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加热泵和具有该加热泵的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01 21:04: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泵和具有该加热泵的洗碗机。


背景技术:

2.洗碗机等家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通过高温高压水流对餐具表面进行冲刷,需要动力系统和加热系统协同工作输送热水,一种加热泵可满足洗碗机对动力和加热的需求。在这种加热泵中,包括电机组件部分、泵壳部分和加热组件,为了降低加热泵出现干烧现象的可能性,采用安装于泵壳的压力开关进行检测泵腔内的水压,由于压力开关和加热组件距离较近,易造成压力开关老化,压力开关安装部位也会出现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提高安全性能的加热泵。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加热泵包括电机组件、泵壳、叶轮和加热组件,所述泵壳包括进水部和出水部,所述进水部设有进水通道,所述出水部设有出水通道,所述加热泵还具有泵腔,所述叶轮置于所述泵腔,所述加热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泵腔,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泵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泵腔连通;所述加热泵包括检测装置和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进水部或所述出水部直接或间接固定,所述转接管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孔道,所述转接管包括转接通道,所述转接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或所述出水通道连通,所述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所述检测装置的部分位于所述孔道,所述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流经所述转接通道的流体压力。
5.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加热泵包括叶轮、泵壳、转接管和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安装到转接管,转接管位于出水部或进水部,检测装置可检测转接管内流体压力,而且检测装置与加热装置距离较远,提高了加热泵的安全性。
6.所述加热泵包括密封部件,所述转接管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进水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进水部之间,且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连接部相接触,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进水部相接触;或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出水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出水部之间,且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连接部相接触,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出水部相接触。
7.所述转接管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转接管的一端,所述夹持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在所述连接部的轴向,所述夹持部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安装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密封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密封部件部分位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出水部之间。
8.所述夹持部具有凹槽和缺口,所述夹持部的外周壁向内凹陷并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缺口在所述夹持部的径向上贯穿所述夹持部的壁部。
9.所述加热泵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夹持部的外周部,且所述固定件
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夹持部相抵接,所述固定件使得所述夹持部沿所述夹持部的径向向所述出水部的方向缩口。
10.所述转接管包括所述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夹持部之间,所述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出水部包括出水端部,所述出水端部位于所述出水部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在所述出水端部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密封部部分位于所述出水端部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出水端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密封部的部分与所述夹持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密封部的部分与所述连接部相抵接;在所述出水端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出水端部之间,且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出水端部相抵接,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台阶部相抵接。
11.所述密封部件为橡胶件,所述泵壳为塑料件,所述转接管为塑料件,所述孔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孔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孔道的直径,所述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第二孔道处,所述第二孔道的轴线与所述转接通道的轴线垂直,所述密封部件和所述泵壳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转接管一体成型。
12.所述进水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泵腔,所述主体部凸出于所述泵腔所对应的泵腔底部,所述弯曲段与所述主体部保持距离,所述弯曲段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的距离在50mm至80mm之间,所述弯曲段包括第一弯曲段、第二弯曲段和连接段,所述第一弯曲段和所述第二弯曲段并排设置,且均容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壁与所述泵腔对应的所述泵壳内壁之间的空间,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密封件、固定件、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泵壳包括固定部,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弯曲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弯曲段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部分均位于所述泵腔外,所述密封件和所述第一法兰位于所述泵腔内,所述第一法兰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法兰位于所述泵腔外,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所述固定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连,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以夹紧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固定部。
13.所述加热泵还包括衬套,所述衬套与所述泵壳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衬套至少一部分位于泵腔,所述叶轮出水口位于所述衬套背向所述电机组件的一侧,所述衬套包括螺旋部,所述螺旋部位于所述衬套背向所述电机组件的一侧。
1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洗碗机,所述洗碗机包括机体、循环系统和本技术所述的加热泵,所述机体包括内胆和水杯,所述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内胆和水杯,所述加热泵为所述循环系统提供动力。
附图说明
1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泵的装配示意图;
1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泵的爆炸示意图;
17.图3是图1中沿a-a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18.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壳和转接管的装配示意图;
19.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壳和转接管的爆炸示意图;
20.图6是图4中沿b-b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21.图7是图6中c圈的放大示意图;
22.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是图8中沿d-d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24.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壳和衬套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25.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壳、加热管和叶轮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27.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电机组件;11-转轴;2-泵壳;21-进水部;211-进水通道;212-主体部;213-进水端部;22-出水部;221-出水通道;223-出水端部;2231-螺纹凸起;23-泵腔;231-泵腔底部;232-泵腔壁;24-定位槽;25-台阶部;26-固定部;3-叶轮;31-叶轮出水口;叶轮进水口32;4-加热组件;41-加热管;411第一直线段;412第二直线段;413-弯曲段;4131-第一弯曲段;4132-第二弯曲段;4133-连接段;42-密封件;43-螺栓;44-第一法兰;45-第二法兰;5-衬套;51-孔壁部;52-螺旋部;521-端部;524-导向部;525-螺旋流道;5251-螺旋底部;5252-螺旋开口端;6-分水组件;61-密封圈;62-分水盘;63-轴承支架;7-检测装置;8-密封部件;81-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9-转接管;91-连接部;911-第一开口;92-安装部;920-孔道;921-第二孔道;922-第一孔道;93外接部;931-第二开口;94-转接通道;95-夹持部;951-凹槽;952-缺口;96-固定件;97-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31.加热泵用于洗碗机等家用电器内,既能为洗碗机的循环系统提供动力,又能加热水流进行高温洗涤,满足洗碗机的洗涤需求。
32.请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泵,包括电机组件1、泵壳2、叶轮3、加热组件4、检测装置7和转接管9。
33.请参图2和图3所示,加热泵包括转轴11,转轴11与叶轮3相连,电机组件1可通过转轴11带动叶轮3转动,即电机组件1为叶轮3的旋转提供动力。泵壳2包括进水部21、出水部22、泵腔底部231和泵腔壁232,进水部21与泵腔底部231相连,出水部22与泵腔底壁232相连,进水部21设有进水通道211,出水部22设有出水通道221,泵壳2内还设有泵腔23,进水通道211和出水通道221均为通孔。转轴11的部分置于泵腔23内,叶轮3容置于泵腔23内,转轴11带动叶轮3转动,使得水从进水部21的进水通道211进入泵腔23内,且叶轮3转动带动水从泵腔23沿出水部22的出水通道221排出泵腔23。
34.加热泵包括衬套5和分水组件6,电机组件1安装于分水组件6上,分水组件6可减小泵腔内的水从泵壳2和分水组件6连接处向外泄露的可能性,衬套5与泵壳2卡接固定,衬套5位于泵腔23内,泵壳2和分水组件6卡接固定,且泵壳2和分水组件6密封连接,衬套5与分水组件6密封连接。分水组件6包括密封圈61、分水盘62和轴承支架63,在加热泵的轴向方向
上,衬套5和分水盘62挤压密封圈61密封,在密封圈61的径向上,泵壳2和分水盘62挤压密封圈61密封。
35.进水部21包括主体部212,主体部212自泵腔底部231向叶轮3的方向延伸,主体部212位于泵腔23内,加热组件4包括加热管41,加热管41包括弯曲段413,弯曲段413位于泵腔23内,弯曲段413绕设于主体部212,叶轮3和主体部212间隙配合,叶轮3包括叶轮进水口32和叶轮出水口31,叶轮进水口32与进水通道211直接连通,叶轮出水口31与泵腔23直接连通,进水通道另一端与外界进水管道连通。在加热泵的轴向方向上,衬套5位于密封圈61的上方,叶轮出水口31位于衬套5的上方,加热组件4位于衬套5的上方,加热组件4位于叶轮3的上方,电机组件1位于衬套5的下方,使得叶轮出水口31和加热组件4位于衬套5的一侧,电机组件1位于衬套5的另一侧,衬套5的下端部与分水组件6相抵接。
36.请参图4和图8所示,转接管9包括连接部91、安装部92和外接部93,检测装置7包括压力开关,连接部91与出水部22固定连接,安装部92与压力开关密封固定连接,且压力开关和加热组件4电连接,外接部93与外界相连。连接部91的轴线和外接部93的轴线共线或者平行,安装部92的轴线与连接部91的轴线垂直。
37.请参图4和图9所示,转接管9包括转接通道94,连接部91包括第一开口911,安装部92包括孔道920,孔道920包括第一孔道922和第二孔道921,外接部93包括第二开口931,第一开口911和第二开口931通过转接通道94连通,第二孔道921和转接通道94通过第一孔道922连通,第一孔道922的直径小于第二孔道921的直径,第二孔道921直径相对较大可便于安装压力开关,第一孔道922直径相对较小,减小了连通通道94内流体的水力损失,连通通道94的轴线和第一孔道922的轴线相交,其角度为80
°
至100
°
之间,如90
°
,则连通通道94的轴线和第一孔道922的轴线垂直。转接管9和出水部22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出水通道221和转接通道94连通,出水通道221另一端与泵腔23连通,第一孔道922和出水通道221通过转接通道94连通。水流在叶轮3的带动下,从出水通道221进入转接通道94,再从转接通道94进入第一孔道922,由于压力开关安装于安装部92,压力开关检测第一孔道922内的水压。当压力开关检测的水压低于设定值,且加热组件4仍在工作时,压力开关动作以关闭加热组件4,减少了加热泵干烧现象的产生,提高了加热泵的安全性。
38.请参图5和图6所示,出水部22的一端与泵腔壁232相连,另一端与转接管9相连,出水部22包括出水端部223,出水端部223位于出水部22远离泵腔壁232的一端,出水端部223与连接部91固定连接。加热泵还包括密封部件8,密封部件8可为密封圈或者密封胶带等,密封圈为软橡胶材质,具有弹性,在密封圈安装于出水端部223,密封圈环绕于出水端部233的外周,密封圈与出水端部223限位连接或固定连接,密封圈位于出水端部223和连接部91之间,密封圈与出水端部223相抵触,密封圈与连接部91相抵触,密封圈与连接部限位连接或固定连接,既减少了转接管9和泵壳2之间的漏水现象,又减少了加热泵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对转接管9的影响。密封圈在自然状态下,密封圈的内径小于出水端部223的外径,当密封圈安装于出水端部223时,密封圈的内径变大,在密封圈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密封圈对出水端部223具有压力,使得密封圈与出水端部223相抵接,密封圈固定于出水端部223。
39.连接部91包括夹持部95,转接通道94的轴向上,夹持部95位于连接管9远离外接部93的一端。夹持部95的内径大于出水端部223的外径,便于夹持部95安装于出水端部223,密封部件8位于夹持部95和出水端部223之间,密封部件8和夹持部95相抵接,提高了连接部
91、密封部件8和出水端部223安装的稳定性,延长了加热泵的使用寿命。
40.如图5和图7所示,夹持部95包括凹槽951和缺口952,凹槽951位于夹持部95的外周部,沿夹持部95的外周部轴向设置,缺口952位于夹持部95的径向方向上,缺口952至少为两个,可以是六个,十二个等。加热泵包括固定件96,固件件96可以是卡箍或者卡环等,固定件96至少部分容置于凹槽951内,固定件96与凹槽951的底壁相抵接,减小了固定件96沿夹持部95轴向方向移动的可能性,减小了固定件96沿夹持部95轴向脱落的可能性,提高了固定件96的稳定性。由于缺口952的存在,使得夹持部95可沿夹持部95的径向向内缩口,固定件96夹紧夹持部95向出水端部223的方向缩口,即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夹持部95的内径大于固定件96固定下的夹持部95的内径,夹持部95与密封部件8之间的抵接力更大,进而提高了夹持部95、密封部件8和出水端部223的稳定性。密封部件8部分容置于转接通道94内,出水端部223至少部分容置于转接通道94内,密封部件8部分与夹持部95相抵接,提高密封部件8和转接管9之间的稳定性;密封部件8部分与连接部91相抵接,提高密封部件8与转接管9之间的密封性能。
41.请参图7所示,出水端部223包括螺纹凸起2231,螺纹凸起2231位于出水端部223的外周部,螺纹凸起2231与密封部件8相抵接,螺纹凸起2231提高了出水端部223和密封部件8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密封部件8沿出水端部223轴向脱落的可能性,提高了密封部件8的稳定性。密封部件8设有螺纹槽,螺纹槽与螺纹凸起2231相适配,螺纹凸起2231至少部分容纳于螺纹槽,螺纹凸起2231和螺纹槽配合,提高了密封部件8和出水端部223之间的密封效果。密封部件8包括第一密封部81和第二密封部82,第一密封部81位于出水端部223的径向方向上,第二密封部82位于出水端部233的轴向方向上,转接管9包括台阶部97,台阶部97与第二密封部82相抵触,台阶部97与连接部91相连,使得连接部91位于夹持部95和台阶部97之间。在出水端部223的径向方向上,第一密封部81的外壁部分和夹持部95相抵触,第一密封部81的外壁部分和连接部91相抵触,第一密封部81的内壁与出水端部223相抵触;在出水端部223的轴向方向上,第二密封部82的外壁与台阶部97相抵接,第二密封部82的内壁与出水端部223相抵接,使得密封部件8和转接管9之间具有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提高密封部件8和转接管9之间的密封效果。
42.请参图2和图12所示,加热管41包括第一直线段411,第二直线段412和弯曲段413,第一直线段411和第二直线段412部分位于泵腔23内,第一直线段411和第二直线段412部分位于泵壳2外,弯曲段413位于泵腔23内,弯曲段413内设有加热丝,即弯曲段413为加热段,且弯曲段413环绕主体部212设置,即在主体部212的径向上,主体部212的外壁与泵腔23对应的泵腔壁232相对,弯曲段413容置于主体部212外壁与泵壳内壁232之间的空间,弯曲段413沿主体部212轴向上的高度小于主体部212的长度,弯曲段413沿垂直于主体部212轴向上与泵壳2的距离为l1,l1的取值范围在50mm到80mm之间,弯曲段413沿垂直于主体部212轴向上与主体部212的距离为l3,l3的取值范围在50到80mm之间,弯曲段413沿主体部212轴向上与泵壳2的距离为l2,l2的取值范围在60mm到90mm之间,如l1取值67mm,l2取值74mm,l3取值69mm,弯曲段413与泵壳2之间间隔设置,在加热泵整体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保证弯曲段413与泵壳2之间设有安全距离,减小了泵壳2被弯曲段413烫坏的可能性,提高加热泵的使用寿命。
43.弯曲段413包括第一弯曲段4131、第二弯曲段4132和连接段4133,第一弯曲段4131
和第二弯曲段4132均绕设于主体部212,即第一弯曲段4131和第二弯曲段4132均位于主体部212外壁与泵壳内壁232之间的空间,加热管41包括第一直线段411和第二直线段412,第一弯曲段4131的一端与第一直线段411的一端相连,第一弯曲段4131的另一端与连接段4133的一端相连,第二弯曲段4132的一端和第二直线段412的一端相连,第二弯曲段4132的另一端和连接段4133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弯曲段4131环绕主体部212,且第一弯曲段4131所在的平面与主体部212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二弯曲段4132环绕主体部212,第二弯曲段4132所在的平面与主体部212的轴线垂直设置,连接段413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主体部212的轴线平行。在加热泵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弯曲段4131位于主体部212与泵壳2连接处的下方,第二弯曲段4132位于主体部212与叶轮3连接处的上方,弯曲段413远离叶轮3设置,减小了因叶轮3转动而产生的高压高速水流对弯曲段413的冲击,位于叶轮3上方的弯曲段413与水流的接触更加缓慢,延长了加热器与水流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加热效率。双层弯曲段413设置提高加热管41在泵腔23内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加热管41泵腔23内的位置设置,提高泵腔23内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连接段4133使得第一弯曲段4131和第二弯曲段4132在加热泵轴向上分层设置,既减小了第一弯曲段4131和第二弯曲段4132之间因距离过近在加热时的相互影响,提高了加热效率,又减小了加热泵径向宽度,提高泵尺寸设计的合理性。
44.加热组件4包括密封件42、螺栓43、第一法兰44和第二法兰45,泵壳2包括固定部26,密封件42和第一法兰44位于泵腔23内,第一法兰44分别与第一直线段411和第二直线段412焊接固定,第二法兰45位于泵腔外,密封件42和固定部26位于第一法兰44与第二法兰45之间。螺栓43的一端与第一法兰44焊接固定,螺栓43的另一端与第二法兰45螺接固定,固定部26上还设有通孔,螺栓43、第一直线段411和第二直线段412均穿过通孔,使得螺栓43、第一直线段411和第二直线段412均是一部分位于泵腔23内,一部分伸出泵腔23外。通过螺母紧固规定件43,使得第一法兰44和第二法兰45夹紧密封件42和固定部26,实现泵壳2和加热组件4之间的固定和密封。
45.请参图10和图11所示,衬套5包括孔壁部51、螺旋部52、端部521和导向部524,在衬套5的轴向方向上,孔壁部51与轴承支架63相抵接,螺旋部52与泵腔底部231相对设置,且螺旋部52沿孔壁部51的外周部周向设置,螺旋部52沿孔壁部51的侧壁径向延伸,螺旋部52环绕孔壁部51设置。在衬套5的轴向方向上,端部521的上端面与孔壁部51的上端面平齐,端部521沿孔壁部51的侧壁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叶轮出水口31位于端部521朝向加热组件4的一侧,叶轮出水口31靠近端部521,叶轮出水口31全部位于端部521的上方。螺旋部52和导向部524均绕设于孔壁部51,在叶轮3的旋转方向上,螺旋部52的一端与端部521相连,螺旋部52的另一端与导向部524相连,导向部524的另一端与端部521相连,导向部524与出水部22相适配。
46.衬套5包括螺旋流道525,螺旋流道525的一部分位于螺旋部52上,螺旋流道525的另一部分位于导向部524上,螺旋流道525朝向泵腔底部231的方向。螺旋部52包括螺旋底部5251和螺旋开口端5252,在衬套5的径向方向上,螺旋开口端5252与泵壳底部231的距离为l4,螺旋底部5251与泵壳底部231的距离为l5,l4小于l5,即螺旋开口端5252与泵壳底部231的距离小于螺旋底部5251与泵壳底部231的距离,使得螺旋部52为径向的两端翘起,中间凹陷,螺旋流道525在螺旋部52上的部分呈凹槽状,便于水沿螺旋流道525流动,同理,螺旋流道525在导向部524上的部分也呈凹槽状。端部521和螺旋部52连接处与泵腔底部231的距离
小于螺旋部52和导向部524连接处与泵腔底部231的距离,导向部524和端部521连接处与泵腔底部231的距离小于螺旋部52和导向部524连接处与泵腔底部231的距离。在叶轮3的旋转方向,螺旋部52自与端部521的连接处到与导向部524连接处,螺旋部52与泵腔底部231的距离逐渐变大,使得螺旋部52与泵腔底部231之间的距离形成渐变;导向部524自与螺旋部52的连接处到与端部521的连接处,导向部524与泵腔底部231的距离逐渐变小,使得导向部524与泵腔底部231之间的距离形成渐变。由于泵腔23在轴向上具有变化性,即水流在轴向上的过水断面具有变化性,增大了水流由动能转化为压能的转化效率,从而增大了水流从出水通道221流出的压力,提高了水力效果。
4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洗碗机,洗碗机包括机体、循环系统和上述实施例的加热泵,机体包括内胆和水杯,循环系统连接内胆和水杯,加热泵为所述循环系统提供动力。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泵壳2塑料件,泵壳2可一体注塑成型,密封部件8为软橡胶材质,密封部件8可热熔于出水端部223处,使得密封部件8和泵壳2一体成型,提高了密封部件8和出水端部223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转接管9为塑料件,密封部件8也可热溶于转接管9的连接部91和台阶部97,使得在便于各个组件的安装,提高生产效率。
49.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部21位于泵腔23外的部分与密封部件8相连,进水部21与密封部件8连接的部分远离泵腔底壁231,进水部21与密封部件8限位连接或固定连接,密封部件8也可与进水部21一体成型,连接部91与密封部件8限位或固定连接,密封部件8至少部分位于连接部91和出水部22之间,且密封部件8与连接部91相抵触,密封部件8与出水部22相抵触,使得连接部91和密封部件8相抵接,既提高了转接管9和泵壳2之间的密封性,又能够减少加热泵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对转接管9的影响。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