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3:07: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纺织行业的纱线印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2.在纺织行业,纺织纱线一般是先卷绕成筒子纱,再进行浸水印染、脱水以及烘干操作,在烘干环节,现有的烘干机在对大批量纱线进行烘干时,为了烘干均匀,需要在烘干箱内均匀布设很多烘干装置,成本高,且设备体积庞大。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批量纱线进行均匀烘干、成本低且体积小的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及工艺。
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其包括烘干箱与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向所述烘干箱内注入热气流;所述烘干箱内被多个隔板分隔为多个用于放置纺织纱线的腔体;且所述烘干箱内具备用于将所述加热装置注入的热气流均匀分配至各所述腔体的气流分配装置;
5.还包括用于将纺织纱线输进以及运出所述烘干箱的运输线。
6.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的下侧具有密集排列的孔阵;
7.所述气流分配装置安装在所述进风管道内,所述气流分配装置包括与所述腔体等数目的配风板,每个所述腔体的上方均安装有一个所述配风板;每个所述配风板均倾斜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与所述烘干箱紧靠排列的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侧壁上具有供气流流入的进气孔;所述加热箱内安装有加热器与气流鼓出装置,所述气流鼓出装置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背离所述加热箱的一侧设置有纱线进入门,所述加热箱的背离所述烘干箱的一侧设置有纱线移出门;所述纱线进入门与所述纱线移出门均为电控门。
9.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箱的下侧具有通向所述加热装置的气体回流通道;
10.所述加热箱内设有换热器以及排出管道,所述排出管道通向所述加热箱的外侧;经由所述气体回流通道回流的气体经过所述换热器后排出至所述加热箱外。
11.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进气孔的位置,使得由所述进气孔进入所述加热箱内的气体会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外侧。
12.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内还安装有回流管道,由所述气体回流通道回流的回流气体经过所述回流管道后再进入所述换热器;所述回流管道上安装有气阀,所述气阀能够将经过所述回流管道的一部分回流气体排入所述加热箱内部的加热腔内。
13.进一步地,所述运输线用于输送二维阵列排布的纺织纱线;所述烘干箱内设置有
用于将二维阵列排布的纺织纱线转换为三维阵列排布的转换装置。
14.一种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工艺,其应用于上述的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所述烘干工艺包括:
15.控制所述纱线进入门打开;
16.控制所述运输线运转以将定量的纺织纱线运输至所述烘干箱内;
17.控制所述纱线进入门与所述纱线移出门均闭合;
18.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运转设定时长,以对所述烘干箱内的所述纺织纱线进行烘干;
19.控制所述纱线移出门打开;
20.控制所述运输线运转以将所述烘干箱内的纺织纱线输出。
21.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及工艺,通过将烘干箱内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可使烘干箱内各部分的通气均匀,烘干箱内的所有纺织纱线可同步烘干,通过运输线可将纺织纱线批量运入、输出干燥箱,实现自动化烘干。
附图说明
22.图1为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的第一外形图;
23.图2为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的第二外形图;
24.图3为烘干箱与加热装置部分的结构图;
25.图4为通风管道的结构图;
26.图5为附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27.图6为锁定机构的结构图;
28.图7为转换装置部分的结构图;
29.图8为托架的结构图。
30.图中:1-烘干箱;11-腔体;12-隔板;13-气体回流通道;14-纱线移出门;2-加热装置;21-加热箱;211-进气孔;22-加热器;23-气流鼓出装置;24-纱线进入门;3-气流分配装置;31-配风板;4-进风管道;51-换热器;52-排出管道;53-回流管道;54-气阀;6-转换装置;61-升降杆;62-托架;63-导杆;64-驱动丝杠;65-升降座;66-丝杠螺母;67-驱动电机;7-调节装置;71-滑座;711-驱动槽;72-转动杆;73-导套;74-横杆;741-操控部;75-横向驱动单元;76-竖向驱动单元;77-滑轨;78-锁定机构;781-按压件;a-按压部;782-保持件;b-摩擦面;8-运输线;81-架体;82-输送辊。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32.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的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以下简称“烘干装置”),其包括烘干箱1与加热装置2;所述加热装置2用于向所述烘干箱1内注入热气流;如附图3所示,所述烘干箱1内被多个隔板12分隔为多个用于放置纺织纱线的腔体11;且所述烘干箱1内具备用于将所述加热装置2注入的热气流均匀分配至各所述腔体11的气流分配装置3;烘干装置还包括用于将纺织纱线输进以及运出所述烘干箱1的运输线4。
33.进一步地,如附图3所示,所述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有进风管道4,如附图4所示,所述进风管道4的下侧具有密集排列的孔阵,使得进风管道4内的气流能够通过孔阵进入各烘
干箱1。
34.所述气流分配装置3安装在所述进风管道4内,所述气流分配装置3包括与所述腔体11等数目的配风板31,每个所述腔体11的上方均安装有一个所述配风板31;每个所述配风板31均倾斜设置。配风板31用于拦截进风管道4内的气流,并将气流引入对应的腔体11内,配风板31通过转轴相对于进风管道4转动安装,通过调节各配风板31的倾斜角度,能够使得各腔体11内的气流流速大致相等,如此,通过对烘干箱1内部进行分隔以及设置配风板31导流,可使得整个烘干箱1内部的通风均匀,不会出现有的区域气体流量大,纺织纱线干得快,有的区域气体流量小,纺织纱线干得慢的情形,对于较大的烘干箱1,其内部各位置的纺织纱线能够同步烘干。
35.由于配风板31的数量比较多,一般达到理想调节效果时每个配风板31的角度均不一样,为了方便对各配风板3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进风管道4外设置有调节装置7。如附图1与附图5所示,调节装置7包括对应于每个配风板31设置的滑座71,滑座71能够相对于进风管道4升降滑动;配风板31对应的转轴的端部固定有转动杆72,转动杆72置于进风管道4之外,滑座71上转动安装有导套73,所述转动杆72与所述导套73滑动配合;此外,所述滑座71上具有驱动槽711;调节装置7还包括横杆74,所述横杆74上具有操控部741,操控部741的数量与滑座71的数量相等,且两者一一对应,即每个操控部741只能作用于一个滑座71且每个操控部741能作用的滑座71是特定的。上述所有滑座71构成第一等距直线阵列,其阵列间距为第一间距;上述所有操控部741构成第二等距直线阵列,其阵列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且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滑座71的宽度,如此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操控部741作用于其对应的滑座71并驱动滑座71升降。所述横杆74由横向驱动单元75驱动作横向平移运动,此外,所述横杆74与所述横向驱动单元75均被竖向驱动单元76驱动作竖向平移运动。
36.进风管道4的外壁上对应于每一个滑座71均设置有一个滑轨77,所述滑座71与滑轨77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78,所述锁定机构78使得所述滑轨77相对于滑座71位置锁定,只有操控部741作用于滑座71时,滑座71才能相对于滑轨77滑动。
37.具体地,如附图6所示,锁定机构78包括按压件781与保持件782,两者上分别具有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始终接触,使得所述按压件781与所述保持件782之间具有联动关系;按压件781具有位于驱动槽711的槽底的按压部a,保持件782具有作用于滑轨77的摩擦面b,按压件781及保持件782与滑座71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锁定状态下,按压件781的按压部a凸出于槽底,且滑轨77的摩擦面b紧贴滑轨77;解锁状态下,滑座71对应的操控部741置于驱动槽711内,且操控部741作用于按压部a使得按压部a局部或全部缩入滑座71内,且摩擦面b脱离滑轨77。
38.通过上述结构,可通过横向驱动单元75驱动横杆74水平运动,以使不同的操控部741与对应的滑座71对接并将滑座71解锁;并通过竖向驱动单元76驱动横杆74升降以驱动滑座71作升降运动,如此可逐一对各配风板3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以控制通过各腔体11内的气流流速。
39.进一步地,如附图3所示,所述加热装置2包括与所述烘干箱1紧靠排列的加热箱21,所述加热箱21的侧壁上具有供气流流入的进气孔211;所述加热箱21内安装有加热器22与气流鼓出装置23,所述气流鼓出装置23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的背离所述加热箱21的一侧设置有纱线进入门24,所述加热箱21的背离所述烘干箱1的一侧设置
有纱线移出门14;所述纱线进入门24与所述纱线移出门14均为电控门。
40.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箱1的下侧具有通向所述加热装置2的气体回流通道13;所述加热箱21内设有换热器51以及排出管道52,所述排出管道52通向所述加热箱21的外侧;经由所述气体回流通道13回流的气体经过所述换热器51后排出至所述加热箱21外。所述换热器51设置在所述进气孔211的位置,使得由所述进气孔211进入所述加热箱21内的气体会经过所述换热器51的外侧。通过上述结构,可充分利用回流气体的余热,节约能耗。
41.优选地,所述加热箱21内还安装有回流管道53,由所述气体回流通道13回流的回流气体经过所述回流管道53后再进入所述换热器51;所述回流管道53上安装有气阀54,所述气阀54能够将经过所述回流管道53的一部分回流气体排入所述加热箱21内部的加热腔内。通过上述结构,由于一部分回流气体直接进入加热腔,这部分气体的余热基本没有损耗,可更充分利用余热。通过气阀54可将进入加热腔的回流气体的流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42.进一步地,所述运输线4用于输送二维阵列排布的纺织纱线;所述烘干箱1内设置有用于将二维阵列排布的纺织纱线转换为三维阵列排布的转换装置6。
43.如附图7所示,所述转换装置6包括升降杆61,所述升降杆61竖直设置,且其上固定安装有在竖直方向上等距排布的多个托架62;所述升降杆61由驱动装置驱动在竖直方向上作升降运动。
44.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导杆63与驱动丝杠64,所述升降杆61滑动套设在所述导杆63上;升降杆61连接升降座65,所述升降座65上安装有丝杠螺母66,所述驱动丝杠64与所述丝杠螺母66配合使用;所述驱动丝杠64被驱动电机67驱动运转。
45.优选地,同一所述升降座65连接多个所述升降杆61。
46.所述运输线8包括多组并行设置的输送辊组件;每组所述输送辊组件均包括架体81,所述架体81上等距阵列安装有输送辊82,相邻的所述输送辊8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托架62为板状结构,其上具有若干凹槽,使得其呈具有多个梳齿部的梳齿状结构(如附图8所示);在俯视方向上,所述托架62上梳齿部与所述输送辊82相互错开。
47.通过上述结构,运输线8每运来一批纺织制品,升降杆61升高一个步距的高度,将该批纺织制品顶离运输线8,直至每层托架62上均载有纺织制品,且运输线8上也有一批纺织制品,所有纺织制品呈三维阵列排布,一起被烘干,可大幅提升烘干效率。
48.一种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工艺,其应用于上述的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所述烘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s6:
49.步骤s1,控制所述纱线进入门24打开;
50.步骤s2,控制所述运输线4运转以将定量的纺织纱线运输至所述烘干箱1内;
51.步骤s3,控制所述纱线进入门24与所述纱线移出门14均闭合;
52.步骤s4,控制所述加热装置2运转设定时长,以对所述烘干箱1内的所述纺织纱线进行烘干;
53.步骤s5,控制所述纱线移出门14打开;
54.步骤s6,控制所述运输线4运转以将所述烘干箱1内的纺织纱线输出。
55.优选地,上述步骤s2-s3之间还包括:通过转换装置6将二维阵列排布的纺织纱线转换为三维阵列排布,如此,烘干箱1内能够一次性容纳更多的纺织纱线。
56.本发明的纺织纱线的染色后烘干装置及工艺,通过将烘干箱内的布局进行合理设
计,可使烘干箱内各部分的通气均匀,烘干箱内的所有纺织纱线可同步烘干,通过运输线可将纺织纱线批量运入、输出干燥箱,实现自动化烘干。
5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