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全方位移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9:53: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全方位移动系统。


背景技术:

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为了方便进行移动,机器人常会摆放于可手动操作或全自动操作的移动载体上,以扩大其工作范围。
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机器人摆放的移动载体行走至斜坡上时,机体也会随之倾斜,不利于工作的进行,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全方位移动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机器人摆放的移动载体行走至斜坡上时,机体也会随之倾斜,不利于工作的进行,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装载板,所述装载板端部安装有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包括套板、缓冲垫片、固定框、活动框、中板、引导杆、弹簧、滑孔、电推杆架、第一电推杆、电动轮和水平尺;
6.两个所述套板分别套接于装载板两端,所述装载板端部顶端和底端处于套板内部位置处均粘接有缓冲垫片,所述套板远离装载板一端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一侧安装有活动框,所述活动框对应固定框内部中部位置处安装有中板,所述中板中部均匀固定贯穿安装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处于中板顶端和底端位置处均套接有弹簧,所述固定框和活动框对应引导杆端部位置处开设有滑孔,所述固定框和活动框中部的引导杆顶端安装有电推杆架,所述电推杆架顶端安装有第一电推杆,所述第一电推杆底端连接引导杆顶端,位于端部的两个所述活动框底面两端均安装有电动轮,所述装载板顶面一侧镶嵌有水平尺。
7.优选的,所述套板纵截面为匚形,所述缓冲垫片顶面和底面交错开设有形变槽。
8.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和活动框尺寸相等,所述中板两端分别接触固定框两端内壁。
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推杆和电动轮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引导杆外侧和滑孔内壁为相互契合的光滑曲面。
10.优选的,所述装载板底面安装有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从动带轮、主动带轮、皮带、电机架、驱动电机、第二电推杆和接地板;
11.所述从动带轮固定安装于装载板底面中部,所述装载板底面靠近从动带轮一侧转动安装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通过皮带相连,所述装载板底面靠近主动带轮一侧安装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顶端输出轴连接主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底端安装有第二电推杆,所述第二电推杆底端安装有接地板。
12.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和第二电推杆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所
述电机架为l型。
13.优选的,所述接地板为圆形,且接地板底面粘接有防滑垫片。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5.1、设置有平衡组件,当装载板移动至斜坡时,通过第一电推杆拉动引导杆,从而通过中板带动活动框垂直移动,从而逐渐调整装载板角度,直至水平尺显示水平状态,使得装载板顶面的装置始终处于水平的状态,且缓冲垫片和弹簧均可吸收振动,保证工作状态的平稳,以方便其工作。
16.2、设置有换向组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二电推杆带动接地板接触地面并支撑,直至电动轮悬空,再通过皮带和驱动电机,转动装载板,以方便迅速的在原地进行大角度的转向操作,转向快速且易于操作,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区域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装载板;
24.2、平衡组件;201、套板;202、缓冲垫片;203、固定框;204、活动框;205、中板;206、引导杆;207、弹簧;208、滑孔;209、电推杆架;210、第一电推杆;211、电动轮;212、水平尺;
25.3、换向组件;301、从动带轮;302、主动带轮;303、皮带;304、电机架;305、驱动电机;306、第二电推杆;307、接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全方位移动系统技术方案,包括装载板1,装载板1端部安装有平衡组件2,平衡组件2包括套板201、缓冲垫片202、固定框203、活动框204、中板205、引导杆206、弹簧207、滑孔208、电推杆架209、第一电推杆210、电动轮211和水平尺212;
28.两个套板201分别套接于装载板1两端,装载板1端部顶端和底端处于套板201内部位置处均粘接有缓冲垫片202,套板201纵截面为匚形,缓冲垫片202顶面和底面交错开设有形变槽,便于缓冲垫片202形变并缓冲,套板201远离装载板1一端安装有固定框203,固定框203一侧安装有活动框204,固定框203和活动框204尺寸相等,中板205两端分别接触固定框203两端内壁,便于中板205在固定框203和活动框204内部滑动,活动框204对应固定框203内部中部位置处安装有中板205,中板205中部均匀固定贯穿安装有引导杆206,引导杆206
处于中板205顶端和底端位置处均套接有弹簧207,固定框203和活动框204对应引导杆206端部位置处开设有滑孔208,固定框203和活动框204中部的引导杆206顶端安装有电推杆架209,电推杆架209顶端安装有第一电推杆210,第一电推杆210底端连接引导杆206顶端,位于端部的两个活动框204底面两端均安装有电动轮211,第一电推杆210和电动轮211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引导杆206外侧和滑孔208内壁为相互契合的光滑曲面,便于引导杆206沿着滑孔208滑动,装载板1顶面一侧镶嵌有水平尺212。
29.装载板1底面安装有换向组件3,换向组件3包括从动带轮301、主动带轮302、皮带303、电机架304、驱动电机305、第二电推杆306和接地板307;
30.从动带轮301固定安装于装载板1底面中部,装载板1底面靠近从动带轮301一侧转动安装有主动带轮302,主动带轮302和从动带轮301通过皮带303相连,装载板1底面靠近主动带轮302一侧安装有电机架304,电机架304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305,驱动电机305顶端输出轴连接主动带轮302,从动带轮301底端安装有第二电推杆306,驱动电机305和第二电推杆306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电机架304为l型,便于安装固定驱动电机305,第二电推杆306底端安装有接地板307,接地板307为圆形,且接地板307底面粘接有防滑垫片,便于接地板307底面接触地面进行支撑。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装载板1通过电动轮211移动至斜坡时,通过第一电推杆210拉动引导杆206沿着滑孔208滑动,第一电推杆210型号为xtl100,从而通过中板205带动活动框204垂直移动,多个活动框204同时移动,斜坡上方一端活动框204下降,斜坡下方一端活动框204上升,从而逐渐调整装载板1角度,直至水平尺212显示水平状态,使得装载板1顶面的装置始终处于水平的状态,且缓冲垫片202和弹簧207均可吸收振动,多个结构同时发挥作用,减轻传递至装载板1的振动,保证工作状态的平稳,以方便其工作;
32.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在狭窄的道路转向时,通过第二电推杆306带动接地板307接触地面并支撑,直至电动轮211悬空,再通过驱动电机305带动主动带轮302转动,驱动电机305型号为60ktyz,从而利用皮带303带动从动带轮301转动,转动装载板1,以方便迅速的在原地进行大角度的转向操作,随后第二电推杆306收缩,第二电推杆306型号为lx600,电动轮211再次接触地面,完成转向的操作,转向快速且易于操作,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