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2:0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闭式循环水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火电厂机组设计闭式循环水系统中,闭式循环水从用户吸收热量后,经热交换器与开式循环水进行换热,放出的热量被开式循环水吸收排出,该部分余热未被充分利用。基于此,本技术方案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系统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火电厂闭式循环水余热深度节能综合利用回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能够实现闭式循环水系统与化水系统之间的换热,充分利用闭式循环水系统中的余热,进而提高机组循环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其能够通过控制水侧流量,增加水侧通流能力的同时调节水侧近出口温度在45℃以下运行,有效降低了结垢风险,维护简单。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其包括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换热模块;第一支路包括设置于其进口端的第一启停模块,以及设置于其出口端的第二启停模块;第二支路包括设置于其进口端的第三启停模块,以及设置于其出口端的第四启停模块;换热模块分别与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支路还包括与其连接的第一动力模块。
8.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动力模块设置于第一启停模块与换热模块之间。
9.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支路还包括与其连接的第二动力模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动力模块设置于第三启停模块与换热模块之间。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支路还包括与其连接的第一测量模块;第一测量模块设置于第二启停模块与换热模块之间。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支
路还包括与其连接的第二测量模块;第二测量模块设置于第四启停模块与换热模块之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启停模块包括闭式进口阀门,第二启停模块包括闭式出口阀门;第三启停模块包括生水进口阀门,第四启停模块包括生水出口阀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测量模块和第二测量模块均为电导率仪。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换热模块包括板式换热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水侧流量,增加水侧通流能力的同时调节水侧近出口温度在45℃以下运行,维护简单,有效的解决因生水硬度偏高、现有蒸汽管式加热器容易结垢,换热效率大幅度降低,导致生水产量无法保障生产的重大隐患问题,并且对装置实时监控,装置发生故障时,完全切换至原生水加热器,保证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第一种结构图。
19.图2为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第二种结构图。
20.图3为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的第三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4.实施例1
25.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其能够通过控制水侧流量,增加水侧通流能力的同时调节水侧近出口温度在45℃以下运行,有效降低了结垢风险,维护简单。
26.具体的,余热利用系统100,包括第一支路101、第二支路102以及换热模块103。
27.所述第一支路101包括设置于其进口端的第一启停模块101a,以及设置于其出口端的第二启停模块101b。
28.所述第二支路102包括设置于其进口端的第三启停模块102a,以及设置于其出口
端的第四启停模块102b。
29.所述换热模块103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101和所述第二支路102中部连接。
30.应说明的是,第一支路101与原闭式水换热器m前后两端连接,第一支路101前端设置于闭式水进口处;第二支路102与原生水加热器n前后两端连接,第二支路102前端设置于生水进口处。闭式水进口主管路通过三通、第一启停模块101a与换热模块103热侧进口连接。生水加热器n出口主管路通过三通、第四启停模块102b与换热模块103冷侧出口连接。
31.综上,通过控制水侧流量,增加水侧通流能力的同时调节水侧近出口温度在45℃以下运行,维护简单,有效的解决因生水硬度偏高、现有蒸汽管式加热器容易结垢,换热效率大幅度降低,导致生水产量无法保障生产的重大隐患问题,并且对装置实时监控,装置发生故障时,完全切换至原生水加热器,保证正常运行。
32.实施例2
33.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新型的闭式水余热深度利用装置能够通过控制水侧流量,增加水侧通流能力的同时调节水侧近出口温度在45℃以下运行,有效降低了结垢风险,维护简单。
34.具体的,余热利用系统100,包括第一支路101、第二支路102以及换热模块103。
35.所述第一支路101包括设置于其进口端的第一启停模块101a,以及设置于其出口端的第二启停模块101b。
36.所述第二支路102包括设置于其进口端的第三启停模块102a,以及设置于其出口端的第四启停模块102b。
37.所述换热模块103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101和所述第二支路102中部连接。
3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路101还包括与其连接的第一动力模块101c。所述第一动力模块101a设置于所述第一启停模块101a与所述换热模块103之间。
3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路102还包括与其连接的第二动力模块102c。所述第二动力模块102c设置于所述第三启停模块102a与所述换热模块103之间。
4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路101还包括与其连接的第一测量模块101d;所述第一测量模块101d设置于所述第二启停模块101b与所述换热模块103之间。
4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路102还包括与其连接的第二测量模块102d;所述第二测量模块102d设置于所述第四启停模块102b与所述换热模块103之间。
4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启停模块101a包括闭式进口阀门,所述第二启停模块101b包括闭式出口阀门;所述第三启停模块102a包括生水进口阀门,所述第四启停模块102b包括生水出口阀门。
4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测量模块101d和所述第二测量模块102d均为电导率仪。所述换热模块103包括板式换热器103a。
44.应说明的是,第一支路101和第二支路102为可采用外接管道;第一动力模块101c为闭式水增压泵,第二动力模块101为生水增压泵。第一支路101与原闭式水换热器m前后两端连接,第一支路101前端设置于闭式水进口处;第二支路102与原生水加热器n前后两端连接,第二支路102前端设置于生水进口处。闭式水进口主管路通过三通、第一启停模块101a与换热模块103热侧进口连接,闭式水出口主管路通过三通、第二启停模块101b与第一动力模块101a进口连接,第一动力模块101a出口与换热模块103热侧出口连接,原生水加热器n
进口主管路通过三通、第三启停模块102a与第二动力模块102c进口连接,第二动力模块102c出口与换热模块103冷侧进口连接,生水加热器n出口主管路通过三通、第四启停模块102b与换热模块103冷侧出口连接。
45.本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在原闭式水与化水系统中间增加一台高效率小端差板式换热器103a,通过闭式水流量调节、温度控制、降压控制,用闭式水低温余热加热化学生水,新增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切换时不影响机组正常运行,原生水加热器蒸汽加热作为备用设备。装置闭式水以及化水出口处设置电导率装置,实时监控,装置发生故障时,完全切换至原生水加热器m,保证正常运行。切换备用设备时只需关闭所有的启停模块即可。
46.综上,通过闭式水余热利用以及单元制布置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因生水硬度偏高、现有蒸汽管式加热器容易结垢,换热效率大幅度降低,导致生水产量无法保障生产的重大隐患问题。
47.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48.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49.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50.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