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7:05: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


背景技术:

2.螺栓,机械零件,配用螺母的圆柱形带螺纹的紧固件,由头部和螺杆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这种连接形式称螺栓连接,如把螺母从螺栓上旋下,又可以使这两个零件分开,故螺栓连接是属于可拆卸连接,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是用于汽车上两块不同材料的板材的连接;然而传统的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的连接板是一整块,不能对连接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因此当两块板材不平行时,连接板就会与板材之间产生缝隙,影响连接的稳定性,此外,传统的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的连接板上的螺孔的位置是固定的,当连接板上的螺孔与板材上的螺孔对不上时,就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包括连接板、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口、滑槽、内螺纹孔、调节螺栓和螺孔位移机构,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一上一下对齐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两个所述连接板均与角度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贯穿连接板的安装口,每个所述安装口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所述连接板背离角度调节机构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安装口相通的内螺纹孔,每个所述内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每个所述安装口内均设有螺孔位移机构,所述螺孔位移机构包括安装块、滑块、安装方孔、限位槽、内螺纹套筒、限位块、第一齿条、第一伸缩杆、第二齿条、第一弹簧、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所述安装块可滑动设在安装口内,所述调节螺栓的钻入端与安装块的侧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块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均固定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设在滑槽内,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方孔,所述安装方孔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方孔内穿设有垂直于安装块的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可滑动设在限位槽内,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位于内螺纹套筒的上侧和下侧均固定设有第一齿条,两个所述第一齿条对称设置,所述内螺纹套筒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固定设有垂直于内螺纹套筒的第一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朝向第一齿条的一端均固定设有平行与第一齿条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
5.作为优选,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冂形块、连接块、轴孔、转轴、齿轮、第二伸缩杆、第三齿条和第二弹簧,所述冂形块的开口的内侧设有连接块,所述冂形块的开口的两侧均
开设有轴孔,两个所述轴孔同轴设置,所述连接块的两侧部均固定设有与轴孔相配合的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穿设在轴孔内,每个所述转轴背离连接块的一端均固定设有齿轮,所述冂形块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与下方的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第二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自由端均固定设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冂形块背离连接块的一侧与下方的连接板的上侧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背离冂形块的一侧与上方的连接板的下侧部固定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与内螺纹套筒相连接的部分为圆弧形结构。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和螺孔位移机构,角度调节机构不仅可以调整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角度,还可以锁定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角度,方便与不同夹角的两个板材进行稳固连接,螺孔位移机构可以多向调节内螺纹套筒的位置,可以让内螺纹套筒去对齐板材上的螺孔,即使板材上的螺孔位置出现偏差也可以正常安装,提升了适应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调节连接板的角度,方便连接不同夹角的板材,能够改变内螺纹套筒的位置,即使板材上的螺孔偏移也可以安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8.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的结构俯视图。
10.图2是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的结构侧视图。
12.图中:1-连接板、2-角度调节机构、21-冂形块、22-连接块、23-轴孔、24-转轴、25-齿轮、26-第二伸缩杆、27-第三齿条、28-第二弹簧、3-安装口、4-滑槽、5-内螺纹孔、6-调节螺栓、7-螺孔位移机构、701-安装块、702-滑块、703-安装方孔、704-限位槽、705-内螺纹套筒、706-限位块、707-第一齿条、708-第一伸缩杆、709-第二齿条、710-第一弹簧、711-连接螺栓、712-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13.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包括连接板1、角度调节机构2、安装口3、滑槽4、内螺纹孔5、调节螺栓6和螺孔位移机构7,所述连接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1一上一下对齐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1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2,两个所述连接板1均与角度调节机构2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贯穿连接板1的安装口3,每个所述安装口3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4,每个所述连接板1背离角度调节机构2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安装口3相通的内螺纹孔5,每个所述内螺纹孔5内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6,每个所述安装口3内均设有螺孔位移机构7,所述螺孔位移机构7包括安装块701、滑块702、安装方孔703、限位槽704、内螺纹套筒705、限位块706、第一齿条707、第一伸缩杆708、第二齿条709、第一弹簧710、连接螺栓711和连接螺母712,所述安装块701可滑动设在安装口3内,所述调节螺栓6的钻入端与安装块701的侧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块701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均固定设有与滑槽4相配合的滑块702,所述滑块702可滑动设在滑槽4内,所述安装块70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方孔703,所述安装方孔703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开设有
限位槽704,所述安装方孔703内穿设有垂直于安装块701的内螺纹套筒705,所述内螺纹套筒705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固定设有限位块706,所述限位块706可滑动设在限位槽704内,所述安装块701的上表面位于内螺纹套筒705的上侧和下侧均固定设有第一齿条707,两个所述第一齿条707对称设置,所述内螺纹套筒705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固定设有垂直于内螺纹套筒705的第一伸缩杆708,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708朝向第一齿条707的一端均固定设有平行与第一齿条707的第二齿条709,所述第二齿条709与第一齿条707啮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708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弹簧710,所述内螺纹套筒705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711,所述连接螺栓711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712,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包括冂形块21、连接块22、轴孔23、转轴24、齿轮25、第二伸缩杆26、第三齿条27和第二弹簧28,所述冂形块21的开口的内侧设有连接块22,所述冂形块21的开口的两侧均开设有轴孔23,两个所述轴孔23同轴设置,所述连接块22的两侧部均固定设有与轴孔23相配合的转轴24,所述转轴24可转动穿设在轴孔23内,每个所述转轴24背离连接块22的一端均固定设有齿轮25,所述冂形块21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与下方的连接板1固定连接的第二伸缩杆26,每个所述第二伸缩杆26的自由端均固定设有第三齿条27,所述第三齿条27与齿轮25啮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二伸缩杆26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二弹簧28,所述冂形块21背离连接块22的一侧与下方的连接板1的上侧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22背离冂形块21的一侧与上方的连接板1的下侧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706与内螺纹套筒705相连接的部分为圆弧形结构。
14.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当需要调整两个连接板1之间的角度时,可以压缩第二伸缩杆26使得第二伸缩杆26和第二弹簧28都压缩变短,使得第三齿条27与齿轮25分离,然后绕着转轴24转动两个连接板1使得两个连接板1之间的角度改变,然后松开第二伸缩杆26,在第二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第二伸缩杆26伸长,使得第三齿条27与齿轮25啮合连接,使得两个连接板1之间的角度被固定,当板件上的螺孔偏移而需要改变内螺纹套筒705的位置时,可以转动调节螺栓6,由于调节螺栓6与连接板1上的内螺纹孔5螺纹连接,调节螺栓6与安装块701转动连接,使得调节螺栓6在转动时可以驱动安装块701在安装口3内滑动,安装块701带动滑块702在滑槽4内滑动,使得安装方孔703内的内螺纹套筒705跟随着安装块701一起移动,然后压缩第一伸缩杆708,使得第一伸缩杆708和第一弹簧710被压缩变短,使得第二齿条709与第一齿条707分离,然后沿着安装方孔703滑动内螺纹套筒705,内螺纹套筒705带动限位块706在限位槽704内滑动,让内螺纹套筒705与板件上的螺孔对齐即可,然后松开第一伸缩杆708,在第一弹簧710的弹力作用下,第一伸缩杆708伸长,使得第二齿条709与第一齿条707啮合连接,使得内螺纹套筒705不能在安装方孔703内滑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调节连接板的角度,方便连接不同夹角的板材,能够改变内螺纹套筒的位置,即使板材上的螺孔偏移也可以安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15.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