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8:29: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


背景技术:

2.揉捻是红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揉捻可以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物质转变。
3.现有的揉捻操作一般也是采用揉捻机完成,但是现有的揉捻机更换所需揉捻茶叶的方式,一般都是通过打开压板进行更换,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揉捻机更换所需揉捻的茶叶需要打开揉捻筒的压板,费时费力的问题。
5.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包括呈三角设置的三个支撑脚,三个支撑脚上设置揉捻盘,每个支撑脚上均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转轴,其中一个支撑脚上设置的第一转轴连接驱动电机,每个第一转轴靠近顶部的位置旋转连接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转轴旋转连接揉捻筒底座侧壁上延伸出的外凸块,揉捻筒底座上设有揉捻筒,揉捻筒为筒型,顶部开口,揉捻筒内设有能够沿揉捻筒高度方向移动的压盘,揉捻盘对应于揉捻筒揉捻平面的下方设有开口,揉捻盘底部对应于开口的一侧设有沿开口切线方向设置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有能够翻转的盖体,揉捻盘底部开口设置了盖体的另一侧设置能够压合盖体的档杆机构。
7.首先,我们通过设计第一转轴、第一连杆、第二转轴和揉捻筒底座配合的方式,使得揉捻的平面被拓宽,这样提高了揉捻的平顺性,使得茶叶能够更好的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而更少的破坏茶叶的外形。
8.其次,我们通过设计盖体和档杆机构,使得更换所需揉捻的茶叶直接通过底部和顶部共同完成,特别是取出揉捻完成的茶叶,只需要打开盖体即可漏在下方的收集框内,再盖上盖体后,通过顶部的压板,加入新的所需揉捻的茶叶,这个方法还有个好处在于能够防止上一次揉捻的残留。
9.三个外凸块相邻间隔120度,均匀的设置于揉捻筒底座外围,第一连杆均相同长度大小,这样使得揉捻筒能够尽量的揉捻呈一个规律的圆形,防止受力不均衡。
10.进一步地,所述档杆机构包括设置于开口远离设置了盖体的另一侧底面的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竖向设置,第四转轴连接第二连杆,揉捻盘底部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能够使得第二连杆能够沿其转动方向滑动的滑动轨槽。
11.通过设计档杆机构,只需要通过第二连杆简单的平移操作就可以完成对盖体的固定,由于揉捻的过程会对盖体施加较大的力,所以对于盖体的固定是必须的。
12.此处进一步的,我们可以设计盖体具有一个弧形的凸起,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二连杆的配合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更好的固定盖体。
13.进一步地,第三转轴的端部外露出揉捻盘的底部,并在第三转轴外露出的部分设置转柄。
14.进一步地,第二连杆外露出揉捻盘的底部,并在第二连杆外露出的部分形成握把。
15.进一步地,揉捻盘内均匀设有沿其揉捻方向设置的若干导向揉捻凸块。
16.盖体上也均匀设有沿其揉捻方向设置的若干导向揉捻凸块。
17.进一步地,揉捻筒底座的外凸块在第二转轴上位于第一连杆的上方。
18.这样设计使得揉捻筒必然高于揉捻盘。
1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0.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使得揉捻的距离被延长,能够更加柔和的对茶叶进行揉捻,同时设计盖体和档杆机构,能够提高取出揉捻完成的茶叶的进度,也防止了上一步茶叶揉捻后的残留。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24.实施例1
25.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包括呈三角设置的三个支撑脚1,三个支撑脚1上设置揉捻盘2,每个支撑脚1上均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转轴3,其中一个支撑脚1上设置的第一转轴3连接驱动电机4,每个第一转轴3靠近顶部的位置旋转连接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杆5,第一连杆5远离第一转轴3的一端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转轴6旋转连接揉捻筒底座7侧壁上延伸出的外凸块8,揉捻筒底座7上设有揉捻筒9,揉捻筒9为筒型,顶部开口,揉捻筒9内设有能够沿揉捻筒9高度方向移动的压盘10,揉捻盘2对应于揉捻筒9揉捻平面的下方设有开口11,揉捻盘2底部对应于开口11的一侧设有沿开口11切线方向设置的第三转轴12,第三转轴12上设有能够翻转的盖体13,揉捻盘2底部开口11设置了盖体13的另一侧设置能够压合盖体13的档杆机构。
26.首先,我们通过设计第一转轴、第一连杆、第二转轴和揉捻筒底座配合的方式,使得揉捻的平面被拓宽,这样提高了揉捻的平顺性,使得茶叶能够更好的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而更少的破坏茶叶的外形。
27.其次,我们通过设计盖体和档杆机构,使得更换所需揉捻的茶叶直接通过底部和顶部共同完成,特别是取出揉捻完成的茶叶,只需要打开盖体即可漏在下方的收集框内,再盖上盖体后,通过顶部的压板,加入新的所需揉捻的茶叶,这个方法还有个好处在于能够防止上一次揉捻的残留。
28.三个外凸块相邻间隔120度,均匀的设置于揉捻筒底座外围,第一连杆均相同长度大小,这样使得揉捻筒能够尽量的揉捻呈一个规律的圆形,防止受力不均衡。
29.档杆机构包括设置于开口远离设置了盖体13的另一侧底面的第四转轴14,第四转轴14竖向设置,第四转轴14连接第二连杆15,揉捻盘2底部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能够使得第二连杆15能够沿其转动方向滑动的滑动轨槽16。
30.通过设计档杆机构,只需要通过第二连杆简单的平移操作就可以完成对盖体的固定,由于揉捻的过程会对盖体施加较大的力,所以对于盖体的固定是必须的。
31.此处进一步的,我们可以设计盖体具有一个弧形的凸起,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二连杆的配合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更好的固定盖体。
32.第三转轴12的端部外露出揉捻盘2的底部,并在第三转轴12外露出的部分设置转柄17。
33.第二连杆15外露出揉捻盘的底部,并在第二连杆外露出的部分形成握把(未图示)。
34.揉捻盘2内均匀设有沿其揉捻方向设置的若干导向揉捻凸块18。
35.盖体上也均匀设有沿其揉捻方向设置的若干导向揉捻凸块。
36.揉捻筒底座7的外凸块8在第二转轴6上位于第一连杆5的上方。
37.这样设计使得揉捻筒必然高于揉捻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三角设置的三个支撑脚,三个支撑脚上设置揉捻盘,每个支撑脚上均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转轴,其中一个支撑脚上设置的第一转轴连接驱动电机,每个第一转轴靠近顶部的位置旋转连接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转轴旋转连接揉捻筒底座侧壁上延伸出的外凸块,揉捻筒底座上设有揉捻筒,揉捻筒为筒型,顶部开口,揉捻筒内设有能够沿揉捻筒高度方向移动的压盘,揉捻盘对应于揉捻筒揉捻平面的下方设有开口,揉捻盘底部对应于开口的一侧设有沿开口切线方向设置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有能够翻转的盖体,揉捻盘底部开口设置了盖体的另一侧设置能够压合盖体的档杆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杆机构包括设置于开口远离设置了盖体的另一侧底面的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竖向设置,第四转轴连接第二连杆,揉捻盘底部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能够使得第二连杆能够沿其转动方向滑动的滑动轨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其特征在于:第三转轴的端部外露出揉捻盘的底部,并在第三转轴外露出的部分设置转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杆外露出揉捻盘的底部,并在第二连杆外露出的部分形成握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揉捻盘内均匀设有沿其揉捻方向设置的若干导向揉捻凸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揉捻筒底座的外凸块在第二转轴上位于第一连杆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红茶制备的揉捻机,包括呈三角设置的三个支撑脚,三个支撑脚上设置揉捻盘,每个支撑脚上均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转轴,其中一个支撑脚上设置的第一转轴连接驱动电机,每个第一转轴靠近顶部的位置旋转连接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转轴旋转连接揉捻筒底座侧壁上延伸出的外凸块,揉捻筒底座上设有揉捻筒,揉捻筒为筒型,顶部开口,揉捻筒内设有能够沿揉捻筒高度方向移动的压盘,揉捻盘对应于揉捻筒揉捻平面的下方设有开口,揉捻盘底部对应于开口的一侧设有沿开口切线方向设置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有能够翻转的盖体,揉捻盘底部开口设置了盖体的另一侧设置档杆机构。侧设置档杆机构。侧设置档杆机构。


技术研发人员:柯荣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兰山雪眉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2/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