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增压泵的降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7:32: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增压泵的降温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净水产品的发展,用户对于流量、滤芯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净水机上使用的增压泵,能泵送的流量也越来越大。在相同的工况下,随着增压泵的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其工作时产生热量也随之升高,尤其是一些增压泵具有静音的使用需求,为了降低噪音,增压泵外部会设计隔音用的壳体和一些吸引材料,这更加不利于增压泵的散热。
3.为此,专利号为cn201611154772.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压泵及具有该增压泵的纯水机》,在该纯水机中,增压泵通过环绕于其电机体表面的散热环绕管将加压后的水导流至ro反渗透膜滤芯,具有导热性能的散热环绕管将电机体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流并由水流带走,使增压泵能及时地得到散热,增长了增压泵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散热环绕管的存在也升高了ro反渗透膜滤芯的进水水温,提高了ro反渗透膜滤芯的产水量。
4.虽然上述的纯水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散热,但是环绕布局本身就会存积大量的热能,且增压泵在工作时往往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振动,环绕布局的方式会使管路的一部分区域脱离与增压泵的接触,导致散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有效实现对增压泵散热且增压泵各部分散热均匀的用于增压泵的降温结构。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增压泵的降温结构,包括:
7.壳体,呈筒状,其中部形成供增压泵容置其中的安装通道;
8.还包括有:
9.多个散热柱,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内,且均沿着壳体的径向延伸,且在所述壳体套设于增压泵外围的状态下,各个散热柱均与增压泵外壳的对应位置相抵。
10.为了避免散热柱的密集布置影响增压泵的管路布局,优选地,在所述安装通道其中一侧的散热柱形成第一散热部,而布置在所述安装通道另外一侧的散热柱形成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留有供增压泵管路穿过的通孔。
11.为了确保相邻两个散热柱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散热,优选地,各所述散热柱均与相邻的散热柱间隔布置。
12.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优选还可以采用净水的废水进行热交换,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具有供净水机废水流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所述散热柱的外端均与所述夹层流体连通。
13.为了确保水在夹层内具有足够长的流动路径,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
布置在壳体两端的端壁上。
14.为了确保水在进入到散热柱后不会长时间停留,确保单个散热柱内快速对流而完成热交换过程,各所述散热柱的中心处均设置有吸水内芯,该吸水内芯沿着散热柱的长度方向布置。
15.实现快速对流的方式有多种,优选地,所述吸水内芯为海绵状结构。
16.为了确保各个散热柱的内端与增压泵接触稳定,优选地,所述安装通道内还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呈筒状且环绕在增压泵的外围,且其上开设有多个供散热柱内端穿过的限位孔。
17.为了避免增压泵相对壳体产生轴向的移动,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其中一个端部还设置有限制增压泵脱离的端盖。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用于增压泵的降温结构中,壳体呈筒状且中部形成供增压泵容置其中的安装通道,在该安装通道内设置多个散热柱,且各个沿着壳体径向延伸的散热柱,这样安装柱的设计形式,有效的提升了散热效果,当增压泵工作产生振动时,能够对增压泵的外壳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兼顾散热的同时,大大的减少了因振动对散热产生的负面影响,散热效果更好且散热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散热结构与增压泵的装配示意图;
20.图2为图1省略增压泵后另一角度的整体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散热结构的整体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结构的俯视图;
23.图5为散热柱内吸水内芯的换热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5.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增压泵的降温结构包括壳体1和多个散热柱2,其中壳体1呈筒状,且其中部形成供增压泵300容置其中的安装通道11,多个散热柱2则设于该安装通道11内,且均沿着壳体1的径向延伸,且在壳体1套设于增压泵300外围的状态下,各个散热柱2均与增压泵300外壳的对应位置相抵。这样散热柱2的设计布局形式,有效的提升了散热效果,当增压泵工作产生振动时,能够对增压泵的外壳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兼顾散热的同时,大大的减少了因振动对散热产生的负面影响,散热效果更好,为了有效实现散热,在实际使用时,散热柱2可以设计为铜柱。
26.当然,为了避免散热柱2过多而影响增压泵300自身管路布局,上述的多个散热柱2中,布置在安装通道11其中一侧的散热柱2形成第一散热部1a,而布置在安装通道11另外一侧的散热柱2形成第二散热部1b,第一散热部1a和第二散热部1b之间留有供增压泵300管路穿过的通孔12。具体而言,各散热柱2均与相邻的散热柱2间隔布置。
27.采用散热柱2间隔布置的形式,能使空气从各个散热柱2之间流过而带走大量的热,当然还可以增设水冷的形式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例如可以采用净水的废水进行循环,本实施例中采用水冷的方式是与上述的壳体1相结合的形式,具体是在壳体1内部中空形成
夹层13,夹层13具有供净水机废水流动的进水口131和出水口132,各散热柱2的外端均与夹层13流体连通。为了确保水在夹层内具有足够长的流动路径,本实施例中的进水口131和出水口132分别布置在壳体1两端的端壁上。
28.由于水在流动时,很可能会直接流走,各个散热柱2内的水交换不积极会导致热量散出不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各散热柱2的中心处均设置有吸水内芯4,该吸水内芯4沿着散热柱2的长度方向布置,具体而言,吸水内芯4为海绵状结构。当增压泵工作时,泵体外壳的温度升高,与泵体接触的散热柱2的内端的温度升高,此时内端的水被加热、汽化且与冷端(即外端)的低温水产生温差,在压差的作用下,水蒸气沿着散热柱2的内壁向冷端和夹层13方向移动,并迅速交换热量重新变为液态,液化后的水和夹层13原有的水又会在海绵状吸水内芯4的虹吸作用下重新回到散热柱2的内端,最终形成换热循环,确保了散热柱2内快速的对流。
29.此外,在安装通道11内还设有支撑板5,该支撑板5呈筒状且环绕增压泵300布置,且其上开设有多个供散热柱2内端穿过的限位孔。支撑板5的其中一个端部还设置有限制增压泵300脱离的端盖51。
30.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31.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