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稳固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5:12: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稳固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各行各业都开始引进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投入到生产中,其中,根据实际生产的需求,在产品的上料、转移、加工或下料的工序中,基本都需要使用到夹持的结构,目前常见的夹持结构主要有两种,一个中依靠夹持治具自带的开夹结构实现,另一种则是依靠外部结构将夹持治具开夹,例如在电镀线上的使用,夹持治具需要依靠开夹前座和开夹后座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开夹动作,其中,开夹前座主要是用于打开或关闭夹持治具,开夹后座主要是提供支撑,产生与开夹前座相对立的力,保证开夹动作稳定执行;开夹后座在工作中的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现有的开夹后座主要由气缸和一块接触板构成,气缸推动接触板与夹持治具接触,提供支撑力,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气缸内的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也就是说在工作时,很有可能因为开夹前座推力过大或夹持治具变形导致作用到接触板的力增大,此时,气缸的输出杆将缩回一定行程,对气缸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则无法起到开夹后座原有的固定和支撑作用,最终影响到后续工艺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固的支撑装置。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稳固的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组件、驱动组件及支撑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推动件,驱动件设置于固定组件,推动件连接驱动件,支撑组件滑动设置于固定组件;其中,驱动件带动推动件相对固定组件运动,推动件带动支撑组件远离固定组件运动,固定组件、推动件及支撑组件依序抵接。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及活动件,活动件滑动设置于固定组件,支撑件设置于活动件,支撑件与推动件抵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具有第一过渡面及第一支撑面,支撑件具有第二过渡面及第二支撑面,推动件运动时,第一过渡面相对第二过渡面运动,第一支撑面抵接第二支撑面并带动第二支撑面运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活动件滑动设置于第二固定件,驱动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活动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一端连接活动件,连接件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具有导向槽,活动件贯穿导向槽,且活动件与导向槽可相对运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具有减阻槽,减阻槽设于推动件与支撑组件连接处。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与支撑组件连接处还设有避空区。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设于支撑件远离推动件的一侧。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包括推动板及连接块,连接块设置于推动板,连接块连接驱动件。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组件、驱动组件及支撑组件的配合设置,驱动组件带动推动件朝水平方向运动,推动件带动支撑组件朝垂直方向运动,停止运动后,固定组件、推动件及支撑组件三者相互抵接,当外力作用在支撑组件上,由于三者相互抵接,不存在被压缩的空间,因此支撑组件不会出现回缩的现象,进而避免对后续的工艺造成影响,还能保证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实施例中稳固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17.图2为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19.图4为实施例中推动件的立体结构图;
20.图5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固定组件;11-第一固定件;12-第二固定件;
23.2-驱动组件;21-驱动件;22-推动件;221-第一过渡面;222-第一支撑面;223-导向槽;224-减阻槽;225-推动板;226-连接块;
24.3-支撑组件;31-支撑件;311-第二过渡面;312-第二支撑面;32-活动件;33-缓冲件;
25.4-连接件;
26.5-避空区。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如图1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稳固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本实施例的稳固的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驱动组件2及支撑组件3,驱动组件2设置于固定组件1,支撑组件3活动设置于固定组件1,且驱动组件2与支撑组件3连接,通过驱动组件2带动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作用于治具上。
30.再一并参照图2所示,图2为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固定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件11及第二固定件12,驱动组件2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1,支撑组件3滑动设置于第二固定件12。具体的,第一固定件11的形状为长条板状,第二固定件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固定件12间隔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1的同一侧,支撑组件3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二固定件12,提高支撑组件3运动的稳定性。
31.再一并参照图3及图4所示,图3为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的立体结构图;
32.图4为实施例中推动件22的立体结构图。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1及推动件22,驱动件21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1,推动件22相对第一固定件11滑动,例如推动件22可以通过导轨和导块的配合形式相对第一固定件11滑动,也可以是,推动件22与第一固定件11刚好贴合或存在较小的间隙。推动件22包括推动板225及连接块226,连接块226设置于推动板225,且连接块226连接驱动件21的输出端,驱动件21驱动连接块226,再有连接块226带动推动板225相对第一固定件11做水平方向的运动。
33.再一并参照图5所示,图5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的立体结构图。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件31及活动件32,活动件32贯穿第二固定件12及推动件22,且活动件32连接支撑件31,支撑件31与推动件22相互抵接,推动板225运动过程中推动支撑件31运动,支撑件31带动活动件32相对第二固定件12运动。
34.请复阅图3-图5,推动板225具有第一过渡面221及第一支撑面222,第一过渡面221与第一支撑面222成角度设置,支撑件31具有第二过渡面311及第二支撑面312,第二过渡面311与第二支撑面312也成角度设置,且第一过渡面221与第二过渡面311相适配。具体应用时,初始状态,第一过渡面221与第二过渡面311贴合,当驱动件21驱动推动板225运动时,第一过渡面221沿第二过渡面311表面运动,运动到指定位置后,第一支撑面222抵接第二支撑面312,此时,第一支撑面222推动第二支撑面312朝远离第一固定件11的垂直方向运动,支撑件31作用于治具,为治具提供支撑。在该状态下,支撑件31、推动板225及第一固定件1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抵接,防止受外力过大导致支撑件31朝垂直方向缩回的情况,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以及不影响后续工艺的精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推动板225抵接支撑件31时的稳定性,推动板225上具有多个第一过渡面221及多个第一支撑面222,相对应的,支撑件31上也具有多个第二过渡面311及多个第二支撑面312。
35.为了降低推动板225与第一固定件11和支撑件31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驱动件21的工作阻力,推动板225与第一固定件11连接处和/或支撑件31连接处设有减阻槽224,减阻槽224沿推动板225的长度方向开设,通过减阻槽224减少了推动板225与第一固定件11和/或支撑件31表面的接触面积,降低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以及降低驱动件21的能耗,进而节约成本。
36.初始状态下,推动板225与支撑件31贴合,二者之间设有避空区5,通过避空区5的设置,减少推动板225与支撑件3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相互之间的摩檫力,使得第一过渡面221沿第二过渡面311运动时更为顺畅,也能降低驱动件21的输出能耗。同理,推动板
225与支撑件31之间设有多个避空区5,进一步达到降低摩擦力的效果。
37.请继续复阅图1、3和5,推动板225设有导向槽223,活动件32穿过导向槽223与支撑件31连接,导向槽223沿推动板225的长度方向开设,当推动板225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活动件32与导向槽223之间相互运动,通过导向槽223的设置,推动板225在运动时不会受活动件32干涉。具体的,导向槽223的数量为两个,活动件32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活动件32设置于两个第二固定件12,且两个活动件32分别贯穿两个导向槽223。活动件32与第二固定件12之间设有连接件4,连接件4的一端连接活动件32,连接件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件12,具体应用时,连接件4为弹簧,通过连接件4的设置,支撑件31可实现自动复位功能。
38.请继续复阅图1及图5,支撑组件3还包括缓冲件33,缓冲件33位于支撑件31远离第一固定件11的一侧。通过缓冲件33的设置,避免支撑件31与治具接触时硬碰硬进而对治具造成损坏,缓冲件33为支撑件31与治具之间的接触提供缓冲,延长治具的使用寿命。
39.工作时,驱动件21带动连接块226,连接块226带动推动板225运动,推动板225上的第一支撑面222与支撑件31上的第二支撑面312抵接,并推动支撑件31朝远离第一固定件11的方向运动,支撑件31带动活动件32压缩连接件4;驱动件21往初始方向运动时,支撑件31在连接件4的弹性作用下返回至初始位置。
40.综上所述,通过固定组件、驱动组件及支撑组件的配合设置,驱动组件带动推动件朝水平方向运动,推动件带动支撑组件朝垂直方向运动,停止运动后,固定组件、推动件及支撑组件三者相互抵接,当外力作用在支撑组件上,由于三者相互抵接,不存在被压缩的空间,因此支撑组件不会出现回缩的现象,进而避免对后续的工艺造成影响,还能保证加工精度。
41.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