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5:15: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3.对应于不同的建筑物而言,在特定的位置会预留变形缝。例如,对于隧道而言,其一般在洞口、明暗分界、围岩条件变化等位置设变形缝,用于在隧道纵向地层或结构存在差异时,使结构在变形缝处释放变形差,避免隧道结构出现裂缝等破坏情况。
4.如图1所示,现有的隧道变形缝一般为如下形式:采用外贴式止水带b与中埋式止水带c进行复合防水,缝内填充一些填充材料a。
5.现有的隧道变形缝由于大都需要安装中埋式止水带c。而中埋式止水带c在安装浇筑时容易因为施工问题会对构造造成防水效果损伤;而且后期维修补漏时很难维修,且渗漏问题时常发生。
6.综上而言,上述这种变形缝的构造方式至少存在两大缺陷:一是中埋式止水带c安装不简便,容易出现施工问题;二是后期渗漏维修难度大,常需钻孔填充且不能根治。
7.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技术作出创新性改进,提出一种不仅能减少前期施工问题,还能便于后期维修的变形缝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不仅能减少前期施工问题,还能便于后期维修。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
11.设置变形缝下部的防水层;
12.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中的弹性填缝层,所述弹性填缝层位于所述防水层的上部;
13.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上部的可卸式止水带;所述可卸式止水带包括与所述弹性填缝层相正对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外侧的第二部分;
14.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上端外围的承托架,所述承托架具有与安全空间相匹配的主架体,所述主架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面对所述变形缝的开孔;所述侧壁的内侧密封安装有盖板;
15.用于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底壁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并定位的连接机构。
1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层的厚度大于6毫米。
1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层的材料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马蹄脂、改性沥青、聚合物高分子材料。
1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变形缝侧凸起,所述第一部分
的下表面与所述变形缝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腔体;所述承托架、所述盖板与所述一部分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腔体。
19.所述可卸式止水带为具有弹性的止水带,所述第一部分为面对所述变形缝的弧形壁,所述第二部分呈平板形式。
2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架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盖板与所述承托架之间通过设置密封剂进行密封。
2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架采用钢材,所述密封剂为密封胶泥。
2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螺栓连接机构,所述螺栓连接机构包括螺栓、垫片和螺杆。
2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垫片与所述可卸式止水带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件。
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为双帽螺栓。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25.本技术所提供的变形缝防水结构仅采用一种止水带,施工特别简单,浇筑极其方便,给工程施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降低了工程因工人施工技术不高导致变形缝构造防水性能削弱的可能性。
26.具体的,该变形缝防水结构中的可卸式止水带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机构固定,而且通过盖板进行密封,形成密封腔体,不仅能提高防水性能,还能使得此种变形缝构造若后期发生渗漏,能够方便更换材料与修补,恢复构造的防水能力时节约大量成本和工时。
27.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28.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29.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剖视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盖板承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可卸式止水带固定方式示意图。
33.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34.a、填充材料;
35.b、外贴式止水带;
36.c、中埋式止水带;
37.1、马蹄脂;
38.2、弹性填缝层;
39.3、可卸式止水带;
40.4、螺栓;
41.5、承托架;
42.6、密封胶泥;
43.7、盖板;
44.40、垫片;
45.41、过渡件。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4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9.现有的技术中,针对隧道变形缝的构造施工流程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固定时,施工时不易控制,导致常常出现施工问题,因而造成后期使用时防水性能的严重削弱;而且中埋式止水带发生损坏后期维修也不便。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如下两个问题:
50.①
现有的变形缝复合防水构造中,一般需要采用中埋式与外贴式止水带两种结合使用,而止水带的安装固定,及其与混凝土之间的浇筑施工对施工工艺比较考究故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51.②
现有的变形缝防水构造安装浇筑步骤繁杂,而且在发生渗漏问题时维修也不便;
52.本技术说明书中提供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不仅能减少前期施工问题,还能便于后期维修。
53.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4,本技术说明书中提供一种的变形缝防水结构,该变形缝防水结构可以包括:防水层、弹性填缝层2、可卸式止水带3、承托架5、盖板7、连接机构等。
54.在本说明书中,该防水层设置在变形缝的底部,保证变形缝所应用的交通工程环境(例如隧道)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不产生或只产生微小的永久性变形。具体的,所述防水层的材料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马蹄脂1、改性沥青、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等)。
5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防水层的材料可以选用马蹄脂1,它具有气密性、防水性、防
冻性、不易开裂老化、常温下可以冷施工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防潮层,防水层;道路桥梁伸缩缝,及路面养护维修等行业。
56.该防水层材料的填充厚度可以根据工程所需承受的水压与外界荷载而定。具体的,该防水层材料的填充厚度一般大于6毫米(即所述防水层的厚度可以大于6毫米),从而可靠地形成有效的防水层。
57.在本说明书中,弹性填缝层2可以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中。弹性填缝层2的作用是既能允许变形缝左右两侧发生相对位移,还能避免两侧混凝土发生直接碰撞而导致破坏。所述弹性填缝层2位于所述防水层的上部。在填充时,可以将弹性填缝层2自所述防水层逐渐进行填充直至与变形缝顶面平齐即可。
58.具体的,所述弹性填缝层2为下述中任意一种: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丁橡胶、泡沫塑料等。
59.在本说明书中,可卸式止水带3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上部,用于对所述变形缝进行一次防水密封。所述可卸式止水带3包括与所述弹性填缝层2相正对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外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60.具体的,所述可卸式止水带3为具有弹性的止水带,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以承受一定的压力、拉力、剪切力或者多种力的复合。
61.具体的,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变形缝侧凸起,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变形缝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腔体。
62.例如,该可卸式止水带3可以为ω型可卸式止水带3,其位于中间的第一部分可以为面对所述变形缝的弧形壁。具体的,该弧形壁处可以形成有圆孔或者半圆孔。第二部分可以为圆孔或半圆孔的两翼,具体为平板形式的橡胶止水带。
63.当该可卸式止水带3为上述结构时,能够更好的适应构造两侧的位移。具体的,这种形式预留了两侧相对位移的尺寸,使得构造两侧即使发生位移变形,也不会发生止水带撕裂而导致渗漏。
64.在本说明书中,承托架5可以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上端的外围。为了安装该承托架5,会在变形缝的上端预留与该承托架5相匹配的安装槽,形成承托架5的安全空间。
65.所述承托架5可以具有与安全空间相匹配的主架体。所述主架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面对所述变形缝的开孔;所述侧壁的内侧密封安装有盖板7。
66.所述承托架5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盖板7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盖板7与所述承托架5之间通过设置密封剂进行密封。
67.其中,所述承托架5可以采用钢材,方便统一制作与安装,同时钢材表面可以制作得相对比较光滑。
68.一般的,该密封剂可以选用既能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还能方便后续进行拆卸盖板7进行维护的材料。所述密封剂具体可以为密封胶泥6。当然,该密封剂还可以其他材料,只需满足上述使用需求即可,本技术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69.在本说明书中,该连接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底壁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并定位。
70.当该连接机构为可拆卸的连接机构,通过设置该可拆卸的连接结构,方便后续对变形缝防水结构中易损件的检修和更换。具体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螺栓连接机构,所述
螺栓连接机构包括螺栓4、垫片40和螺杆。其中,该螺栓连接机构可以设置有双帽螺栓,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71.进一步的,所述螺栓连接机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垫片40与所述可卸式止水带3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件41。通过设置该过渡件41可以将该螺栓连接机构的压应力均匀可靠的作用在该可卸式止水带3的第二部分,进而能够更加可靠地保证配合位置的密封性。
7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卸式止水带3第一部分背离所述变形缝侧凸起,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变形缝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腔体;所述承托架5、所述盖板7与所述一部分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腔体。
73.此变形缝防水结构中可卸式止水带3的承压性能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螺栓4施加在止水带上的固定压力;二是密闭区域(第二密封腔体)与外界的气压差,要使水突破可卸式止水带3,它得克服固定压力与气压差产生的压力形成的总压力,所以说这个密闭空间(第二密封腔体)能增加构造的防水密封性。
74.也即是说,该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可卸式止水带3处于一个密闭空间中,使得可卸式止水带3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可以提高变形缝构造的防水密封性。
75.由于该连接机构主要位于该第二密封腔体中,该连接机构的尺寸要求为:只需保证密闭区内螺栓4帽不触及盖板7的底面即可。
76.整体上,本技术所提供的变形缝防水结构仅采用一种止水带,施工特别简单,浇筑极其方便,给工程施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降低了工程因工人施工技术不高导致变形缝构造防水性能削弱的可能性。
77.具体的,该变形缝防水结构中的可卸式止水带3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机构固定,而且通过盖板7进行密封,形成密封腔体,不仅能提高防水性能,还能使得此种变形缝构造若后期发生渗漏,能够方便更换材料与修补,恢复构造的防水能力时节约大量成本和工时。
78.在本说明书中,上述变形缝防水结构,构造简单,施工难度低,而且无中埋式的构件,后期若发生渗漏维修十分简单方便只需打开盖板7进行操纵即可。而且可卸式止水带3处于一个密闭空间中,使得止水带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可以提高变形缝构造的防水密封性。
7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80.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8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