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塑料造粒废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6:30: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造粒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现代生活对塑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也成为趋势,将废旧塑料回收洗涤造粒是一种变废为宝、资源重新利用的做法,但再生造粒过程中,当温度超过200℃时,增塑剂及内部的低沸点杂质会发生氧化分解,产生大量含有粉尘颗粒的有害气体,其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如苯、甲苯、苯乙烯、含氯有机物等,这些有害气体具有污染性,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仅会对工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同时还会污染环境。
3.废旧塑料造粒采用的是加热挤出的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塑料废气,塑料废气的主要成分是可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直接排放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
4.现有的塑料造粒废气处理设备大都不能很好的对废气进行净化,而且大都直接采用活性炭吸附,比较浪费活性炭,而且净化处理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塑料造粒废气处理设备,包括臭氧净化箱、活性炭净化箱,所述臭氧净化箱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臭氧净化箱内设置有与进气管连接的t字型散气箱、与t字型散气箱对应的挡气板,所述t字型散气箱上设置有若干散气孔,所述t字型散气箱、挡气板与臭氧净化箱之间形成有净化空间一、净化空间二、净化空间三、s型出气通道,所述臭氧净化箱的上部设置有臭氧发生器、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箱,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管一与净化空间一、净化空间二、净化空间三连通,所述出气管一上设置有电磁阀一,所述臭氧净化箱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伸入到净化空间二、净化空间三、s型出气通道内的紫外线灯,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箱内设置有出液泵,所述出液泵的出液口连接有与紫外线灯对应的喷液管,所述臭氧净化箱通过出气管二与活性炭净化箱连通,所述活性炭净化箱连通有出气管三,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可更换的过滤网、防回流挡板一,所述出气管三内设置有防回流挡板二。
7.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源箱,所述电源箱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箱、臭氧发生器、电磁阀一、紫外线灯、出液泵电连接。
8.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臭氧发生器、电磁阀一、紫外线灯、出液泵,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净化。
9.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所述过滤网设置在防回流挡板一前部,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与过滤网对应的插接槽,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与过滤网对应的抽拉孔。
10.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更好的对废气进行预过滤,防回流挡板一设置在过滤网后侧,一是使用时不容易与过滤网干涉,而是能够很好的防止气体回流。
11.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所述喷液管呈l型结构设置,喷液管上设置有若干喷液孔。
12.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更好喷洒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以便于起到很好的催化效果,配合紫外线灯使用,能将空气中醛类、烃类等污染物分解成无害无味的物质,以及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杀灭细菌并分解其丝网菌体从而达到消除空气污染的目的。
13.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所述臭氧净化箱的底板上设置有与紫外线灯对应的t型通孔、与t型通孔对应的耐高温密封垫。
14.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能起到很好的灭菌净化效果,设置有耐高温密封垫使紫外线灯光不容易泄露,以便于更好的保护使用者。
15.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所述活性炭净化箱包括箱体本体,所述箱体本体上卡接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下部设置有若干装有活性炭颗粒的活性炭网板,所述活性炭网板的上部连接有伸出到端盖外部的插接把手。
16.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更方便的更换活性炭网板。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过滤网可以很好的对废气进行预过滤,通过臭氧净化箱,可以很好的对废气进行净化,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与有机废气分子被裂解生成的原子发生氧化反应,形成h2o和co2。同时,利用特制的tio2光触媒催化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对空气进行协同催化反应,产生大量臭氧,对有机废气进行催化氧化协同分解反应,使有机废气气体物质其降解转化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t字型散气箱以及挡气板的设置能够使废气充分与臭氧接触从而更好的提高净化效率,废气通过臭氧净化箱净化后再通过活性炭净化箱进行二次过滤,能够大大提高净化效率,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可变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
25.如图1-2所示,本实例提供一种塑料造粒废气处理设备,包括臭氧净化箱1、活性炭净化箱2,所述臭氧净化箱1连接有进气管9,所述臭氧净化箱1内设置有与进气管9连接的t字型散气箱3、与t字型散气箱3对应的挡气板4,所述t字型散气箱3上设置有若干散气孔301,所述t字型散气箱3、挡气板4与臭氧净化箱1之间形成有净化空间一101、净化空间二102、净化空间三103、s型出气通道104,所述臭氧净化箱1的上部设置有臭氧发生器5、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箱8,所述臭氧发生器5的出气管一501与净化空间一101、净化空间二102、净化空间三103连通,所述出气管一501上设置有电磁阀一502,所述臭氧净化箱1底部设置有底座6,所述底座6上设置有伸入到净化空间二102、净化空间三103、s型出气通道104内的紫外线灯7,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箱8内设置有出液泵801,所述出液泵801的出液口连接有与紫外线灯7对应的喷液管802,喷液管802上设置有电磁阀二803,所述臭氧净化箱1通过出气管二10与活性炭净化箱2连通,所述活性炭净化箱2连通有出气管三201,所述进气管9内设置有可更换的过滤网901、防回流挡板一902,所述出气管三201内设置有防回流挡板二202。
26.所述底座6上设置有电源箱601,所述电源箱601上设置有控制器602,所述控制器602与电源箱601、臭氧发生器5、电磁阀一502、电磁阀二803、紫外线灯7、出液泵801电连接,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臭氧发生器5、电磁阀一502、紫外线灯7、出液泵801,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净化。所述过滤网901设置在防回流挡板一902前部,所述进气管9内设置有与过滤网901对应的插接槽903,所述进气管9上设置有与过滤网901对应的抽拉孔904,有利于更好的对废气进行预过滤,防回流挡板一设置在过滤网后侧,一是使用时不容易与过滤网干涉,而是能够很好的防止气体回流。所述喷液管802呈l型结构设置,喷液管802上设置有若干喷液孔,有利于更好喷洒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以便于起到很好的催化效果,配合紫外线灯使用,能将空气中醛类、烃类等污染物分解成无害无味的物质,以及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杀灭细菌并分解其丝网菌体从而达到消除空气污染的目的。所述臭氧净化箱1的底板上设置有与紫外线灯7对应的t型通孔105、与t型通孔105对应的耐高温密封垫106,能起到很好的灭菌净化效果,设置有耐高温密封垫使紫外线灯光不容易泄露,以便于更好的保护使用者。所述活性炭净化箱2包括箱体本体203,所述箱体本体203上卡接设置有端盖204,所述端盖204下部设置有若干装有活性炭颗粒的活性炭网板205,所述活性炭网板205的上部连接有伸出到端盖204外部的插接把手206,有利于更方便的更换活性炭网板。
27.具体使用时,废气进入到进气管后,先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大颗粒杂质后,再通过防回流挡板一进入到臭氧净化箱的t字型散气箱3进行散气,此时控制器控制臭氧发生器工作、电磁阀一打开、紫外线灯打开、出液泵打开、电磁阀二打开,喷液管喷洒催化剂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与有机废气分子被裂解生成的原子发生氧化反应,形成h2o和co2。同时,利用特制的tio2光触媒催化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对空气进行协同催化反应,产生大量臭氧,对有机废气进行催化氧化协同分解反应,使有机废气气体物质其降解转化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t字型散气箱以及挡气板的设置能够使废气充分与臭氧接触从而更好的提高净化效率,废气通过臭氧净化箱净化后再通过活性炭净化箱进行二次过滤,能够大大提高净化效率,使用效果更好。
28.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