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单人便携式二次电缆线芯核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5:53: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仪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人便携式二次电缆线芯核验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变电站设备改造或新建工程逐渐增多,二次电缆对芯工作不断增加。传统对芯方法主要是利用万用表,线芯一侧工作人员将万用表一端接备用线芯,另一端接地,对侧人员将电缆接地,两侧工作人员再进行沟通确认回路是否导通,以此对备用线芯一根一根地查找。该方法具有以下不足:一是沟通不便捷,易出错;二是测试方法繁琐且电缆两端人员需要反复核对,所花费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三是具有一定局限性,仅能进行简单的对芯功能,无法进行线芯的品质检测。
3.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备用二次电缆线芯核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人便携式二次电缆线芯核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电缆线芯工作状态检测、线芯间短路检测、线芯接地检测、对芯检测的检测装置和用于实现目标电缆线芯接地的接地装置;
5.所述检测装置和接地装置均包括dsp芯片单元、用于固定目标电缆线芯并与目标电缆线芯电连接的线芯固定单元、用于实现线芯电平信号通断的通断单元、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电源,其中,所述输入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dsp芯片单元连接,所述dsp芯片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单元连接,所述线芯固定单元与所述通断单元电连接,所述通断单元的控制端与dsp芯片单元连接。
6.进一步,dsp芯片单元包括dsp芯片和与所述dsp芯片通信连接的扩展附件,所述扩展附件包括a/d采样模块和i/o驱动模块,所述a/d采样模块与所述dsp芯片通信连接,所述i/o驱动模块与所述dsp芯片通信连接。
7.进一步,所述线芯固定单元包括若干线夹,所述线夹用于固定目标电缆的线芯并与所述目标电缆的线芯电连接。
8.进一步,所述检测装置的通断单元包括由多个bjt晶体管集成芯片,bjt晶体管的基极与dsp芯片输出端连接,bjt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线夹与目标电缆的线芯电连接,bjt晶体管发射极与低电平公共端连接。
9.进一步,所述接地装置的通断单元包括由多个bjt晶体管集成芯片,bjt晶体管的基极与dsp芯片输出端连接,bjt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线夹与目标电缆的线芯电连接,bjt晶体管发射极接地。
10.进一步,所述接地装置的通断单元的bjt晶体管数量与所述检测装置的通断单元的bjt晶体管的数量相同。
11.进一步,所述a/d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bjt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a/d采样模
块的输入端的数量与所述检测装置的通断单元的bjt晶体管的数量相同。
12.进一步,所述检测装置和接地装置均还包括声光报警模块,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dsp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13.进一步,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和led灯组,其中,蜂鸣器的输入端与所述dsp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led灯组与所述dsp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单人便携式二次电缆线芯核验装置不仅可以同时实现备用电缆的运行状态检测、接地检测、短路检测、线芯核对一体化功能,实现多功能集成;本技术简化了对芯流程,能够实现单人操作,此外,本技术可同时进行过多根线芯的对芯及检验工作,有效提高二次电缆线芯核验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本技术的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适合单人操作;价格低,经济实惠。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的检测装置或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检测装置功能原理图。
19.图4为本发明接地装置功能原理图。
20.图5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人便携式二次电缆线芯核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电缆线芯工作状态检测、线芯间短路检测、线芯接地检测、对芯检测的检测装置和用于实现目标电缆线芯接地的接地装置,如图1所示,检测装置与接地装置经待核验电缆线芯电连接;
23.如图2所示,在图2中1表示声光报警模块、2表示输入单元,3表示液晶显示屏、4表示通断单元。所述检测装置和接地装置均包括dsp芯片单元5、用于固定目标电缆线芯并与目标电缆线芯电连接的线芯固定单元、用于实现线芯电平信号通断的通断单元4、输入单元2、输出单元3和电源,其中,所述输入单元2的输出端与所述dsp芯片5单元连接,所述dsp芯片5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单元3连接,所述线芯固定单元与所述通断单元电连接,所述通断单元的控制端与dsp芯片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端为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采用现有的显示产品,如液晶显示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液晶显示屏由dsp芯片组驱动连接,选用易于编程、例程丰富的4.3寸电容触摸液晶屏lcd,显示装置的运行状态和线芯的检测结果。所述输入单元为按键,所述按键由dsp芯片组驱动连接,选用自复位常开按钮,通过i/o口输入装置操作命令。所述电源采用5v-1a外接电源和锂电池两种方式,实现对装置的全部供电。其中,锂电池为芯片供电,5v-1a外接电源为芯片以外的模块或单元供电。
24.在本实施例中,dsp芯片单元包括dsp芯片和与所述dsp芯片通信连接的扩展附件,所述扩展附件包括a/d采样模块和i/o驱动模块,所述a/d采样模块与所述dsp芯片通信连接,所述i/o驱动模块与所述dsp芯片通信连接。所述运算芯片选用例程较多、成本低廉、功
能强大的tsm320f28335芯片,所述扩展附件包括a/d采样模块、i/o口驱动模块,实现电平采集和外设驱动,均由dsp芯片控制驱动。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芯固定单元包括若干线夹,所述线夹用于固定目标电缆的线芯并与所述目标电缆的线芯电连接。通过线夹固定便于后期对电缆线芯进行核验。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的通断单元包括由多个bjt晶体管集成芯片,bjt晶体管的基极与dsp芯片输出端连接,bjt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线夹与目标电缆的线芯电连接,bjt晶体管发射极与低电平公共端连接。如图3所示。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装置的通断单元包括由多个bjt晶体管集成芯片,bjt晶体管的基极与dsp芯片输出端连接,bjt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线夹与目标电缆的线芯电连接,bjt晶体管发射极接地。如图4所示。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装置的通断单元的bjt晶体管数量与所述检测装置的通断单元的bjt晶体管的数量相同。如图5所示。因检测装置与接地装置需共同配合实现线芯的对芯,故,二者的数量是相同的。通过dsp芯片组i/o口对检测装置的bjt晶体管基极输出电平,控制bjt晶体管的工作状态。例如对bjt晶体管基极输出高电平,bjt晶体管基极流过基极电流,bjt工作在饱和区,发射极和集电极处于饱和导通状态;反之处于截止断开状态。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d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bjt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a/d采样模块的输入端的数量与所述检测装置的通断单元的bjt晶体管的数量相同。如图3、图4和图5所示,a/d采样模块通过采样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dsp芯片,便于后续线芯核验。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和接地装置均还包括声光报警模块,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dsp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和led灯组,其中,蜂鸣器的输入端与所述dsp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led灯组与所述dsp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用于报警,当装置检测出危险情况时,led灯闪烁、蜂鸣器发声。
31.现将本核验装置的功能实现原理阐述如下,本原理的阐述便于对本装置的构造的理解并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2.电缆线芯工作状态检测原理:所述电缆线芯工作状态检测功能是检测装置接收到按键输入命令后,芯片通过ad采样对接入线芯进行电压采样,通过判断线芯中是否有电压来识别备用线芯。当电压大于等于2v时,判断线芯为工作状态,并通过声光报警模块报警和液晶显示屏输出具体信息;当电压时小于2v时,判断线芯为备用状态,并通过液晶显示屏输出具体信息。
33.线芯短路检测原理:所述线芯间短路检测是检测装置通过dsp芯片组i/o口对bjt晶体管基极输出高低电平,bjt管基极流过基极电流,bjt工作在饱和区,发射极和集电极处于饱和导通状态;相反,若检测装置通过i/o口对bjt管基极输出低电平,bjt管工作在截止区,发射极和集电极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各bjt管发射极接于一点低电平公共端,仅一个i/o口输出高电平,其相连bjt导通,所接线芯通过低电平,其余线芯均应为高电平。若此时存有另外线芯呈低电平,则认为该线芯与低电平线芯之间存在短路。令各i/o口依次输出高电平,以此原理检测出电缆线芯间的短路情况。检测结束后,通过声光报警模块报警和液晶显示屏输出检测结果。
34.线芯接地检测原理:所述线芯接地检测是将检测装置公共端接地。令全部使用的i/o口输出低电平,各bjt晶体管均未导通,此时各线芯均应呈高电平,若线芯存接地短路,
则会装置会读取到低电平,依次原理找出接地线芯。检测结束后,通过声光报警模块报警和液晶显示屏输出检测结果。
35.对芯功能原理:所述对芯功能是检测装置上使用的i/o口均输出低电平,各线芯呈高电平,接地装置上使用的i/o口输出高电平,使bjt晶体管导通,此时线芯就会经过bjt晶体管接地。通过程序控制i/o口输出电平时间来各线芯接地的持续时间,此时检测装置侧会收到低电平信号,以低电平信号的时间长短来匹配两侧线芯。匹配结束后,通过液晶显示屏输出对芯结果。
3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