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5:02: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冰箱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冰箱作为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产品,占据着市场的重要份额。随着消费者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随之对冰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冰箱具有更高的配置和更强大的功能。
3.目前,对于单系统的对开门冰箱,通常在冷藏室内设置能够打开或关闭的冷藏风门;由于在冷藏制冷时需要将经过蒸发器的冷空气由冷冻室一侧导入冷藏室内,其在冷藏制冷时的风路比较复杂,容易造成风量损失,降低冷藏制冷时对冷藏室送风的效率降低,从而降低冷藏制冷效率。
4.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冰箱。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冰箱,它包括:
8.冷藏室,其后部设有冷藏送风风道;所述冷藏送风风道由上至下设置多个连通所述冷藏送风风道与所述冷藏室的冷藏送风口;
9.冷冻室,其后部设有冷冻送风风道,且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内靠近所述冷藏室的一侧形成有收容部;
10.转接风道单元,其内形成有连通所述冷冻送风风道与冷藏送风风道的转接风道;
11.冷藏风门组件,其设于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内的收容部内;所述冷藏风门组件包括:
12.风门固定泡沫件,其安装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风门固定泡沫件内形成有安装腔;
13.冷藏风门,其安装于所述风门固定泡沫件的安装腔内;
14.所述冷藏风门打开时,所述冷冻送风风道与所述转接风道相连通,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内的部分冷空气通过所述转接风道进入所述冷藏室后部的冷藏送风风道内,然后通过所述冷藏送风口逐层送入所述冷藏室;所述冷藏风门关闭时,所述冷冻送风风道与所述转接风道相断开。
15.优选的,所述冷冻送风风道于其靠近所述冷藏室一侧形成有转接风口;所述冷藏送风风道于其靠近所述冷冻室一侧形成有冷藏进风口,所述转接风道一端与所述转接风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藏进风口相连接。
16.优选的,所述转接风道单元包括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与第二转接相配合限定出所述转接风道;且所述转接风道由所述冷藏室向所述冷冻室的方向延伸。
17.优选的,所述冷冻室其由冷藏内胆所围成,所述冷藏室由冷藏内胆所围成;
18.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泡沫板和第二泡沫板,所述第一泡沫板上端设有第三泡沫板,且所述第一泡沫板与第二泡沫板均与所述第三泡沫板相连接;
19.其中,所述第一泡沫板与所述冷藏内胆的后壁相配合,所述第二泡沫板安装于所述冷冻内胆与冷藏内胆相邻的两侧壁之间,所述冷藏内胆的顶壁和冷冻内胆的顶壁均与所述第三泡沫板相配合。
20.优选的,所述第二泡沫板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凸条;所述冷冻内胆与冷藏内胆相邻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泡沫板上相对两侧的凸条安装于与之相邻的内胆侧壁上的凹槽内。
21.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第四泡沫板,所述第四泡沫板与所述第一泡沫板相配合限定出所述转接风道。
22.优选的,所述冷藏内胆的后壁和冷冻内胆的后壁均与所述第四泡沫板相配合。
23.优选的,所述第四泡沫板的前侧设有凹坑,所述第一泡沫板的后侧设有凸柱,所述第一泡沫板上的凸柱安装于所述第四泡沫板上的凹坑内。
24.优选的,所述第四泡沫板的后侧面上设有突起,所述突起与所述冰箱的外壳后壁相配合。
25.优选的,所述风门固定泡沫件包括第一泡沫件和第二泡沫件,所述第一泡沫件上设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二泡沫件上设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一泡沫件与第二泡沫件相配合限定出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分居于所述冷藏风门的相对两侧。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2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由冷藏内胆所围成且其后设有冷藏送风风道的冷藏室、由冷藏内胆所围成且其后设有冷冻送风风道的冷冻室、连通冷藏送风风道与冷冻送风风道的转接风道、冷藏风门组件;冷藏送风风道由上至下设置多个冷藏送风口;冷冻送风风道靠近冷藏室的一端形成有收容部;冷藏风门组件包括冷藏风门、安装于收容部内且形成有用于容置冷藏风门的安装腔的风门固定泡沫件;本发明通过转接风道将冷冻送风风道内的冷空气输送至冷藏室后侧,使对冷藏室送风的整个风路流畅,减少风量损失;同时对冷藏室进行逐层送风制冷,有利用于冷藏室制冷更加均匀,实现冷藏室的全空间冷却;另外,通过风门固定泡沫件将冷藏风门安装于收容部内,不需要其它的固定零件,拆装方便;再者,冷藏风门设于冷冻送风风道内,使冷藏室内部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冷藏室的存储空间。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冰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冰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冰箱的剖视图;
31.图4为本发明冰箱的冷冻风道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冰箱的冷冻风道单元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冰箱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冰箱的冷藏风道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冰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冰箱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发明冰箱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剖视图;
38.图11为本发明冰箱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另一个剖视图;
39.图12为本发明冰箱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冷冻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3为本发明冰箱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冷冻后盖、风机及冷藏风门组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4为本发明冰箱的冷冻风道单元的部分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42.图15为本发明冰箱的风门固定泡沫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3.图16为本发明冰箱的风门固定泡沫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4.图17为本发明冰箱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冷冻后盖、风机及冷藏风门组件装配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5.以上各图中:冰箱1;箱体10;储藏间11;冷藏风门14;风机15;凹槽16;
46.冷藏室12;冷藏内胆121;冷藏送风风道120;
47.冷冻室13;冷冻内胆131;冷冻送风风道130;
48.冷冻风道单元2;冷冻风道壳体21;冷冻进风口22;冷冻送风口23;转接风口24;冷冻风道背板25;冷冻风道盖板26;侧板27;收容部251;凹陷部252;限位板253;冷冻风道装饰板28;冷冻风道后盖29;隔热板20;
49.冷藏风道单元3;冷藏风道装饰板31;冷藏进风口32;冷藏送风口33;冷藏泡沫板34;冷藏风道盖板35;
50.风门固定泡沫件4;第一泡沫件6;第二泡沫件7;安装腔40;第一风口60;第二风口70;
51.第一配合板61;第二配合板62;第三配合板63;第四配合板64;第一安装台65;第二安装台66;第三安装台67;配合间隙68;
52.第五配合板71;第六配合板72;第七配合板73;第八配合板74;第四安装台75;第五安装台76;第六安装台77;配合凸块78;
53.转接风道单元5;转接风道50;
54.第一转接件8;第一泡沫板81;第二泡沫板82;第三泡沫板83;凸柱811;凸条821;
55.第二转接件9;第四泡沫板91;凹坑911;突起912。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57.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
58.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59.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60.请参照图1-图17,一种冰箱1,其包括隔热的箱体10。箱体10限定多个隔热的储藏间11以储藏食物等物品;在本实施例中,储藏间11包括左右相邻设置的冷藏室12、冷冻室13,其中,冷藏室12及冷冻室13被中梁隔断。具体地,冷藏室12由冷藏内胆121围设形成,冷冻室13由冷冻内胆131围设形成,冷冻内胆131与冷藏内胆121相邻的两侧壁构成中梁。
61.如图1-图3所示,冷冻室13后侧设有用于输送冷气的冷冻风道单元2,冷冻风道单元2内形成有冷冻送风风道130;冷藏室12后侧设有用于输送冷气的冷藏风道单元3,冷藏风道单元3内形成有冷藏送风风道120;冰箱1包括转接风道单元5,转接风道单元5内形成有转接风道50,转接风道50连通冷冻送风风道130与冷藏送风风道120。且冷冻风送风道内设有冷藏风门14,通过控制冷藏风门14的开闭,以控制冷冻送风风道130与转接风道50的连通或断开。
62.如图4-图6所示,冷冻风道单元2包括内部形成有冷冻送风风道130的冷冻风道壳体21,冷冻风道壳体21设置有供冷气进入冷冻送风风道130的冷冻进风口22以及供风道内冷气排出的冷冻送风口23、转接风口24;其中,冷冻送风口23与冷冻室13连通;转接风口24设置于靠近冷藏室12的一侧,用于与转接风道50相连接。冷冻内胆131前侧设有主风道,主风道内设有蒸发器,且主风道与冷冻送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以上,冷冻送风风道设于冷冻内胆后侧,冷藏送风风道设于冷藏内胆后侧,并通过转接风道连通冷冻送风风道和冷藏送风风道,使冰箱系统的冷藏送风的整个风路流畅,减少了风量损失,从而使冷藏室风量充足。
63.具体的,冷冻风道壳体21包括形成有冷冻进风口22和转接风口24的冷冻风道后盖29以及形成有冷冻送风口23的冷冻风道盖板26,冷冻风道盖板26与冷冻风道后盖29相对设置以夹设限定出冷冻送风风道130。具体的,冷冻风道后盖29与冷冻风道盖板26可通过扣合的方式固定成一体。另外,冷冻送风风道130内设有与冷冻进风口22相对应的风机15。冷冻风道单元2还包括冷藏风门组件,冷藏风门组件包括固定于转接风口24位置处用于控制转接风口24打开或关闭的冷藏风门14;通过控制冷藏风门14打开或关闭,以控制冷冻送风风道130与转接风道50的连通或断开,从而控制是否向冷藏室12送风。
64.如图7所示,冷藏风道单元3包括冷藏风道盖板35,冷藏风道盖板35与冷藏内胆121的后壁之间设有冷藏泡沫板34,冷藏泡沫板34与冷藏内胆121配合限定出冷藏送风风道120。冷藏风道盖板35远离冷藏泡沫板34的一侧设有冷藏风道装饰板31。冷藏泡沫板34上由上至下设有多个冷藏送风口33,冷藏送风口33连通冷藏送风风道120与冷藏室12。冷藏送风风道120于其靠近冷冻室13一侧形成有冷藏进风口32。本实施例中,多个冷藏送风口33由上至下平行设置,使由冷藏送风风道120的冷空气逐层进入冷藏室12,有利用于冷藏室12制冷更加均匀,实现冷藏室12的全空间冷却。
65.如图8-图9所示,转接风道单元5设于冷藏内胆121与冷冻内胆131后侧。具体的,转接风道单元5包括第一转接件8和第二转接件9,第一转接件8与第二转接相配合限定出转接风道50。转接风道50一端与冷冻送风风道130的转接风口24相连接,另一端与冷藏送风风道120的冷藏进风口32相连接,以连通冷冻送风风道130和冷藏送风风道120。本实施例中,第
一转接件8和第二转接件9均为一体件,第一转接件8与第二转接件9均为泡沫件,其限定出转接风道50,能够有效对流经转接风道50的气流进行有效保温。
66.具体的,第一转接件8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泡沫板81和第二泡沫板82,第一泡沫板81上端设有第三泡沫板83,且第一泡沫板81与第二泡沫板82均与第三泡沫板83相连接。其中,第一泡沫板81与冷藏内胆121后壁相配合,第二泡沫板82安装于冷冻内胆131与冷藏内胆121相邻的两侧壁之间,冷藏内胆121的顶壁和冷冻内胆131的顶壁均与第三泡沫板83相配合;具体的,第二泡沫板8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凸条821;相应的,冷冻内胆131与冷藏内胆121相邻的两侧壁均设有凹槽16;第二泡沫板82安装于冷冻内胆131与冷藏内胆121相邻的两侧壁之间,且第二泡沫板82上相对两侧上的凸条821与与之相邻的内胆侧壁上的凹槽16相配合。以上设置只需要将第一转接件8放入对应位置即可,不需要其它的固定件,使可使冷藏内胆121、冷冻内胆131及第一转接件8具有一定的装配连接强度,满足安装时的连接强度需求。
67.第二转接件9包括第四泡沫板91,第四泡沫板91与第一泡沫板81相配合限定出转接风道50。转接风道50由冷藏室12向冷冻室13的方向延伸,且其一端与转接风口24对接,另一端与冷藏进风口32相对接。另外,沿由冷藏室12向冷冻室13的方向,第四泡沫板91的尺寸大于第一泡沫板81的尺寸,冷藏内胆121的后壁和冷冻内胆131的后壁均与第四泡沫板91相配合,有效增加了转接风道单元5与冷藏内胆121、转接风道单元5与冷冻内胆131的配合面积,从而提高冷藏内胆121、冷冻内胆131与转接风道单元5的装配牢固性。本实施例中,第四泡沫板91的前侧设有凹坑911,第一泡沫板81的后侧设有与第四泡沫板91上凹坑911相对应的凸柱811,第一泡沫板81上的凸柱811安装于第四泡沫板91上的凹坑911内,以使第一转接件8与第二转接件9相连接,并具有一定的装配强度;以上设置使第一转接件8与第二转接件9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满足安装时的连接强度需求。另外,第四泡沫板91的后侧面上设有突起912,突起912与冰箱1外壳后壁相配合。以上转接风道单元5的结构设置,一方面,转接风道单元5仅包括第一转接件8和第二转接件9两个部件,部件数量少,且其内部、其与冷冻内胆131或冷藏内胆121的装配强度满足安装需求,方便安装;另一方面,在冰箱1整体装配完成后,在冷冻内胆131、冷藏内胆121、转接风道单元5及冰箱1外壳的相互作用下,整体连接强度稳固性强。
68.冷藏风门14打开时,转接风道50连通冷藏送风风道120与冷冻送风风道130;风机15运转,经过蒸发器的冷空气通过冷冻进风口22进入冷冻送风风道130;进入冷冻送风风道130内的冷空气一部分通过冷冻送风口23进入冷冻室13,以对冷冻室13进行制冷;另一部分通过转接风口24进入转接风道50,并通过转接风道50绕至冷藏内胆121后部,再通过冷藏进风口32进入冷藏送风风道120,最终经过多个平行设置冷藏送风口33逐层送风至冷藏室12,以对冷藏室12进行逐层送风制冷,有利用于冷藏室12制冷更加均匀,实现冷藏室12的全空间冷却。
69.冷藏风门14打开时,冷藏送风风道120与冷冻送风风道130相断开;风机15运转,经过蒸发器的冷空气通过冷冻进风口22进入冷冻送风风道130;进入冷冻送风风道130内的冷空气一部分通过冷冻送风口23进入冷冻室13,以对冷冻室13进行制冷。
70.参见图10-图17所示,本发明冰箱1的冷冻风道单元2的中冷藏风门14与冷冻风道壳体21的设置结构;冷冻风道后盖29包括冷冻风道背板25及沿冷冻风道背板25设置的侧板
27。其中,冷冻风道背板25上于冷冻进风口22靠近冷藏室12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容置冷藏风门14的收容部251,转接风口24设于侧板27上,且转接风口24与收容部251相连通;冷藏风门14安装于收容部251内,并与转接风口24相对应,以打开或关闭转接风口24。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冷冻风道背板25靠近转接风口24的区域向远离冷冻风道盖板26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部252;凹陷部252的上边沿及上边沿处设有与设置转接风口24的侧板27相连接的限位板253;凹陷部252、限位板253及侧板27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置冷藏风门14的收容部251。以上设置将转接风口24设于冷冻风道背板25边沿处的侧板27上,方便转接风口24与转接风道50的连接,以使风路更顺畅。本实施例中,冷冻风道后盖29为一体成型件。以上将冷藏风门14设于冷冻送风风道130内,使冷藏室12内无需因为设置冷藏风门14而形成突包结构,冷藏送风风道120的平面化设置不仅增加了容积率,而且提高了美观性;另外,本发明中通过在冷冻风道背板25上一体形成容置冷藏风门14的收容部251,提高了冷冻风道单元2的整体性;另外,通过风门固定泡沫件4将冷藏风门14安装于收容部251内,不需要其它的固定零件,安装与拆卸简单方便。
71.本实施例中,冷藏风门14通过风门固定泡沫件4安装于收容部251内;其中,风门固定泡沫件4与收容部251过盈配合。具体的,风门固定泡沫件4包括第一泡沫件6和第二泡沫件7。第一泡沫件6上设有第一风口60,第二泡沫件7上设有第二风口70,且第一泡沫件6与第二泡沫件7相配合限定出安装腔40;第一风口60与第二风口70分居于冷藏风门14的相对两侧,且与冷藏风门14位置相对应。具体的,第一泡沫件6和第二泡沫件7通过过盈配合压紧,使第一泡沫件6、第二泡沫件7及冷藏风门14的装配件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
72.安装时,将第一泡沫件6和第二泡沫件7安装于冷藏风门14上,以使冷藏风门14安装于第一泡沫件6和第二泡沫件7所限定的安装腔40内。然后将风门固定泡沫件4安装于收容部251内。安装时,受收容部251腔壁的挤压力作用,第一泡沫件6与第二泡沫件7变形;在收容部251的腔壁与风门固定泡沫件4的相互挤压作用下,冷藏风门14固定于收容部251内,且第一泡沫件6与第二泡沫件7之间的相互装配更为紧密。以上设置,通过第一泡沫件6与第二泡沫件7的可变形特性,直接将冷藏风门14固定于收容部251内,无需设置其它的固定部件,其安装方便快捷,且对通过冷藏风门14的冷空气进行保温。
73.具体的,如图14-图16所示,第一泡沫件6包括环绕第一风口60顺序设置的第一配合板61、第二配合板62、第三配合板63及第四配合板64;其中,第一配合板61靠近第一风口6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台65,第二配合板62远离第一风口6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安装台66,第三配合板63靠近第一风口60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安装台67。且第二配合板62与第三配合板63相邻近的端部之间形成配合间隙68。
74.第二泡沫件7包括环绕第二风口70顺序设置的第五配合板71、第六配合板72、第七配合板73及第八配合板74;其中,第五配合板71远离第二风口70的一侧形成有第四安装台75,第六配合板72靠近转接风口24的一侧形成有第五安装台76,第七配合板73远离转接风口24的一侧形成有第六安装台77。且第六配合板72与第七配合板73相邻近的端部区域设有配合凸块78。
75.在装配时,第一泡沫件6与第二泡沫件7相对对接以形成安装腔40。具体的,第一配合板61安装于第四安装台75上,同时第五配合板71安装于第一安装台65上;第二配合板62安装于第五安装台76上,同时第六配合板72安装于第二安装台66上;第三配合板63安装于
第六安装台77上,同时第七配合板73安装于第三安装台67上;第八配合板74与第四配合板64相对接,且配合凸块78安装于配合间隙68内。
76.以上在两个泡沫件的配合板与安装台的配合作用下有效限定了第一泡沫件6与第二泡沫件7的相对位置;采用以上设置,将第一泡沫件6与第二泡沫件7的简单对接即可完成装配,且使第一泡沫件6与第二泡沫件7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以使完成装配的冷藏风门14、第一泡沫件6、第二泡沫件7具有一定的整体性,避免部件分散化,方便后续将冷藏风门14、第一泡沫件6、第二泡沫件7整体安装于收容部251内,使第一风口60与风机15相邻,第二风口70与转接风口24相对应。
77.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将冷藏风门14及驱动冷藏风门14打开或关闭的风门驱动单元作为一个风门模块,然后将风门模块安装于由第一泡沫件6与第二泡沫件7共同限定出的安装腔40内。
78.如图17所示,在冷冻进风口22所在平面的投影中上,风机15旋转中心o1,风机15的叶轮直径为d。收容部251的下边界(位于凹陷部252下边沿处的限位板253)设置为直线段;相应的,第一泡沫件6与第二泡沫件7所形成有风门固定泡沫件4的下边界设置为直线段,记为l。由右向左,直线l向下倾斜设置;即由冷藏室12向冷冻室13的方向,风门固定泡沫件4的下边界向下倾斜设置。
79.以风机15旋转中心o1为圆心,以d1=d

d为直径的圆记为圆o`1,其中,

d>0,且

d:d∈[0.4,0.8]。其中,直线l与圆o`1相切,即直线l为圆o`1的切线;即风门固定泡沫件4的下边界为圆o`1的切线。本实施例中为离心风机15,其气流由离心风机15的切线方向甩出;以上设置使风门固定泡沫件4上的第一风口60与由离心风机15的切线方向甩出的气流相对应,减小了对气流的阻挡,以使由离心风机15甩出的气流能够大量地进入第一风口60内,可保证风路顺畅,以实现风量最大化。
[0080]
另外,直线l与圆o`1的水平直径所在直线的夹角记为a,其中a∈[20
°
,30
°
],本实施例中a=25
°
。风门固定泡沫件4的下边界直线l倾斜设置,能够使冷藏风门14在化霜后的化霜水沿下边界直线l流出,从而使冷藏风门14在化霜后能够得以干燥,避免化霜后因为化霜水未及时排出而导致冷藏内门结冰。
[0081]
冷冻风道单元2包括设于冷冻送风风道130内的隔热板20,隔热板20位于风机15靠近冷冻风道盖板26的一侧。冷冻风道盖板26远离冷冻风道背板25的一侧设有冷冻风道装饰板28。
[0082]
综上,本发明的转接风道单元的部件数量少,且其内部、其与冷冻内胆或冷藏内胆的装配强度满足安装需求,方便安装;另一方面,在冰箱整体装配完成后,在冷冻内胆、冷藏内胆、转接风道单元及冰箱外壳的相互作用下,整体连接强度稳固性强。
[0083]
另外,冷藏送风风道上设置多个平行设置的冷藏送风口,使由冷藏送风风道的冷空气逐层进入冷藏室,有利用于冷藏室制冷更加均匀,实现冷藏室的全空间冷却。
[0084]
再者,冷冻风道单元位于冷冻室后侧,基于其具体设计结构,冷藏室内无需因为设置冷藏风门而形成突包结构,冷藏送风风道的平面化设置不仅增加了容积率,而且提高了美观性;在冷藏室一侧仅需设置与转接风道相连通以用于输送冷气的冷藏送风风道即可;以上设置使得冷藏室内部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冷藏室的存储空间。另外,本发明中通过在冷冻风道背板上一体形成容置冷藏风门的收容部,提高了冷冻风道单元的整体性;另外,通过
风门固定泡沫件将冷藏风门安装于收容部内,不需要其它的固定零件,安装与拆卸简单方便。
[008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