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1 20:32: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2.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微创伤胸外科-胸腔镜手术引入我国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胸腔镜手术的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基本上涵盖了各种普胸外科手术,例如胸腔活检、胸腔积液引流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现有技术中的胸腔镜因存在如下缺点限制了其应用:
3.(1)镜体与显示主机分离,且显示主机体积庞大,因此需要在手术室或胸腔镜室操作;
4.(2)价格昂贵,部分等级较低的医院配备数量少;
5.(3)镜体直径大,临床应用时造成的创伤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置结构小巧,便于携带,具有较强的可转移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装置,包括:
8.手柄,包括握持部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近端,并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分别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或异面;
9.镜体,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远端,用于采集图像信息;以及,
10.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上,并随所述旋转组件旋转以调整位姿;所述显示单元还与所述镜体通信连接,以接收并显示所述图像信息。
11.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其中,
12.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并能够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并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13.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上。
14.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
15.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以阻止所述第一旋转机构旋转;所述第二锁紧机构用于锁紧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以阻止所述第二旋转机构旋转。
16.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握持部上,所述旋转机构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螺栓构成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和/或,
17.所述第二旋转机构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所述第二螺栓构成所述第二锁紧机构。
18.可选地,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为l型结构,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19.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板和挡板,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
20.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挡板连接。
21.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其中,
22.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
23.可选地,所述握持部为弯曲结构。
24.可选地,所述握持部的弯曲角度为90
°-
120
°

25.可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控弯机构,所述控弯机构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并包括控弯轮和拉线,所述控弯轮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所述拉线的近端与所述控弯轮连接,所述拉线的远端与所述镜体连接;
26.所述控弯机构被配置为当所述控弯轮沿第一方向旋转以收紧所述拉线时,所述镜体弯曲;当所述控弯轮沿第二方向旋转以放松所述拉线时,所述镜体伸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27.可选地,所述握持部上还设有单通件;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包括信号线和工作导管,所述信号线的远端与所述镜体连接,所述信号线的近端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所述工作导管的远端与所述镜体连接,所述工作导管的近端与所述单通件连通;
28.所述握持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内腔的近端容纳所述控弯轮,所述内腔的远端形成为并行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穿设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二通道用于穿设所述拉线,所述第三通道用于穿设所述工作导管。
29.可选地,所述控弯轮包括本体和预紧件,所述本体为扇形结构,并包括一个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延伸的圆弧形侧壁和两个沿所述本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侧壁,所述圆弧形侧壁上开设有拉线槽,所述径向侧壁上开设有预紧孔,且所述预紧孔与所述拉线槽连通;所述拉线缠绕在所述拉线槽内,且所述拉线的所述一端与所述预紧件连接,所述预紧件设置在所述预紧孔内。
30.可选地,所述控弯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件,用于阻止所述控弯轮旋转;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定位销、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定位孔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定位孔。
31.可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镜体连接件,所述镜体连接件与在所述握持部的远端连接,并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镜体的近端穿入所述镜体连接件内并与所述镜体连接件的内壁连接。
32.可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导向卡箍,所述导向卡箍设置在所述手柄的内部,并位于所述镜体连接件与所述握持部的连接处;
33.所述镜体的近端抵靠在所述导向卡箍的远端端面上,所述拉线、所述信号线及所述工作导管穿过所述导向卡箍后分别伸入对应的通道。
34.可选地,所述显示单元还与外部的远程终端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图像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程终端。
35.可选地,还包括戳卡和第二定位件,所述戳卡用于套装在所述镜体的外表面上,所
述第二定位件用于将所述戳卡锁定在所述镜体外表面的预定位置。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37.第一、前述的内窥镜装置包括手柄、镜体和显示单元;其中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近端并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分别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或异面;所述镜体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远端,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上,并随所述旋转组件旋转以调整位姿,所述显示单元还与所述镜体通信连接,以接收并显示所述图像信息。该内窥镜装置将所述手柄、镜体和显示单元集成为一体,使得所述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简单化、小型化,并具有较强的可转移性和便携性,因此该内窥镜装置的应用场景不局限于内窥镜室。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手柄的旋转组件上并可随旋转组件绕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旋转,可在多个方向上调整所述显示单元的位姿,方便医生观察。
38.第二、所述旋转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这样一来,可通过拆卸旋转组件就将所述显示单元从所述握持部上拆下,一方面方便对握持部及镜体消毒,另一方吧也避免直接拆卸显示单元而对显示单元造成损伤。
39.第三、所述握持部为弯曲结构,优选弯曲的角度为90
°-
120
°
,方便医生执行进镜操作,同时还增大了进镜角度。
40.第四、所述握持部的内腔远端形成有并行的三个工作通道,三个工作通道用于穿设不同的工作管线,避免管线之间相互缠绕干扰。
附图说明
41.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42.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44.图3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手柄的局部剖视图;
45.图4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手柄的局部剖视图,图中未示出旋转组件;
46.图5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握持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7.图6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旋转组件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48.图7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旋转组件的基座与握持部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49.图8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控弯轮的结构示意图;
50.图9是本发明根据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52]
1000-手柄;
[0053]
1100-握持部;
[0054]
1110-插接结构,1111-凸块;
[0055]
1120-壳体;
[0056]
1121-隔板,1122-第一通道,1123-第二通道,1124-第三通道;
[0057]
1200-旋转组件;
[0058]
1210-第一旋转机构;
[0059]
1211-第一连接板,1212-第二连接板;
[0060]
1220-第二旋转机构;
[0061]
1221-第三连接板,1222-挡板;
[0062]
1230-基座;
[0063]
1231-限位挡块;
[0064]
1232-卡槽;
[0065]
1240-第一螺栓;
[0066]
1250-第二螺栓;
[0067]
1310-控弯轮;
[0068]
1311-本体;
[0069]
1312-拉线槽,1313-预紧孔,1313-第一定位孔;
[0070]
1320-操作把手;
[0071]
1400-单通件;
[0072]
1500-镜体连接件;
[0073]
1600-导向卡箍;
[0074]
2000-镜体;
[0075]
3000-显示单元;
[0076]
5000-戳卡;
[0077]
6000-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78]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79]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发明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发明实施时的弹性。
[0080]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81]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82]
在本文中,术语“近端”、“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0083]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84]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内窥镜装置包括手柄1000、镜体2000和显示单元3000。其中,所述手柄1000包括握持部1100和旋转组件1200,所述旋转组件1200设置在所述握持部1100的近端,并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分别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或异面。所述镜体2000设置在所述握持部1100的远端,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所述显示单元3000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1200上,并随所述旋转组件1200旋转以调整位姿。所述显示单元3000还与所述镜体2000通信连接,以接收并显示所述图像信息。
[0085]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装置将手柄1000、镜体2000及显示单元3000集成于一体,简化了所述内窥镜装置的结构,使所述内窥镜结构整体小型化,便携性得到提高,使得所述内窥镜装置无需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单元3000设置在所述手柄1000的旋转组件1200上,使得所述显示单元3000可随所述旋转组件1200同步旋转,方便医生将显示单元3000调整至方便观看的方位。本文中,所述内窥镜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胸腔镜、腹腔镜等。
[0086]
请重点参考图2,所述旋转组件1200包括第一旋转机构1210和第二旋转机构1220。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设置在所述握持部1100上,并能够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上,并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所述显示单元3000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上。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第一轴线相对于所述握持部1100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和所述显示单元3000可随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同步旋转,而当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第二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旋转时,所述显示单元3000随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同步旋转。
[0087]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使用者调整好所述显示单元3000的位姿后还希望所述显示单元3000能够保持相对静止而方便使用。因此,所述旋转组件1200还包括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以阻止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所述第二锁紧机构用于锁定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以阻止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达到保持所述显示单元3000的位姿的目的。
[0088]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2并结合图3,所述旋转组件1200还包括一基座1230,所述基座1230安装在所述握持部1100的近端,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再通过一第一螺栓1240安装在所述基座1230上(即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通过所述基座1230设置在所述握持部1100的近端)。拧紧所述第一螺栓1240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不能在所述基座1230上旋转,松开所述第一螺栓1240时,使用者可向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施加外力,以驱使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绕所述第一螺栓1240的轴线旋转。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螺栓1240的轴线即所述第一轴线,且所述第一螺栓1240构成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同样地,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可通过一第二螺栓1250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上,当所述第二螺栓1250拧紧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被锁定而不能旋转,当所述第二螺栓1250未拧紧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50可绕所述第二螺栓1250的轴线旋转,即所述第二螺栓1250的轴线为所述第二轴线,且所述第二螺栓1250构成所述第二锁紧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机构还可通过卡扣锁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亦可通过卡扣锁定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也即,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和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可以是卡扣装置。
[0089]
更为详细地,请重点参考图3,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为l型结构,并包括第一连接板1211和第二连接板1212,所述第一连接板1211通过所述第一螺栓1240与所述基座1230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包括第三连接板1221和两个挡板1222,所述第三连接板1221通过所述第二螺栓1250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12,两个所述挡板1222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122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1212的表面上。所述显示单元3000(图3中未示出)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1222之间,并与两个所述挡板1222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12相互垂直,因此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亦相互垂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12之间也可不垂直,此时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亦不垂直。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3000也可直接与所述第三连接板1221连接,这样所述挡板1222可省略。
[0090]
可选地,当所述显示单元3000与所述镜体2000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时,所述旋转组件1200还优选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的旋转角度,以避免显示单元3000过度旋转而拉扯损伤连接线。请返回参考图2,所述第一限位部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1230上的两个限位挡块1231。所述第二限位部可以是所述第一连接板1211的部分表面,即通过对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的安装位置及所述第三连接板1221的尺寸进行合理设计,以使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旋转至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三连接板1221碰撞所述第一连接板1211的表面而被阻止继续旋转。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绕所述第一轴线的最大旋转角度为90
°-
120
°
,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20绕所述第二轴线的最大旋转角度为90
°-
120
°

[0091]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组件120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握持部1100的近端,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所述显示单元3000与所述旋转组件1200连接后,通过拆卸所述旋转组件1200就可以将所述显示单元3000从所述握持部1100上拆下来,方便使用者对所述握持部1100和所述镜体2000消毒,还避免了直接拆卸所述显示单元3000而对所述显示单元3000造成损伤。
[0092]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1200与所述握持部1100的近端通过卡扣连接。请参考
图5至图7,所述握持部1100的近端上设置有圆柱状的插接结构1110,所述插接结构1110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1111。所述基座1230是横截面为圆形的柱状结构,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10设置在所述基座1230的封闭端上。所述基座123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l型的卡槽1232,所述卡槽1232用于与所述凸块1111配合连接。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1200也可与所述握持部1100螺纹连接。
[0093]
请返回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握持部1100为弯曲结构,使得使用者在操作所述手柄1000时有较强的持握感,且弯曲结构的所述握持部1100还可增大进镜角度,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可选地,所述握持部1100的弯曲角度为90
°-
120
°

[0094]
此外,所述手柄1000还包括控弯机构,所述控弯机构设置在所述握持部1100上,并与所述镜体2000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镜体2000弯曲或伸直,方便所述镜体2000在人体内采集不同位置的图像信息。请参考图3,所述握持部1100包括壳体1120,所述壳体1120具有一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控弯机构包括控弯轮1310和拉线(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弯轮131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内腔的近端,所述拉线的近端设置在所述控弯轮1310上,所述拉线的远端沿所述内腔延伸并与所述镜体2000连接。这样一来,当所述控弯轮1310沿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以收紧所述拉线时,所述镜体2000可弯曲,而当所述控弯轮131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以放松所述拉线时,所述镜体2000可恢复直线形态。本实施例通过对所述控弯轮1310的最大旋转角度进行设计,可使所述镜体2000的最大弯曲角度达到180
°-
220
°
。为方便操作所述控弯轮1310旋转,所述控弯机构还包括操作把手1320,所述操作把手1320与所述控弯轮1310连接,并暴露于所述壳体1120的外部。
[0095]
接着请参考图8,所述控弯轮1310包括本体1311和预紧件(图中未示出),所述本体1311为扇形结构,并包括一圆弧形侧壁和两个沿所述本体1311的径向延伸的径向侧壁。所述圆弧形侧壁上开设有拉线槽1312,所述径向侧壁上开设有预紧孔1313,所述预紧孔1313与所述拉线槽1312连通。所述拉线缠绕在所述拉线槽1312内之后,其近端与所述预紧件连接,所述预紧件设置在所述预紧孔1313内。所述预紧件优选为螺钉,所述预紧孔为螺纹孔。
[0096]
可选地,所述控弯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件,用于阻止所述控弯轮1310旋转。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定位销(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本体1311上的第一定位孔1314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120内壁上的第二定位孔(图中未示出)。旋转所述控弯轮1310至所述第一定位孔1314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对齐,然后将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1314和所述第二孔中,此时所述控弯轮1310相对于所述握持部1100保持静止,方便组装所述拉线和所述控弯轮1310。
[0097]
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1100的所述壳体1120由两个分壳体拼接而成,这样的结构方便组装所述控弯机构和所述握持部1100。
[0098]
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包括工作导管(图中未示出),所述手柄1000上还设置有单通件1400,所述工作导管的远端与所述镜体2000连接,所述工作导管的近端与所述单通件1400连通,用于在手术过程中作为液体(例如生理盐水)、气体、手术器械(例如活检钳)等的通道。此外,若所述镜体2000与所述显示单元3000有线连接时,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包括信号线(图中未示出),所述信号线的远端与所述镜体2000连接,所述信号线的近端沿所述内腔延伸至所述握持部1100的近端并用于与所述显示单元3000电连接。
[0099]
请参考图4,所述握持部1100的所述内腔远端被两个隔板1121分割为并行的第一
通道1122、第二通道1123和第三通道1124。这样所述信号线可布置在所述第一通道1122中,所述拉线可活动的穿设在所述第二通道1123中,所述工作导管可布置在所述第三通道1124中,避免各种管线相互缠绕干扰,提高使用可靠性。
[0100]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2、图3及图4,所述手柄1000还包括镜体连接件1500,所述镜体连接件1500与所述握持部1100的远端连接,并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镜体2000的近端伸入所述镜体连接件1500内,并与所述镜体连接件1500的内壁通过胶粘或其他任何合适的方式连接。所述手柄1000的内部还设置有导向卡箍1600,所述导向卡箍1600布置在所述镜体连接件1500与所述握持部1100的相接处。所述镜体2000的近端抵靠在所述导向卡箍1600的远端端面上,且所述信号线、所述拉线及所述工作导管穿过所述导向卡箍1600后再分别伸入对应的通道中。通过所述导向卡箍1600对所述镜体2000进行定位,确保所述镜体2000安装到位,并利用所述导向卡箍1600收拢所述拉线、所述信号线和所述工作导管,使各种管线整齐不凌乱。
[0101]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000上还可设置有按键,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单元3000进行录像或拍照。此外,所述显示单元3000还与外部的远程终端通过蓝牙、wifi或其他方式通信连接,以将所述镜体2000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程终端,方便进行教学演示或供其他医护人员观看。所述远程终端可以是个人pc、手机等智能终端。
[010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使用的镜体2000的直径为3mm-4mm,该直径的所述镜体2000可采用穿刺扩张的方法进镜,具有创伤小,可减少并发症的优势。
[0103]
请参考图9,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包括戳卡5000和第二定位件,所述戳卡5000用于套设在所述镜体2000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将所述戳卡5000锁定在所述镜体2000外表面的预定位置上。详细来说,在所述镜体2000从患者皮肤上的创口进入人体内时,可将所述戳卡5000捋至所述镜体2000的可弯曲部位,并通过所述第二定位件进行锁定,然后所述戳卡5000的远端可随所述镜体2000的远端一起进入患者体内,这样所述戳卡5000可起到扩张创口,保护镜体2000的作用。当所述镜体2000的远端到达体内预定位置后,使用者再将解除所述第二定位件对所述戳卡5000的锁定,并将所述戳卡5000捋至所述镜体2000的近端,使其远离所述镜体2000的弯曲部位,从而可不影响所述控弯机构对所述镜体2000的控弯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戳卡5000侧壁上的螺纹孔和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第三螺栓6000。
[0104]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