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温型板式换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4:0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温型板式换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3.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还存在以下缺点:
4.当换热器内的水的温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需要将换热器内的水排出在注入新的冷水,在这段时间之内,就无法对热流体进行降温,会降低换热器的使用效率,若一边将换热器内的热水排出一边将冷水注入到换热器内,不仅会使得换热器内水的温度降低而无法被利用,还会降低对热流体的冷却效果,同时会造成浪费冷却水的问题。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6.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型板式换热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型板式换热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型板式换热器结构,包括换热器主体,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内部分隔成第一换热仓和第二换热仓,所述第一换热仓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器,所述第二换热仓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器,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上安装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分流管上安装有第六阀门,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分流管,所述第三分流管上安装有第七阀门,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四分流管,所述第四分流管上安装有第八阀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热换管,所述第一热换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分流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热换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分流管的一端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注水管,所述第一注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注水管的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仓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热换管,所述第二热换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分流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热换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四分流管的一端相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注水管,所述第二注水管上安装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注水管的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仓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安装有第四阀门。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进入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排出管,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换热仓和第二换热仓间隔使用,开始使用的时候,第六阀门和第八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五阀门和第七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热流体通过第一连通管和第一分流管进入到第一换热管内,从而在第一换热仓内进行热量交换,降温后的流体通过第三分流管、第二连通管和排出管排走,通过第一温度器可以对第一换热仓内的水温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的水温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由控制器首先关闭第五阀门和第七阀门,并开启第六阀门和第八阀门,使得热流体可以通过第一连通管和第二分流管进入到第二换热管内,从而在第二换热仓内进行热量交换,降温后的流体在通过第四分流管、第二连通管和排出管排走,在此过程中控制器开启第二阀门,使得第一换热仓内的热水可以通过第一排水管排走,然后开启第一阀门,使得外界的冷水可以通过第一注水管注入到第一换热仓内,同理,当第二温度器检测到第二换热仓内的水温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热流体再次进入到第一换热仓内,同时完成对于第二换热仓内的冷却水的更换。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20.附图标记:
21.1、换热器主体;2、分隔板;3、第一换热仓;301、第一热换管;302、第一温度器;303、第一注水管;304、第一阀门;305、第一排水管;306、第二阀门;4、第二换热仓;401、第二热换管;402、第二温度器;403、第二注水管;404、第三阀门;405、第二排水管;406、第四阀门;5、第一连通管;501、进入管;502、第一分流管;503、第五阀门;504、第二分流管;505、第六阀门;6、第二连通管;601、排出管;602、第三分流管;603、第七阀门;604、第四分流管;605、第八阀门;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3.请参阅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温型板式换热器结构,包括换热器主体1,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换热仓3和第二换热仓4,所述第一换热仓3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器302,所述第二换热仓4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器402,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通管5,所述第一连通管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分流管502,所述第一分流管502上安装有第五阀门503,所述第一连通管5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二分流管504,所述第二分流管504上安装有第六阀门505,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连通管6,所述第二连通管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分流管602,所述第三分流管602上安装有第七阀门603,所述第二连通管6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四分流管604,所述第四分流管604上安装有第八阀门605。
2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换热仓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热换管301,所述第一热换管301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分流管50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热换管301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分流管60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仓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注水管303,所述第一注水管303上安装有第一阀门304,所述第一注水管303的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仓3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水管305,所述第一排水管305上安装有第二阀门306;所述第二换热仓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热换管401,所述第二热换管401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分流管50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热换管401的出口端与所述第四分流管60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仓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注水管403,所述第二注水管403上安装有第三阀门404,所述第二注水管403的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仓4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二排水管405,所述第二排水管405上安装有第四阀门406;所述第一连通管5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进入管501,所述第二连通管6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排出管601,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7。
25.在具体应用时,第一换热仓3和第二换热仓4交替使用,开始使用的时候,第六阀门505和第八阀门605处于关闭状态,第五阀门503和第七阀门603处于开启状态,热流体通过第一连通管5和第一分流管502进入到第一热换管301内,从而在第一换热仓3内进行热量交换,降温后的流体通过第三分流管602、第二连通管6和排出管601排走,通过第一温度器302可以对第一换热仓3内的水温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的水温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由控制器7首先关闭第五阀门503和第七阀门603,并开启第六阀门505和第八阀门605,使得热流体可以通过第一连通管5和第二分流管504进入到第二热换管401内,从而在第二换热仓4内进行热量交换,降温后的流体在通过第四分流管604、第二连通管6和排出管601排走,在此过程中控制器7开启第二阀门306,使得第一换热仓3内的热水可以通过第一排水管305排走,然后开启第一阀门304,使得外界的冷水可以通过第一注水管303注入到第一换热仓3内,同理,当第二温度器402检测到第二换热仓4内的水温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热流体再次进入到第一换热仓3内,同时完成对于第二换热仓4内的冷却水的更换。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