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设备状态检测电路及设备状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5 22:1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力继电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状态检测电路及设备状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升级,线路上多台开关的保护配合已成为配网线路继保配置的趋势,日益复杂的网架和保护功能的升级,对配网继保开关的配合要求更加严格,相应的验收调试要求也愈发复杂,为适应日渐精细的配网多台开关的保护调试要求(如智能分布式、电压电流型),需实现一组馈线与多台开关同时配合进行升流调试,模拟故障并仿真故障切除动作。当前的调试方式有一次升流,但是此方法需要有大电流发生器以及复杂的改线,调试过程漫长,可以实现的大电流有限,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二次模拟,但是此方法接线复杂,并且只能通过时序的模拟来实现故障动作切除电流的情境,难以发现调试过程中隐藏的功能错误情况。
3.调试设备时,需用继电器接入各台保护终端电流端子,在模拟电流回路,需要在每一台设备串联接入回路,设备接线冗杂易出错。调试过程中,往往因为接线杂乱、人为失误等原因导致接线松动,回路断线,导致升流失败,故障测试结果不满足测试要求。接线断线点隐蔽,需要人工反复查找确认并升流试验确认,耗时长、工作效率低。模拟故障时,因二次升流升压,开关动作情况无法即时反馈,只能通过继保仪持续升流状态来模拟开关状态,当出现开关异常动作情况时,因升流状态不可更改,无法真实反馈实际情况,设备调试结果失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明名称,可以精准完成调试验收工作,接线方便快捷,可以快速查找断路点所在位置,提高调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5.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状态检测电路,该设备状态检测电路包括:
6.第一电流输入端、第二电流输入端和至少两条检测支路;每条所述检测支路包括:第一电流输出端、第二电流输出端和指示模块;
7.所述第一电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流输入端用于输入检测电流,所述第一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流输出端与对应的指示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二电流输出端用于与待检测设备电连接,所述指示模块用于根据流过的电流发出指示信号。
8.可选地,所述检测支路还包括:线路开关,所述第二电流输出端通过所述线路开关与对应的指示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
9.可选地,所述指示模块包括蜂鸣器和/或指示灯。
10.可选地,所述设备状态检测电路还包括:
11.电源、与所述至少两条检测支路一一对应的至少两条控制支路;每条所述控制支路包括继电器线圈、信号输入端以及极性转换模块;
12.所述电源的第一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的第二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对应的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对应的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13.所述极性转换模块配置为在对应的信号输入端输入控制信号时将所述电源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并将所述电源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14.所述设备状态检测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继电器线圈一一对应的继电器开关,所述第一电流输入端通过对应继电器开关与对应的第一电流输出端电连接。
15.可选地,所述设备状态检测电路还包括总开关,所述电源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总开关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16.可选地,所述极性转换模块包括: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
17.所述第一信号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开关的控制端与对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18.所述第二信号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开关的控制端与对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19.可选地,所述极性转换模块还包括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被配置为在导通时将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并将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20.可选地,所述复位开关包括第一复位子开关和第二复位子开关;
21.所述第一复位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22.所述第二复位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23.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状态检测装置,该设备状态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状态检测电路,所述壳体暴露出所述第一电流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流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流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输出端和所述指示模块。
24.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流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流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流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输出端和所述指示模块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表面。
25.本实施例通过集成接线端子,避免多处接线,所有断路情况集中反馈到指示模块,利用指示模块将人工多处查找的断线点,转换为可见的指示信号,通过指示模块查看即可判断回路的通断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因接线断线点隐蔽,需要人工反复查找并确认导致耗时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从而实现快速查找断路点所在位置,提高调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设备状态检测电路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设备状态检测电路图;
2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设备状态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0.实施例一
3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设备状态检测电路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待测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状态检测电路,该设备状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流输入端in1、第二电流输入端in2和至少两条检测支路;每条检测支路包括:第一电流输出端out1、第二电流输出端out2和指示模块10。
32.第一电流输入端in1和第二电流输入端in2用于输入检测电流,第一电流输出端out1与第一电流输入端in1电连接,第二电流输出端out2与对应的指示模块10的第一端电连接,指示模块10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流输入端in2电连接;第一电流输出端out1与对应的第二电流输出端out2用于与待检测设备电连接,指示模块10用于根据流过的电流发出指示信号。
33.本实施例以检测支路1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当调试设备时,电流信号经第一电流输入端in1输入,经第一电流输出端out1接入待测试设备首端,待测试设备末端与第二电流输出端out2连接,第二电流输出端out2与指示模块10的第一端电连接,指示模块10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流输入端in2电连接形成电流回路。当回路正常接通时,指示模块10发出正常状态的指示信号;当回路断开时,指示模块10发出异常状态的指示信号。当串入多台待检测设备时,逐个接通各检测支路,可判断回路断点处于哪个线路单元。检测支路2的原理同上,不再赘述。
34.需要说明的是该设备状态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两条检测支路是指检测支路的条数可以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本发明实施例对检测支路的具体条数并不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进行设置。
35.本实施例通过集成接线端子,避免多处接线,所有断路情况集中反馈到指示模块,利用指示模块将人工多处查找的断线点,转换为可见的指示信号,通过指示模块查看即可判断回路的通断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因接线断线点隐蔽,需要人工反复查找并确认导致耗时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从而实现快速查找断路点所在位置,提高调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36.可选地,检测支路还包括:线路开关,第二电流输出端通过线路开关与对应的指示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
37.通过线路开关的分合位,控制串联开关数量,可容纳多路电流输入,完成多电源电流的输入;当多个检测支路同时进行调试时,设置线路开关可以对每条检测支路的通断进行灵活控制。可以根据需要闭合或断开线路开关,既能对单条检测支路进行调试,同时也可
以对所有串入的检测支路进行调试。
38.可选地,指示模块包括蜂鸣器和/或指示灯。
39.其中,指示模块可以为蜂鸣器,当回路正常接通时,蜂鸣器鸣一声后不再发声;当回路断开时,蜂鸣器一直发出声响;指示模块也可以为指示灯,当回路正常接通时,指示灯常亮;当回路断开时,信号指示灯灭。
4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设备状态检测电路图,参考图2,可选地,设备状态检测电路还包括:
41.电源、与至少两条检测支路一一对应的至少两条控制支路;每条控制支路包括继电器线圈、信号输入端以及极性转换模块;
42.电源的第一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电源的第二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对应的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对应的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43.极性转换模块配置为在对应的信号输入端输入控制信号时将电源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并将电源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44.设备状态检测电路还包括与继电器线圈一一对应的继电器开关,第一电流输入端通过对应继电器开关与对应的第一电流输出端电连接。
45.具体的,模拟故障时,故障测试电流根据模拟故障位置点,通过线路开关的分合位,控制串联开关数量,可容纳多路电流输入,完成多电源电流的输入;当回路接通,信号指示灯常亮,代表线路接线正常;当电流输入端接入的电流不断增大,将电流升流至特定保护动作值,当增大到一定值的时候,待测试设备保护动作,即自动短路,并且待测试设备输出一个信号,该信号会传送到信号输入端,从而使得继电器线圈ka1动作,控制继电器的开关ka1断开回路,进而将待测试设备从电流回路中分离出来。电流回路切除,指示灯灭,真实直观反映故障电流被待检测设备动作切除过程,开关保护动作过程转换为信号指示明灭,对于环网接入自动化开关,需多台开关同时进行调试,则逐个接入检测支路2、检测支路3等支路,实现多开关串联接入情景仿真。通过继电器控制内部接线通断,完成故障电流的切除动作模拟,模拟真实故障时,保护动作情况,精确判断保护设备动作准确性,高效完成保护策略模拟验收工作。
46.继续参考图2,可选地,设备状态检测电路还包括总开关s1,电源的第一端通过总开关s1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47.其中,当总开关s1闭合时,电源的第一端通过总开关s1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为极性转换模块供电。调试结束后,断开总开关s1,不在为极性转换模块供电。
48.继续参考图2,可选地,极性转换模块包括:第一信号开关1和第二信号开关4;
49.第一信号开关1的第一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一信号开关1的第二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信号开关1的控制端与对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50.第二信号开关4的第一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二信号开关4的第二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信号开关4的控制端与对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51.当电流升流至特定保护动作值时,待测试设备自动短路保护动作开启,待测试设备输出一个信号到信号输入端,第一信号开关1的控制端、第二信号开关4的控制端均与对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此时,第一信号开关1和第二信号开关4闭合,从而使得继电器线圈ka1动作,控制继电器的开关ka1断开回路,进而将待测试设备从电流回路中分离出来。
52.可选地,极性转换模块还包括复位开关,复位开关被配置为在导通时将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并将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53.复位开关将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实现极性反接,从而改变电流流向,无需额外提供反向电源,简化电路,降低成本。
54.继续参考图2,可选地,复位开关包括第一复位子开关2和第二复位子开关3;
55.第一复位子开关2的第一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复位子开关2的第二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56.第二复位子开关3的第一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复位子开关3的第二端与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57.模拟故障结束后,可以通过第一复位子开关2和第二复位子开关3完成复位动作。当需要复位时,第一复位子开关2与第二复位子开关3均闭合,电流依次经过极性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流过继电器线圈ka1电流较小达不到动作条件,继电器的开关ka1依然断开,完成复位。
58.实施例二
5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设备状态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状态检测装置,该设备状态检测装置包括壳体20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状态检测电路,壳体暴露出第一电流输入端in1、第二电流输入端in2、第一电流输出端out1、第二电流输出端out2和指示模块10。
60.由于设备状态检测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状态检测电路,因此上述设备状态检测装置与设备状态检测电路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1.可选地,第一电流输入端in1、第二电流输入端in2、第一电流输出端out1、第二电流输出端out2和指示模块10位于壳体20的同一表面。
62.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电流输入端in1、第二电流输入端in2、第一电流输出端out1、第二电流输出端out2和指示模块10设置于壳体20的同一表面上,通过指示模块10的故障显示来分析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以及故障发生的原因,可以缩短故障排障时间,提高调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63.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