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卡式炉及集油盘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2:23: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卡式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卡式炉及集油盘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卡式炉又叫便携式丁烷气炉,以灌装丁烷气为主要燃气,点火后可直接进行加热的非固定烹饪厨具,多用于家庭户外休闲和酒店用品等。现有的卡式炉类产品基本都配有集油盘,集油盘的伸入与取出都较为方便,用户使用完产品后也可通过拆卸进行清理。目前卡式炉固定集油盘方式各种各样,但都存在着固定不到位、容易滑脱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集油盘的固定结构,能实现稳定固定,避免发生固定不到位、易滑脱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卡式炉,能实现稳定固定,避免发生固定不到位、易滑脱的问题。
5.其技术方案如下:
6.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7.一种集油盘的固定结构,所述集油盘的固定结构包括: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用于设于炉本体的安装槽的相对两槽壁上;形变件与供所述形变件滑动的配合部,在所述形变件与所述配合部两者中,一个设置于所述侧板上,另一个用于设于集油盘上,并与所述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配合部包括连通的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所述形变件配合在所述第一配合段中时,所述形变件与所述第一配合段抵触,并发生结构弹性变形,所述形变件在所述第一配合段中所受的抵触力大于所述形变件在所述第二配合段中所受的抵触力。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油盘的固定结构,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侧板和集油盘两者中,一个设置配合部,另一个设置形变件。当集油盘推入炉本体上的安装槽时,两侧的侧板夹持在集油盘的相对两侧上;同时一侧的形变件滑入对应的第一配合段中。由于形变件与第一配合段为抵触配合,且形变件发生相应结构弹性变形,因此,在推入过程中,需持续施加力量推动集油盘,使得形变件在第一槽段中移动,并最终收容于第二配合段内,以使集油盘在炉本体上的固定处于到位状态。又由于形变件在第一配合段中所受的抵触力大于形变件在第二配合段中所受的抵触力,因此,收容于第二配合段中的形变件会受制于第一配合段更大的抵触力,不会轻易从第二配合段中滑至第一配合段中,使得集油盘在炉本体上的固定更加稳定。如此,通过本集油盘的固定结构,能实现集油盘的稳定固定,有效避免发生固定不到位、松动、易滑脱等的问题。
9.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变件为弹片,所述弹片的相对两端均用于连接于所述侧板或者所述集油盘上,且所述弹片在所述侧板或者所述集油盘上拱起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油盘的固定结构还包括与所述配合部定位配合的定
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形变件用于设置于所述侧板和所述集油盘两者中同一结构上,所述形变件配合于所述第二配合段中时,所述定位部定位于所述第一配合段中。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变件包括翻边与设于所述翻边上的凸点,所述翻边用于设于所述集油盘或者所述侧板上,所述翻边在所述凸点与所述第一配合段的抵触作用下发生结构弹性变形。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变件与所述配合部均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侧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形变件或者所述配合部。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段与所述第二配合段之间衔接设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用于将所述形变件从所述第二配合段导入至所述第一配合段中。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在所述第一配合段与所述第二配合段之间倾斜设置,且所述过渡面靠近所述第一配合段的一端高于所述过渡面靠近所述第二配合段的一端。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在所述第一配合段与所述第二配合段之间圆弧拱起设置。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在所述侧板或者所述集油盘上沿着所述第一配合段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段远离所述第二配合段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形变件从所述开口中滑入所述第一配合段中。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设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托所述集油盘。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段与所述第二配合段之间存在尺寸差,以使所述形变件在所述第一配合段中所受的抵触力大于所述形变件在所述第二配合段中所受的抵触力。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段至少一部分宽度w1大于第一配合段的宽度w2。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段至少一部分深度h1大于第一配合段的深度h2。
23.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24.一种卡式炉,所述卡式炉包括炉本体、集油盘以及上述集油盘的固定结构,所述炉本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集油盘用于插入所述炉本体的安装槽中。
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式炉,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采用以上的集油盘的固定结构,在侧板和集油盘两者中,一个设置配合部,另一个设置形变件。当集油盘推入炉本体上的安装槽时,两侧的侧板夹持在集油盘的相对两侧上;同时一侧的形变件滑入对应的第一配合段中。由于形变件与第一配合段为抵触配合,且形变件发生相应结构弹性变形,因此,在推入过程中,需持续施加力量推动集油盘,使得形变件在第一槽段中移动,并最终收容于第二配合段内,以使集油盘在炉本体上的固定处于到位状态。又由于形变件在第一配合段中所受的抵触力大于形变件在第二配合段中所受的抵触力,因此,收容于第二配合段中的形变件会受制于第一配合段更大的抵触力,不会轻易从第二配合段中滑至第一配合段中,使得集油盘在炉本体上的固定更加稳定。如此,通过本集油盘的固定结构,能实现集油盘的稳定固定,有效避免发生固定不到位、松动、易滑脱等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卡式炉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卡式炉结构示意图二;
30.图3为图1中所述的炉本体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3中圈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2.图5为图1中所述的集油盘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卡式炉结构示意图一;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卡式炉结构示意图二;
35.图8为图6中所述的炉本体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图6中所述的炉本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图6中所述的集油盘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图10中圈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00、集油盘的固定结构;110、侧板;111、承载件;120、翻边;130、形变件;131、凸点;132、弹片;140、配合部;141、第一配合段;1411、第一接触面;1412、开口;142、第二配合段;1421、第二接触面;150、过渡面;160、第一插口;161、第二插口;170、定位部;200、集油盘;300、炉本体;31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4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6,一种集油盘的固定结构100,集油盘的固定结
构100包括:两个侧板110、形变件130和供形变件130滑动的配合部140。两个侧板110用于设于炉本体300的安装槽310的相对两槽壁上。在形变件130与配合部140两者中,一个设置于侧板110上,另一个用于设于集油盘200上,并与侧板110相对设置,配合部140包括连通的第一配合段141和第二配合段142,形变件130配合在第一配合段141中时,形变件130与第一配合段141抵触,并发生结构弹性变形,形变件130在第一配合段141中所受的抵触力大于形变件130在第二配合段142中所受的抵触力。
46.上述的集油盘的固定结构100,在侧板110和集油盘200两者中,一个设置配合部140,另一个设置形变件130。当集油盘200推入炉本体300上的安装槽310时,两侧的侧板110夹持在集油盘200的相对两侧上;同时一侧的形变件130滑入对应的第一配合段141中。由于形变件130与第一配合段141为抵触配合,且形变件130发生相应结构弹性变形,因此,在推入过程中,需持续施加力量推动集油盘200,使得形变件130在第一槽段中移动,并最终收容于第二配合段142内,以使集油盘200在炉本体300上的固定处于到位状态。又由于形变件130在第一配合段141中所受的抵触力大于形变件130在第二配合段142中所受的抵触力,因此,收容于第二配合段142中的形变件130会受制于第一配合段141更大的抵触力,不会轻易从第二配合段142中滑至第一配合段141中,使得集油盘200在炉本体300上的固定更加稳定。如此,通过本集油盘的固定结构100,能实现集油盘200的稳定固定,有效避免发生固定不到位、松动、易滑脱等的问题。其中,配合部140可设计为槽状结构,也可设计为孔状结构。此时第一配合段141和第二配合段142也呈槽或者孔状结构设计。
47.需要说明的是,形变件130和配合部140的分布有两种:一、图1与图2,配合部140设置在侧板110上,形变件130设置在集油盘200上;二、图6与图7,配合部140设置在集油盘200上,形变件130设置在侧板110上。同时,当集油盘200推入安装槽310内时,集油盘200可具有单侧固定功能,也可具有双侧固定功能。当集油盘200具有单侧固定功能时,集油盘200另一侧需与炉本体300抵触配合,以保证集油盘200稳定在炉本体300中,比如:在集油盘200另一侧设置滚轮,以滑动抵接在侧板110上等。
48.还需说明的是,形变件130在第一配合段141中所受的抵触力大于形变件130在第二配合段142中所受的抵触力应理解为:形变件130在第一配合段141内滑动时,会受第一配合段141的抵触力而发生结构弹性变形;至于形变件130滑动至第二配合段142中可受抵触力发生弹性变形,也可不受抵触力,不发生形变。但需保证形变件130在第一配合段141中所受的作用力大于在第二配合段142中所受的作用力,以使得形变件130从第二配合段142滑至第一配合段141中需要克服额外抵触力。当然,也可理解为:形变件130在第一配合段141内的形变量大于形变件130在第二配合段142内的形变量。
49.进一步地,第一配合段141与第二配合段142之间存在尺寸差,以使形变件130在第一配合段141中所受的抵触力大于形变件130在第二配合段142中所受的抵触力。如此,利用第一配合段141和第二配合段142之间的尺寸差,以保证形变件130不会从第二配合段142中自动滑入第一配合段141中。其中,本实施例的“尺寸”应至少包括宽度、深度等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50.更进一步地,为实现阻止形变件130从第二配合段142容易滑入第一配合段141,请参考图4,可将第二配合段142的至少一部分宽度w1大于第一配合段141的宽度w2;或者,请参考图11,可将第二配合段142的至少一部分深度h1大于第一配合段141的深度h2等。
5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与图11,第一配合段141的内壁包括第一接触面1411,第二配合段142的内壁至少包括第二接触面1421,第二接触面1421低于第一接触面1411设置。当然,第二接触面1421与第一接触面1411之间具体高度差值可根据实际产品大小而定。
52.在一个实施例中,形变件130包括翻边120与设于翻边120上的凸点131。翻边120用于设于集油盘200或者侧板110上。翻边120在凸点131与第一配合段141的抵触作用下发生结构弹性变形。如此,利用凸点131与第一配合段141之间的抵触配合,使得翻边120发生弹性变形,保证集油盘200在推入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其中,凸点131与第一配合段141之间的配合可为:将凸点131的尺寸大于第一配合段141的内部尺寸,以使凸点131卡在第一配合段141中,并与第一配合段141成过盈配合。对于凸点131与第一配合段141之间的过盈量可根据实际产品大小和用户需求而定。另外,配合部140可设计为槽状结构,也可设计为孔状结构,此时第一配合段141和第二配合段142也呈槽或者孔状结构设计。
53.可选地,凸点131在翻边120上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仅限于焊接、卡接、铆接、螺纹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方式等。
54.具体地,请参考图5,凸点131为翻边120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
5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与图5,当形变件130为凸点131时,凸点131设置于翻边120。此时,配合部140设置于侧板110上,并沿着侧板1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为了便于理解侧板110的长度方向,以图3为例,侧板110的长度方向为图3中s1任意箭头所指的方向。
56.在一个实施例中,形变件130为弹片132。弹片132的相对两端均用于连接于侧板110或者集油盘200上,且弹片132在侧板110或者集油盘200上拱起设置。由此可知,本实施例利用弹片132的弹性功能,使得弹片132紧紧抵触在第一配合段141的内壁上,保证弹片132在推入过程中实现与第一配合段141抵触变形。其中,配合部140可设计为槽状结构,也可设计为孔状结构,即第一配合段141和第二配合段142也呈槽或者孔状结构设计。
57.可选地,弹片132的相对两端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仅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铆接或者焊接等。另外,弹片132可为弹性橡胶、弹性塑料、弹性金属片等。
58.具体地,请参考图8与图9,侧板110或者集油盘200上间隔设有第一插口160和第二插口161。弹片132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插入第一插口160和第二插口161中,这样使得弹片132的拆装更加便利。
5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当形变件130为弹片132时,弹片132设置于侧板110。此时,配合部140设置于集油盘200的翻边120上,并沿着翻边12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为了便于理解翻边120的长度方向,以图10为例,翻边120的长度方向为图10中s2任意箭头所指的方向。
6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形变件130与配合部140均为至少两个。两个侧板110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形变件130或者配合部140。即本实施例的集油盘200插入炉本体300的安装槽310内时,集油盘200的相对两侧均具有固定功能。当集油盘200推入安装槽310中时,通过两侧的形变件130与配合部140相互配合,以实现两侧稳定固定。
61.需要说明的是,当集油盘200推入安装槽310中时,两侧的翻边120分别弹性抵触在两侧的侧板110上(即集油盘200推入安装槽310中,两个翻边120分别与两侧的侧板110抵触
配合,并发生结构弹性变形)。另外,当两个侧板110上均设有多个形变件130或者配合部140时,多个形变件130或者配合部140可在同一侧板110以并列间隔方式排列,以使得集油盘200的一侧具有多层固定结构。
62.还需说明的是,当形变件130为翻边120与凸点131时,集油盘200两侧的凸点131之间的间距应大于炉本体300上两个侧板110之间的间距,这样使得集油盘200插入安装槽310内时,两侧的凸点131能紧紧抵触在两个侧板110上,以使翻边120发生结构弹性变形。当形变件130为弹片132时,集油盘200两侧的配合部140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侧板110上的弹片132之间的间距。
6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段141与第二配合段142之间衔接设有过渡面150。过渡面150用于将形变件130从第二配合段142导入至第一配合段141中。由此可知,当需取出集油盘200时,拉动集油盘200,使得集油盘200从第二配合段142中拉至过渡面150上,并在过渡面150的导向下,顺利滑入至第一配合段141中,如此,大大方便用户对集油盘200的更换操作。
64.需要说明的是,过渡面150的布置至少有两种设计,例如:一、请参考图11,过渡面150在第一配合段141与第二配合段142之间倾斜设置。且过渡面150靠近第一配合段141的一端高于过渡面150靠近第二配合段142的一端;二、请参考图4,过渡面150在第一配合段141与第二配合段142之间圆弧拱起设置。
6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与图9,集油盘的固定结构100还包括与配合部140定位配合的定位部170。定位部170与形变件130间隔设置于侧板110和集油盘200两者中同一结构上,形变件130配合于第二配合段142中时,定位部170定位于第一配合段141中。由此可知,随着集油盘200的继续推入,形变件130收容于(或者落入)第二配合段142中,定位部170也位于第一配合段141中。此时,形变件130与定位部170在配合部140内相当于两个支撑卡位,保证集油盘200在炉本体300内受力更加均衡,固定更加稳定。
66.需要说明的是,当形变件130收容或者落入第二配合段142时,定位部170可正好滑入第一配合段141中;也可为早已滑入第一配合段141中,即形变件130收容或者落入第二配合段142之前,定位部170已经位于第一配合段141中。另外,为了提高集油盘200与炉本体300之间的结合力度,可将定位部170设计为与第一配合段141过盈配合,比如:定位部170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一配合段141的内部尺寸等。
67.可选地,定位部170可设计为条状,也可设计为块状;甚至还可设计为凸状结构。
68.具体地,请参考图9,定位部170在侧板110或者集油盘200上沿着第一配合段14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6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一配合段141远离第二配合段142的一端设有开口1412。形变件130从开口1412中滑入第一配合段141中。如此,在集油盘200安装时,可通过开口1412,将形变件130卡入第一配合段141中,以使集油盘200稳定卡入炉本体300的安装槽310内。同时也可通过开口1412,将集油盘200完全从安装槽310中取出,以便集油盘200实现更换。
7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侧板110上设有承载件111。承载件111用于承托集油盘20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集油盘200上的翻边120滑动承托于承载件111上,以保证集油盘200在卡式炉内得到有效承托。
71.可选地,承载件111与侧板1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仅限于螺栓连接、卡接、焊接或者一体成型方式等。同时,侧板110和翻边120分别在炉本体300和集油盘200上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仅限于螺栓连接、卡接、焊接或者一体成型方式等。
72.进一步地,当集油盘200推入安装槽310中时,集油盘200两侧的翻边120分别滑动承托在两侧的承载件111上,以保证集油盘200在安装槽310中两侧受力平衡。
7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6,一种卡式炉,卡式炉包括炉本体300、集油盘200以及集油盘的固定结构100;炉本体300上设有安装槽310。集油盘200用于插入炉本体300的安装槽310中。
74.上述的卡式炉,在侧板110和集油盘200两者中,一个设置配合部140,另一个设置形变件130。当集油盘200推入炉本体300上的安装槽310时,两侧的侧板110夹持在集油盘200的相对两侧上;同时一侧的形变件130滑入对应的第一配合段141中。由于形变件130与第一配合段141为抵触配合,且形变件130发生相应结构弹性变形,因此,在推入过程中,需持续施加力量推动集油盘200,使得形变件130在第一槽段中移动,并最终收容于第二配合段142内,以使集油盘200在炉本体300上的固定处于到位状态。又由于形变件130在第一配合段141中所受的抵触力大于形变件130在第二配合段142中所受的抵触力,因此,收容于第二配合段142中的形变件130会受制于第一配合段141更大的抵触力,不会轻易从第二配合段142中滑至第一配合段141中,使得集油盘200在炉本体300上的固定更加稳定。如此,通过本集油盘的固定结构100,能实现集油盘200的稳定固定,有效避免发生固定不到位、松动、易滑脱等的问题。
7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