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0:47: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管道退磁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油气长输管道在进行磁力清管作业或漏磁内检测作业时,由于磁力清管器和漏磁检测器上安装有强磁铁,在管道内部压力作用下,设备沿管道向前行进会使管壁达到饱和磁化状态,从而使整条长输管道都被严重磁化。在清管或检测结束后,管道会残留一部分剩磁,这些剩磁不仅会影响管道焊接,造成严重的磁偏吹现象,极大地影响焊接质量,而且会影响后续无损检测方法的精度,例如x射线检测、磁粉检测和漏磁检测等。
3.目前的退磁技术主要通过磁中和技术,在工作时施加外部磁场中和管道磁场。基本都是预先评估管道内的磁强度,再匹配设置对应的施加磁场退磁参数,但由于清管或检测所采取的永磁铁磁性能特性参数不同,残留的剩磁大小也不同。对于磁化较严重的场合,裂缝中剩磁场强度较高,增加了选择合适退磁参数来实现退磁的难度,选择合适的退磁强度对于实现良好的退磁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本技术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现有技术中存在缺少易操作且退磁强度可调的退磁设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缺少易操作且退磁强度可调的退磁设备的技术问题。通过两个驱动模块驱动装置在管内移动,两个磁阻元件分别与两个永磁铁接触连接,通过磁阻元件动态调节磁场强度,通过导磁元件传递反向磁场至管壁进而消除管道磁场,通过多个筒体将各元件连接在一起。由于装置可以通过磁阻元件动态调节磁场强度,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调节退磁参数,进而达到了灵活调节退磁强度的技术效果。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动力皮碗;退磁模块,所述退磁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通过第一连接筒体连接,其中,所述退磁模块包括:退磁节筒体,所述退磁节筒体与所述第一连接筒体连接;磁阻元件,所述磁阻元件与所述退磁节筒体接触连接,所述磁阻元件包括第一磁阻元件、第二磁阻元件,所述第一磁阻元件、第二磁阻元件分别均匀覆盖在所述退磁节筒体外壁上;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与所述磁阻元件接触连接,所述磁阻元件对所述永磁铁的磁场回路强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永磁铁包括第一永磁铁、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一磁阻元件的外侧,所述第二永磁铁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二磁阻元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永磁铁具有相反磁场;导磁元件,所述导磁元件包括第一导磁元件、第二导磁元件,所述第一导磁元件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外侧,所述第二导磁元件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二永磁铁的外侧,
其中,所述导磁元件内侧与所述永磁铁接触,外侧与埋地管道的管壁接触,将所述永磁铁产生的反向磁场传递至管壁以消减管道剩磁;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驱动模块与所述退磁模块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筒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动力皮碗,其中,所述第二动力皮碗与所述第一动力皮碗相匹配,通过第一动力皮碗与所述第二动力皮碗之间产生压力差带动所述退磁模块在埋地管道内运行。
8.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筒体,所述第一驱动筒体与所述第一连接筒体通过所述第一动力皮碗螺栓连接;第一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筒体的远离所述退磁模块的一端;第一支撑轮组,所述第一支撑轮组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筒体的外壁上,与所述第一驱动筒体轴向表面的所述第一弹簧片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轮组与埋地管道的内壁紧密贴合,支撑并带动所述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在埋地管道内自动运行。
9.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还包括:防撞头,所述防撞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顶端中心处,用于防止所述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碰撞而损坏。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二驱动筒体,所述第二驱动筒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筒体通过所述第二动力皮碗螺栓连接;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筒体的远离所述退磁模块的一端;第二支撑轮组,所述第二支撑轮组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筒体的外壁上,与所述第二驱动筒体轴向表面的所述第二弹簧片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轮组与所述第一支撑轮组对称设置,与埋地管道的内壁紧密贴合。
11.优选的,所述退磁模块还包括:支撑皮碗,所述支撑皮碗包括第一支撑皮碗、第二支撑皮碗分别环设在所述退磁节筒体的外侧,位于所述退磁节筒体的两端部,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筒体通过螺栓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退磁节筒体为圆柱形或多棱形,所述导磁元件、所述永磁铁、所述磁阻元件的形状与所述退磁节筒体相匹配。
13.优选的,所述导磁元件具有弹性和变形量,能够与所述埋地管道的管壁充分接触,所述导磁元件包括衬铁加钢刷形式、衬铁加钢片形式。
14.优选的,所述磁阻元件为顺磁性物质。
15.优选的,所述磁阻元件的退磁程度与磁阻元件的尺寸相关。
16.优选的,所述退磁节筒体为导磁材质,所述退磁节筒体与所述磁阻元件、永磁铁、导磁元件构成一条封闭的磁场回路。
1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动力皮碗;退磁模块,所述退磁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通过第一连接筒体连接,其中,所述退磁模块包括:退磁节筒体,所述退磁节筒体与所述第一连接筒体连接;磁阻元件,所述磁阻元件与所述退磁节筒体接触连接,所述磁阻元件包括第一磁阻元件、第二磁阻元件,所述第一磁阻元件、第二磁阻元件分别均匀覆盖在所述退磁节筒体外壁上;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与所述磁阻元件接触连接,所述磁阻元件对所述永磁铁的磁场回路强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永磁铁包括第一永磁铁、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一磁阻元件的外侧,所述第二永磁铁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二磁阻元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永磁铁具有相
反磁场;导磁元件,所述导磁元件包括第一导磁元件、第二导磁元件,所述第一导磁元件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外侧,所述第二导磁元件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二永磁铁的外侧,其中,所述导磁元件内侧与所述永磁铁接触,外侧与埋地管道的管壁接触,将所述永磁铁产生的反向磁场传递至管壁以消减管道剩磁;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驱动模块与所述退磁模块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筒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动力皮碗,其中,所述第二动力皮碗与所述第一动力皮碗相匹配,通过第一动力皮碗与所述第二动力皮碗之间产生压力差带动所述退磁模块在埋地管道内运行的技术方案,装置可以通过磁阻元件动态调节磁场强度,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调节退磁参数,进而达到了灵活调节退磁强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装置系统结构图;
21.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永磁铁环形件分布示意图;
22.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永磁铁立方体件分布示意图;
23.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磁元件采用衬铁 钢刷时的正视示意图;
24.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磁元件采用衬铁 钢刷时的俯视示意图;
25.附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磁元件采用衬铁 钢片时的正视示意图;
26.附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磁元件采用衬铁 钢片时的俯视示意图;
27.附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退磁所需尺寸规格铝板示意图;
28.附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退磁所需尺寸规格铝板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第一驱动模块1,第一动力皮碗11,防撞头12,第一驱动筒体13,第一弹簧片14,第一支撑轮组15,退磁模块2,退磁节筒体21,第一磁阻元件221,第二磁阻元件222,第一永磁铁231,第二永磁铁232,第一导磁元件241,第二导磁元件242,第一支撑皮碗251,第二支撑皮碗252、第二驱动模块3,第二动力皮碗32,第二驱动筒体33,第二弹簧片34,第二支撑轮组35,第一连接筒体4,第二连接筒体5,铝板2611,另一铝板2622。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的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唯一的实施方式。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实施例。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技术构思
3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缺少易操作且退磁强度可调的退磁设备的技术问题。
3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36.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动力皮碗;退磁模块,所述退磁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通过第一连接筒体连接,其中,所述退磁模块包括:退磁节筒体,所述退磁节筒体与所述第一连接筒体连接;磁阻元件,所述磁阻元件与所述退磁节筒体接触连接,所述磁阻元件包括第一磁阻元件、第二磁阻元件,所述第一磁阻元件、第二磁阻元件分别均匀覆盖在所述退磁节筒体外壁上;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与所述磁阻元件接触连接,所述磁阻元件对所述永磁铁的磁场回路强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永磁铁包括第一永磁铁、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一磁阻元件的外侧,所述第二永磁铁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二磁阻元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永磁铁具有相反磁场;导磁元件,所述导磁元件包括第一导磁元件、第二导磁元件,所述第一导磁元件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外侧,所述第二导磁元件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二永磁铁的外侧,其中,所述导磁元件内侧与所述永磁铁接触,外侧与埋地管道的管壁接触,将所述永磁铁产生的反向磁场传递至管壁以消灭管道剩磁;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驱动模块与所述退磁模块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筒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动力皮碗,其中,所述第二动力皮碗与所述第一动力皮碗相匹配,通过第一动力皮碗与所述第二动力皮碗之间产生压力差带动所述退磁模块在埋地管道内运行,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调节退磁参数,进而达到了灵活调节退磁强度的技术效果。
3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实施例1
39.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所述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模块1、退磁模块2、第二驱动模块3。
40.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包括第一动力皮碗11;
4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还包括:
42.第一驱动筒体13,所述第一驱动筒体13与所述第一连接筒体4通过所述第一动力皮碗11螺栓连接;
43.第一弹簧片14,所述第一弹簧片14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筒体的远离所述退磁模块2的一端;
44.第一支撑轮组15,所述第一支撑轮组15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筒体13的外壁上,与所述第一驱动筒体13轴向表面的所述第一弹簧片14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轮组15与
埋地管道的内壁紧密贴合,支撑并带动所述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在埋地管道内运行。
4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还包括:
46.防撞头12,所述防撞头12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的顶端中心处,用于防止所述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碰撞而损坏。
47.具体而言,第一驱动筒体13与所述第一连接筒体4通过第一动力皮碗11螺栓连接,用来固定第一驱动模块1的各个元件;第一弹簧片14设置在第一驱动筒体的远离所述退磁模块2的一端;第一支撑轮组15通过和第一驱动筒体13的外壁上轴向表面的第一弹簧片14连接进行均匀设置,其数量和第一弹簧片14数量相同,通过上述连接关系可以使得第一支撑轮组15与埋地管道的内壁紧密贴合,进而保障退磁装置能够稳定地支撑在中心位置平稳运行。
48.所述退磁模块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通过第一连接筒体4连接,其中,所述退磁模块2包括:
49.退磁节筒体21,所述退磁节筒体21与所述第一连接筒体4连接;磁阻元件22,所述磁阻元件22与所述退磁节筒体21接触连接,所述磁阻元件22包括第一磁阻元件221、第二磁阻元件222,所述第一磁阻元件221、第二磁阻元件222分别均匀覆盖在所述退磁节筒体21外壁上;永磁铁23,所述永磁铁23与所述磁阻元件22接触连接,所述磁阻元件22对所述永磁铁23的磁场回路强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永磁铁23包括第一永磁铁231、第二永磁铁232,所述第一永磁铁231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一磁阻元件221的外侧,所述第二永磁铁232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二磁阻元件222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永磁铁231与所述第二永磁铁232具有相反磁场;导磁元件24,所述导磁元件24包括第一导磁元件241、第二导磁元件242,所述第一导磁元件241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一永磁铁231的外侧,所述第二导磁元件242均匀覆盖在所述第二永磁铁232的外侧,其中,所述导磁元件24内侧与所述永磁铁23接触,外侧与埋地管道的管壁接触,将所述永磁铁23产生的反向磁场传递至管壁以消减管道剩磁。
50.进一步的,所述退磁模块2还包括:支撑皮碗25,所述支撑皮碗25包括第一支撑皮碗251、第二支撑皮碗252分别环设在所述退磁节筒体21的外侧,位于所述退磁节筒体21的两端部,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筒体4通过螺栓连接。
51.具体而言,退磁节筒体21与第一连接筒体4通过螺栓连接,用来固定退磁模块的多个元件;磁阻元件22包括第一磁阻元件221、第二磁阻元件222,和退磁节筒体21接触连接,可以有多组磁阻元件22,通过磁阻元件22可以退磁模块2模块的退磁强度进行调节,通过选择不同规格的磁阻元件22可以使得退磁强度可控化;永磁铁23包括第一永磁铁231、第二永磁铁232,第一永磁铁231均匀涂覆在第一磁阻元件221外侧,第二永磁铁232均匀涂覆在第二磁阻元件222外侧,第一永磁铁231和第二永磁铁232的磁性相反,优选的:第一永磁铁231为s极朝外,n极朝内,第二永磁铁232的磁化方向与第一永磁铁231相反,为n极朝外,s极朝内。包括前后各一组永磁铁,第一永磁铁231和第二永磁铁232均为磁饱和状态,但磁性相反,用于提供退磁装置所需的反向磁场来进行管道退磁;永磁铁23用来产生退磁磁场回路,其数量和磁阻元件22相同;导磁元件24包括第一导磁元件241、第二导磁元件242,第一导磁元件241均匀覆盖在第一永磁铁231的外侧,第二导磁元件242均匀覆盖在第二永磁铁232的外侧,是永磁铁23与管道之间的导磁介质,导磁元件24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变形量,可与管壁充分接触,增加管道磁化效率,还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主要用来将退磁磁场导出至管道内
壁,实现退磁,其数量和永磁铁数量相同;支撑皮碗25包括第一支撑皮碗251、第二支撑皮碗252分别环设在退磁节筒体21的外侧,用来与管道内壁紧密贴合,用于支撑整个退磁节筒体21。通过退磁节筒体21、导磁元件24、磁阻元件22和永磁铁23形成一个封闭的磁场回路,使用第一驱动模块1和第二驱动模块3提供整个装置在管道内的运行动力,保证退磁装置在管道内的自动运行,实现了对管壁的退磁作用,通过选择不同规格的磁阻元件22可以实现对退磁磁场强度的控制,达到了退磁磁场参数可调控的技术效果,且由于只通过磁阻元件22进行调节,调节方式较简单,提高了可行性。
52.所述第二驱动模块3与所述退磁模块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筒体5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3包括第二动力皮碗32,其中,所述第二动力皮碗32与所述第一动力皮碗11相匹配,通过第一动力皮碗11与所述第二动力皮碗32之间产生压力差带动所述退磁模块2在埋地管道内运行。
5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模块3还包括:
54.第二驱动筒体33,所述第二驱动筒体33与所述第二连接筒体5通过所述第二动力皮碗32螺栓连接;
55.第二弹簧片34,所述第二弹簧片34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筒体33的远离所述退磁模块2的一端;
56.第二支撑轮组35,所述第二支撑轮组35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筒体33的外壁上,与所述第二驱动筒体33轴向表面的所述第二弹簧片34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轮组35与所述第一支撑轮组15对称设置,与埋地管道的内壁紧密贴合。
57.具体而言,第二驱动筒体33与第二连接筒体5通过所述第二动力皮碗32螺栓连接,用来固定第二驱动模块3的各个元件;第二弹簧片34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筒体33的远离所述退磁模块2的一端,第二支撑轮组35,第二支撑轮组35均匀设置在第二驱动筒体33的外壁上,与第二驱动筒体33轴向表面的第二弹簧片34连接,其数量和第二弹簧片34数量相同,通过第二弹簧片34和第二支撑轮组35可以使得第二支撑轮组35与埋地管道的内壁紧密贴合,和第一弹簧片14和第一支撑轮组15共同作用,进而保障退磁装置能够稳定地支撑在中心位置平稳运行。
58.进一步的,第一动力皮碗11和第二动力皮碗32相匹配,通过管内输送介质产生压力差推动对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进行移动;第一连接筒体4用来连接退磁模块2的一端,第二驱动模块3用来连接退磁模块2的另一端,进而实现了第一驱动模块1、退磁模块2和第二驱动模块3的连接,固定方式优选的为使用螺栓连接固定。
59.进一步的,动力皮碗11和32、防撞头12可以采用聚氨酯制作;驱动筒体13和33选用导磁材料,可采用低碳钢制作。支撑轮组15和35可采用不锈钢制作,用于支撑整个退磁装置。
60.进一步的,所述退磁节筒体21为圆柱形或多棱形,所述导磁元件24、所述永磁铁23、所述磁阻元件22的形状与所述退磁节筒体21相匹配。
61.具体而言,退磁节筒体21的形状具有两种实施方式:
62.情况1:如图2所示,退磁回路中退磁节筒体21可以加工成圆柱体,导磁元件24、永磁铁23和磁阻元件22均采用环形件,这样可以保证产生的反向磁场能够360度全圆周覆盖管道区域,避免遗漏任何区域。
63.情况2:如图3所示,退磁节筒体21为多棱形,所述导磁元件24、所述永磁铁23、所述磁阻元件22的形状与所述退磁节筒体21形状采用长方体板件,多块永磁铁形成的强磁场也可以覆盖管道全圆周区域,提高了适用性。
64.进一步的,所述导磁元件24具有弹性和变形量,能够与所述埋地管道的管壁充分接触。
65.具体而言,导磁元件24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变形量,可与管壁充分接触,增加管道磁化效率,还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66.进一步的,所述导磁元件24包括衬铁加钢刷形式、衬铁加钢片形式。
67.具体而言:
68.情况1:如图4和图5所示,导磁元件24优选的采用衬铁加钢刷形式,密集的钢刷簇通过高强度胶粘贴在衬铁钢板上,增加固定强度。
69.情况2:如图6和图7所示,导磁元件24优选的采用衬铁加钢片形式,密集的钢片通过高强度胶粘贴在衬铁钢板上,保障固定强度。
70.进一步的,所述磁阻元件22为顺磁性物质。
71.进一步的,所述磁阻元件22的退磁程度与磁阻元件22的尺寸相关。
72.具体而言,磁阻元件22可以采用顺磁性物质,示例性的:铝板、镁板等,进一步的,磁阻元件22可以采用不同尺寸规格的板材来实现不同程度的退磁,不同尺寸规格的板材需进行退磁程度标定。示例性的:在进行管道退磁作业前,某管道部件处的初始磁场强度为br,按照标定结果需采用如图8所示尺寸规格的铝板2611和2621作为磁阻元件;若该部件处的初始磁场强度为0.5倍br,按照标定结果需采用图9所示尺寸规格的铝板2612和另一铝板2622作为磁阻元件。通过选用不同规格磁阻元件22调节退磁磁场强度。
73.进一步的,所述退磁节筒体21为导磁材质,所述退磁节筒体21与所述磁阻元件22、永磁铁23、导磁元件24构成一条封闭的磁场回路。
74.具体而言,所述退磁节筒体21采用导磁材料(示例性的:可以采用低碳钢制作)与所述磁阻元件22、永磁铁23、导磁元件24构成一条封闭的磁场回路,提供退磁磁场。
75.除已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他可实现相同技术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76.实施例2
77.为了更清楚的解释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78.具体而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缺少易操作且退磁强度可调的退磁设备的技术问题,在进行退磁作业时,退磁装置由退磁管道起点站场发球筒进入管道,由管内输送介质推动,在管道中自动运行进行管道退磁作业,完成退磁作业后从退磁管道终点站场将退磁装置取出。退磁装置由第一驱动模块1和第二驱动模块3和退磁模块2三部分组成,第一驱动模块1装有第一动力皮碗11和第二驱动模块3装有第二动力皮碗32,依靠管道内输送介质产生的压差推动本装置在管道内自动行走工作;退磁模块2依靠退磁节筒体21与磁阻元件22、永磁铁23、导磁元件24构成一条封闭的磁场回路所产生的反向磁场来对带有剩磁的管道进行退磁作业。
79.对于油气长输管道,退磁装置可以是单独一套装置,在管内被压力牵引前进,也可
以作为附属装置,拖挂于清管器、几何检测器或惯性测绘检测器的后端,这样在进行常规清管、几何检测和惯性测绘作业的同时,可以一并完成管道退磁作业。
80.本技术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8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埋地管道内退磁调节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缺少易操作且退磁强度可调的退磁设备的技术问题。通过两个驱动模块驱动装置在管内移动,两个磁阻元件分别与两个永磁铁接触连接,通过磁阻元件动态调节磁场强度,通过导磁元件传递反向磁场至管壁进而消除管道磁场,通过多个筒体将各元件连接在一起。由于装置可以通过磁阻元件动态调节磁场强度,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调节退磁参数,进而达到了灵活调节退磁强度的技术效果。
82.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8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