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0:08: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磁保持继电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继电器,也是一种自动开关。和其他电磁继电器一样,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分断作用。所不同的是,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铁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磁保持继电器其触点开、合状态平时有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力所保持。当继电器的触点需要开或合状态时,只需要用正(反)直流脉冲电压激励线圈,继电器在瞬间就完成了开与合的状态转换。通常触点处于保持状态时,线圈不需要继续通电,仅靠永久磁铁的磁力就能维持继电器的状态不变。
3.随着继电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现有技术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带有辅助触点结构,辅助触点的作用主要在于反馈产品的主触点接触状态。现有技术的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是将辅助触点设置成通过衔铁部分推动,这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主要存在如下弊端:一是主触点采用推动卡推动,辅助触点通过衔铁部分推动,当衔铁部分与推动卡配合失效时,指示状态可能存在不可靠;二是装配可靠性不高,产品装配过程易产生异物;三是辅助动簧片采用衔铁部分推动,使得辅助动簧片形变大,应力大,易断裂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能够改善指示状态可靠性,提升装配可靠性和提升辅助动簧片的机械耐久性,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磁保持继电器的电气使用寿命。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辅助触点部分、推动卡和底座;所述辅助触点部分和所述推动卡分别装配在所述底座中;所述推动卡的两端分别设有可由上下方向插入的第一卡槽,以分别用来与继电器的主动簧片和继电器的衔铁部分相配合;所述推动卡的其中一侧设有侧向开口的第二卡槽;所述辅助触点部分包括辅助动簧片和辅助动触点;所述辅助动触点固定在所述辅助动簧片上并使所述辅助动簧片固定辅助动触点的位置能够相对于辅助动簧片的根部摆动;在所述辅助动簧片固定辅助动触点的位置处,还向所述推动卡的其中一侧的第二卡槽方向延伸设有辅助动簧延伸片,且辅助动簧延伸片的末端适配在所述第二卡槽中,并使得所述推动卡往返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辅助动触点移动实现辅助触点的闭合或分离。
6.所述辅助动簧片和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为一体结构,且所述辅助动簧片和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交接成90度而构成l型形状。
7.所述辅助触点部分还包括辅助动簧引出片,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呈侧向插装在底座的插槽中;所述辅助动簧片呈竖向设置,辅助动簧片的根部在辅助动触点的上方位置与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相固定。
8.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由一长条片形体弯折成z型形状构成;所述底座的插槽为设在底座的一侧边的l型侧插槽;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的对应于l型侧插槽的部分呈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所述底座的l型侧插槽中;辅助动簧引出片的底段向下露出所述l型侧插槽以作为引出脚,辅助动簧引出片的顶段向上露出所述l型侧插槽以作为辅助动簧片的固定部,并使得固定部至辅助动触点的固定处具有足够长的距离。
9.所述辅助触点部分还包括辅助静簧片和辅助静触点,所述辅助静触点固定在所述辅助静簧片上,所述辅助静簧片呈侧向插装在底座的对应插槽中,并使得所述辅助静触点与所述辅助动触点处于相适配的位置;所述底座的对应插槽中,还设有用于让位的定位凹槽。
10.所述第二卡槽由所述推动卡的其中一侧向外侧方向延伸的两块侧板构成,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的末端在厚度方向上适配在两块侧板之间;所述两块侧板之间相对于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的厚度具有较大的间隙。
11.所述底座设有沉槽,所述推动卡导向配合在所述底座的沉槽中并沿水平方向往返移动。
12.所述推动卡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柱,所述底座的沉槽的侧壁分别设有导向槽,所述推动卡的两侧的导向柱分别适配在所述底座的导向槽中。
13.所述底座的沉槽的槽底设有通口,且所述通口与所述导向槽相通;所述通口处固接一块底盖板,所述底盖板中,在对应于所述推动卡的导向柱的位置设有导向条,所述推动卡的导向柱滑动压在对应的导向条上。
14.所述推动卡的导向柱的上下面及其外侧面分别设为圆弧形;所述导向条的上端面也设为圆弧面。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在推动卡的其中一侧设有侧向开口的第二卡槽;所述辅助触点部分包括辅助动簧片和辅助动触点;所述辅助动触点固定在所述辅助动簧片上并使所述辅助动簧片固定辅助动触点的位置能够相对于辅助动簧片的根部摆动;在所述辅助动簧片固定辅助动触点的位置处,还向所述推动卡的其中一侧的第二卡槽方向延伸设有辅助动簧延伸片,且辅助动簧延伸片的末端适配在所述第二卡槽中,并使得所述推动卡往返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辅助动触点移动实现辅助触点的闭合或分离。本发明的这种结构,使辅助触点与主触点都是由统一零件(即推动卡)驱动,避免不同零件驱动时,不同零件之间配合失效,导致指示状态不可靠的风险;该结构能够提升现有动作反馈功能的可靠性。
17.2、本发明由于采用了辅助动簧引出片由一长条片形体弯折成z型形状构成;在底座的一侧边设有l型侧插槽;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的对应于l型侧插槽的部分呈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所述底座的l型侧插槽中;辅助动簧引出片的底段向下露出所述l型侧插槽以作为引出脚,辅助动簧引出片的顶段向上露出所述l型侧插槽以作为辅助动簧片的固定部,并使得固定部至辅助动触点的固定处具有足够长的距离。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利用辅助动簧引出片向上延伸后与辅助动簧片装配连接,为辅助动簧片向下延伸提供空间,辅助动簧片利用空间,向下延伸较长尺寸,通过辅助动簧片尺寸延伸,分散辅助动簧片应力,从而提升辅助触点部分的机械耐久性。
18.3、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第二卡槽由所述推动卡的其中一侧向外侧方向延伸的两块
侧板构成,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的末端在厚度方向上适配在两块侧板之间;所述两块侧板之间相对于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的厚度具有较大的间隙。本发明的这种结构,插装过程中,辅助动簧片与两侧板之间存在间隙,避免辅助动簧部分插入底座过程中与推动部件无法对准发生刮擦,保证了磁保持直流继电器辅助触点部分装配可靠性。
19.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转动一个角度);
22.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局部构造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触点部分、推动卡和接触部分相配合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触点部分与推动卡相配合的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座、辅助触点部分和推动卡相配合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座和推动卡相配合的剖视图;
27.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座和推动卡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底面翻转向上);
28.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
30.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1、接触部分(即主触点)2、辅助触点部分3、推动卡4和底座5,以及外壳7和衔铁部分8,外壳7装有灭弧磁钢9;接触部分2包括主动簧片21;所述辅助触点部分3和所述推动卡4分别装配在所述底座5中;所述推动卡4的两端分别设有可由上下方向插入的第一卡槽41、42,其中,第一卡槽41是用来与继电器的衔铁部分8相配合,第一卡槽42是用来与继电器的主动簧片21相配合;所述推动卡4的其中一侧设有侧向开口的第二卡槽43;所述辅助触点部分3包括辅助动簧片31和辅助动触点32;所述辅助动触点32固定在所述辅助动簧片31上并使所述辅助动簧片31的固定辅助动触点32的位置能够相对于辅助动簧片31的根部摆动;在所述辅助动簧片31的固定辅助动触点32的位置处,还向所述推动卡的其中一侧的第二卡槽43方向延伸设有辅助动簧延伸片33,且辅助动簧延伸片33的末端适配在所述第二卡槽43中,并使得所述推动卡4往返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辅助动触点32移动实现辅助触点的闭合或分离。
31.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动簧片31和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33为一体结构,且所述辅助动簧片31和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33交接成90度而构成l型形状。
32.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触点部分3还包括辅助动簧引出片34,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34呈侧向插装在底座5的插槽51中;所述辅助动簧片31呈竖向设置,辅助动簧片31的根部在辅助动触点32的上方位置与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34相固定。
33.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34由一长条片形体弯折成z型形状构成;所述底座5的插槽51为设在底座的一侧边的l型侧插槽;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34的对应于l型侧插
槽51的部分呈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所述底座5的l型侧插槽51中;辅助动簧引出片34的底段向下露出所述l型侧插槽以作为引出脚342,辅助动簧引出片34的顶段341向上露出所述l型侧插槽以作为辅助动簧片的固定部,并使得固定部至辅助动触点的固定处具有足够长的距离。
34.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触点部分3还包括辅助静簧片35和辅助静触点36,所述辅助静触点36固定在所述辅助静簧片35上,所述辅助静簧片35呈侧向插装在底座的对应插槽52中,并使得所述辅助静触点36与所述辅助动触点32处于相适配的位置;所述底座5的对应插槽52中,还设有用于让位的定位凹槽521。
3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槽43由所述推动卡4的其中一侧向外侧方向延伸的两块侧板44构成,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33的末端在厚度方向上适配在两块侧板44之间;所述两块侧板44之间相对于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33的厚度具有较大的间隙。
36.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设有沉槽53,所述推动卡4导向配合在所述底座5的沉槽53中并沿水平方向往返移动。
37.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卡4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柱45,所述底座5的沉槽53的侧壁分别设有导向槽54,所述推动卡4的两侧的导向柱45分别适配在所述底座5的导向槽54中。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的沉槽53的槽底设有通口531,且所述通口531与所述导向槽54相通;所述通口531处固接一块底盖板6,所述底盖板6中,在对应于所述推动卡4的导向柱45的位置设有导向条61,所述推动卡4的导向柱45滑动压在对应的导向条61上。
39.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卡4的导向柱45的上下面及其外侧面分别设为圆弧形;所述导向条61的上端面也设为圆弧面。
40.本发明的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采用了在推动卡4的其中一侧设有侧向开口的第二卡槽43;所述辅助触点部分3包括辅助动簧片31和辅助动触点32;所述辅助动触点32固定在所述辅助动簧片31上并使所述辅助动簧片31的固定辅助动触点32的位置能够相对于辅助动簧片31的根部摆动;在所述辅助动簧片31的固定辅助动触点的位置处,还向所述推动卡4的其中一侧的第二卡槽43方向延伸设有辅助动簧延伸片33,且辅助动簧延伸片33的末端适配在所述第二卡槽43中,并使得所述推动卡4往返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辅助动触点32移动实现辅助触点的闭合或分离。本发明的这种结构,通过推动卡4运动控制继电器辅助触点的运动,同时推动主触点运动,从而控制继电器通断负载。通过辅助触点部分接入外部监测电路,以监测推动卡的动作情况;当线圈部分输入脉冲后,衔铁部分动作,并带动推动卡接通主电路,推动卡上侧板驱使辅助动簧片接触辅助静簧片,使得辅助触点回路接通,从而向外部电路输入反馈信号,表示推动卡已动作,继电器接通;当线圈部分输入反向脉冲后,衔铁部分逆向动作,并带动推动卡断开主电路,推动卡上侧板驱使辅助动簧片远离辅助静簧片,使得辅助触点回路断开,从而向外部电路输入反馈信号,表示推动卡已复位,继电器断开。本发明使辅助触点与主触点都是由统一零件(即推动卡)驱动,避免不同零件驱动时,不同零件之间配合失效,导致指示状态不可靠的风险;该结构能够提升现有动作反馈功能的可靠性。
41.本发明的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采用了辅助动簧引出片34由一长条片形体弯折成z型形状构成;在底座的一侧边设有l型侧插槽51;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34的对应于l型侧插槽的部分呈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所述底座的l型侧插槽51中;辅助动簧引出片
34的底段向下露出所述l型侧插槽以作为引出脚342,辅助动簧引出片34的顶段341向上露出所述l型侧插槽以作为辅助动簧片31的固定部,并使得固定部至辅助动触点的固定处具有足够长的距离。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利用辅助动簧引出片向上延伸后与辅助动簧片装配连接,为辅助动簧片向下延伸提供空间,辅助动簧片利用空间,向下延伸较长尺寸,通过辅助动簧片尺寸延伸,分散辅助动簧片应力,从而提升辅助触点部分的机械耐久性。
42.本发明的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采用了第二卡槽43由所述推动卡4的其中一侧向外侧方向延伸的两块侧板44构成,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33的末端在厚度方向上适配在两块侧板44之间;所述两块侧板44之间相对于所述辅助动簧延伸片33的厚度具有较大的间隙。本发明的这种结构,插装过程中,辅助动簧片与两侧板之间存在间隙,避免辅助动簧部分插入底座过程中与推动部件无法对准发生刮擦,保证了磁保持直流继电器辅助触点部分装配可靠性。
43.本发明的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是将辅助触点设置在推动卡上,并且可以将主触点间的间隙设计成大于辅助触点的间隙,这样l型形状的辅助动簧片的延伸片33,一方面可以通过两个侧板44间的间隔,保证辅助触点的间隙不用做到跟主触点的间隙那么大,有一定可以缩小辅助触点占据空间的作用;另外,辅助动触点是在l型的拐弯处,所以延伸片33动作过程,使得辅助触点闭合后,延伸片33还可以再往闭合方向走超行程,以及延伸片33的活动范围跟随推动卡可以运动较大距离,使得辅助触点间并不需要运动太多。
44.上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