽车长度方向设有与条形孔贯通的滑槽;所述顶压板竖向在固定汽车底板底部且其前侧面与套管后端固定连接,顶压板下部向下延伸并超出套管底部;所述连接杆竖向贴靠在顶压板后侧面上;所述推杆套设在套管内并能在套管内前后滑动,推杆前端由套管前端伸出并延伸到靠近汽车前保险杠的位置,后端由套管后端伸出并可滑动的穿过顶压板后与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平行于推杆设在套管下方,限位杆后端可滑动的穿过顶压板后与连接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堵头为固定在限位杆前端且直径大于限位杆的板;所述弹簧套设在限位杆的上并位于堵头与顶压板之间;所述顶压头固定在推杆前端并位于汽车前保险杠正后方;所述滑块下端由滑槽竖向伸入套管后固定在推杆上,上端向上穿过条形孔后固定在座椅底部,滑块能在推杆的带动下克服弹簧弹力后带动座椅沿着条形孔向后移动。
6.进一步的,在每列座椅下都设有两组滑移机构,两组滑移机构的顶压头一体设置;两组滑移机构的顶压板一体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推杆、限位杆为一体结构,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8.进一步的,在推杆与限位杆上都套设有将推杆与限位杆分别卡紧在顶压板内的卡紧环。卡紧环用于进一步卡紧推杆与限位杆,限制在正常情况下推杆与限位杆发生移动,只
有在发生正面的严重碰撞时,碰撞时的推力才能将卡紧环推出顶压板,进而不再限制推杆与限位杆的移动。
9.进一步的,所述顶压头前侧面距离汽车前保险杠后侧面3-8cm。更优的,所述顶压头前侧面距离汽车前保险杠后侧面5cm。该种设置可以避免发生轻微碰撞时,触动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装置的情况发生,只要发生较强的碰撞,使得汽车前保险杠跨越5cm的距离与顶压头前侧面碰撞时,才会触发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装置,时座椅后移。
10.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与滑槽上下重合,且两者长度都为40-60cm。更优的,所述条形孔与滑槽的长度都为50cm。该长度进一步的限制了座椅后移距离,使座椅后移距离不超过50cm。
11.本实用新型可使在汽车受到正面较大强度碰撞后,能够使座椅自动后移,降低驾乘人员受挤压风险,有效的保障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在事后汽车复原时,弹簧还能辅助推动座椅复位以及推杆与顶压头复位。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正面撞击安全防护装置的侧面剖视结构图;
14.图2为汽车在受到正面撞击后座椅被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正面撞击安全防护装置所述滑移机构带动后移时的侧面剖视结构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正面撞击安全防护装置中滑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所示:1-汽车底板、2-座椅、3-条形孔、4-套管、5-滑槽、6-顶压板、7-连接杆、8-推杆、9-限位杆、10-弹簧、11-堵头、12-滑块、13-顶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18.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正面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在汽车底板1上表面并可在汽车底板1上前后滑动的座椅2以及至少一组设置在汽车底板1底部的
滑移机构。座椅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22.所述滑移机构由条形孔3、套管4、顶压板6、连接杆7、推杆8、限位杆9、堵头11、弹簧10、顶压头13、滑块12构成。
23.所述条形孔3沿汽车长度方向开设在汽车底板1上并位于座椅2下方。
24.所述套管4沿汽车长度方向固定在汽车底板1底部并位于条形孔3正下方(套管4为两端开口的筒体)。在套管4顶部沿汽车长度方向设有与条形孔3贯通的滑槽5。所述滑槽5与条形孔3上下重合,且两者长度都为50cm,该长度进一步的限制了座,2后移距离,使座椅2后移距离不超过50cm。
25.所述顶压板6竖向在固定汽车底板1底部且其前侧面与套管4后端固定连接,顶压板6下部向下延伸并超出套管4底部(以便于安装限位杆9)。
26.所述连接杆7、推杆8、限位杆9为一体结构,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三者形成横向设置的u型结构。所述连接杆7竖向贴靠在顶压板6后侧面上,在正常情况下,连接杆7贴靠在顶压板6后侧面上可以限制推杆8与限位杆9进一步向前移动,而在发生撞击时,则连接杆7能使推杆8与限位杆9同步向后移动(起中继作用)。所述推杆8套设在套管4内并能在套管4内前后滑动,推杆8前端由套管4前端伸出并延伸到靠近汽车前保险杠的位置,后端由套管4后端伸出并可滑动(可转动也可左右移动)的穿过顶压板6后与连接杆7上端固定连接,推杆8用于带动滑块12移动,同时为滑块12提供稳定导向。所述限位杆9平行于推杆8设在套管4下方,限位杆9后端可滑动(可转动也可左右移动)的穿过顶压板6后与连接杆7下端固定连接,限位杆9用于安装弹簧10,同时与堵头11配合也能限制推杆8的后移距离。
27.所述堵头11为固定在限位杆9前端且直径大于限位杆9的板(直径也大于弹簧10内径),圆形板或方形板或多边形板都可。
28.所述弹簧10套设在限位杆9的上并位于堵头11与顶压板6之间(为圆柱形弹簧);弹簧10还具备在撞击发生后起到缓冲的作用,以汽车事后修复时起到辅助复位的作用。
29.所述顶压头13固定在推杆8前端并位于汽车前保险杠正后方,顶压头13为前侧面具备较大表面积的板。所述顶压头13前侧面距离汽车前保险杠后侧面的距离为5cm。该种设置在发生轻微碰撞时(撞击力难以使汽车前保险杠后侧面与顶压头13接触),不会触动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装置;只有发生较强的正面碰撞,撞击力使得汽车前保险杠跨越5cm的距离与顶压头13前侧面碰撞时,才会触发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装置,使座椅2后移。
30.所述滑块12下端由滑槽5竖向伸入套管后固定在推杆8上,上端向上穿过条形孔3后固定在座椅2底部(有导轨的座椅则固定在导轨上),滑块12能在推杆8的带动下克服弹簧10弹力后带动座椅2沿着条形孔3向后移动。
31.在推杆8与限位杆9上都套设有将推杆8与限位杆9分别卡紧在顶压板6内的卡紧环。卡紧环用于进一步卡紧推杆8与限位杆9,在正常情况下限制推杆8与限位杆9的移动,只有在发生正面的较强碰撞时,碰撞时的推力才能将卡紧环推出顶压板6,进而不再限制推杆8与限位杆9的移动。
32.每个座椅2正下方都设置一个条形孔3、一条滑槽5以及一个滑块12,滑块12都是固定在推杆9上的。
33.当汽车受到正面较强的撞击后(该力度远大于1500-2000n),撞击力使汽车前保险杠变形后移并碰触到顶压头13,然后推动顶压头13后移,顶压头13再推动推杆8与连接杆7
以及限位杆9克服弹簧10弹力后移,进而使滑块12沿着滑槽5与条形孔3向后移动,带动座椅2向后移动,可以使得驾驶员远离方向盘,避免受到挤压,降低伤亡率。
34.实施例二:
35.在每列座椅2下都设有两组滑移机构,两组滑移机构的顶压头13一体设置;两组滑移机构的顶压板6一体设置。
36.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7.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