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6:55: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光源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投影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源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实际生活中,投影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保证良好的投影和观看效果,需要对投影设备的投影画面进行校正。
3.相关技术中,光源系统添加红、绿、蓝等纯激光与荧光合光,以提高系统效率和色域,荧光与激光的合光方式为在匀光器件前添加区域镀膜镜片进行扩展量合光,为了不损失能量,在合光处激光的角度必须和荧光接近,因此,区域的面积由纯激光的扩展量决定,当纯激光扩展量较大时,区域较大,荧光损失就会增加;纯激光由多颗激光器拼成,单颗激光器扩散角度很小,为了在区域获得小的光斑,需要在区域前进行一次面角转换,使角分布变成面分布,原来的面分布变成角分布,需要在区域前进行一次面角转换,导致入射方棒的角分布是一些离散的点。
4.然而,相关技术中,由于单颗激光器的光斑较小,使得进入方棒的角分布不连续,导致匀光效果差;另外,由于纯激光是通过拼接的方式实现合光,该方式增大了扩展量,导致区域镀膜较大,荧光损失较多,能量利用效率不高。
5.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源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匀光效果好、扩展量小且能量利用率高的光源系统。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其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一导光元件以及第一合光元件;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分别包括多个激光器,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分别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导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光源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合光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一导光元件相对设置;
8.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出多个射向所述第一导光元件的第一光束组,所述第一光束组包括多个分别由所述第一光源的多个激光器发出的第一激光束;
9.所述第一导光元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束组引导至所述第一合光元件;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出射向所述第一合光元件的第二光束组,所述第二光束组包括多个分别由所述第二光源的多个激光器发出的第二激光束;所述第一合光元件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光束组且反射所述第二光束组,以将所述第一光束组和所述第二光束组合光形成第一合光;所述第一合光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束组和多个所述第二光束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所述第一合光中的多个所述第一激光束和多个所述第二激光束沿第三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垂直。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错位间隔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导光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之间的错位距离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光元件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或所述第一导光元件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光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的错位距离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一光源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的错位距离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
14.优选的,所述光源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一导光元件之间的第一半波片,所述第一光源的激光器发出的激光通过所述第一半波片实现偏振态转变以形成所述第一激光束;所述第一激光束为p偏振光,所述第二激光束为s偏振光。
15.优选的,所述光源系统还包括第三光源、第四光源、第二导光元件以及第二合光元件;
16.所述第三光源和所述第四光源分别包括多个激光器,所述第三光源和所述第四光源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第二导光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三激光器和所述第一合光元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合光元件与所述第四光源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三导光元件相对设置;
17.所述第三光源用于发出多个射向所述第二导光元件的第三光束组,所述第三光束组包括多个分别由所述第三光源的多个激光器发出的第三激光束;所述第二导光元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光束组引导至所述第二合光元件;所述第四光源用于发出射向所述第二合光元件的第四光束组,所述第四光束组包括多个分别由所述第四光源的多个激光器发出的第四激光束;所述第二合光元件用于透射所述第三光束组并反射所述第四光束组,以将所述第三光束组和所述第四光束组合光形成第二合光;所述第二合光中的多个所述第三光束组和多个所述第四光束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所述第二合光中的多个所述第三激光束和多个所述第四激光束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所述第一合光依次透过所述第二导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合光元件,并使所述第一合光和所述第二合光相互填充对方激光束之间的间隙以形成出射合光。
18.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合光元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错位间隔设置。
19.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合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位设置,所述第二导光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合光元件之间的错位距离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
20.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光元件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合光元件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或所述第二导光元件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合光元件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
21.优选的,所述第三光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四光源之间的错位距离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三光源在所述第二方向
上与所述第四光源之间的错位距离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
22.优选的,所述光源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光源与所述第二导光元件之间的第二半波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光源与所述第二合光元件之间的第三半波片,多个所述第三光源发出的激光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半波片实现偏振态转变以形成所述第三激光束,多个所述第四光源发出的激光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半波片实现偏振态转变以形成所述第四激光束;所述第一激光束和所述第二激光束均为p偏振光,所述第三激光束和所述第四激光束均为s偏振光。
23.优选的,所述第一合光元件包括多个第一反射区域以及多个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与所述第一透射区域依次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光束组,所述第一透射区域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光束组;所述第二合光元件包括多个第二反射区域以及多个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与所述透射区域依次交替排列,所述第二反射区域用于反射所述第四光束组且透射所述第一光束组、第二光束组,所述第二透射区域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光束组、第二光束组和所述第三光束组。
24.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光源系统中,将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别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错位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使得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组和第二光源发出的第二光束组经过第一合光元件合光获得第一合光,该第一合光中的多个第一光束组和多个第二光束组沿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第一合光中的多个第一激光束和多个第二激光束沿第三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垂直,通过上述设置获得的第一合光的光斑分布连续,有效改善光源系统的匀光效果;另外,通过沿两个不同的方向(即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插缝设置并偏振合光的方式进行合光处理,使得出射激光束的扩展量稀释量小,有效减小区域镀膜面积,减少荧光损失,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6.图1为本发明光源系统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光源系统实施方式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光源系统实施方式一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29.图4中本发明光源系统实施方式一的第一光束组和第二光束组合光后的光斑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的光源系统和相关技术的光源系统的光斑通过方棒后出射的出口照度分布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光源系统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光源系统实施方式二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光源系统实施方式二的第一合光元件和第二合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实施方式一
36.请参阅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系统100,其包括第一光源1、第二光源2、第一导光元件3、第一合光元件4。
37.所述第一光源1包括多个激光器,所述第一光源1的多个激光器分别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相互排列间隔设置、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即y轴方向)排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光源1用于发出多个射向所述第一导光元件3的第一光束组110,所述第一光束组110包括由分别由所述第一光源1的多个激光器分别发出的多个第一激光束。
38.所述第二光源2包括多个激光器,所述第二光源2的多个激光器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排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光源2的多个激光器和所述第一光源1的多个激光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依次交替排列错位且相互之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所述第二光源2用于发出射向所述第一合光元件4的第二光束组210,所述第二光束组210包括由分别由所述第二光源2的多个激光器分别发出的多个第二激光束。
39.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出s偏振光和p偏振光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第一光源1的激光器发出的偏振光和所述第二光源2的激光器发出的偏振光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的选择,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源1和所述第二光源2的激光器均用于发出s偏振光。
40.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系统100还包括一个用于改变激光束的偏振态的第一半波片5(即二分之一波片),该第一半波片5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1与所述第一导光元件3之间,各所述第一光源1的激光器发出的s偏振光透过所述第一半波片5实现偏振态转变以形成p偏振光,该p偏振光作为所述第一激光束,而所述第二光源2的激光器发出的s偏振光作为所述第二激光束。当然,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激光器均用于发出p偏振光也是可行,此时需要设置第一半波片对第一光源的激光器或对第二光源的激光器发出的p偏振光进行偏振态转变;或者,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激光器其中一个发出s偏振光,另外一个发出p偏振光也是可行,此时无需设置第一半波片进行偏振态的转变。
4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光源1和所述第二光源2的高度方向,而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光源1和所述第二光源2的长度方向,即使得所述第一光源1与所述第二光源2沿所述第一方向实现上下错位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光源1与所述第二光源2沿所述第二方向实现了左右错位间隔设置,为相邻的所述第一激光束和所述第二激光束之间的左右插缝设置提供了条件。
42.进一步的,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的相对距离是不限的,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错位距离、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错位距离,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详参图3所示,所述第一光源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光源2之间的错位距离h0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沿之间的中心距离一半,
所述第一光源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光源2之间的错位距离l0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
43.所述第一导光元件3为光学反射镜,其与所述第一光源1相对间隔设置,该第一导光元件3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束组110引导至所述第一合光元件4。
44.所述第一合光元件4为偏振镀膜反射镜,其分别与所述第二光源2和所述第一导光元件3相对间隔设置,具体的,该第一合光元件4可以透射p偏振光、反射s偏振光,该第一合光元件4用于反射由s偏振光组成的所述第二光束组210,且用于透射由p偏振光组成的所述第一光束组110;当然,第一合光元件也可以根据第一激光束和第二激光束具体的偏振态进行具体的设置。
45.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导光元件与第一合光元件之间的具体位置设置是不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光元件3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4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错位间隔设置。
46.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导光元件3和所述第一合光元件4沿所述第一方向也相互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导光元件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4之间的错位距离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
47.作为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导光元件3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4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此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设置就无需考虑在第一方向上的错位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束组110通过所述第一导光元件3反射至所述第一合光元件4,所述第一合光元件4反射所述第二光束组210且透射所述第一光束组110,以将所述第一光束组110和所述第二光束组210合光形成第一合光,此时,所述第一合光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束组110和多个所述第二光束组210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且所述第一合光中的多个所述第一激光束和多个所述第二激光束沿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即y’轴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以使多个所述第一激光束与多个所述第二激光束沿所述第一方向是实现上下插缝设置和沿所述第三方向左右插缝设置并偏振合光形成第一合光,该第一合光作为出射合光,图4示出了该出射合光的光斑分布示意图,从图4可见,所述第一光束组110与所述第二光束组210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间排列,而每一所述第一光束组110上的四个光斑点分别表示四个沿所述第三方向相互错位设置的第一激光束所形成的光斑,每一所述第二光束组210上的四个光斑点分别表示四个沿所述第三方向相互错位设置的第二激光束所形成的光斑,该第一合光的光斑分布连续,使得第一合光的光斑分布均匀,从而改善光源系统100的匀光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导光元件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大于第一合光元件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也是可行的。
48.更优的,所述光源系统100还包括散射导光组件6、散射装置7、出射导光组件8以及方棒9。
49.所述散射导光组件6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合光元件4出射的第一合光引导至所述散射装置7;具体的,所述散射导光组件6包括第一透镜61以及反射镜62,所述第一透镜61透射所述第一合光至所述反射镜62,所述反射镜62反射所述第一合光至所述散射装置7。
50.所述散射装置7为散射轮,该散射轮用于对所述第一合光进行面角转换,经过所述散射装置7散射后的第一合光的光斑分布更加均匀。
51.所述出射透镜组8将经面角转换后的第一合光引导至所述方棒9以实现向外出射;具体的,所述出射透镜组8包括第二透镜81、第三透镜82以及区域镀膜反射镜83,经面角转换后的第一合光依次从所述第二透镜81和所述第三透镜82透射至所述区域镀膜反射镜83上,所述区域镀膜反射镜83反射经面角转换后的第一合光且透射外部荧光80,以使第一合光与外部荧光80进行合光,经过合光后的第一合光与外部荧光80射入所述方棒9以通过所述方棒9进行匀光处理,最终通过所述方棒9向外出射。
52.上述结构中,定义相邻两颗的激光器的距离为l,若要使l/2(即)处光强与l处相同,根据高斯散射的公式:
53.p(θ)=p0×
exp(0.5
×
(θ/σ)2),
54.式中:
55.θ是指第一、第二激光束经过出射透镜之后的角度差;
56.p(θ)是指在偏离中心方向θ角度之后的光强度,随着θ的增大,p(θ)变小;
57.p0是指中心方向的光强度;
58.α是指降到中心光强50%处的散射角角度;
59.σ是指标准散射角,由散射轮的散射角度确定,对于同一个散射轮为定值。
60.假设所述第一透镜61的焦距为f,则相邻两颗的激光器在所述散射装置7处的角度差

θ=arctan(0.5l/f),若要使

θ/2处的强度与最强光强相等,则有

θ/2=α,即散射角度α=0.5
×
arctan(0.5l/f)。假设l=6mm,f=50mm,则可以算出散射角度α=3.4
°
。使用上下左右插缝设置并偏振的方式合光之后,距离变成了原来的一半,l=3mm,从而散射角度α=1.7
°
,为原来的一半。若激光合光之后整个光斑的最大角度为9
°
,则不使用偏振插缝合光,其光斑经过所述散射装置7后的最大角度约为12.4
°
,通过偏振插缝合光的光斑经过所述散射装置7后的角度为10.7
°
,比原方案节省的扩展量约25%,因此,所述区域镀膜反射镜83镀膜的面积可以减小约25%,荧光利用效率可以提高2-3%。
61.同时参阅图5所示,其中,图5(a)为相关技术的光源系统的光斑通过方棒后出射的出口照度分布的示意图,即无偏振插缝合光后的光斑的方棒出口照度分布的示意图,无偏振插缝合光后的光斑的对比度((最大照度-最小照度)/平均照度)为0.67,而图5(b)为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光斑通过方棒后出射的出口照度分布的示意图,即经上下左右插缝并偏振合光的光斑的方棒出口照度分布的示意图,该偏振插缝合光的光斑对比度为0.21,仅为原来相关技术的对比度的1/3,匀光效果提升。
62.因此,在上述结构中,通过上下左右插缝设置并偏振合光的方式进行合光处理,该结构设置有效减小出射激光束的扩展量的稀释量,使得所述区域镀膜反射镜83的镀膜面积减少,从而减少荧光损失,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另外,由于出射的第一激光束和第二激光束有不同的偏振态,且两者均经过散射轮进行散射处理,有利于消除第一合光中的散斑。
63.实施方式二
64.请参阅图6-8所示,实施方式二的光源系统100a与实施方式一的光源系统的结构部分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将结合具体的结构对实施方式二的光源系统100a不同于实施方式一的光源系统的部分展开描述:
65.所述光源系统100a包括第一光源1a、第二光源2a、第三光源3a、第四光源4a、第一导光元件5a、第一合光元件6a、第二导光元件7a以及第二合光元件8a。
66.所述第一光源1a包括多个激光器,所述第一光源1a的多个激光器分别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相互排列间隔设置、沿第二方向(即y轴方向)排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光源1a用于发出多个射向所述第一导光元件5a的第一光束组110a,所述第一光束组110a包括由由所述第一光源1a的多个激光器分别发出的多个第一激光束。
67.所述第二光源2a包括多个激光器,所述第二光源2a的多个激光器分别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排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光源2a的多个激光器和所述第一光源1a的多个激光器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依次交替排列错位且相互之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所述第二光源2用于发出射向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的第二光束组210a,所述第二光束组210a包括由分别由所述第二光源2a的多个激光器分别发出的多个第二激光束。
68.所述第三光源3a包括多个激光器,所述第三光源3a的多个第三激光器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排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光源3a用于发出多个射向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的第三光束组310a,所述第三光束组310a包括由所述第三光源3a的多个激光器分别发出的多个第三激光束。
69.所述第四光源4a包括多个激光器,所述第四光源4a的多个第四激光器分别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相间排列设置;所述第四光源4a的多个第四激光器和所述第三光源3a的多个第三激光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依次交替排列,所述第四光源4a用于发出射向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的第四光束组410a,所述第四光束组210a包括由所述第四光源4a的多个激光器分别发出的多个第四激光束。
70.进一步的,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的相对距离是不限的,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下错位的距离、沿所述第二方向左右错位的距离,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详参图7所示,所述第一光源1a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光源2a之间的错位距离h0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一光源1a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光源2a之间的错位距离l0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第三光源与第四光源之间的相对距离也是不限的,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第三光源与第四光源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下错位的距离、沿所述第二方向左右错位的距离,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光源3a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四光源4a之间的错位距离h1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三光源3a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四光源4a之间的错位距离l1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错位距离h0可以与错位距离h1相同,上述的错位距离l0可以与错位距离l1相同。
7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出s偏振光和p偏振光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第一光源1a、第二光源2a、第三光源3a和第四光源4a的激光器分别发出的偏振光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的选择,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源1a、第二光源2a、第三光源3a和第四光源4a的激光器均用于发出p偏振光。
72.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所述第一光源1a的激光器发出的p偏振光作为第一激光束;各所述第二光源2a的激光器发出的p偏振光作为第二激光束。
73.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系统100a还包括用于改变激光束的偏振态的第二半波片9a和第三半波片10a,其中,所述第二半波片9a设置于所述第三光源3a与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之
间,各所述第三光源3a的激光器发出的p偏振光透过所述第二半波片9a实现偏振态转变以形成s偏振光,该s偏振光作为所述第三激光束;所述第三半波片10a设置于所述第四光源4a与所述二合光元件8a之间,各所述第四光源4a的激光器发出的p偏振光透过所述第三半波片10a实现偏振态转变以形成s偏振光,该s偏振光作为所述第四激光束。
74.所述第一导光元件5a为光学反射镜,其与所述第一光源1a相对间隔设置,该第一导光元件5a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光束组110a出射至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
75.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为区域镀膜反射镜,其分别与所述第二光源2a和所述第一导光元件5a相对间隔设置,具体的,详参图8(a)所示,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包括多个第一反射区域61a以及多个第一透射区域62a,所述第一反射区域61a与所述透射区域62a相间排列,所述第一反射区域61a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光束组210a,所述第一透射区域61a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光束组110a。
76.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为光学偏振反射镜,反s光透p光,其与所述第三光源3a相对间隔设置,该第二导光元件7a用于引导所述第三光束组310a、第一光束组110a、第二光束组210a、出射至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
77.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为偏振区域镀膜反射镜,其分别与所述第四光源4a和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相对间隔设置,具体的,详参图8(a)所示,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包括多个第二反射区域81a以及多个第二透射区域82a,所述第二反射区域81a与所述第二透射区域82a相间排列,所述第二反射区域81a,为透p光反s光,用于反射所述第四光束组410a且透射、所述第一光束组110a、所述第二光束组210a,所述第二透射区域82a用于透射所述第三光束组310a、所述第二光束组210a、所述第一光束组110a。
78.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导光元件与第一合光元件之间的具体位置设置是不限的,第二导光元件与第二合光元件之间的具体位置设置也是不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光元件5a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错位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与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错位间隔设置。
79.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导光元件5a和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沿所述第一方向也相互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导光元件5a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之间的错位距离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和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沿所述第一方向也相互错位设置,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之间的错位距离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激光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的一半。
80.作为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导光元件5a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均小于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所述第一导光元件5a、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与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设置就无需考虑在第一方向上的错位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光元件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大于第一合光元件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第二导光元件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大于第二合光元件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投影尺寸也是可行。
8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束组110a通过所述第一导光元件5a反射至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所述第一合光元件6a反射所述第二光束组210且透射所述第一光束组110,以
将所述第一光束组110a和所述第二光束组210a合光形成第一合光,此时,所述第一合光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束组110a和多个所述第二光束组210a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且所述第一合光中的多个所述第一激光束和多个所述第二激光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以使多个所述第一激光束与多个所述第二激光束沿所述第一方向是实现上下插缝设置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实现左右插缝设置并偏振合光形成第一合光。
82.所述第三光束组310a通过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反射至所述第一合光元件8a,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反射所述第四光束组410a且透射所述第三光束组310a,以将所述第三光束组310a和所述第四光束组410a合光形成第二合光,此时,所述第二合光中的多个所述第三光束组310a和多个所述第四光束组410a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且所述第二合光中的多个所述第三激光束和多个所述第四激光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以使多个所述第三激光束与多个所述第四激光束沿所述第一方向是实现上下插缝设置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实现左右插缝设置并偏振合光形成第二合光。
83.所述第一合光依次透过所述第二导光元件7a和所述第二合光元件8a,并使所述第一合光和所述第二合光相互填充对方激光束之间的间隙以形成出射合光,该出射合光的光斑大小与单个激光器类似,其光斑的分布更加连续,扩展量维持率好,通过第一合光和第二合光的互相填充,有效减少相邻的光斑之间的间隙,使得光斑的面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光源系统100a的匀光效果。
84.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光源系统中,将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别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错位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使得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组和第二光源发出的第二光束组经过第一合光元件合光获得第一合光,该第一合光中的多个第一光束组和多个第二光束组沿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第一合光中的多个第一激光束和多个第二激光束沿第三方向依次交替插缝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垂直,通过上述设置获得的第一合光的光斑分布连续,有效改善光源系统的匀光效果;另外,通过沿两个不同的方向(即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插缝设置并偏振合光的方式进行合光处理,使得出射激光束的扩展量稀释量小,有效减小区域镀膜面积,减少荧光损失,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8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