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鼓膜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4:26: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用耳部液体转移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鼓膜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严重的中耳炎是需要手术进行治疗,一般采用鼓膜穿刺抽出积液。经过鼓膜穿刺冲洗之后,渗出液渗出性的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根治,还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就要行鼓膜置管术。如果鼓膜穿刺能将鼓室内比较粘稠的液体都抽出来,同时可以进行鼓室内冲洗,对鼓室的功能恢复可以起到很积极的治疗作用。
3.现有技术对于穿刺时存在下述明显缺陷:1.现有穿刺过程是采用针头或者刮刀进行,需要向内用力,鼓膜是具有良好的弹性,在穿刺中会向后靠,如此,易触碰到后侧锤骨或者其他部位,增加手术风险。
4.2.现有穿刺过程需要先将鼓膜切开一个小洞,然后再用针头伸进去进行抽取,至少需要两步进行,工序步骤较多,操作繁琐;3.考虑到耳道是弯曲不规则的,工具(包括针头、切刀之类)在进入时,容易对外耳道侧壁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增加了感染风险。
5.4.由于鼓膜较薄,切口处实际上是呈“一条缝”的,对于粘稠的积液内的变质组织或者团状杂质,是不利于自然排出,所以现有技术基本上需要针头进去抽。
6.5.现有技术中切口与置管是分两步进行的,不容易掌握切口的大小,以至于会出现管子放不进去,或者是管子容易脱落。
7.6.负压吸引造成中耳耳室负压,此时鼓膜承受气压较大,容易引发锤骨不适。
8.7. 粘稠的积液内是存在有大量的组织,这些组织不易从切口处自然排出,需要针头负压吸引。
9.上述几点问题是现有耳膜穿刺技术操作中存在的明显缺陷,并且严重影响到耳膜穿刺质量及穿刺效率,对手术的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10.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鼓膜穿刺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易触碰到后侧锤骨或者其他部位,需要辅助针头抽吸,导流管易脱落,手术中耳室负压大,粘稠积液中的组织不易自然排出,操作繁琐,易感染的问题。
11.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平且右端为开口状的圆柱壳,圆柱壳内有能左右移动的活塞板,活塞板有侧固定有穿刺结构,圆柱壳右端外侧套装有环形壳体,环形壳体与圆柱壳固定,环形壳体右端为开口状,环形壳体左侧壁上连接有多个管道,管道另一端与圆柱壳左端腔室连通;所述的活塞板上的活塞杆向左贯穿圆柱壳,活塞杆上套装有花键筒,活塞杆上固定有轴键,活塞杆转动能带动花键轴转动,花键轴右端套装有圆筒,花键筒右端与圆筒之间经螺纹连接,圆筒右端与圆柱壳固定,活塞杆转动带动花键筒转动时花键筒能沿着圆筒左
右移动;圆筒四周经固定杆固定有多个气缸,气缸沿圆筒的径向布置,气缸外侧出口处有气囊,气缸内活塞块向外侧移动时气囊被撑开,花键筒左端经轴承套装有套筒,套筒上铰接有多个与气缸一一对应的连杆,连杆另一端与活塞块铰接,花键筒向右移动时轴套经连杆能带动活塞块向外侧移动;所述的穿刺结构包括针尖朝右的针头,针头左端与活塞板固定,针头上套装有内筒,内筒右端外侧套装有外筒,外筒右端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槽口,每个槽口内均有一个弹性条,弹性条左端与内筒右端固定,弹性条右端与槽口右侧壁固定,外筒的右端与针头右端相贴合,外筒左端与内筒左端之间有间隔,外筒左端、内筒左端上均有磁铁。
12.进一步的,所述的针头偏心固定在活塞板上。
13.进一步的,所述的针头上设有凸起环,凸起环位于内筒左侧。
14.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壳体右端上有橡胶层膜。
15.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塞板与圆柱壳之间安装密封圈。
16.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壳体的右端置于圆柱壳的右侧。
17.本发明结构巧妙,能够减少后锤骨的不适,可以不用或者少用针头抽吸,避免导流管脱落,不会导致耳室负压,能够将粘稠积液中的组织自然排出,操作简单,减少感染风险,利于术后康复。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视图。
19.图2为本发明侧视剖视图。
20.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1.图4为图3中b-b剖视图。
22.图5为本发明使用过程状态图。
23.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
24.图7为穿刺完成并且拔出针头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26.由图1至图7给出,本发明包括水平且右端为开口状的圆柱壳1,圆柱壳1内有能左右移动的活塞板2,活塞板2有侧固定有穿刺结构,圆柱壳1右端外侧套装有环形壳体3,环形壳体3与圆柱壳1固定,环形壳体3右端为开口状,环形壳体3左侧壁上连接有多个管道4,管道4另一端与圆柱壳1左端腔室连通;所述的活塞板2上的活塞杆5向左贯穿圆柱壳1,活塞杆5上套装有花键筒6,活塞杆5上固定有轴键,活塞杆5转动能带动花键轴转动,花键轴右端套装有圆筒7,花键筒6右端与圆筒7之间经螺纹连接,圆筒7右端与圆柱壳1固定,活塞杆5转动带动花键筒6转动时花键筒6能沿着圆筒7左右移动;圆筒7四周经固定杆8固定有多个气缸9,气缸9沿圆筒7的径向布置,气缸9外侧出口处有气囊10,气缸9内活塞块向外侧移动时气囊10被撑开,花键筒6左端经轴承套装有套筒11,套筒11上铰接有多个与气缸9一一对应的连杆12,连杆12另一端与活塞块铰接,花键筒6向右移动时轴套经连杆12能带动活塞块向外侧移动;
所述的穿刺结构包括针尖朝右的针头13,针头13左端与活塞板2固定,针头13上套装有内筒14,内筒14右端外侧套装有外筒15,外筒15右端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槽口,每个槽口内均有一个弹性条16,弹性条16左端与内筒14右端固定,弹性条16右端与槽口右侧壁固定,外筒15的右端与针头13右端相贴合,外筒15左端与内筒14左端之间有间隔,外筒15左端、内筒14左端上均有磁铁。
27.穿刺手术中一般不在鼓膜的正中间穿刺,而是选择在前下象限或者是后下象限,为了更好的适应穿刺手术的需求,所述的针头13偏心固定在活塞板2上。
28.为了能确保穿刺过程中针头13向右能将内筒14带着向右移动,所述的针头13上设有凸起环17,凸起环17位于内筒14左侧。
29.为了保证环形壳体3的吸附效果,所述的环形壳体3右端上有橡胶层膜。
30.为了保证活塞板2与圆筒7侧壁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的活塞板2与圆柱壳1之间安装密封圈。
31.为了能保证环形壳体3的吸附后才进行穿刺,所述的环形壳体3的右端置于圆柱壳1的右侧。
32.值得注意的是,内筒14左端、外筒15左端两者上的磁铁吸附相贴时,内筒14的右端依然处于外筒15腔内,且此时多根弹性条16由于受压而向外弯曲形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与外筒15的左端上的磁铁能夹紧鼓膜,弹性条16是具有弹性的,能保证内管与外管组成的滞留引流管不脱落。在使用时,可以采用细长杆与活塞杆5固定,或者活塞杆5本身采用长细杆。
33.使用时,将本装置置于耳道内,并将环形壳右端接触到鼓膜,此时转动活塞杆5,活塞杆5经轴键带动花键筒6转动,由于花键筒6右端与圆筒7之间为螺纹连接,所以花键筒6向右移动,与此同时,花键轴带动轴套向右移动,轴套经连杆12带动多个活塞块沿着气缸9向外侧移动,使得气囊10撑开并与耳道壁贴合固定,此时,整个装置被固定在耳道内;然后向右移动活塞杆5,活塞杆5向右移动带动活塞板2向右移动,活塞板2向右移动使得环形壳体3内呈负压状态,从而使环形壳体3右端将鼓膜吸住,继续向右按压活塞杆5,活塞杆5经活塞板2带动针头13向右扎刺鼓膜,针头13向右带动内筒14与外筒15同时向右移动,当外筒15左端的磁铁接触到鼓膜后外筒15不能继续向右移动,针头13继续带着内筒14向右移动,当内筒14左端的磁铁与外筒15左端的磁铁相贴并吸住时,活塞杆5停止向右移动并返回向左移动,活塞板2带着针头13向左移动并从内管内抽出,内管与外管滞留在鼓膜上,内管与外管在鼓膜上形成引流通道;与此同时,圆柱壳1内的气体经管道4向环形壳体3内移动,环形壳体3右端放松鼓膜,当针头13彻底脱离内筒14后,反转活塞杆5,活塞杆5带动花键筒6转动,花键筒6带动轴套向左移动,轴套经连杆12带动活塞块向内侧移动,此时气囊10泄气并放松耳道,最后抽出本装置。
34.一段时间后,耳内不再排液,需要拆除导流通道,促使鼓膜恢复,此时可以利用工具先将内筒14与外筒15左端磁铁分开,在弹性条16作用下,内筒14沿着外筒15向左恢复原位,弹性条16也呈恢复原位,在恢复原位中,能够夹持住粘稠的积液内的较大组织或者团状杂质,使其随着管子一起拔出,利于治疗。
35.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及显著进步:1.本装置在穿刺中,环形壳体3负责将鼓膜固定,同时针头13向右移动并实施刺
穿,实现了在鼓膜待切割部位位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穿刺,大大减小鼓膜向后的位移,有效防止误碰锤骨或者误伤其他部位。
36.2. 本方案能够将传统穿刺手术中的切割和置管两步融合,实现一步完成,操作简单,防止外耳道内的细菌杂质进入,降低感染风险;实现一次性置管,使内筒14与外筒15组成的导流通道能够牢牢的与耳膜固定在一起,不易脱落。
37.3. 本方案中的弹性条16形成网状的结构,能够先将粘稠的积液内的较大组织或者团状杂质过滤,使得积液能够顺利排出,当水分排干净之后,组织及团状杂质能够被多个弹性条16夹住并随着管子一起拔出,不留后患。
38.4.本发明中内筒14与外筒15组成的导流通道能够保证自然排液,免去了负压吸引的步骤,一是能够减少手术风险,二是能够有利于手术的治疗效果。
39.本发明结构巧妙,能够减少后锤骨的不适,可以不用或者少用针头13抽吸,避免导流管脱落,不会导致耳室负压,能够将粘稠积液中的组织自然排出,操作简单,减少感染风险,利于术后康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