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纸面板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3:36: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子纸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纸面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显示屏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电子纸是一种超薄、超轻的显示屏,一般作为电子报纸、电子书和标签使用。电子纸的显示方式包括横屏显示和纵屏显示。
3.在传统的电子纸横屏显示设计中,如图1所示,例如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为400*300,ic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长边一侧,ic通过400根源极扫描线(图1中为s0~s399)分别与显示面板的长边一侧的400个纵列的像素单元的源极线连接,ic再通过300根栅极扫描线(图1中为g0~g299)分别与显示面板的短边一侧的300个横排的像素单元的栅极线连接,从而实现对整个显示面板每个像素单元的控制。
4.但在实际设计中,有一些电子纸和标签等,其ic的位置必须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短边一侧,同时还需要将显示面板以横屏显示出来,这个时候因ic控制的源极扫描线多余栅极扫描线,采用传统的布线连接方式其分辨率会降低。若为了保证分辨率同时需要进行横屏显示,则从ic引出的源极扫描线的需要弯到显示面板长边一侧,再与像素单元的源极线连接,但因为源极扫描线比栅极扫描线多,这种设计需要显示面板侧边部分提供更多的面积,使得显示面板在整个电子纸的占比变小,显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纸面板,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ic固定的情况,实现分辨率不降低同时不改变显示面板的占比的问题。
6.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纸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和ic,所述显示面板内设有呈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像素单元,每一纵列的像素单元内所有栅极层串联,每一横排的像素单元内所有源极层串联,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为l1*l2,且l2》l1,所述ic与l1根纵向栅极扫描线连接,l1根纵向栅极扫描线分别与l1个纵列像素单元内的栅极层一一对应连接,
7.所述ic还与l2根纵向源极扫描线连接,所述ic设置于显示面板的纵向一侧,每一纵列的像素单元旁设有第一源极扫描线和第二源极扫描线,每一纵列的所有第一源极扫描线和所有第二源极扫描线分别串联,
8.其中,包括(l2-l1)*2根纵向源极扫描线分别与(l1-l2)个纵列像素单元旁的第一源极扫描线和第二源极扫描线一一对应连接,以及(2*l1-l2)根纵向源极扫描线分别与(2*l1-l2)列像素单元旁的第一源极扫描线或第二源极扫描线一一对应连接,l2根纵向源极扫描线分别与l2根横向源极扫描线一一对应连接,l2根横向源极扫描线分别与l2个横排像素单元内的源极层一一对应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每个纵列的像素单元旁增设第一源
极扫描线和第二源极扫描线,再结合增设的横向源极扫描线,来使得纵向的源极扫描线与显示面板的长边一侧的每一横排的像素单元的源极线连接,实现源极扫描线的合理布线,能够最大化的提高电子纸的分辨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占比。
10.优选的,纵向栅极扫描线从显示面板的ic一侧绕到显示面板的另一侧,并与显示面板内的纵列像素单元内的栅极层连接,所述纵向源极扫描线从显示面板的ic一侧与显示面板内的第一源极扫描线或第二源极扫描线连接。这样,纵向栅极扫描线通过显示面板的ic另一侧引入显示面板,纵向源极扫描线通过显示面板的ic一侧引入到显示面板,保证两种线的分离,减少干扰,也方便布线。
11.优选的,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内均设有第一源极连接线和第二源极连接线,每一纵列的像素单元内的所有第一源极连接线通过第一源极扫描线串联,每一个纵列的像素单元内的所有第二源极连接线通过第二源极扫描线串联。这样,通过在每个像素单元内设置第一源极连接线和第二源极连接线,第一源极扫描线和第二源极扫描线可以直接通过像素单元实现连接,无需在设置一个导电层,降低设置整个电子纸的设计工艺难度。
12.优选的,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间隔设置栅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栅极层、公共电极层的上方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内设有与栅极层相匹配的源极层、漏极层和半导体层,所述源极层和漏极层分别与半导体层的两侧连接,所述漏极层设置于公共电极层上方;所述绝缘层上方设有像素电极层,所述绝缘层内设有用于连接像素电极层和漏极层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一源极连接线和第二源极连接线设置于绝缘层和基板之间,且与栅极层和公共电极层间隔设置。
13.这样,第一源极连接线和第二源极连接线设置在绝缘层和基板之间,使其设置在底部,防止像素单元内的其他电极层与第一源极连接线和第二源极连接线连接,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
14.优选的,所述绝缘层内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用于连接源极层和第一源极连接线,或所述第一过孔用于连接源极层和第二源极连接线。这样,通过第一过孔,方便与第一源极连接线连接的第一源极扫描线,或者与第二源极连接线连接的第二源极扫描线与源极层的连接。
15.优选的,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漏极层和公共电极层之间、半导体层与栅极层之间、源极层和基板之间、漏极层和基板之间、源极层和第一源极连接线之间以及源极层和第二源极连接线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层之间、半导体层和像素电极层之间、源极层和像素电极层之间以及漏极层与像素电极层之间。这样,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层,能够有效的隔离公共电极层、漏极层、栅极层、源极层、半导体层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同时也使得第一源极连接线和第二源极连接线与基板之间隔离;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半导体层、源极层和漏极层能够与像素电极层实现隔离,从而保证整个像素单元的像素电容的电容值。
16.优选的,所述绝缘层还包括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层和像素电极层之间。这样,通过进一步的增加第三绝缘层,保证薄膜晶体管不会对像素电极层产生影响。
17.优选的,所述第二过孔包括设置于第二绝缘层内的第三过孔,和设置于第三绝缘层内的第四过孔,所述漏极层通过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与像素电极层连接。这样,因为有第
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的设置,在针对漏极层和像素电极层的连接上,需要分别在第二绝缘层上和第三绝缘层上设置过孔,进而实现连接。
18.优选的,所述第四过孔设置于第三过孔上方,所述第四过孔的孔径大于第三过孔的孔径。这样,第二绝缘层主要用于封装薄膜晶体管,其厚度较薄,因此设置较小孔径的第三过孔,防止对第二绝缘层造成过大破坏;第三绝缘层的厚度较大,因此第四过孔的孔径可以设置较大,能够提高连接强度。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源极连接线和第二源极连接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源极连接线与源极层的长边垂直设置。这样,方便第一源极连接线和第二源极连接线分别与第一源极扫描线和第二源极扫描线的连接,也方便横向源极扫描线与源极层的连接。
附图说明
20.图1为现有的电子纸横屏显示内部接线图;
21.图2为本发明一种电子纸面板的内部接线图;
22.图3为本发明一种电子纸面板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内部接线图;
23.图4为本发明一种电子纸面板的像素单元中的栅极层、公共电极层、第一源极连接线和第二源极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一种电子纸面板的像素单元中的半导体层覆盖于栅极层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一种电子纸面板的像素单元中在第二源极连接线上设置第一过孔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一种电子纸面板的像素单元中源极层和漏极层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一种电子纸面板的像素单元中第三过孔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发明一种电子纸面板的像素单元中第四过孔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发明一种电子纸面板的像素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图10中沿a-a剖面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显示面板,2、ic,3、像素单元,31、基板,32、栅极层,33、公共电极层,34、源极层,35、漏极层,36、半导体层,37、像素电极层,38、第一源极连接线,39、第二源极连接线,4、纵向栅极扫描线,5、纵向源极扫描线,51、第一源极扫描线,52、第二源极扫描线,6、横向源极扫描线,7、绝缘层,71、第一绝缘层,72、第二绝缘层,73、第三绝缘层,8、第二过孔,81、第三过孔,82、第四过孔,9、第一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3.如图2-1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纸面板,包括显示面板1和ic2,显示面板1内设有呈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像素单元3,每一纵列的像素单元3内所有栅极层32串联,每一横排的像素单元3内所有源极层34串联。
34.其中,显示面板1的分辨率为l1*l2,且l2》l1。显示面板1主要用于横屏显示。ic2与l1根纵向栅极扫描线4连接,l1根纵向栅极扫描线4分别与l1个纵列像素单元3内的栅极层
32一一对应连接。
35.在本实施例中,ic2还与l2根纵向源极扫描线5连接,ic2设置于显示面板1的纵向一侧,每一纵列的像素单元3旁设有第一源极扫描线51和第二源极扫描线52,每一纵列的所有第一源极扫描线51和所有第二源极扫描线52分别串联。
36.其中,包括(l2-l1)*2根纵向源极扫描线5分别与(l2-l1)个纵列像素单元3旁的第一源极扫描线51和第二源极扫描线52一一对应连接,以及(2*l1-l2)根纵向源极扫描线5分别与(2*l1-l2)个纵列像素单元3旁的第一源极扫描线51或第二源极扫描线52一一对应连接,l2根纵向源极扫描线5分别与l2根横向源极扫描线6一一对应连接,l2根横向源极扫描线6分别与l2个横排像素单元3内的源极层34一一对应连接。
37.参见图2所示,例如,显示面板1的分辨率为300(横向)*400(纵向),那么,就有200根纵向源极扫描线5分别与100个纵列像素单元3旁的第一源极扫描线51和第二源极扫描线52一一对应连接,然后剩余的200根纵向源极扫描线5分别与200个纵列像素单元3旁的第一源极扫描线51或第二源极扫描线52一一对应连接。
38.这样,一共400根纵向源极扫描线5(图2中的s0~s399),就能够与300个纵列像素单元匹配,实现对400根纵向源极扫描线5进行布线。再在后续通过400根横向源极扫描线6(图2中的s0||~s399||)与纵向源极扫描线5实现连接。最后通过300根纵向栅极扫描线4(图2中的g0~g299)和400根横向源极扫描线6实现整个显示面板1中的全部像素单元3的控制。
39.通过在每个纵列的像素单元3旁增设第一源极扫描线51和第二源极扫描线52,再结合增设的横向源极扫描线6,来使得纵向源极扫描线5与显示面板1的长边一侧的每一横排的像素单元3的源极层34连接,实现纵向源极扫描线5的合理布线,能够最大化的提高电子纸的分辨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显示面板1的占比。
4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整体的布线方便,纵向栅极扫描线4和纵向源极扫描线5的布线如下:
41.纵向栅极扫描线4从显示面板1的ic2一侧绕到显示面板1的另一侧,与显示面板1内的纵列像素单元3内的栅极层32连接;
42.纵向源极扫描线5从显示面板1的ic2一侧与显示面板1内的第一源极扫描线51或第二源极扫描线52连接。
43.通过这样设计,纵向栅极扫描线4通过显示面板1的ic2另一侧引入显示面板1内部的像素单元3内,纵向源极扫描线5通过显示面板1的ic2一侧引入到显示面板1,保证两种线的分离,减少干扰,方便布线。
44.在实际的连接布线上,可以采用常规的像素单元3来进行连接,但需要设置一个导电层来容纳第一源极扫描线51或第二源极扫描线52,进而实现第一源极扫描线51或第二源极扫描线52与像素单元3内部的薄膜晶体管的连接。
45.为了减少设置导电层,降低整个电子纸面板的制作工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3内均设有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每一纵列的像素单元3内的所有第一源极连接线38通过第一源极扫描线51串联,每一个纵列的像素单元3内的所有第二源极连接线39通过第二源极扫描线52串联。
46.通过在每个像素单元3内设置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第一源极
扫描线38和第二源极扫描线39可以直接通过像素单元3实现连接,这样就不需要设置导电层,直接通过像素单元3就可以实现连接。
47.进一步的,参见图4-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3均包括:
48.基板31;
49.基板31上间隔设置栅极层32和公共电极层33;
50.栅极层32、公共电极层33的上方设有绝缘层7,绝缘层7内设有与栅极层32相匹配的源极层34、漏极层35和半导体层36,源极层34和漏极层35分别与半导体层36的两侧连接,漏极层35设置于公共电极层33上方;
51.绝缘层7上方设有像素电极层37,绝缘层7内设有用于连接像素电极层37和漏极层35的第二过孔8;
52.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设置于绝缘层7和基板31之间,且与栅极层32和公共电极层33间隔设置。
53.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设置在绝缘层7和基板31之间,使其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底部,防止像素单元3内的其他电极层与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连接,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
54.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7内设有第一过孔9,第一过孔9用于连接源极层34和第一源极连接线38,或第一过孔9用于连接源极层34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通过第一过孔9,方便与第一源极连接线38连接的第一源极扫描线51,或者与第二源极连接线39连接的第二源极扫描线51与源极层34的连接。
55.在实际的整个显示面板上,在纵向排列的像素单元3内,若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均分别与一条纵向源极扫描线5连接,则有部分的像素单可以不设置第一过孔9,使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均不和源极层34连接。
56.在(l2-l1)*2根纵向源极扫描线5分别与(l2-l1)个纵列像素单元3旁的第一源极扫描线51和第二源极扫描线52一一对应连接的情况下,称为纵列双线连接。
57.在(2*l1-l2)根纵向源极扫描线5分别与(2*l1-l2)个纵列像素单元3旁的第一源极扫描线51或第二源极扫描线52一一对应连接的情况下,称为纵列单线连接。
58.纵列双线连接具体布线设置如下:在这个(l2-l1)个纵列像素单元3中,每个纵列除了有一个像素单元3需要通过第一过孔9将源极层34与第一源极扫描线51连接,以及另一个像素单元3通过第一过孔9将源极层34与第二源极扫描线52连接,这个(l2-l1)个纵列像素单元3中的其他像素单元3均不设置第一过孔9。
59.参见图3所示,例如,在一个分辨率为3*4的显示面板1上,在第一个纵列的像素单元3内,有设置两条纵向源极扫描线5进行连接,那么这个纵列内的像素单元3内,除了有两个像素单元3内需要通过第一过孔9分别与第一源极连接线38连接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连接,其余的两个像素单元都不设置第一过孔9。
60.纵列单线连接具体布线设置如下:在这个(2*l1-l2)个纵列像素单元3中,若有一个像素单元3需要通过第一过孔9将源极层34与第一源极扫描线51连接,那么这个纵列的其余像素单元3均通过第一过孔9将源极层34与第二源极连接线39连接。
61.参见图3所示,例如,在一个分辨率为3*4的显示面板1上,在最右侧的一个纵列中,其最上面的一个像素单元3通过第一过孔9源极层34与第一源极扫描线51连接,那么这个纵
列的其余像素单元3均通过第一过孔9将源极层34与第二源极连接线39连接。
6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平行设置,第一源极连接线38与源极层34的长边垂直设置。
63.将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与源极层34的长边垂直设置,方便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分别与第一源极扫描线51和第二源极扫描线52的连接,也方便横向源极扫描线6与源极层34的连接。
64.其中,绝缘层7包括第一绝缘层71,第一绝缘层71设置于漏极层35和公共电极层33之间、半导体层36与栅极层32之间、源极层34和基板31之间、漏极层35和基板31之间、源极层34和第一源极连接线38之间以及源极层34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9之间。
65.设置第一绝缘层71,能够有效的隔离公共电极层33、漏极层35、栅极层32、源极层34、半导体层36与基板31之间的连接,同时也使得第一源极连接线38和第二源极连接线329与基板31之间隔离。
66.进一步的,绝缘层7还包括第二绝缘层72,第二绝缘层72设置于公共电极层33和像素电极层37之间、半导体层36和像素电极层37之间、源极层34和像素电极层37之间以及漏极层35与像素电极层37之间。
67.公共电极层33、像素电极层37、半导体层36、源极层34和漏极层35能够与像素电极层37实现隔离,从而保证整个像素单元3的像素电容的电容值,防止像素电容设置的过小或者过大。
68.更进一步的,绝缘层7还包括第三绝缘层73,第三绝缘层73设置于第二绝缘层72和像素电极层37之间。增加第三绝缘层73,保证薄膜晶体管不会对像素电极层37产生影响。
69.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有第二绝缘层72和第三绝缘层73的设置,在针对漏极层35和像素电极层37的连接上,需要分别在第二绝缘层上和第三绝缘层上设置过孔,进而实现连接。因此,第二过孔8包括设置于第二绝缘层72内的第三过孔81,和设置于第三绝缘层73内的第四过孔82,漏极层35通过第三过孔81和第四过孔82与像素电极层37连接。
70.其中,第四过孔82设置于第三过孔81上方,第四过孔82的孔径大于第三过孔81的孔径。第二绝缘层72主要用于封装薄膜晶体管,其厚度较薄,因此设置较小孔径的第三过孔81,防止对第二绝缘层72造成过大破坏;第三绝缘层73的厚度较大,因此第四过孔82的孔径可以设置较大,能够提高连接强度。
7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每个纵列的像素单元3旁增设第一源极扫描线51和第二源极扫描线52,再结合增设的横向源极扫描线6,来使得纵向源极扫描线5与显示面板1的长边一侧的每一横排的像素单元3的源极层34连接,实现纵向源极扫描线5的合理布线,能够最大化的提高电子纸的分辨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显示面板1的占比。
72.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73.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