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全反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5 23:38: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子像素,由相邻设置的一滤光片与一黑色矩阵定义;一反射层,位于该子像素下方;至少一第一立体电极,位于该子像素的该黑色矩阵下方,其中该第一立体电极的一宽度小于该黑色矩阵的一宽度;以及一显示介质层,位于该子像素与该反射层之间,其中该第一立体电极的高度大于该显示介质层的厚度之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介电层,围绕该第一立体电极;以及一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一第一透明电极,其中该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一立体电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的宽度大致相同于该子像素的该滤光片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上且具有一顶面与一侧壁,该反射层的该顶面、该侧壁以及该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顶面定义出阶梯状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透镜层,设置于该子像素与该显示介质层之间;一第二透明电极,位于该第一透镜层与该显示介质层之间;以及一第二介电层,位于该第二透明电极与该显示介质层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档墙,设置于该第二介电层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且位于该子像素外围;以及一第二立体电极,设置于该档墙中。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介电层覆盖该反射层的该顶面与该侧壁,且该第一介电层与该第一透镜层分开。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三介电层,覆盖该反射层的该顶面与该侧壁,其中该第一介电层接触该第一透镜层且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分开。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立体电极的该宽度在1μm至32μm的范围中。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透镜层,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与该反射层之间,其中该第二透镜层与该反射层之间具有空气间隙;以及一第三透明电极,位于该子像素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的宽度大于该第三透明电极的宽度。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介电层延伸至该第三透明电极上,且该第三透明电极与该子像素分开。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介电层延伸至该薄膜晶体
管基板上,且该第三透明电极与该第一介电层分开。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全反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四介电层,覆盖该第三透明电极,其中该显示介质层位于该第四介电层与该第一介电层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反射显示器,包括子像素、反射层、至少一第一立体电极以及显示介质层。子像素由相邻设置的滤光片与黑色矩阵定义。反射层位于子像素下方。第一立体电极位于子像素的黑色矩阵下方。第一立体电极的宽度小于黑色矩阵的宽度。显示介质层位于子像素与反射层之间。第一立体电极的高度大于显示介质层的厚度之半。的厚度之半。的厚度之半。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佑 田堃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2/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