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富硒平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与流程

2022-02-24 16:37: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现代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富硒平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技术背景
2.硒是人体需要从外界获取而无法自身合成的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延长寿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防治糖尿病等功能。人体缺硒会引发机体产生肌肉营养不良、心肌变性、肝坏死、免疫功能下降、克山病及大骨节病等的发生。硒存在地壳中但是相对稀有,而且硒资源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国家和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一种缺硒的状态。硒在自然界中以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形式存在,但是无机硒毒性高生物利用率较低。无机硒可以通过生物体转化成有机硒,可以与生物体中的大分子物质结合,从而形成有机硒多糖、有机硒蛋白、有机硒氨基酸、有机硒核酸等。生物源有机硒相比于无机硒具有吸收利用率高、安全无毒等优点。
3.平菇品种多,生长快,生物量大,便于规模化栽培,不受季节的影响,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口感鲜美,其栽培过程已被证明有很强的富硒能力。用富硒培养基栽培功能性富硒平菇,有利于改善我国70%的地区的缺硒现状,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居民膳食结构,同时也能提高平菇的经济价值以及营养价值,进而为平菇栽培领域开拓新思路,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4.目前技术采用传统培养基和栽培料培育富硒平菇的方法,硒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平菇在生长过程中对硒的吸收和转化有一个平衡点,培养料中过高的无机硒浓度会引起菌种中毒,从而造成低产和产品中有机硒含量不高的结果。实验发现,在菌种的驯化过程中,经过紫外诱变育种的平菇菌丝,培养基中无机硒浓度达到0.25%,菌丝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而普通未经诱变育种的平菇菌丝,培养基中无机硒浓度为0.06%时,菌丝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本发明通过紫外辐射诱变育种,并结合在平菇菌丝体传代培养过程中应用含硒培养基,驯化出高产稳产的富硒平菇菌种,并在固体栽培料中加入印楝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平菇中有机硒和总硒含量,提高富硒平菇抗病虫害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富硒平菇培育和培植方法,能够大力提高平菇中的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提高平菇的硒吸收率和转化率,提高平菇抗病虫害的能力。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平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通过紫外辐射诱变和驯化筛选后制备获得富硒平菇栽培菌种,其中紫外辐射诱变的参数为紫外照射40~70秒,照射剂量3-6尔格/秒/mm2;然后将富硒平菇栽培菌种接种到印楝含硒固体栽培料中,待菌丝长满菌袋,拆开袋口,让子实体长出,得到富硒平菇。
7.优选地,所述富硒平菇栽培菌种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步骤一、紫外辐射诱变:将候选平菇菌丝接种于平板上,30℃培养20~30天,得到大量的平菇孢子,将得到的平菇孢子用液体培养基一稀释,5mm2的孢子稀释于50ml液体培养基一,将含有孢子的液体培养基一置于暗箱中,紫外照射40~70秒,照射剂量3-6尔格/秒/mm2,经照射后的含有孢子的液体培养基一置于培养箱中30℃培养5~10天,得到诱变菌种;所述平板的制备方法为:培养基为去皮土豆200g、印楝叶提取物一2~50g、琼脂20g、葡萄糖18g、磷酸二氢钾1.0g、磷酸氢二钾1.0g、硫酸镁2g、维生素b1 10mg、蛋白胨20g、碳酸钙1g、硫酸亚铁2g和硫酸锌2g,蒸馏水1000ml,将以上原料混合后加热煮沸5min,过滤除渣,121℃灭菌20min,在超净工作台中趁热倒在无菌培养皿上,密封静置冷却后获得平板;所述液体培养基一的制备方法为:去皮土豆200g、印楝叶提取物一2~50g、亚硒酸钠0.1g、葡萄糖18g、磷酸二氢钾1.0g、磷酸氢二钾1.0g、硫酸镁2g、维生素b1 10mg、蛋白胨20g、碳酸钙1g、硫酸亚铁2g和硫酸锌2g,蒸馏水1000ml,以上原料混合后加热煮沸5min,过滤除渣,用250ml三角瓶分装,每瓶装液量50ml,121℃灭菌20min放冷备用。
9.步骤二、驯化筛选:制作富硒平板和富硒斜面,将步骤一获得的诱变菌种接种于富硒平板,置于培养箱中30℃培养5~10天,然后挑取平板上生长良好、菌丝洁白健康的小菌落接种于富硒斜面,置于培养箱中30℃培养5~20天,获得一级富硒菌种,筛选生长旺盛的一级富硒菌种的菌丝体接种于新的富硒斜面,30℃培养5~20天,获得二级富硒菌种,之后每3个月筛选生长良好的富硒菌种接种在新的富硒斜面上复壮一次,多次驯化筛选后获得富硒平菇驯化菌种;所述富硒平板和富硒斜面的制备方法为:培养基为印楝叶提取物二5~50g、印楝籽提取物5~50g、亚硒酸钠0.5~2g、琼脂20g、葡萄糖18g,蒸馏水1l,以上原料混合加热沸腾5min,过滤除渣,趁热定量分装试管,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将剩下的培养基和试管一起灭菌于121℃灭菌20min;试管取出后摆成斜面,冷却后得到富硒斜面;剩下的培养基趁热在超净工作台中倒入无菌培养皿,密封冷却后得到富硒平板;
10.步骤三、制备栽培菌种:挑取步骤二获得的富硒平菇驯化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二中,于30℃、120r/min摇床培养7~15天,即获得富硒平菇栽培菌种,其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二的配制方法为:将印楝叶提取物二5~50g、印楝籽提取物5~50g、亚硒酸钠0.5~2g溶解于蒸馏水1l中加热煮沸,过滤除渣后,用三角瓶分装后用棉塞塞紧,于121℃灭菌20min,冷却备用。
11.优选地,步骤一中含有孢子的液体培养基一在紫外照射前先置于超声波中超声处理3min,使之分散良好,形成单孢子,超声波功率53khz,温度25℃。
12.优选地,所述印楝叶提取物一的制备方法为:9~12月份采摘印楝叶,烘干或者晒干,印楝叶粉碎至10~60目,按质量比印楝叶:水=1:10~20,在印楝叶粉中加入水,加热至50~80℃,提取2~3h,过滤得到提取液,滤渣用作固体栽培料的原料,滤液浓缩得到稠浸膏,将稠浸膏在烤箱中烤制出香味,取出放冷,粉碎得到印楝叶提取物。
13.优选地,所述印楝叶提取物二的制备方法为:9~12月份采摘印楝叶,烘干或者晒干,印楝叶粉碎至10~60目,按质量比印楝叶:水=1:10~20,在印楝叶粉中加入水,加热至50~80℃,提取2~3h,过滤得到提取液,滤渣用作固体栽培料的原料,滤液加热至40~50℃,在其中加入复合蛋白酶1%,匀速搅拌,搅拌速度80r/min,保持3~5h,酶解完成后,加热煮沸10min灭酶,得到印楝叶提取物。
14.优选地,所述印楝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收集成熟的印楝果实,去果皮,种子晒
干脱壳,种仁用压榨法除油,将除去印楝油的种仁饼粉碎,20目标准筛筛分,在种仁饼中加入水,加水量的质量比为:印楝饼粉:水=1:10~20,搅拌混合均匀,浸提3~4h,过滤,滤渣即印楝籽饼粕,用于后续作为固体栽培料的原料,滤液加热至60~70℃,在其中加入木瓜蛋白酶或枯草杆菌蛋白酶,加入量为1%~2%,搅拌混合均匀,酶解1h,煮沸10min灭酶,得到印楝籽提取物。
15.优选地,所述印楝含硒固体栽培料的制备方法为:按照以下质量比的原料组成配制:印楝叶和印楝杆10~20%、印楝叶滤渣5~10%、印楝籽饼粕5~15%、玉米芯10~15%、生石灰0.5%、石膏0.5%、亚硒酸钠0.005~0.2%,水57~69%;先将除亚硒酸钠和水之外的其它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再用适量水溶解亚硒酸钠并加入混合原料中,再加入水,充分搅拌混合均匀,用聚丙烯菌袋分装,菌袋规格17*33mm,袋口用棉线扎紧,121℃,灭菌20min,放冷备用;
16.优选地,所述印楝叶和印楝杆为9~12月份采摘印楝叶和印楝杆,晒干,粉碎至0.5~1cm即得。
17.优选地,所述印楝叶和印楝杆为9~12月份采摘印楝叶和印楝杆,晒干,粉碎至0.5~1cm,在其上喷水,喷水量为干料的10%,堆积发酵3-4天,摊开晒干即得。
18.本发明提供的富硒平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应用在富硒平菇生产中。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本发明方法采用紫外辐射诱变平菇孢子产生富硒能力加强的菌丝体,在没有引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筛选出了有机硒转化率高的菌种,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常规菌种无机硒的耐受量为0.06%,本发明的诱变平菇菌种无机硒耐受量可达0.25%,平菇子实体中,常规平菇菌种的有机硒转化率为81.2%,本发明的诱变平菇菌种有机硒转化率为99.7%;
21.(2)本发明方法在富硒平菇的菌种驯化和栽培过程中加入了印楝,含有印楝成份的培养基增强了菌种驯化和富硒平菇栽培过程的抗污染和抗病虫害能力,使得富硒平菇的生产全程有机化,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22.(3)本发明采用先驯化筛选富硒能力强的菌种,再扩大栽培获得富硒平菇的培育方法,提高了富硒平菇菌种的硒吸收率和有机转化率,将富硒平菇有机硒含量提升至100-600mg/kg,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富硒平菇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99%以上。
附图说明
23.图1为实施例1中在富硒斜面上生长旺盛的健康的诱变平菇菌种;
24.图2为实施例1中在富硒斜面上停止生长的诱变平菇菌种;
25.图3为实施例1中获得的富硒平菇液体栽培菌种;
26.图4为实施例2中印楝含硒固体栽培料26天时的菌袋情况;
27.图5为实施例2中常规含硒固体栽培料26天时的菌袋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9.实施例1:不同紫外辐射条件诱变富硒平菇菌种的对比试验
30.(1)、选择抗逆性强、生长快、产量高的平菇菌种,作为候选菌种a0;候选菌种a0经过下列步骤(2)-(5)处理产生诱变菌种b1-b6;
31.(2)、制作平板培养基,配方为:去皮土豆200g、印楝叶提取物一10g、琼脂20g、葡萄糖18g、磷酸二氢钾1.0g、磷酸氢二钾1.0g、硫酸镁2g、维生素b1 10mg、蛋白胨20g、碳酸钙1g、硫酸亚铁2g和硫酸锌2g,蒸馏水1000ml。将以上原料加热煮沸5min,过滤除渣,121℃,灭菌20min。在超净工作台中趁热倒入无菌培养皿,静置冷却备用;其中,所述印楝叶提取物一的制备方法为:9~12月份采摘印楝叶,烘干或者晒干,印楝叶粉碎至10~60目,按质量比印楝叶:水=1:10~20,在印楝叶粉中加入水,加热至50~80℃,提取2~3h,过滤得到提取液,滤渣用作固体栽培料的原料,滤液浓缩得到稠浸膏,将稠浸膏在烤箱中烤制出香味,取出放冷,粉碎得到印楝叶提取物一。
32.将平菇菌种a0接种于上述平板上,置于培养箱中30℃培养20~30天,产生子实体,在培养皿盖子上形成孢子;
33.(3)、配制液体培养基一,制备方法:去皮土豆200g、印楝叶提取物一10g、亚硒酸钠0.1g、葡萄糖18g、磷酸二氢钾1.0g、磷酸氢二钾1.0g、硫酸镁2g、维生素b1 10mg、蛋白胨20g、碳酸钙1g、硫酸亚铁2g和硫酸锌2g,蒸馏水1000ml,以上原料加热煮沸5min,过滤除渣,用250ml三角瓶分装,每瓶装液量50ml,121℃,灭菌20min放冷备用。
34.(4)挑取步骤(2)形成的孢子在步骤(3)制备的三角瓶装液体培养基中稀释,每个三角瓶稀释约5mm2的孢子,将稀释了平菇孢子的三角瓶置于超声波中超声处理3min,使之分散良好,形成单孢子,超声波功率53khz,温度25℃。超声后的三角瓶置于暗箱中,紫外辐射诱变,照射时间选取40秒、70秒、100秒3个水平,照射剂量选取3、6、9尔格/秒/mm
2 3个水平,设计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共9个实验,实验设计见表1。照射后的孢子在30℃培养5~10天,得到诱变菌种。
35.表1富硒平菇诱变菌种的紫外辐射正交实验设计
[0036][0037][0038]
按照表1的实验设计进行处理,诱变后的孢子在培养箱中30℃培养5~10天,期间持续观察,其中b6、b8、b9生长不良,并于第3天开始观察到明显萎缩,b1、b2、b3、b4、b5孢子发育正常,b7生长情况稍差。
[0039]
(5)制作富硒平板和富硒斜面培养基。将步骤(4)得到的诱变平菇菌种分别接种于富硒平板,置于培养箱中30℃培养5~10天,获得菌丝生长良好、洁白健康的单菌落,即驯化后的一级菌种b。
[0040]
所述富硒平板和富硒斜面按下面方法制作:培养基配方:印楝叶提取物二10g、印楝籽提取物10g、亚硒酸钠0.5g、琼脂20g、葡萄糖18g,蒸馏水1l。称取以上原料,加热沸腾5min,过滤除渣,趁热定量分装试管,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剩下的培养基和试管一起灭菌,121℃,灭菌20min;试管取出后摆成斜面,得到富硒斜面,剩下的培养基趁热在超净工作台中倒入无菌培养皿,密封,冷却后得到富硒平板。
[0041]
其中,所述印楝叶提取物二的制备方法为:9~12月份采摘印楝叶,烘干或者晒干,印楝叶粉碎至10~60目,按质量比印楝叶:水=1:10~20,在印楝叶粉中加入水,加热至50~80℃,提取2~3h,过滤得到提取液,滤渣用作固体栽培料的原料,滤液加热至40~50℃,在其中加入复合蛋白酶1%,匀速搅拌,搅拌速度80r/min,保持3~5h,酶解完成后,加热煮沸10min灭酶,得到印楝叶提取物二。
[0042]
所述印楝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收集成熟的印楝果实,去果皮,种子晒干脱壳,种仁用压榨法除油,将除去印楝油的种仁饼粉碎,20目标准筛筛分,在种仁饼中加入水,加水量的质量比为:印楝饼粉:水=1:10~20,搅拌混合均匀,浸提3~4h,过滤,滤渣即印楝籽饼粕,用于后续作为固体栽培料的原料,滤液加热至60~70℃,在其中加入木瓜蛋白酶或枯草杆菌蛋白酶,加入量为1%~2%,搅拌混合均匀,酶解1h,煮沸10min灭酶,得到印楝籽提取物。
[0043]
用富硒平板培养诱变菌种,自接种后仔细观察,b1、b2、b4、b5菌丝生长良好,获得洁白健康的单菌落。b3、b7生长缓慢,菌丝较弱。b6、b8、b9没有得到菌丝体。说明过高的辐射剂量和过长的辐射时间对有些菌种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害,降低了菌种的活力,使之不能适应高浓度的无机硒。
[0044]
(6)从本实验步骤开始,候选菌种a0和诱变菌种b用相同的方法处理。挑取步骤(5)平板上得到的b1、b2、b4、b5、b3、b7小菌落分别接种于步骤(5)制备的富硒斜面,同时,将候选菌种a0也分别接种于富硒斜面,置于培养箱中30℃培养5~20天,获得一级富硒菌种,培养期间注意观察,a0、b1、b2、b4、b5生长良好,于接种后的第8天长满试管,b3、b7生长相对缓慢,菌丝较细,于接种后的第17天长满试管。分别选取生长旺盛的一级富硒菌丝体接种于富硒斜面,置于培养箱中30℃培养5~20天,获得二级富硒菌种,之后每3个月将生长良好的富硒菌种在斜面上转接复壮一次,接种后待菌丝体长满试管,室温保藏于干净处。多次驯化后获得富硒平菇试管驯化种(如图1所示),其中a0为候选菌种,a为a0未经紫外诱变的驯化菌种,b为a0经紫外诱变的富硒平菇驯化菌种。
[0045]
(7)栽培菌种的制备,按下述方法配制栽培菌种的液体培养基二,培养基配方:印楝叶提取物二10g、印楝籽提取物10g、亚硒酸钠0.5g,蒸馏水1l。以上原料加热煮沸,过滤除渣,用250ml三角瓶分装,每瓶装液量80ml,用棉塞塞紧,121℃,灭菌20min,冷却备用。挑取未经处理的候选菌种a0、步骤(6)得到的a0未经紫外诱变的试管驯化菌种a和a0经紫外诱变的富硒平菇驯化菌种b各约5mm2,分别接种于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二中,30℃,120r/min摇床培养10天,即获得富硒平菇液体栽培菌种(如图3所示)。
[0046]
(8)制备印楝含硒固体栽培料:按照以下质量比的原料组成配制固体栽培料:印楝叶和印楝杆10%、印楝叶滤渣5%、印楝籽饼粕5%、玉米芯10%、生石灰0.5%、石膏0.5%、亚硒酸钠0.01%,水68.99%。其中,印楝叶和印楝杆的制备方法是:9~12月份采摘印楝叶和印楝杆,晒干,粉碎至0.5~1cm即得;印楝叶滤渣就是采用本发明方法中制备印楝叶提取
物一和二时产生的滤渣;印楝籽饼粕就是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印楝籽提取物时产生的滤渣。先将以上配料中除亚硒酸钠和水之外的原料充分拌匀,再用适量水溶解亚硒酸钠,加入到混合原料中,加入水,再次搅拌混合均匀,用聚丙烯菌袋分装,菌袋规格17*33mm,每袋装栽培料1kg,袋口用报纸、棉线扎紧,121℃,灭菌20min。
[0047]
(9)将步骤(7)得到的a0、a、b1、b2、b4、b5、b3、b7富硒平菇液体栽培菌种分别接种到印楝含硒固体栽培料中,控制每袋接种量约10ml,每种菌种各接种100菌袋,接种后菌袋保持20~30℃,湿度80%,使之发菌,发菌期间,观察和记录菌袋污染数,菌丝健康状况,待菌丝长满菌袋,记录发菌时间,经过观察,所有菌袋均无污染,a、b1、b2、b4、b5生长良好,发菌较快,菌丝洁白粗壮,接种后26天发满菌袋;b3、b7生长较慢,菌丝洁白稀疏,接种后41天发满菌袋;a0发菌异常,菌丝从袋口向内生长至2~4cm后停止生长,菌丝颜色由白逐渐变为淡黄色,不能发满菌袋,最终没有出菇。将发满的菌袋拆开袋口,保持15~30℃,湿度80%,适宜光照、通风,让子实体长出,得到富硒平菇。采收成熟子实体,分别称重,记录鲜重,计算每个菌袋的平均产量。烘干后检测富硒平菇中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结果见表2:
[0048]
表2不同处理菌种生产的富硒平菇实验结果
[0049][0050]
经过不同紫外辐射时间和辐射剂量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紫外诱变驯化后的富硒平菇菌种b1/b2/b4/b5,菌丝在高浓度无机硒栽培料中生长良好,解毒能力强于未经紫外诱变的菌种,在硒吸收率和有机转化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紫外辐射的时间选择50~70秒,紫外辐射的剂量约6尔格/秒/mm2较为合适。特别是b5,用6尔格/秒/mm2的辐射剂量照射70秒进行诱变时,富硒平菇菌丝发育速度快,菌丝体洁白健壮,发菌时间短,平均发菌时间26天;富硒平菇产品产量相对较高,平均每袋产量鲜重831g,高于未经紫外诱变的菌种(819g);干品中硒含量283.1mg/kg,高于未经紫外诱变的菌种(89mg/kg),有机转化率99.7%,高于未经紫外诱变的菌种(81.2%)。
[0051]
实施例2不同含硒固体栽培料的对比试验
[0052]
(1)使用本发明方法驯化制备得到的富硒平菇液体栽培菌种b5作为本对比实验下述步骤所用的栽培菌种。
[0053]
(2)常规含硒固体栽培料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如下:玉米芯15%,玉米面8%,棉籽壳5%,木屑11%,石膏0.5%,生石灰0.5%,亚硒酸钠0.02%,水59.98%。按以上成分含量准备原材料,除亚硒酸钠和水之外,把其它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用适量水溶解亚硒酸钠,溶解后加入到混合原料中,加入准备好的水,充分混合均匀,用聚丙烯菌袋分装,菌袋规格17*33mm,每袋装栽培料1kg,共装袋50个,袋口用报纸、棉线扎紧,121℃,灭菌20min,放冷待用。
[0054]
(3)本发明的印楝含硒固体栽培料同实施例1。
[0055]
(4)将b5液体栽培菌种接种于步骤(2)、(3)得到的含硒固体栽培料中,控制每袋接种量约10ml,保持20~30℃,湿度80%,使之发菌,发菌期间,观察和记录菌袋污染数,菌丝健康状况。其中,26天时,印楝含硒固体栽培料的菌袋情况如图4所示,常规含硒固体栽培料的菌袋情况如图5所示,可见印楝含硒固体栽培料的菌丝体长得更快。待菌丝长满菌袋,记录发菌时间,拆开袋口,保持15~30℃,湿度80%,适宜光照、通风,让子实体长出,得到富硒平菇。采收成熟子实体,分别称重,记录鲜重,计算每个菌袋的平均产量。烘干后检测富硒平菇中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结果见表3:
[0056]
表3不同含硒固体栽培料生产的富硒平菇实验结果
[0057][0058]
使用常规栽培料,菌袋污染率高,致使平菇子实体平均鲜重降低,而本发明的含有印楝的固体栽培料,菌袋在发菌和出菇过程无污染,平均产量高,由于使用了印楝作为栽培料的主要成分,菌丝在高浓度无机硒栽培料中生长良好,解毒能力强,子实体中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高,在硒吸收率和有机转化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0059]
实施例3不同驯化筛选培养基对诱变菌种影响的对比实验
[0060]
(1)、制作富硒平板和富硒斜面培养基,同实施例1。
[0061]
(2)、制作pd平板和斜面培养基。培养基配方:洗净切小的马铃薯200g,煮烂,4层纱布过滤,加入琼脂20g,葡萄糖18g,亚硒酸钠1g(质量分数0.1%),蒸馏水补足1000ml,加热煮沸5min,趁热定量分装试管,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剩下的培养基和试管一起灭菌,121℃,灭菌20min;试管取出后摆成斜面,得到pd富硒斜面培养基,剩下的培养基趁热在超净工作台中倒入无菌培养皿,密封,冷却后得到pd富硒平板培养基。
[0062]
(3)将实施例1步骤4获得的诱变菌种b5分别接种于本实施例步骤(1)和(2)的培养基进行驯化,驯化过程同实施例1,经富硒平板和富硒斜面多次驯化后获得驯化菌种为c1,经pd平板和斜面多次驯化后获得驯化菌种为c2。
[0063]
(4)c1栽培菌种的制备:将c1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二中获得c1栽培菌种,培养基及操作步骤同实施例1
[0064]
(5)c2栽培菌种的制备:将c2接种于pd液体培养基中获得c2栽培菌种,其中pd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洗净切小的马铃薯200g,煮烂,4层纱布过滤,加入葡萄糖18g,亚硒酸钠1g(质量分数0.1%),蒸馏水补足1l,加热煮沸,用250ml三角瓶分装,每瓶装液量80ml,用棉塞塞紧,121℃,灭菌20min,冷却备用。挑取步骤(3)得到的驯化菌种c2约5mm2,接种于三角瓶中的pd液体培养基中,30℃,120r/min摇床培养7~15天,即获得c2栽培菌种。
[0065]
(6)制备印楝含硒固体栽培料:按照以下质量比的原料组成配制固体栽培料:印楝叶和印楝杆15%、印楝叶滤渣5%、印楝籽饼粕5%、玉米芯10%、生石灰0.5%、石膏0.5%、亚硒酸钠0.03%,水63.97%。其中,印楝叶和印楝杆的制备方法是:9~12月份采摘印楝叶和印楝杆,晒干,粉碎至0.5~1cm,在其上喷水,喷水量为印楝干料的10%,堆积发酵3-4天,
摊开晒干即得。其他同实施例1。
[0066]
(8)接种:把c1栽培菌种接种到印楝含硒固体栽培料中,把c2栽培菌种接种到同实施例2的常规含硒固体栽培料中,控制每袋接种量约10ml,保持20~30℃,湿度80%,使之发菌,发菌期间,观察和记录菌袋污染数,菌丝健康状况,待菌丝长满菌袋,记录发菌时间,拆开袋口,保持15~30℃,湿度80%,适宜光照、通风,让子实体长出,得到富硒平菇。采收成熟子实体,分别称重,记录鲜重,计算每个菌袋的平均产量。烘干后检测富硒平菇中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
[0067]
结果见表4:
[0068]
表4印楝培养基和pd培养基对培育富硒平菇实验结果的影响
[0069][0070]
本发明方法在富硒平菇生产的菌种驯化、栽培种制备、固体栽培全程使用了印楝作为重要原料,由于印楝的使用,富硒平菇无污染,菌丝生长较快,发菌时间短,硒的吸收率和有机转化率较高,获得的有机硒总量相比其他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007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72]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