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病床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2:48: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病床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病床用支架。


背景技术:

2.目前,病床也可称为医疗床、护理床等,是病人在休养时使用的病床,主要使用场合有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3.相关技术中,病床包括床体、床板以及四个防护板,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用于对病床进行移动;床板包括固定连接在床体上的固定板和转动安装在床体上的靠板,床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靠板转动的驱动部件,靠板用于对人体的背部进行支撑;四个防护板分别安装在床体的四个侧边。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病人在使用手机时,均使用手臂长时间手持手机,会导致病人的手臂酸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病人手臂酸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病床用支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病床用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病床用支架,包括安装在床体上的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可用于对手机进行支撑,所述床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安装孔内壁上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与支撑轴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放置在安装孔中,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用于夹持手机的夹持部件,所述床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支撑轴转动的驱动部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带动支撑轴进行转动,支撑轴带动支撑杆进行转动,支撑杆带动夹持部件进行转动,然后将手机夹持在夹持部件上,即可对手机进行固定,从而改善了病人手臂酸痛的问题。
8.优选的,所述床体上安装有床板,所述床板包括固定连接在床体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靠板,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靠板转动的启动部件,所述启动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的电机、转动安装在固定板上的螺纹筒以及螺纹穿设在螺纹筒中的螺杆,所述电机与螺纹筒固定连接,所述靠板上铰接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螺杆铰接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螺纹筒进行转动,螺纹筒带动螺杆进行移动,螺杆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连接杆带动靠板进行转动,使得靠板进行倾斜,对病人进行推起,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10.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床体底部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顶部开设有与安装孔贯通的放置孔,所述安装盒中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与支撑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安装盒的内壁上滑移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安装盒的内壁上固
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齿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电磁铁配合使用的铁片,所述安装盒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电磁铁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齿条远离铁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安装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蓄电池对电磁铁通电的控制部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靠板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蓄电池对电磁铁进行断电,当转动轴停止转动时,蓄电池对电磁铁进行通电,电磁铁对铁片进行吸合,铁片带动齿条进行移动,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带动支撑轴进行转动,支撑轴带动夹持部件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手机进行支撑,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12.优选的,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底部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块,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齿牙可与第一控制块抵接,所述第一控制块的顶部设有第一触点;所述承接板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控制块,所述第一触点与电磁铁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块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触点配合使用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与蓄电池通过导线电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轴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轴带动第三齿轮进行转动,第三齿轮推动第一控制块进行移动,使得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互分离,从而在靠板转动的过程中,使得蓄电池对电磁铁进行断电,当第三齿轮停止转动时,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互接触,蓄电池对电磁铁进行断电,当靠板停止移动时,夹持部件即可伸出,对手机进行固定,减少了靠板移动时对夹持部件造成损坏情况的发生。
14.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块滑移安装在承接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控制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燕尾块,所述承接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燕尾块滑移放置的第一燕尾槽,所述螺杆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控制块移动至第一控制块上的传动部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靠板需要进行翻折时,螺杆通过传动部件带动第二控制块进行移动,第二控制块移动至第一控制块的上方,能够使得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互接触,当靠板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二控制块远离第一控制块,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互分离,夹持部件仍然位于安装孔中,能够对夹持部件进行保护。
16.优选的,所述传动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螺杆上的传动块,所述第二控制块靠近传动块的一侧成型有斜面,所述斜面可与传动块抵接,所述承接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第二控制块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杆移动的过程中,螺杆带动传动块进行移动,当传动块与斜面抵接时,传动块推动第二控制块进行移动,此时第三弹簧呈压缩状,使得第二控制块移动至第一控制块的上方,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18.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安装有阻尼部件,所述阻尼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块顶部的阻尼筒和穿设在阻尼筒顶部的阻尼杆,所述阻尼杆与第一控制块固定连接,所述阻尼杆上固定连接有位于阻尼筒内的阻尼板,所述阻尼板的侧壁与阻尼筒的内壁之间有缝隙。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三齿轮推动第一控制块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控制块推动阻尼杆进行移动,阻尼杆推动阻尼板进行移动,由于阻尼筒中的空气仅通过阻尼板与阻尼筒之间的缝隙流通,阻尼板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阻尼板会减缓第二弹簧的反弹过程,当
靠板停止移动时,减少了夹持部件突然弹出情况的发生。
20.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的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第一夹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板,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与第二夹持板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夹持板进行移动,第二夹持板带动伸缩杆进行移动,此时第四弹簧呈拉伸状,然后将手机放置在第二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之间,随后松开第二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即可对手机进行固定,便于病人对手机进行观看。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轴、支撑杆与夹持部件,启动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带动支撑轴进行转动,支撑轴带动支撑杆进行转动,支撑杆带动夹持部件进行转动,然后将手机夹持在夹持部件上,即可对手机进行固定,从而改善了病人手臂酸痛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部件与控制部件,在靠板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蓄电池对电磁铁进行断电,当转动轴停止转动时,蓄电池对电磁铁进行通电,电磁铁对铁片进行吸合,铁片带动齿条进行移动,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带动支撑轴进行转动,支撑轴带动夹持部件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手机进行支撑,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夹持板、伸缩杆、第二夹持板与第四弹簧,将第二夹持板进行移动,第二夹持板带动伸缩杆进行移动,此时第四弹簧呈拉伸状,然后将手机放置在第二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之间,随后松开第二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即可对手机进行固定,便于病人对手机进行观看。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病床用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启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阻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床体;11、安装孔;12、床板;121、固定板;122、转动轴;123、靠板;13、万向轮;2、支撑部件;21、支撑轴;22、支撑杆;3、夹持部件;31、第一夹持板;311、安装槽;32、伸缩杆;33、第二夹持板;34、第四弹簧;4、驱动部件;41、安装盒;411、放置孔;412、第二燕尾槽;42、固定轴;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齿条;451、第二燕尾块;46、电磁铁;47、铁片;48、蓄电池;49、第一弹簧;5、启动部件;51、电机;52、螺纹筒;53、螺杆;54、连接杆;6、控制部件;61、承接板;611、第一燕尾槽;62、安装块;63、第二弹簧;64、第一控制块;65、第三齿轮;66、第一触点;67、第二控制块;671、第一燕尾块;672、斜面;68、第二触点;7、传动部件;71、传动块;72、固定块;73、第三弹簧;8、阻尼部件;81、阻尼筒;82、阻尼杆;83、阻尼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病床用支架。参照图1和图2,病床用支架包括安装在床体1上的支撑部件2和安装在支撑部件2上的夹持部件3,支撑部件2用于对手机进行支撑,夹持部件3用于对手机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便于病人对手机进行观看,改善了病人手臂酸痛的问题;床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13,便于对床体1进行移动,床体1上安装有床板12。
33.参照图2和图3,床体1顶部的端面上水平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延伸方向与床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支撑部件2包括支撑轴21和支撑杆22;支撑轴21转动安装在安装孔11的内壁上,支撑轴21为水平设置,支撑轴21的延伸方向与安装孔11的延伸方向垂直,床体1上安装有驱动部件4,驱动部件4可用于驱动支撑轴21进行转动;支撑杆22套设在支撑轴21上,支撑杆22与支撑轴21固定连接,支撑杆22放置在安装孔11中,支撑杆22的侧壁与安装孔11的内壁之间有缝隙,夹持部件3安装在支撑杆22上,夹持部件3可放置在安装孔11中,当不需要使用夹持部件3时,夹持部件3即可收纳在安装孔11中,对夹持部件3进行保护。
34.参照图3和图4,夹持部件3包括第一夹持板31、伸缩杆32、第二夹持板33以及第四弹簧34;第一夹持板31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2远离支撑轴21的端面上,第一夹持板31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安装槽311;伸缩杆32固定连接在安装槽311的内壁上,伸缩杆32为水平设置;第二夹持板33固定连接在伸缩杆32远离第一夹持板31的端面上,第二夹持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平行;第四弹簧34固定连接在安装槽311的内壁上,第四弹簧34套设在伸缩杆32上,第四弹簧34与第二夹持板33固定连接;将第二夹持板33进行移动,第二夹持板33带动伸缩杆32进行移动,此时第四弹簧34呈拉伸状,然后将手机放置在第二夹持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之间,随后松开第二夹持板33,第二夹持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即可对手机进行固定。
35.参照图2和图5,床板12包括固定板121、转动轴122以及靠板123;固定板121固定连接在床体1上,固定板121为水平设置;转动轴122转动安装在固定板121的侧壁上,转动轴122为水平设置,转动轴122的延伸方向与床板12的长度方向垂直;靠板123套设在转动轴122上,靠板123与转动轴122固定连接,固定板121上安装有启动部件5,启动部件5能够驱动靠板123进行转动。启动部件5包括电机51、螺纹筒52、螺杆53以及连接杆54;电机51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21底部的端面上,电机51的输出轴为水平设置,电机51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与床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螺纹筒52转动安装在固定板121底部的端面上,螺纹筒52为水平设置,螺纹筒52与电机51的输出轴平行,螺纹筒52与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启动电机51,电机51带动螺纹筒52进行转动;螺杆53螺纹穿设在螺纹筒52中,螺纹筒52带动螺杆53进行移动;连接杆54铰接连接在靠板123的侧壁上,连接杆54远离靠板123的一端铰接连接在螺杆53上,螺杆53带动连接杆54进行移动,连接杆54带动靠板123进行翻折,使得靠板123进行倾斜,对病人进行推起,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36.参照图3和图5,驱动部件4包括安装盒41、固定轴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齿条45、电磁铁46、铁片47、蓄电池48以及第一弹簧49;安装盒41固定连接在床体1的底部,安装盒41的顶部开设有与安装孔11贯通的放置孔411;固定轴42固定连接在安装盒41的内壁上,固定轴42为水平设置,固定轴42与支撑轴21平行;第一齿轮43套设在固定轴42上;第二齿轮44套设在支撑轴21上,第二齿轮44与支撑轴21固定连接,第二齿轮44与第一齿轮43啮合;齿条45滑移安装在安装盒41的内底面上,齿条4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燕尾块451,安
装盒41的内底面上水平开设有第二燕尾槽412,第二燕尾槽412的延伸方向与支撑轴2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燕尾块451滑移放置在第二燕尾槽412中,齿条45与第一齿轮43啮合;电磁铁46固定连接在安装盒41的内底面上;铁片47固定连接在齿条45朝向电磁铁46的端面上,铁片47与电磁铁46配合使用;蓄电池48固定连接在安装盒41的内底面上,蓄电池48与电磁铁46通过导线电连接,转动轴122上安装有控制部件6,控制部件6用于控制蓄电池48对电磁铁46进行通电与断电;第一弹簧49固定连接在齿条45远离铁片47的端面上,第一弹簧49远离齿条45的一端与安装盒41的内壁固定连接。在靠板123翻折的过程中,控制部件6控制蓄电池48对电磁铁46进行断电,当转动轴122停止转动时,控制部件6控制蓄电池48对电磁铁46进行通电,电磁铁46对铁片47进行吸合,铁片47带动齿条45进行移动,齿条45带动第一齿轮43进行转动,第一齿轮43带动第二齿轮44进行转动,第二齿轮44带动支撑轴21进行转动,支撑轴21带动夹持部件3进行转动,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37.参照图5和图6,控制部件6包括承接板61、安装块62、第二弹簧63、第一控制块64、第三齿轮65、第一触点66、第二控制块67以及第二触点68;承接板61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21的底部,承接板61为竖直设置;安装块62固定连接在承接板61的底部,安装块62为水平设置;第二弹簧63固定连接在安装块62的顶部,第二弹簧63为竖直设置;第一控制块64固定连接在第二弹簧63的顶部,第一控制块64为水平设置;第三齿轮65套设在转动轴122上,第三齿轮65与转动轴122固定连接,第三齿轮65的齿牙可与第一控制块64抵接。在转动轴122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轴122带动第三齿轮65进行转动,第三齿轮65推动第一控制块64向下移动,第一控制块64对第二弹簧63进行压缩,当第三齿轮65的齿牙与第一控制块64分离时,第二弹簧63推动第一控制块64向上移动;安装块62上安装有阻尼部件8,阻尼部件8可用于减缓第二弹簧63推动第一控制块64移动的过程。
38.参照图3和图6,第一触点66设置在第一控制块64的顶部,第一触点66与电磁铁46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二控制块67滑移安装在承接板61的侧壁上,第二控制块6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燕尾块671,承接板61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第一燕尾槽611,第一燕尾块671滑移放置在第一燕尾槽611中,螺杆53上安装有传动部件7,传动部件7可用于驱动第二控制块67移动至第一控制块64的上方,当靠板123进行翻折时,螺杆53通过传动部件7带动第二控制块67进行移动,使得第二控制块67移动至第一控制块64的上方;第二触点68设置在第二控制块67的底部,第二触点68与第一触点66配合使用,第二触点68与蓄电池48通过导线电连接,当第一触点66与第二触点68相互接触时,即可对电磁铁46进行通电。当第一控制块64上下移动时,第一触点66与第二触点68相互分离,第二夹持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处于安装孔11中,对第二夹持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进行保护,当第一控制块64停止移动时,第一触点66与第二触点68相互接触,第二夹持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伸出,能够对手机进行固定,减少了第二夹持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损坏情况的发生。
39.参照图6和图7,阻尼部件8包括阻尼筒81、阻尼杆82以及阻尼板83;阻尼筒81固定连接在安装块62的顶部,阻尼筒81为竖直设置;阻尼杆82穿设在阻尼筒81的顶部,阻尼杆82为竖直设置,阻尼杆82的顶部与第一控制块64的底部固定连接,阻尼杆82插入到阻尼筒81中;阻尼板83固定连接在阻尼杆82的底部,阻尼板83为水平设置,阻尼板83的侧壁与阻尼筒81的内壁之间有缝隙。在第一控制块64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控制块64推动阻尼杆82进行移动,阻尼杆82推动阻尼板83进行移动,由于阻尼筒81中的空气仅通过阻尼板83与阻尼筒81
之间的缝隙流通,阻尼板83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阻尼板83会减缓第一控制块64的移动过程。
40.参照图2图6,传动部件7包括传动块71、固定块72以及第三弹簧73;传动块71固定连接在螺杆53的周面上,传动块71为竖直设置,第二控制块67朝向传动块71的端面上成型有斜面672,斜面672自远离承接板61的一侧到靠近承接板61的一侧距传动块71的距离逐渐增大,斜面672可与传动块71抵接,在螺杆53移动的过程中,螺杆53带动传动块71进行移动,当传动块71与斜面672抵接时,斜面672推动第二控制块67进行移动,使得第二控制块67移动至第一控制块64的上方,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固定块72固定连接在承接板61与第二控制块67同侧的侧壁上;第三弹簧73固定连接在固定块72的侧壁上,第三弹簧73为水平设置,第三弹簧73远离固定块7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控制块67上,当靠板123翻折时,第三弹簧73呈压缩状,当靠板123处于水平状时,第三弹簧73推动第二控制块67朝向远离固定块72的一侧移动。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病床用支架的实施原理为:当病人的背部需要抬起时,首先启动电机51,电机51带动螺纹筒52进行转动,螺纹筒52带动螺杆53进行移动,螺杆53带动连接杆54进行移动,与此同时螺杆53带动传动块71进行移动,当传动块71与斜面672抵接时,传动块71推动第二控制块67进行移动,推动第二控制块67带动第二触点68进行移动,第二控制块67对第三弹簧73进行压缩;连接杆54推动靠板123进行翻折,靠板123带动转动轴122进行转动,转动轴122带动第三齿轮65进行转动,第三齿轮65推动第一控制块64向下移动,第一控制块64对第二弹簧63进行压缩,与此同时第一控制块64推动阻尼杆82进行移动,阻尼杆82推动阻尼板83进行移动,使得第一触点66与第二触点68相互分离;当靠板123翻折完毕后,第二弹簧63推动第一控制块64向上移动,第一控制块64带动第一触点66向上移动,当第一触点66与第二触点68相互接触时,蓄电池48对电磁铁46进行通电,电磁铁46对铁片47进行吸合,铁片47带动齿条45进行移动,齿条45带动第一齿轮43进行转动,第一齿轮43带动第二齿轮44进行转动,第二齿轮44带动支撑轴21进行转动,支撑轴21带动支撑杆22进行转动,支撑杆22带动第一夹持板31与第二夹持板33进行移动;然后将第二夹持板33进行移动,第二夹持板33带动伸缩杆32进行移动,此时第四弹簧34呈拉伸状,然后将手机放置在第二夹持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之间;最后松开第二夹持板33,第二夹持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即可对手机进行固定,便于病人对手机进行观看,改善了病人手臂酸痛的问题。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