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储能设备的外壳组件及储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3:55: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设备的外壳组件及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2.内置电池的储能设备的使用时间一般由电池包的容量来决定,电池越多,其储存的电量越多,可供使用的时间也更长。但是,电池越多,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越大,相应的使得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也将增加,而较重的设备不利于用户移动,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设备的外壳组件,其旨在解决现有储能设备的壳体内装入过重的电池包后不易被移动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设备。
5.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储能设备的外壳组件,包括:
6.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包的容纳腔;
7.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滚轮;
8.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手柄、第一定位组件和触发组件,其中,所述第二伸缩管设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第一伸缩管的一端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二伸缩管中,另一端与所述手柄固连,所述手柄和所述滚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伸缩管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一伸缩管之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固连,且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能够锁定在所述第二伸缩管上,所述触发组件的操控端安装在所述手柄上,受控端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相连,按压所述触发组件的所述操控端能够使所述触发组件的所述受控端触发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从所述第二伸缩管上解锁。
9.为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储能设备,包括:
10.上述的储能设备的外壳组件;
11.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
12.插座面板,所述插座面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并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外壳组件,通过在壳体底部设置移动组件,也就是在壳体底部设置滚轮,可以通过滚轮的转动使壳体进行移动,当壳体内设置容量较大的电池包时,依然可方便地通过滚轮来移动壳体;通过设置拉杆组件,在移动壳体时,便于用户着力,能方便地通过拉杆组件移动壳体;通过设置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第一伸缩管活动插设于第二伸缩管中,当需要移动壳体时,将第一伸缩管从第二伸缩管中拉出,增加拉杆组件的长度,有助于用户拉动壳体进行移动,当不需要移动壳体时,将第一伸缩管收回第二伸缩管中,拉杆组件不会凸出于壳体,不对壳体的使用造成影响;通过设置手柄,用户可通
过手柄拉动拉杆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组件和触发组件,按压触发组件能够使触发组件触发第一定位组件从第二伸缩管上解锁,从而使第一伸缩管能够伸出第二伸缩管外或者收回到第二伸缩管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组件在承载较大重量的电池包时,能够方便地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组件的爆炸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套管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套管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伸缩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组件的剖视图;
23.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组件、弹性连接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5.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组件、弹性连接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爆炸图。
26.附图标号说明:1000、储能设备;1100、外壳组件;1200、插座面板;100、壳体;200、移动组件;201、滚轮;300、拉杆组件;10、固定座;11、通孔;12、卡扣孔;20、固定套管;21、卡扣;22、固定孔;23、第三定位孔;24、第四定位孔;31、第一伸缩管;32、第二伸缩管;321、第一定位孔;322、第二定位孔;323、调节定位孔;40、手柄;50、第一定位组件;51、第一安装架;511、第一安装槽;5111、第一槽口;5112、第一槽内壁;512、第一限位孔;513、第一限位槽;514、连接卡槽;52、第一定位件;521、第一斜面;522、第一锁舌;53、第一弹性件;54、第一按压件;541、第一按压部;5411、第二斜面;542、第一连接部;543、第一卡位部;60、第二定位组件;61、第二安装架;611、第二安装槽;6111、第二槽口;6112、第二槽内壁;612、第二限位孔;613、第二限位槽;62、第二定位件;621、第三斜面;622、第二锁舌;63、第二弹性件;64、第二按压件;641、第二按压部;6411、第四斜面;642、第二连接部;643、第二卡位部;65、弹性连接构件;651、连接柱;652、第四弹性件;71、弹性按压构件;711、按键;712、第三弹性件;72、连杆;80、底盖。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设备1000,包括电池包(图未示)、插座面板1200和下述的储能设备的外壳组件1100,电池包设于外壳组件1100的容纳腔(图未示)内,插座面板1200安装在外壳组件1100之壳体100的侧面,并与电池包电连接,以使电池包可以通过插座面板1200上的插座为用电设备供电。通过采用下述外壳组件1100,即使电池包具有较大重量时,依然能够方便地移动储能设备1000。
3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设备的外壳组件1100,包括壳体100、移动组件200和拉杆组件300,壳体100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包的容纳腔(图未示),壳体100侧面设有插座安装孔(图未示),移动组件200包括至少两个可转动安装于壳体100底部的滚轮201;拉杆组件300包括第一伸缩管31、第二伸缩管32、手柄40、第一定位组件50和触发组件。其中,第二伸缩管32设于壳体100底部,第一伸缩管31的一端活动插设于第二伸缩管32中、另一端与手柄40固连,手柄40和移动组件200分别位于第二伸缩管32相对的两侧,第一定位组件50与第一伸缩管31之远离手柄40的一端固连,且第一定位组件50能够锁定在第二伸缩管32上。触发组件包括操控端和与操控端相连的受控端,触发组件的操控端安装在手柄40上,受控端与第一定位组件50相连,按压触发组件的操控端能够使触发组件的受控端触发第一定位组件50从第二伸缩管32上解锁。当第一定位组件50锁定在第二伸缩管32上时,第一伸缩管31相对于第二伸缩管32固定不动,当第一定位组件50从第二伸缩管32上解锁时,第一伸缩管31能够相对于第二伸缩管32进行移动,比如从第二伸缩管32中抽出或者收回至第二伸缩管32内。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组件1100,通过在壳体100底部设置移动组件200,也就是在壳体100底部设置至少两个滚轮201,可以通过滚轮201的转动使壳体100进行移动,当壳体100内设置容量较大的电池包时,依然可方便地通过滚轮201来移动壳体100;通过设置拉杆组件300,在移动壳体100时,便于用户着力,用户能通过拉动拉杆组件300移动壳体100;通过设置第一伸缩管31和第二伸缩管32,第一伸缩管31活动插设于第二伸缩管32中,当需要移动壳体100时,将第一伸缩管31从第二伸缩管32中拉出,增加拉杆组件300的长度,有助
于用户拉动壳体100进行移动,当不需要移动壳体100时,将第一伸缩管31收回第二伸缩管32内,拉杆组件300不会凸出于壳体100,不对壳体100的使用造成影响;通过设置手柄40用户可通过拉动手柄40将第一伸缩管31拉出第二伸缩管32外,通过反向推动手柄40将第一伸缩管31收回至第二伸缩管32内;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组件50和触发组件,按压触发组件能够使触发组件触发第一定位组件50从第二伸缩管32上解锁,从而使第一伸缩管31能够伸出第二伸缩管32外或者收回到第二伸缩管32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组件1100在承载较大重量的电池包时,能够方便地移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移动外壳组件1100时,用户按压触发组件,拉动手柄40,将第一伸缩管31从第二伸缩管32中抽出,然后在移动组件200的作用下即可移动外壳组件1100。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底部是指壳体100放置在地面上时,壳体100之朝向地面的一侧。实际应用中,将壳体100应用于储能设备1000时,壳体100的侧面通常需要安装各种插座和接口,将拉杆组件300设置于壳体100的底部,不会对位于侧面的插座和接口的使用造成影响,同时也使储能设备1000的整体外观更加整洁。
35.请参阅图2和图4,拉杆组件300还包括固定套管20和第二定位组件60,固定套管20固设于壳体100底部,第二伸缩管32远离手柄40的一端活动插设于固定套管20中第二定位组件60,第二定位组件60与第二伸缩管32之远离手柄40的一端固连,且第二定位组件60能够锁定在固定套管20上;其中,第二定位组件60在受到第一伸缩管31第一定位组件50的触碰时能够从固定套管20上解锁。通过如此设置,第二伸缩管32可伸缩地穿设安装于固定套管20内,当第二伸缩管32从固定套管20中抽出时,能够增加拉杆组件300的长度,结合从第二伸缩管32中抽出的第一伸缩管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1100能够为用户提供足够长的拉杆组件300,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组件60在受到第一伸缩管31的触碰时能够从固定套管20上解锁也是可以的。
3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储能设备的外壳组件1100还包括固定座10,固定套管20通过固定座10固定于壳体100的底部。壳体10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图未示),固定套管20上设有卡扣21,固定座1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通孔11以及与卡扣21相配合的卡扣孔12,固定座10套设在固定套管20上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图未示)穿设于通孔11和第一安装孔固定在壳体100上,卡扣21卡设在卡扣孔12内使固定套管20与固定座10稳固连接,防止固定套管20相对于固定座10移动,增加拉杆组件300安装于壳体100的稳固性。另外,固定座10的数量不限,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固定座10,在其他实施例中,设置一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也是可以的。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固定套管20上还设有固定孔22,壳体100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图未示),固定套管20通过第二紧固件(图未示)穿设于固定孔22和第二安装孔直接固定在壳体100上。
37.请参阅图4-7,第一定位组件50与第一伸缩管31之远离手柄40的一端连接,第二伸缩管32上设有用于在第一伸缩管31伸出时供第一定位组件50插入定位的第一定位孔321和用于在第一伸缩管31缩回时供第一定位组件50插入定位的第二定位孔322。通过如此设置,便于第一伸缩管31伸出第二伸缩管32或缩回第二伸缩管32时相对于第二伸缩管32进行定位。第二定位组件60与第二伸缩管32之远离手柄40的一端连接,固定套管20上设有用于在第二伸缩管32伸出时供第二定位组件60插入定位的第三定位孔23和用于在第一伸缩管31和第二伸缩管32都缩回时供第一定位组件50插入定位的第四定位孔24。通过如此设置,便于第二伸缩管32伸出固定套管20或缩回固定套管20时相对于固定套管20进行定位。本实施
例中,第一定位孔321和第二定位孔322的连线与第二伸缩管32的轴向平行设置,第三定位孔23和第四定位孔24的连线与固定套管20的轴向非平行设置,当第一伸缩管31缩回至第二伸缩管32的底部,并且第二伸缩管32缩回至固定套管20的底部时,第二定位孔322和第四定位孔24相对应。
3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伸缩管32还设有调节定位孔323,调节定位孔323间隔设于第一定位孔321和第二定位孔322之间,通过设置调节定位孔323可以控制第一伸缩管31从第二伸缩管32中伸出不同的长度,从而用户在使用拉杆组件300时可根据需求选择拉出不同的长度的伸缩管。
39.请参阅图7-11,第一定位组件50包括第一安装架51、第一定位件52、第一弹性件53和第一按压件54,第一安装架51与第一伸缩管31固连,第一定位件52活动装设于第一安装架51中,并与第一定位孔321相匹配。第一弹性件53一端连接第一安装架51、另一端连接第一定位件52,第一定位件52能够在第一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下向第一伸缩管31外弹出并卡入第一定位孔321中。第一按压件54的一端与触发组件相连,第一按压件54的另一端活动插置于第一安装架51中,并与第一定位件52相对设置,按压触发组件能够带动第一按压件54的另一端触碰第一定位件52,使第一定位件52挤压第一弹性件53向第一安装架51内收回。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52与第一定位孔321和第二定位孔322均相匹配,当第一伸缩管31伸出于第二伸缩管32时,第一定位件52可以插入到第一定位孔321中,当第一伸缩管31缩回至第二伸缩管32内时,第一定位件52可以插入到第二定位孔322中。实际应用中,当第一按压件54不对第一定位件52作用时,第一定位件52在第一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下插入到第一定位孔321或者第二定位孔322内,实现第一伸缩管31的定位;当用户控制触发组件对第一按压件54作用时,第一按压件54控制第一定位件52从第一定位孔321或第二定位孔322内拔出,实现对第一伸缩管31的解锁定位,此时,可通过拉动手柄40或反向推动手柄40将第一伸缩管31从第二伸缩管32抽出或者将第一伸缩管31缩回第二伸缩管32中。对第一伸缩管31定位时,第一伸缩管31相对于第二伸缩管32无法进行移动,对第一伸缩管31解锁定位时,第一伸缩管31能够相对于第二伸缩管32进行移动,比如从第二伸缩管32中抽出或者收回至第二伸缩管32内。
40.请参阅图7、图9和图11,第一安装架51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安装槽511和第一限位孔512,第一安装槽511具有第一槽口5111,第一槽口5111朝向第二伸缩管32之内侧壁并与第一定位孔321相连通,第一限位孔512一端连通第一安装槽511,另一端连通第一安装架51靠近触发组件一侧的端面上方;第一按压件54部分装设于第一限位孔512中,第一弹性件53设于第一安装槽511内远离第一槽口5111的一端,第一定位件52设于第一安装槽511内靠近第一槽口5111的一端。第一限位孔512用于限制第一按压件54沿非平行于第一伸缩管31轴向的方向移动。第一限位孔512与第一安装槽511连通,第一安装槽511与第一定位孔321相连通,第一按压件54部分装设于第一限位孔512,可以控制位于第一安装槽511内的第一定位件52从第一定位孔321内拔出,从而实现对第一伸缩管31的解锁定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511还具有与第一槽口5111间隔相对的第一槽内壁5112,第一弹性件5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定位件52和第一槽内壁5112。
41.请参阅图4、图7、图9和图11,第一定位件52具有相对第一伸缩管31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521;第一按压件54包括第一按压部541和第一连接部542,第一连接部542
一端与触发组件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按压部541相连,第一按压部541设于第一限位孔512内,且第一按压部541与第一定位件52相对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斜面521相匹配的第二斜面5411,第一按压部541向第一定位件52移动时第二斜面5411与第一斜面521相抵接,以使第一按压部541能够挤压第一定位件52向第一安装槽511内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52还具有于插拔于第一定位孔321或第二定位孔322的第一锁舌522。实际应用中,当第一按压部541逐渐靠近第一定位件52时,第一斜面521和第二斜面5411相抵接并挤压第一弹性件53,使第一锁舌522向靠近第一槽内壁5112的方向收回,第一锁舌522从第一定位孔321或者第二定位孔322内拔出,从而实现对第一伸缩管31的解锁定位;当第一按压部541逐渐远离第一定位件52时,第一弹性件53复位,第一锁舌522向远离第一槽内壁5112的方向弹出,插入第一定位孔321或者第二定位孔322内,从而实现第一伸缩管31的定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3为弹簧,当然也可以为弹片。
42.请参阅图9和图11,第一安装架5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513,第一限位槽513的槽口朝向第一限位孔512之内侧壁并与第一限位孔512相连通,第一按压件54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卡位部543,第一卡位部543置于第一限位槽513中,以限制第一按压件54从第一限位孔512中完全脱出。实际应用中,第一卡位部543设于第一按压部541上,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513和第一卡位部543,限制第一按压部541从第一限位孔512中完全脱出。
43.请参阅图5和图8-11,第二定位组件60包括第二安装架61、第二定位件62、第二弹性件63和第二按压件64,第二安装架61与第二伸缩管32固连,第二定位件62活动装设于第二安装架61中,并与第三定位孔23相匹配;第二弹性件63一端连接第二安装架61、另一端连接第二定位件62,第二定位件62能够在第二弹性件63的弹力作用下向第二伸缩管32外弹出并卡入第三定位孔23中。第二按压件64的一端从第二安装架61靠近第一定位组件50的一端端面伸出,第二按压件64的另一端活动插置于第二安装架61中,并与第二定位件62相对设置,第二按压件64的一端受到按压时将带动第二按压件64的另一端触碰第二定位件62,使第二定位件62挤压第二弹性件63向第二安装架61内收回。实际应用中,当第二按压件64不对第二定位件62作用时,第二定位件62在第二弹性件63的弹力作用下插入到第三定位孔23内,实现第二伸缩管32的定位;当用户控制触发组件对第二按压件64作用时,第二按压件64控制第二定位件62从第三定位孔23内拔出,实现对第二伸缩管32的解锁定位,此时,可通过反向推动手柄40将第二伸缩管32缩回固定套管20中。
44.请参阅图5、图9-10,第二定位组件60还包括弹性连接构件65,弹性连接构件65与第二按压件64的一端连接,并与第一定位组件50相对设置,第一定位组件50通过弹性连接构件65按压第二按压件64,进而触发第二定位件62向第二安装架61内收回。弹性连接构件65提供的弹性缓冲避免了第一定位组件50对第二按压件64的硬性挤压,同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口感。
45.实际应用中,第一伸缩管31收缩至第二伸缩管32的底部时,第一定位组件50挤压弹性连接构件65,从而使第二按压件64朝靠近第二定位件62的方向移动,第二定位件62挤压第二弹性件63向第二安装架61内收回。当第一伸缩管31从第二伸缩管32中伸出时,不对弹性连接构件65作用,第二按压件64在第二弹性件63的弹力作用下向靠近第一定位组件50的方向移动,同时使第二定位件62在第二弹性件63的弹力作用下插入到第三定位孔23内,实现第二伸缩管32的定位。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连接构件65与第一定位组件50
的一端连接,并与第二按压件64相对设置也是可以的。
46.请参阅图5、图9和图11,第二安装架61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安装槽611和第二限位孔612,第二安装槽611具有第二槽口6111,第二槽口6111朝向固定套管20之内侧壁并与第三定位孔23相连通,第二限位孔612一侧连通第二安装槽611,另一侧连通第二安装架61靠近弹性连接构件65一侧的端面上方;第二按压件64部分装设于第二限位孔612中,第二弹性件63设于第二安装槽611内远离第二槽口6111的一端,第二定位件62设于第二安装槽611内靠近第二槽口6111的一端。第二限位孔612用于限制第二按压件64沿非平行于第二伸缩管32轴向的方向移动。第二限位孔612与第二安装槽611连通,第二安装槽611与第三定位孔23相连通,第二按压件64部分装设于第二限位孔612,可以控制位于第二安装槽611内的第二定位件62从第三定位孔23内拔出,从而实现对第二伸缩管32的解锁定位。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611还具有与第二槽口6111间隔相对的第二槽内壁6112,第二弹性件6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定位件62和第二槽内壁6112。
47.请参阅图5、图9和图11,第二定位件62具有相对第二伸缩管32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三斜面621;第二按压件64包括第二按压部641和第二连接部642,第二连接部642一端与弹性连接构件65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按压部641相连,第二按压部641设于第二限位孔612内,且第二按压部641与第二定位件62相对的一端设有与第三斜面621相匹配的第四斜面6411,第二按压部641向第二定位件62移动时第四斜面6411与第三斜面621相抵接,以使第二按压部641能够挤压第二定位件62向第二安装槽611内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62还具有于插拔于第三定位孔23的第二锁舌622。实际应用中,当第二按压部641逐渐靠近第二定位件62时,第三斜面621和第四斜面6411相抵接并挤压第二弹性件63,使第二锁舌622向靠近第二槽内壁6112的方向收回,第二锁舌622从第三定位孔23内拔出,从而实现对第二伸缩管32的解锁定位;当第二按压部641逐渐远离第二定位件62时,第二弹性件63复位,第二锁舌622向远离第二槽内壁6112的方向弹出,插入第三定位孔23内,从而实现第二伸缩管32的定位。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63为弹簧,当然也可以为弹片。
48.请参阅图9和图11,第二安装架61上设有第二限位槽613,第二限位槽613的槽口朝向第二限位孔612之内侧壁并与第二限位孔612相连通,第二按压件64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卡位部643,第二卡位部643置于第二限位槽613中,以限制第二按压件64从第二限位孔612中完全脱出。实际应用中,第二卡位部643设于第二按压部641上,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槽613和第二卡位部643,限制第二按压部641从第二限位孔612中完全脱出。
49.请参阅图4和图9,触发组件包括弹性按压构件71和连杆72,弹性按压构件71安装于手柄40上,连杆72的一端连接弹性按压构件71,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伸缩管31内与第一定位组件50连接。具体地,连杆72的另一端与第一按压件54连接,弹性按压构件71用于驱动连杆72进行升降运动,当连杆72进行上升运动时,带动第一按压件54逐渐远离第一定位件52,当连杆72进行下降运动时,带动第一按压件54逐渐靠近第一定位件52。
50.请参阅图4,弹性按压构件71包括按键711和第三弹性件712,按键711通过第三弹性件712弹性安装于手柄40上,连杆72的一端固设于按键711、另一端固设于第一定位组件50。通过如此设置,用户可通过按动按键711实现对第一伸缩管31的解锁定位。
51.请参阅图2、图4、图6-7和图9,弹性连接构件65包括连接柱651和第四弹性件652,第四弹性件652的一端固设于连接柱651、另一端固设于第二定位组件60。具体地,第四弹性
件652的另一端固设于第二连接部64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弹性件652的一端固设于连接柱651、另一端固设于第一定位组件50也是可以的。本实施例中,第四弹性件652为弹簧,也可以为弹片。实际应用中,第一伸缩管31完全缩回于第二伸缩管32内,第二伸缩管32完全缩回于固定套管20内时,第四弹性件652处于压缩状态,第一锁舌522穿过第二定位孔322插入第四定位孔24内同时对第一伸缩管31和第二伸缩管32进行定位,当需要使用拉杆组件300时,用户按动按键711,控制弹性按压构件71对第一定位组件50作用,使第一锁舌522从第四定位孔24和第二定位孔322中拔出,此时在第四弹性件652的弹力作用下,第一伸缩管31从第二伸缩管32中伸出一定长度,从而使用户便于拉取手柄40,因此,即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1100将拉杆组件300设置在壳体100的底部,用户仍然能够方便地拿取手柄40。
5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安装架51之朝向弹性连接构件65的一侧设有连接卡槽514,连接卡槽514与连接柱651对应设置。通过设置连接卡槽514,当第一定位组件50挤压弹性连接构件65时,连接柱651卡设于连接卡槽514内,对连接柱651起到限位作用。
5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拉杆组件300还包括底盖80,底盖80设于固定套管20之远离手柄40的一端。通过设置底盖80,可以封闭固定套管20之远离手柄40的一端,对固定套管20中的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组件300,在第一伸缩管31收缩于第二伸缩管32内同时第二伸缩管32收缩于固定套管20内时,也就是在第一伸缩管31收缩至第二伸缩管32的底部同时第二伸缩管32收缩至固定套管20的底部时,第一锁舌522穿过第二定位孔322插入第四定位孔24内。当需将第一伸缩管31和第二伸缩管32从固定套管20中抽出时:用户按压按键711,第一锁舌522从第二定位孔322和第四定位孔24中拔出,实现对第一伸缩管31的解锁定位,拉动手柄40,将第一伸缩管31抽出至第二伸缩管32的上端,在第一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下,第一锁舌522插入第一定位孔321内,第一伸缩管31定位于第二伸缩管32的上端;继续拉动手柄40,带动第二伸缩管32抽出至固定套管20的上端,在第二弹性件63的弹力作用下,第二锁舌622插入第三定位孔23内,第二伸缩管32定位于固定套管20的上端,实现第一伸缩管31和第二伸缩管32从固定套管20中的抽出。当需要将第一伸缩管31和第二伸缩管32缩回至固定套管20的底部时:用户按压按键711,第一锁舌522从第一定位孔321中拔出,实现对第一伸缩管31的解锁定位,反向推动手柄40,第一伸缩管31缩回至第二伸缩管32的底部,在第一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下,第一锁舌522插入第二定位孔322中,第一伸缩管31定位于第二伸缩管32的底部;此时,第一定位组件50挤压弹性连接构件65,使第二锁舌622从第三定位孔23中拔出,实现对第二伸缩管32的解锁定位,继续反向推动手柄40,待第二伸缩管32缩回至固定套管20底部,第二定位孔322与第四定位孔24相对应,第一锁舌522穿过第二定位孔322插入第四定位孔24内,实现第一伸缩管31和第二伸缩管32的定位,第一伸缩管31和第二伸缩管32完全缩回至固定套管20。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