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口罩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2:19: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长期佩戴口罩会使用户存在憋闷、呼吸不顺畅等问题,会导致用户佩戴口罩时的舒适感较差,并且,位于口罩外侧的进风口容易积灰,从而无法可靠的对空气进行过滤。
3.此外,使用排气式风机的口罩会增大用户佩戴口罩时的吸气压力,会对长期佩戴口罩的用户的肺小泡造成不可逆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口罩,佩戴本技术的口罩时不会使用户存在憋闷、呼吸不顺畅等问题,可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时的舒适感,并且,不会增大用户佩戴口罩时的吸气压力,可以避免对用户的肺小泡造成伤害。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适于佩戴于面部,所述罩体的朝向面部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罩体的背向面部的一侧为外侧,所述罩体限定出朝向内侧敞开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适于与口鼻区域正对,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腔室内具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腔室内具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在所述罩体佩戴于面部时,所述第二腔室适于与面部之间形成与所述罩体外部连通的进风通口,和/或所述第二腔室的周侧壁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罩体外部连通的进风通口;送风部件,所述送风部件用于使所述罩体外部的空气由所述进风通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然后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口罩,佩戴时不会使用户存在憋闷、呼吸不顺畅等问题,可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时的舒适感,并且,进风通口处不会积灰,可以保证通过进风通口的空气卫生,此外,不会增大用户佩戴口罩时的吸气压力,可以避免对用户的肺小泡造成伤害。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风通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和/或底部。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罩体包括中心罩部和位于所述中心罩部左侧和/ 或右侧的侧翼罩部,所述中心罩部限定出所述第一腔室,所述侧翼罩部与所述中心罩部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罩体佩戴于面部时,所述中心罩部的边缘适于与面部贴合,所述侧翼罩部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的至少部分适于与面部间隔开,以形成所述进风通口。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翼罩部整体为柔性材质,且所述侧翼罩部的至少上边缘和/或下边缘的柔性弱于所述侧翼罩部的其他部分的柔性。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罩体为可柔性变形的一体件,所述送风部件为
两个且间隔开地设于所述罩体的中心平面的左右两侧。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罩体包括向所述第二腔室内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形成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部件安装于所述罩体的外侧且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进风风道。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部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罩体的外侧;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盖板的内侧,以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罩体之间。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部件还包括:供电件,所述供电件安装于所述盖板,且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罩体之间;和/或电控件,所述电控件安装于所述盖板,且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罩体之间。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罩体为可水洗材质,其中,所述送风部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罩体,和/或,所述送风部件的接电处具有防水结构。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口罩还包括:进风处理部件,所述进风处理部件位于所述罩体的内侧,且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具有快拆结构,所述进风处理部件与所述快拆结构可拆卸相连。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风处理部件包括多个处理片,多个所述处理片的处理功能不同,所述快拆结构可替换地安装至少一层所述处理片。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左右两侧壁中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所述第一腔室的中心区域形成有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口适于与所述罩体外部连通,呼出到所述第一腔室的气体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排风口排出到所述罩体外部。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腔室内具有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口连通,呼出到所述第一腔室的气体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排风口和所述第二排风口排出到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排风口和/或所述第二排风口处设有单向排气阀。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腔室的壁面包括减薄区。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或所述第二腔室内安装有功能部件,所述功能部件包括换热件和气味件中的至少一个。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腔室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左右两侧,所述送风部件为两个且分别控制两个所述第二腔室的所述第一进风口进风,两个所述送风部件的工作同步或相互独立。
2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户佩戴口罩时的主视图;
2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户佩戴口罩时的侧视图;
2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户佩戴口罩时的示意图;
29.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户佩戴口罩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0.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户未佩戴口罩时的示意图;
31.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的示意图;
32.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3.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4.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罩体与送风部件的爆炸图;
35.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的爆炸示意图;
36.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罩体与送风部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7.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
39.口罩100;固定带1;漏气区域2;
40.罩体10;中心罩部11;侧翼罩部12;凸出部13;进风风道14;送风部件安装槽15;
41.第二腔室20;第一进风口21;进风通口22;第二排风口23;排风通口24;
42.第一腔室30;第二进风口31;减薄区32;第一排风口33;单向排气阀34;功能部件35;单向排气阀卡接区36;
43.送风部件40;盖板41;风机42;供电件43;电控件44;通孔45;按键46;风机挡边47;
44.进风处理部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100。
47.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100包括:罩体10和送风部件40。罩体10可以佩戴在用户的面部上,罩体10具有相对的外侧和内侧,具体地,在图9所示的前后方向,罩体10的前侧(即罩体10远离面部的一侧)为外侧,罩体10的后侧 (即罩体10靠近面部的一侧)为内侧,罩体10能够限定出第二腔室20和第一腔室30,第二腔室20和第一腔室30均朝向罩体10的内侧敞开设置。
48.当用户将口罩100佩戴上后,在图9所示的前后方向,第一腔室30可以正对于用户的口鼻区域,并且,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一腔室30的左侧可以设置有第二腔室 20,或者第一腔室30的右侧可以设置有第二腔室20,或者第一腔室30的左右两侧均可以设置有第二腔室20。
49.第一进风口21位于第二腔室20内,第二进风口31位于第一腔室30内,并且,第二进风口31与第一进风口21连通设置,当用户将口罩100佩戴上后,第二腔室20与面部之间能够形成有进风通口22,或者,第二腔室20周向的侧壁上可以形成有进风通口22,或者,第二腔室20与面部之间以及第二腔室20周向的侧壁上均可以形成有进风通口22,进风通口22可以与罩体10的外部连通。
50.送风部件40能够使罩体10外部的空气从进风通口22进入到第二腔室20内,并且,进入到第二腔室20内的空气能够依次通过第一进风口21、第二进风口31进入到第一腔室30内,以便用户将新鲜的空气吸入肺部。
51.相关技术中,长期佩戴口罩会使用户存在憋闷、呼吸不顺畅等问题,会导致用户佩戴口罩时的舒适感较差,并且,位于口罩外侧的进风口容易积灰,从而无法可靠的对空气进行过滤。此外,使用排气式风机的口罩会增大用户佩戴口罩时的吸气压力,会对长期佩戴口罩的用户的肺小泡造成不可逆伤害。
52.而佩戴本技术的口罩100时,通过进风通口22进入第二腔室20内的气流能够与用户口鼻区域左侧和/或右侧的面部接触,并且,通过第二进风口31进入第一腔室30内的气流能够与用户口鼻区域的面部接触,从而不会使用户佩戴口罩100时产生憋闷、呼吸不顺畅的感觉,可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并且,在保证进风量的同时,可以避免在用户的面部形成水滴,尤其可以避免在鼻子两侧的面部区域形成水滴,可以保持面部干爽,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此外,对于化妆的女士来说,可以避免因在面部形成水滴而导致妆花了的问题,可以提高女性用户的使用体验。
53.并且,不需要在罩体10的前方外侧设置进风通口22,从而可以避免进风通口22处积灰,可以保证通过进风通口22的空气卫生,还可以避免因进风通口22处积灰而出现风阻增大的问题,而且,可以使用户的吸气顺畅,不会增大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吸气压力,可以避免对用户的肺小泡造成伤害。
54.由此,佩戴本技术的口罩100时不会使用户存在憋闷、呼吸不顺畅等问题,可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并且,进风通口22处不会积灰,可以保证通过进风通口22的空气卫生,此外,不会增大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吸气压力,可以避免对用户的肺小泡造成伤害。
55.可选地,第二腔室20可以只设置在第一腔室30的一侧,例如,第二腔室20可以只设置在第一腔室30的左侧,或者,第二腔室20可以只设置在第一腔室30的右侧,当第二腔室20只设置在第一腔室30的一侧时,第一腔室30的另一侧可以用来设置功能元件,例如送风部件40或者其他功能元件,具体地,当第二腔室20只设置在第一腔室 30的左侧时,第一腔室30的右侧可以用来设置送风部件40或者其他功能元件,这样设置可以合理利用空间,可以提高口罩10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可以减小口罩100的体积,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
56.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送风部件40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并且,送风部件40 可以与罩体10设置为一体件,例如,送风部件40可以设置在罩体10的外侧。或者,送风部件40也可以设置成与罩体10分离的形式,例如,可以将送风部件40设置为手持的形式,或者,可以将送风部件40设置为挂脖的形式(即通过挂绳或其他结构将送风部件40挂在用户的颈部),并通过导气管将送风部件40与罩体10的进风通口22连通以实现送风部件40的送风功能。这样设置可以使送风部件40具有多种设置形式,可以便于设置送风部件40,并且,通过将送风部件40设置成与罩体10分离的形式,可以减轻口罩100的重量,从而可以避免用户因长时间佩戴口罩100而导致面部肌肉酸胀的情况发生。
5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口罩100 的左右两侧均可以设置有固定带1,用户在佩戴口罩100时,可以将口罩100左右两侧的固定
带1分别套设在两个耳朵的根部,优选地,固定带1可以选用弹性带,这样设置可以使能够比较方便的将口罩100佩戴在面部,并且,可以保证佩戴口罩100的牢固性,可以避免在佩戴过程中口罩100掉落。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图9所示的上下方向,进风通口22可以设置在第二腔室20的顶部(即第二腔室20的上端),即第二腔室20的顶部与面部之间能够形成有进风通口22,或者,进风通口22可以设置在第二腔室20的底部(即第二腔室20的下端),即第二腔室20的底部与面部之间能够形成有进风通口22,如此设置不需要在罩体10前面的外侧设置进风通口22,从而可以避免扬尘、灰尘、沙砾等大颗粒污染物从进风通口22进而第二腔室20内,也可以避免扬尘、灰尘、沙砾等大颗粒污染物附着在罩体10表面,从而可以保证通过进风通口22进入第二腔室 20内的空气卫生,还可以降低风阻。
59.并且,不在罩体10外侧设置进风通孔45的形式还可以使口罩100的外部结构更加完整,可以满足口罩100外部结构的多样化设置,此外,不在罩体10的左右两侧设置进风通口22,可以便于在罩体10的左右两侧设置固定带1,还可以便于罩体10的左右两侧与用户的面部贴合。
60.优选地,第二腔室20的顶部与面部之间、第二腔室20的底部与面部之间均可以形成有进风通口22,这样设置可以保证进风量,可以避免用户佩戴口罩100时出现憋闷、呼吸不顺畅等问题。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2所示,罩体10可以包括中心罩部11和侧翼罩部12,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中心罩部11的左侧可以设置有侧翼罩部12,或者中心罩部11的右侧可以设置有侧翼罩部12,或者中心罩部11的左右两侧均可以设置有侧翼罩部12,优选地,中心罩部11的左右两侧均可以设置有侧翼罩部12,第一腔室30可以由中心罩部11限定出,侧翼罩部12与中心罩部11之间可以限定出第二腔室20。
62.当用户佩戴口罩100时,中心罩部11的边缘部分能够与面部贴合,并且,在图9所示的上下方向,侧翼罩部12的上边缘和/或侧翼罩部12的下边缘的至少部分结构与面部间隔开以形成进风通口22,优选地,侧翼罩部12上边缘的至少部分结构和侧翼罩部12下边缘的至少部分结构均可以与面部间隔开以形成进风通口22,如此设置可以使罩体10的结构合理,并且,不需要在罩体10上打穿孔以形成进风通口22,从而可以降低罩体10的生产难度,可以提高罩体10的生产效率。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侧翼罩部12的整体材质均可以为柔性材质,通过将侧翼罩部12的整体材质设置为柔性材质,可以使侧翼罩部12能够适应不同的面部形态,并且,可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
64.进一步地,侧翼罩部12的上边缘的柔性弱于侧翼罩部12的其他部分的柔性,或者侧翼罩部12的下边缘的柔性弱于侧翼罩部12的其他部分的柔性,或者侧翼罩部1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柔性弱于侧翼罩部12的其他部分的柔性,优选地,侧翼罩部1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柔性均弱于侧翼罩部12的其他部分的柔性,并且,侧翼罩部1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柔性大致相同。
65.可选地,可以通过将侧翼罩部12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进行加厚、折弯、内置塑性件(例如钢丝塑料)的方式来调整侧翼罩部1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柔性,优选地,侧翼罩部
1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可以使用相同的方式来调整其柔性,这样设置可以保证侧翼罩部12的上边缘和/或侧翼罩部12的下边缘与面部之间形成的进风通口22能够有效维持敞开状态,从而可以保证空气能够可靠的从进风通口22进入第二腔室20。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罩体10可以构造为可柔性变形的一体件,并且,送风部件40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送风部件40可以间隔开设置,进一步地,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两个送风部件40可以设置在罩体10的中心平面的左右两侧,如此设置可以使罩体10能够适应不同的面部形态,可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并且,可以使口罩100能够折叠,从而可以便于用户对口罩100进行收纳,进而提高了口罩100 收纳的便易性,此外,还可以便于生产罩体10,从而可以提高罩体10的生产效率。
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罩体10可以包括凸出部13,凸出部13可以向第二腔室20内凸出,凸出部13内可以形成有进风风道14,进风风道14可以将第二进风口31与第一进风口21连通,通过进风通口22进入第二腔室 2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21、进风风道14、第二进风口31进入到第一腔室30 内,以便用户将新鲜的空气吸入肺部,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凸出部13向第二腔室20外凸出,从而可以避免进风风道14凸出在罩体10的外侧,可以减小口罩100的体积。
6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2所示,送风部件40可以设置在罩体10 的外侧,并且,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当第一腔室3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腔室20 时,罩体10外侧的左右两侧均可以设置有送风部件40,送风部件40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设置在(收纳在)进风风道14内,如此设置可以减少送风部件40凸出在罩体10外侧的部分,或者可以避免送风部件40凸出在罩体10外侧,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口罩100的体积。
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送风部件40可以包括:盖板41 和风机42。其中,盖板41可以设置在罩体10的外侧,风机42可以设置在盖板41的内侧,即风机42可以设置在盖板41与罩体10之间,其中,盖板41的内侧即为盖板41的靠近罩体10的一侧,风机42工作时可以将罩体10外部的空气引入第二腔室20,从而可以保证进风量,可以避免用户佩戴口罩100时出现憋闷、呼吸不顺畅等问题,并且,这样设置可以避免风机42凸出在罩体10外侧,可以避免风机42外露,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口罩100 的体积。
7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送风部件40还可以包括:供电件43和/或电控件44。其中,供电件43可以设置在盖板41的内侧,电控件44也可以设置在盖板41的内侧,并且,供电件43和电控件44均可以设置在盖板41与罩体10之间,供电件43可以为风机42提供电量以使风机42工作,电控件44可以用来控制风机42是否工作,这样设置可以充分利用盖板41与罩体10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使各部件的结构紧凑,可以提高口罩100的空间利用率,并且,可以避免供电件43和电控件44凸出在罩体10外侧,可以避免供电件43和电控件44外露,此外,还可以使送风部件40的结构简单,可以便于装配送风部件40。
71.可选地,盖板41上可以开设有通孔45,优选地,盖板41上可以开设有两个通孔45,其中一个通孔45可以与供电件43连通,用户可以通过与供电件43连通的通孔45对供电件 43进行充电,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将usb端口、typec端口穿过与供电件43连通的通孔45 以对供电件43进行充电,这样设置可以便于用户对供电件43进行充电,可以避免因供电件 43亏电而无法为风机42提供电量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使口罩100的使用可靠,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更换供电件43,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72.进一步地,电控件44上可以设置有按键46,按键46可以穿过两个通孔45中的另一个通孔45,用户可以通过按动按键46以控制风机42是否工作,例如,当用户按动一下按键 46后,风机42开始工作,当用户再按动一下按键46后,风机42停止工作,或者,用户长按按键46三秒风机42开始工作,然后,用户长按按键46三秒风机42停止工作,这样设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风机42是否工作,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在用户不佩戴口罩100时,用户可以使风机42停止工作,从而可以避免当用户在不佩戴口罩100 时风机42还在工作,可以节约能源。
73.更进一步地,盖板41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风机挡边47,风机挡边47可以限定出安装空间,风机42可以安装在安装空间内,风机挡边47可以限定空气的流通方向,并且,风机挡边47还具有防呆作用,当安装风机42时,可以使用户或者工作人员能够迅速的得知风机 42的安装位置,从而可以提高风机42的安装效率。
7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罩体10可以设置为可水洗材质,即用户可以对罩体 10进行水洗以清洁罩体10,并且,送风部件40可拆卸地安装在罩体10上,和/或送风部件 40的接电处可以设置有防水结构。
75.具体地,如图11所示,罩体10上可以开设有送风部件安装槽15,送风部件40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送风部件安装槽15,优选地,送风部件40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卡接在送风部件安装槽15内,例如,盖板41上可以设置有卡扣,送风部件安装槽15的周壁上可以设置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接口,或者,盖板41上可以设置有卡接口,送风部件安装槽15的周壁上可以设置有与卡接口配合的卡扣。
76.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盖板41上还可以设置有卡接凹槽,送风部件安装槽15的周壁上可以设置有与卡接凹槽配合的卡接凸起,或者,盖板41上可以设置有卡接凸起,送风部件安装槽15的周壁上可以设置有与卡接凸起配合的卡接凹槽,此外,盖板41与送风部件安装槽15还可以通过凹凸槽变形配合的形式进行卡接配合,需要理解的是,上述的卡接形式均为示例性描述,送风部件40与罩体10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形式,只要能实现送风部件40与罩体10的可拆卸安装的方式均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77.当需要对罩体10进行水洗时,可以将送风部件40与罩体10分离,这样设置可以便于用户对罩体10进行水洗,并且,可以避免送风部件40由于浸水而失效,或者,当送风部件 40的接电处设置有防水结构时,也可以不将送风部件40与罩体10分离,即对送风部件40 与罩体10进行整体水洗,当然,即使送风部件40的接电处设置有可靠的密封防水结构,用户也可以将送风部件40与罩体10分离以对罩体10进行清洗。
7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口罩100还可以包括:进风处理部件50,进风处理部件50可以设置在罩体10的内侧,并且,第一进风口21处可以设置有进风处理部件50,或者,第二进风口31处可以设置有进风处理部件 50,或者,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31处均可以设置有进风处理部件50,可选地,可以在第一进风口21处设置进风处理部件50。
79.进风处理部件50可以为活性炭过滤部件和/或普通处理部件,进风处理部件50可以对经过其的气流进行除细菌和/或除雾霾和/或除灰尘处理,以使经过进风处理部件50 的气流干净、卫生,从而可以避免细菌、灰尘、雾霾等污染物进入用户的肺部,可以保证佩戴口罩100的用户的健康。
8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21可以设置有快拆结构,或者第二进风口31可以设置有快拆结构,或者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31均可以设置有快拆结构,当第一进风口21设置有快拆结构时,第一进风口21处可以设置有进风处理部件50,当第二进风口31设置有快拆结构时,第二进风口31处可以设置有进风处理部件50,当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31均设置有快拆结构时,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31 处均可以设置有进风处理部件50,并且,进风处理部件50与快拆结构可拆卸连接。
81.可选地,进风处理部件50与快拆结构可以通过卡扣和卡接口的形式卡接配合,或者,进风处理部件50与快拆结构可以通过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的形式卡接配合,或者,进风处理部件50与快拆结构可以通过插片和插槽的形式卡接配合,此外,进风处理部件50 与快拆结构还可以通过凹凸槽变形配合的形式进行卡接配合。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只要能实现进风处理部件50与快拆结构的可拆卸连接均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这样设置可以便于将进风处理部件50安装在第一进风口21和/或第二进风口31处,也可以便于将进风处理部件50从第一进风口21和/或第二进风口31处拆除,从而可以便于用户更换进风处理部件50。
8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处理部件5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片,多个处理片中的每个处理片的处理功能均不同,快拆结构可替换地安装至少一层处理片。
8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一腔室30的左右两侧均可以设置有第二腔室20,每个第二腔室20内均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1,每个第一进风口 21处均可以设置有进风处理部件50,进风处理部件50可以包括两层处理片,两层处理片分别可以为防雾霾处理片和防细菌处理片,这样设置可以对经过进风处理部件50的气流进行除雾霾以及除细菌,可以避免细菌、雾霾等污染物进入用户的肺部,可以保证佩戴口罩100的用户的健康。
84.或者,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两个第二腔室20内的两个第一进风口21处可以设置有功能不同的进风处理部件50,例如,左侧的第二腔室20内的第一进风口21处可以设置有具有防雾霾处理片的进风处理部件50,右侧的第二腔室20内的第一进风口21处可以设置有具有防细菌处理片的进风处理部件50。
85.采用此种设置形式时,用户可以对罩体10左右两侧设置的送风部件40分别进行控制,例如,当用户想要实现口罩100的防雾霾功能时,用户可以打开具有防雾霾处理片的进风处理部件50一侧的风机42,并关闭不具有防雾霾处理片的进风处理部件50一侧的风机42,以实现口罩100的防雾霾功能。
86.当用户想要实现口罩100的防细菌功能时,用户可以打开具有防细菌处理片的进风处理部件50一侧的风机42,并关闭不具有防细菌处理片的进风处理部件50一侧的风机42,以实现口罩100的防细菌功能,这样设置也可以对经过进风处理部件50的气流进行除雾霾处理以及除细菌处理,可以避免细菌、雾霾等污染物进入用户的肺部,可以保证佩戴口罩100的用户的健康。
87.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有一侧或者多层处理片的进风处理部件50以实现口罩100不同的功能。
88.此外,当用户将口罩100折叠以进行收纳时,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用户可以将口罩100的左侧和右侧进行对折,口罩100对折后进风处理部件50会被包裹在口罩100的内部,
从而可以避免收纳口罩100时对进风处理部件50造成污染,从而可以延长进风处理部件50的使用寿命。
8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一进风口21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30的左侧壁中的靠近第二腔室20的一侧,并且,第一进风口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30的右侧壁中的靠近第二腔室20的一侧,第一排风口33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30的中心区域,第一排风口33可以与罩体10外部连通,用户呼出到第一腔室30内的气体可以从第一排风口33排出至罩体10外部,这样设置可以将用户呼出到第一腔室30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排风口33排出至罩体10外部,可以避免用户呼出到第一腔室30内的气体在第一腔室30内滞留,从而可以避免因用户呼出的气体在第一腔室30内滞留而导致用户出现憋闷、呼吸不顺畅等问题,可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
9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排风口23可以设置在第二腔室20 内,并且,第二排风口23可以与第一排风口33连通设置,用户呼出到第一腔室30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排风口33、第二排风口23进入第二腔室20,并且,第二腔室20与面部之间可以形成排风通口24,排风通口24可以与罩体10外部连通,用户呼出到第二腔室20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排风通口24排出至罩体10外部,可选地,进风通口22和排风通口24可以共用,或者,在图9所示的上下方向,进风通口22可以位于第二腔室20的顶部,排风通口24可以位于第二腔室20的底部,如此设置可以可靠的将用户呼出的气体排出至罩体10 外部,可以避免用户呼出的气体在第一腔室30和/或第二腔室20内滞留,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
91.进一步地,第一排风口33处可以设置有单向排气阀34,或者,第二排风口23处可以设置有单向排气阀34,或者,第一排风口33处和第二排风口23处均可以设置有单向排气阀34,优选地,第一排风口33处可以设置有单向排气阀34,当气体从第一排风口33的靠近用户的一侧流动至第一排风口33的远离用户的一侧时,单向排气阀34处于导通状态,当气体从第一排风口33的远离用户的一侧流动至第一排风口33的靠近用户的一侧时,单向排气阀34处于截止状态(即气体无法从第一排风口33的远离用户的一侧流动至第一排风口 33的靠近用户的一侧),这样设置可以避免用户呼出的气体倒流,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
92.并且,用户呼出的气体可以经过单向排气阀34和第二腔室20的缓冲,可以避免用户呼出的气体从鼻子上方的漏气区域2冲击眼镜,从而可以避免用户佩戴口罩100时出现眼镜起雾的问题,可以提高佩戴眼镜的用户的使用体验。
93.可选地,罩体10上可以开设有单向排气阀卡接区36,单向排气阀卡接区36可以设置在第一排风口33处和/或第二排风口23处,单向排气阀34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设置在单向排气阀卡接区36。
94.例如,单向排气阀34可以通过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配合的形式设置在单向排气阀卡接区36,或者,单向排气阀34可以通过插片和插槽配合的形式设置在单向排气阀卡接区36,或者,单向排气阀34可以通过卡扣和卡接口配合的形式设置在单向排气阀卡接区36,此外,单向排气阀34还可以通过凹凸槽变形配合的形式设置在单向排气阀卡接区36,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只要能将单向排气阀34设置在单向排气阀卡接区36的连接方式均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9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一排风口33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30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区域,或者,在图9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一排风口33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30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点下方,优选地,在图9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第一排风口33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30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区域,并且,第一排风口33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30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点下方。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排风口33与用户的嘴部正对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排气阻力,并且,此处的空间较大,可以便于在此处设置尺寸较大的第一排风口33,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排气阻力,此外,可以便于在第一排风口33设置尺寸较大的单向排气阀34,与传统的鱼鳃式排气阀体相比,这种设置方式的排气流量更大,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因排气不顺畅而产生的憋闷、呼吸不顺畅等问题,进而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
9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一排风口33的宽度可以设置为w,并且,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一腔室30的最大宽度可以设置为a,w和 a可以满足关系式:a/3<w<a,即w小于a,并且,w大于三分之一a,例如,若第一腔室30的最大宽度为150mm,则第一排风口33的宽度w可以满足关系式:50mm<w< 150mm。
97.或者,第一排风口33的宽度w可以满足关系式:50mm≤w≤120mm,即第一排风口 33的宽度可以为50mm至120mm之间的任意数值。
98.此外,在图9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一排风口33的高度可以设置为h,并且,在图9 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一腔室30的最大高度可以设置为b,h和b可以满足关系式:b/5 <h<b/2,即h小于二分之一b,并且,h大于五分之一b,例如,若第一腔室30的最大高度为150mm,则第一排风口33的高度可以满足关系式:30mm<h<75mm。
99.或者,第一排风口33的高度h可以满足关系式:30mm≤h≤80mm,即第一排风口33 的高度以为30mm至80mm之间的任意数值,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排风口33的宽度设置合理,也可以使第一排风口33的高度设置合理,从而可以设置尺寸较大的第一排风口 33,可以进一步降低排气阻力,并且,可以便于在第一排风口33设置尺寸较大的单向排气阀34,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因排气不顺畅而产生的憋闷、呼吸不顺畅等问题,此外,通过设置尺寸较大的单向排气阀34,可以提高口罩100传音的通透性,当用户佩戴口罩100与人交流时,用户发出的声音可以清晰的传出口罩100,从而可以有效解决口罩100的隔音问题,可以避免因佩戴口罩100而无法顺畅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口罩100的使用体验。
10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图9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二进风口31的设置位置高于第一排风口33的设置位置,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二进风口31的设置位置和第一排风口33的设置位置符合用户的嘴部和鼻部的位置,即鼻部(上面)吸气,嘴部(下面)排气,从而可以使第二进风口31和第一排风口33的设置位置符合人体五官的位置,可以使第二进风口31和第一排风口33的设置位置合理,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
10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腔室30的壁面可以设置有减薄区 32,减薄区32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一腔室30的其他壁面的厚度,可选地,减薄区32的位置可以与用户的鼻部正对,或者,在图9所示的前后方向,减薄区32的投影可以与用户鼻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这样设置当用户佩戴口罩100时,可以减小口罩100对用户鼻部的压迫,可以降低用户鼻部所感受到的压迫感,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佩戴口罩100时的舒适感,并且,
通过在第一腔室30的壁面设置减薄区32,也可以提高口罩100传音的通透性,当用户佩戴口罩100与人交流时,用户发出的声音可以清晰的传出口罩100,从而可以更加有效的解决口罩100的隔音问题,可以进一步避免因佩戴口罩100而无法顺畅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口罩100的使用体验。
10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腔室30内可以设置有功能部件35,或者第二腔室20内可以设置有功能部件35,或者第一腔室30和第二腔室20内均可以设置有功能部件35,优选地,第一腔室30内可以设置有功能部件35,可选地,功能部件35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腔室30和/或第二腔室20内,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腔室30和/或第二腔室20内可以设置有收纳盒结构,收纳盒接口可以卡接在第一腔室30和/或第二腔室20内,功能部件35可以设置在收纳盒结构上,或者,功能部件35也可以直接卡接在第一腔室30和/或第二腔室20内。
103.可选地,卡接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配合的形式、插片和插槽配合的形式、卡扣和卡接口配合的形式以及凹凸槽变形配合的形式。
104.进一步地,功能部件35可以包括换热件,例如,功能部件35可以为发热片、暖宝宝、或者半导体,其中,半导体既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功能部件35对第一腔室30和/或第二腔室20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改善用户的面部温度,可以使用户面部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105.或者,功能部件35可以包括气味件,例如,功能部件35可以为香氛片或者植物精油疗养片,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功能部件35对第一腔室30和/或第二腔室20内的气味进行改善,可以避免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100而导致口罩100内出现异味,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功能部件35也可以同时包括气味件和换热件,以对第一腔室30和/或第二腔室20内的温度进行调节的同时,对第一腔室30和/或第二腔室20内的气味进行改善。
10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2所示,第二腔室2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并且,在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两个第二腔室20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腔室30的左右两侧,送风部件4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并且,两个送风部件40可以分别控制两个第二腔室20的第一进风口21的进风,两个送风部件40可以独立工作,两个送风部件40也可以同步工作,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送风部件40工作或者两个送风部件40同步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口罩100的可选择性以及可操作性,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10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可以设置在第二腔室20内,并且,隔板可以将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排风口23分隔开,即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排风口23可以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并且,进风通口22可以设置在隔板的靠近第一进风口21的一侧,排风通口24可以设置在隔板的靠近第二排风口23的一侧,如此设置可以避免从进风通口22 进入到第二腔室20的外界气体和用户通过第二排风口23呼出到第二腔室20的气体混合,从而可以避免用户呼出的气体流回第一腔室30,可以保证用户能够将新鲜的空气吸入肺部。
108.需要说明的是,隔板可以水平设置,隔板可以竖直设置,隔板也可以倾斜设置,隔板的具体设置形式可以根据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排风口23的具体设置位置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10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1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11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1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11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11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1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