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发动机机油泵泵盖的衬套设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9:14: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油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泵泵盖的衬套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2.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需要润滑。
3.发动机的润滑设置有对应的润滑系统,润滑系统中一般包括有机油泵。机油泵作用在于为机油提供动力,使机油自油底壳输送到发动机,进而通过机油实现润滑。
4.机油泵在结构上包括有泵盖,以及穿过泵盖的传动轴。传动轴通过泵盖上的轴孔穿过泵盖。
5.为了帮助传动轴在轴孔位置实现耐磨及自润滑的效果,在轴孔处设置有衬套。
6.现有技术中,衬套多通过压装的方式设置于轴孔,为了便于实现压装,衬套的外周多采用轴向平直的表面结构。
7.这种结构及装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1.工序复杂,操作繁琐;2.衬套与泵盖的结合不够牢固,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泵盖压装式设置的衬套容易掉落,且装配工序复杂,操作繁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泵泵盖的衬套设置结构,解决衬套装配工序复杂,操作繁琐,且容易掉落的问题。
9.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10.一种发动机机油泵泵盖的衬套设置结构,包括泵盖,所述泵盖上设置有预铸孔作为轴孔;所述轴孔内通过压铸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部或/和凹陷部,以与所述轴孔的内壁嵌合。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凸环作为所述凸起部。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作为所述凹陷部。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呈筒状,所述衬套包括内壁,所述内壁的两端同轴设置有第一台面,所述第一台面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第一台面垂直于所述衬套的中心线。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的两端还同轴设置有圆锥面,所述圆锥面的窄口一端边沿连接于所述第一台面外侧一端边沿。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的两端还同轴设置有第二台面,所述第二台面垂直于所述衬套的中心线,所述第二台面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第二台面的内侧边沿连接于所述圆锥面的宽口一端边沿。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第二台面的外侧边沿形成倒角面。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孔的端部处,所述泵盖的外表面沿着所述轴孔轴向向外延伸形成筒状的结构加强部。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结构加强部的外壁设置有多个结构加强筋,所述结构加强筋连接到所述泵盖的外壁。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轴向延伸到所述结构加强部内,且所述衬套的端部对应靠近所述结构加强部的端部。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泵盖上设置预铸孔来作为轴孔,并通过压铸的方式设置衬套,为了结合压铸技术,在衬套外设置了凹陷或者凸出的结构来增强衬套于泵盖的结合,相对于现有的压装式装配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工序少,操作更加简单,且衬套与泵盖的结合更加紧密。
附图说明
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另一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衬套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衬套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泵盖和泵体设置为整体情况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泵盖和泵体设置为整体情况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0.100-泵盖,110-轴孔,120-结构加强部,130-结构加强筋;
31.200-衬套,210-凸环,220-内壁,230-第一台面,240-圆锥面,250-第二台面,260-倒角面;
32.300-泵体,310-泵体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4.请参考图1-4,一种发动机机油泵泵盖的衬套设置结构,包括泵盖100,泵盖100为机油泵上一必要的部件,通过泵盖100与泵体连接形成整体的封闭结构。封闭结构的内部用于设置机油泵的叶片等部件。泵盖100上面向泵体的一侧表面为泵盖的内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为泵盖的外表面。
35.泵盖100上设置有预铸孔作为轴孔110。轴孔110内通过压铸设置有衬套200。本方案采用压铸的工艺来设置泵盖,而压铸件中有的孔位对位置度有一定的要求,在模具上达不到准确的公差要求。通过预留加工量,后期压铸完成后增加机加工工序。目的在于保证孔的形位公差和位置公差,并减少机加工的量。
36.预铸孔通过压铸装配好衬套200时,传动轴200可以从衬套200内穿过。因此,预铸孔在作用上也实现了用于设置传动轴的轴孔功能。
37.压铸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利用模具内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进而结构成型。衬套200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部或/和凹陷部,以与轴孔110的内壁嵌合。在压铸过程中,由于衬套200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部或/和凹陷部,与预铸孔的内壁形成结构嵌合,以满足传动轴在长时间转动,及振动等冲击条件下,依然能不松动。衬套200与泵盖100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牢固。
38.衬套200的外表面通过形成凸起的结构或/凹陷的结构来增强与泵盖的结合。凸起的结构可以是如图3和4所示的凸出的环状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凸出的筋条结构、肋条结构、网纹结构和凸点结构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凹陷的凹槽,例如条形槽、点槽、凹槽和网纹槽等。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衬套200的外表面设置有凸环210作为凸起部。
40.如图3和4所示,在采用凸环210作为凸起部,帮助衬套200嵌入到轴孔110的内壁。这种结构可以在轴向上很好地帮助衬套200阻止移位。完整的环状结构,也使得衬套200在受到外部冲击时,通过凸环210起到均匀的承力效果,避免作用力集中,进而使得抗冲击能力更强。
41.如图3和4所示,凸环210的边沿经过圆角处理,去除了毛刺等干扰问题,使得表面形成平滑的钝面。平滑的钝面在压铸过程中,也更加有利于凸环210和轴孔110内壁更加紧密的结合。
42.凸环210的边沿经过圆角处理也更加便于装配。
4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衬套200呈筒状,衬套200包括内壁220,内壁220的两端同轴设置有第一台面230,第一台面230径向向外延伸,且第一台面230垂直于衬套200的中心线l。
44.如图1和2所示,在衬套200装配进入到轴孔110内时,第一台面230的存在,可以帮助传动轴在衬套200端部位置形成间隙(传动轴的外壁贴合到衬套200的内壁),进而避免衬套200端部处在结构上对传动轴进行干涉。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衬套200的两端还同轴设置有圆锥面240,圆锥面240的窄口一端边沿连接于第一台面230外侧一端边沿。
46.如图3所示,圆锥面240的设置为衬套200与泵盖100的装配提供接触面,足够的接触面以支持两者更加稳定地结合。锥面状的接触面,在压铸过程中更加容易地使得泵盖100的材料对衬套进行包覆。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衬套200的两端还同轴设置有第二台面250,第二台面250垂直于衬套200的中心线l,第二台面250径向向外延伸,且第二台面250的内侧边沿连接于圆锥面240的宽口一端边沿。
48.如图3所示,第二台面250的设置垂直于衬套200的中心线l。第二台面250的存在,在衬套200的装配状态中,帮助扩大轴向承力的面积,进而提高承力效果,使得衬套200与泵盖在装配状态下结构更加稳定。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着第二台面250的外侧边沿形成倒角面260。
50.如图3是所示,倒角面260的作用在于去除毛刺,并使得衬套200与轴孔110增大接触面积,更加紧密地结合。
51.倒角面260的设置还可以提高衬套200进入到泵盖100内的装配。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孔110的端部处,泵盖100的外表面沿着轴孔110轴向向外延
伸形成筒状的结构加强部120。
53.如图1所示,结构加强部120的设置是为了提高轴孔110处的结构强度,保证传动轴的设置稳定,可以承载更强的外部冲击力。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构加强部120的外壁设置有多个结构加强筋130,结构加强筋130连接到泵盖100的外壁。
55.如图1所示,结构加强筋130进一步提高结构加强部120的结构强度,在传动轴长时间的作用,以及外部冲击力作用下,据有跟高结构强度的结构加强部120,可以保证内部设置的衬套200更加稳定。
56.如图1所示,多个结构加强筋130沿着结构加强部120的外周排布设置。这种设置方式,便于提高所有结构加强筋130对结构加强部120整体的强度。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衬套200轴向延伸到结构加强部120内,且衬套200的端部对应靠近结构加强部120的端部。
58.衬套200延伸进入到结构加强部120内,自身相对泵盖100板体的厚度,提高了长度,也即提高了对传动轴的承载强度。同时,利用了结构加强部120自身的结构强度特性,使得整体的装配结构更加牢靠。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6所示,泵盖100设置于泵体300,所述泵体300上设置有泵体轴孔310,该泵体轴孔310的位置与上述轴孔110的位置相对,且都承载传动轴的转动。因此,泵体轴孔310内也设置有一个衬套200。
60.泵体轴孔310内设置的衬套200具有设置于泵盖100上的衬套200的所有上述装配特性、工艺特性和结构特性。
6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