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端部具有微纤化结构的混凝土用增强聚合物纤维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0:14: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端部具有微纤化结构的混凝土用增强聚合物纤维,其特征在于:其纤维本体为经熔融纺丝得到的聚合物粗纤维,纤维的一端或二端具有一定长度比例的多级微纤化结构,微纤化级数为1-4级;所述聚合物粗纤维的直径不小于0.1mm,其中1级微纤的直径为聚合物粗纤维本体直径或等效直径的2%-10%;2-4级微纤直径以可生产出的微纤数量为上限;次级微纤在主体上或上一级微纤上的位置为随机分布,微纤为自由乱向分布;当纤维仅有一端具有微纤化结构时,微纤化结构长度为聚合物粗纤维整体长度的5%-45%;当纤维二端同时具有微纤化结构时,微纤化结构总长度为聚合物粗纤维整体长度的10%~50%,且每一端一级微纤化长度均为聚合物粗纤维整体长度的5%-45%;微纤化的方式分为化学溶剂法或物理微纤化法,化学溶剂法与物理微纤化法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部具有微纤化结构的混凝土用增强聚合物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纤化的化学溶剂法包括:(1)首先将非微纤化区采用覆盖保护方式;(2)当聚合物粗纤维为单一种类聚合物纤维时,选择该聚合物的良溶剂,控制溶剂量和溶解时间,对微纤化区进行溶胀、溶解或腐蚀,去除溶剂与溶解物后,形成相应的微纤,单次或多次的操作来实现多级微纤化;(3)当聚合物粗纤维为复合纤维时,选择聚合物复合纤维中某一组分的良溶剂,对微纤化区进行溶胀、溶解或腐蚀,去除溶剂与溶解物后,形成相应的微纤,单次或多次的操作来实现多级微纤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部具有微纤化结构的混凝土用增强聚合物纤维,其特征在于,微纤化的物理法包括:将非微纤化区采用覆盖保护方式,采用开绒机对纤维进行微纤化,单次或多次的操作来实现多级微纤化。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端部具有微纤化结构的混凝土用增强聚合物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粗纤维中的聚合物为聚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聚甲醛、聚酰胺及其它们的均聚物、共聚物和填充改性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型聚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端部具有微纤化结构的混凝土用增强聚合物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与聚乙烯的良溶剂均独立选自二甲苯、十氢萘或二氯乙烯;所述聚甲醛的良溶剂为六氟异丙醇;所述聚酰胺的良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所述聚乙烯醇的良溶剂为水、甲酰胺或二甲亚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部具有微纤化结构的混凝土用增强聚合物纤维。本发明所述聚合物纤维本体为经熔融纺丝得到的聚合物粗纤维,且纤维的一端或二端具有多级微纤化结构,微纤化级数为1-4级;当纤维仅有一端具有微纤化结构时,微纤化结构长度为纤维整体长度的5%-45%;当纤维二端具有微纤化结构时,微纤化结构总长度为纤维整体长度的10%~50%;微纤化方式为化学溶剂法与物理法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本发明微纤化方法为物理开绒或化学微纤化,方式多样,可单用或组合应用,效果良好;微纤化的粗纤维并不影响纤维分散性,比常规掺量更低的基础上,通过纤维端部与基体的界面粘结强化,充分发挥纤维的本体抗拉强度,从而达到较好的增韧效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阳知乾 沙建芳 刘建忠 刘加平 韩方玉 林玮 郭飞 徐海源 黄文聪 吕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特建材(天津)有限公司 四川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8
技术公布日:2022/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