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面部识别技术的空气传播传染病预警方法与流程

2021-12-07 20: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技术的空气传播传染病预警方法,主要用于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办公场所的疫情防控。


背景技术:

2.面部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手段,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人员信息,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金融交易、公共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目前面部识别技术能够与人员身份数据比对,获得人员的详细身份信息。
3.空气传播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在公共场合、人员密集区域佩戴防护口罩具有关键作用。现有的疫情防控多依赖于人为问询,个人主动上报,无法主动进行预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技术的空气传播传染病预警方法,利用图像和面部识别技术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及其活动时间及地点,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传播路径并发出预警。
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技术的空气传播传染病预警方法,包括:
7.采集公共场所和/或人员密集场所的图像信息;
8.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所述图像信息中未佩戴口罩人员;
9.利用面部识别技术识别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
10.将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人员信息库数据进行比对,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唯一身份信息;
11.记录未佩戴口罩人员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若该行为发生时,行为发生地点位于高风险区域,且行为持续时间超过设定值,则针对该未佩戴口罩人员发出预警;
12.所述人员信息库存储有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对应的身份信息。
13.作为优选,通过经授权的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和/或企事业单位办公电脑前置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采集方式为实时采集或定时采集。
14.作为优选,将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人员信息库数据进行比对,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唯一身份信息,具体为:
15.将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人员信息库中存储的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根据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其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的身份信息。
16.作为优选,所述记录未佩戴口罩人员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其记录格式为(t,x,y)三元组,t为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采集时间),x和y为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地点的地理坐标信息(摄像头采集地点的地理坐标信息)。
17.作为优选,所述预警方法还包括:
18.根据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或其身份信息,将其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汇总,形成多个所述三元组数据;
19.若任意一次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时,行为发生地点位于高风险区域,且持续时间超过设定值,则针对该未佩戴口罩人员发出预警。
20.作为优选,所述针对该未佩戴口罩人员发出预警,具体为:
21.将该预警发送给个人健康码管理系统,变更该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健康码;
22.作为优选,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
23.作为优选,所述高风险区域包括传染病高发区、人员密集场所。
24.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技术的空气传播传染病预警方法,包括:
25.采集公共场所和/或人员密集场所的图像信息;
26.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所述图像信息中未佩戴口罩人员;
27.利用面部识别技术识别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
28.将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人员信息库数据进行比对,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唯一身份信息;
29.记录未佩戴口罩人员及其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形成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
30.将已确诊病例的面部特征和/或身份信息与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针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中、与所述确诊病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的人员发出预警;或者针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中、与所述确诊病例在设定间隔之间内出现于同一地点的人员发出预警;
31.所述人员信息库存储有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对应的身份信息。
32.作为优选,通过经授权的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和/或企事业单位办公电脑前置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采集方式为实时采集或定时采集。
33.作为优选,将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人员信息库数据进行比对,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唯一身份信息,具体为:
34.将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人员信息库中存储的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根据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其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的身份信息。
35.作为优选,所述记录未佩戴口罩人员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其记录格式为(t,x,y)三元组,t为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采集时间),x和y为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地点的地理坐标信息(摄像头采集地点的地理坐标信息)。
36.作为优选,所述预警,具体为:
37.将该预警发送给个人健康码管理系统,变更该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健康码。
38.作为优选,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
3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0.1、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自动化完成细粒度的风险管控,利用图像和面部识别技术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及其活动时间及地点,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传播路径并发出预警,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监测,在疫情防控中有重要的作用。
41.2、本发明方法可自动化进行,无需人员介入从而完成相应的数据分析和预警工作,减轻人力投入。
附图说明
42.图1为实施例1的流程图。
43.图2为实施例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45.实施例1
4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技术的空气传播传染病预警方法,包括:
47.采集公共场所和/或人员密集场所的图像信息;采集图像信息时,采用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和/或办公场所的办公电脑前置摄像头,定时和/或实时进行数据采集;
48.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所述图像信息中未佩戴口罩人员;
49.利用面部识别技术识别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
50.将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人员信息库(该信息库存储有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对应的身份信息)中存储的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根据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其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唯一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常住地、身份证号码、健康码等);
51.记录未佩戴口罩人员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其记录格式为(t,x,y)三元组,t为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图像采集时间),x和y为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地点的地理坐标信息(图像采集地点的地理坐标信息)。若该行为发生时,行为发生地点位于高风险区域(包括防疫规定的高风险区域,传染病高发区,车站、公司等人员密集场所),且行为持续时间超过设定值(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性高低来设定),则针对该未佩戴口罩人员发出预警。所发出的预警信息涵盖该未佩戴口罩人员未佩戴口罩的时间和地点信息;也可以将该预警发送给个人健康码管理系统,变更该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健康码。
52.利用图像和面部识别技术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及其活动时间及地点,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传播路径并发出预警,将该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健康码由绿色变更为黄色,甚至是红色,或者由黄色变更为红色,从而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监测。
53.作为优选,所述预警方法还包括:
54.根据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或其身份信息,将其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汇总,形成多个所述三元组数据;根据一系列的三元组数据,能够分析出未佩戴口罩人员的未佩戴口罩时长和活动地点信息;
55.若任意一次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时,行为发生地点位于高风险区域,且持续时间超过设定值,则针对该未佩戴口罩人员发出预警。
56.所述面部特征信息包括人员正面图像信息,人员特征信息(几何特征、表征特征)等。
57.实际应用中,对于具备面部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定时和/或实时将其识别出的、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传送给数据分析系统;对于一般摄像头,则定时和/或实时将图像数据/信息传送给数据分析系统,由数据分析系统识别出图像信息中未佩戴口罩人员,并利用面部识别技术识别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图像数据/信息传输时需要同时传输图像采集时间和地理位置信息。
58.数据分析系统记录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在人员信息库(该信息库存储有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对应的身份信息,为自身数据库或与之通信连接的其他系统数据库)中搜索对应的人员身份信息,具体为:将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人员信息库中存储的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根据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其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唯一身份信息。
59.数据分析系统记录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身份信息及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若该行为发生时,行为发生地点位于高风险区域,且行为持续时间超过设定值,则针对该未佩戴口罩人员发出预警。
60.实施例2
6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技术的空气传播传染病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62.采集公共场所和/或人员密集场所的图像信息;采集图像信息时,采用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和/或办公场所的办公电脑前置摄像头,定时和/或实时进行数据采集;
63.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所述图像信息中未佩戴口罩人员;
64.利用面部识别技术识别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
65.将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人员信息库(该信息库存储有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对应的身份信息)中存储的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根据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其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唯一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常住地、身份证号码、健康码等);
66.记录未佩戴口罩人员及其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形成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其记录格式为(t,x,y)三元组,t为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图像采集时间),x和y为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地点的地理坐标信息(图像采集地点的地理坐标信息);
67.将已确诊病例的面部特征和/或身份信息与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针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中、与所述确诊病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的人员发出预警;或者针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中、与所述确诊病例在设定间隔之间(根据传染病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来确定)内出现于同一地点的人员发出预警。所发出的预警信息涵盖该未佩戴口罩人员未佩戴口罩的时间和地点信息;也可以将该预警发送给个人健康码管理系统,变更该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健康码。
68.所述面部特征信息包括人员正面图像信息,人员特征信息(几何特征、表征特征)等。
69.实际应用中,对于具备面部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定时和/或实时将其识别出的、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传送给数据分析系统;对于一般摄像头,则定时和/或实时将图像数据/信息传送给数据分析系统,由数据分析系统识别出图像信息中未佩戴口罩人员,并利用面部识别技术识别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图像数据/信息传输时需要同时传输
图像采集时间和地理位置信息。
70.数据分析系统记录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在人员信息库(该信息库存储有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对应的身份信息,为自身数据库或与之通信连接的其他系统数据库)中搜索对应的人员身份信息,具体为:将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人员信息库中存储的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根据已录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其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未佩戴口罩人员的唯一身份信息。
71.数据分析系统记录所述未佩戴口罩人员的身份信息及未佩戴口罩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形成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将确诊病例的身份信息和/或面部特征输入到数据分析系统中,数据分析系统将所输入的确诊病例信息与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存储的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进行比对,针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中、与所述确诊病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的人员发出预警;或者针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信息数据库中、与所述确诊病例在设定间隔之间(根据传染病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来确定)内出现于同一地点的人员发出预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