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吸引器的磁共振成像导航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0:42: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吸引器的磁共振成像导航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吸引器是简单而又极其重要的基本手术器械,吸引器可在术中充当多种角色,可以在术中吸除血水还可以廓清手术视野,吸引器也可以用作钝性分离器,使用吸引器对患者脑部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核磁共振在术前对患者病灶进行侦测,不能实时对病灶进行核磁成像不够便捷。
3.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109805992a的专利公开了核磁共振下穿刺手术定位装置,包括座台,所述座台上设有气缸连接座、滑动扣和伸缩槽,所述座台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上设有上伸缩衔接器和第一液压推动器,所述下盖板上设有下伸缩衔接器,所述伸缩槽内嵌合有电子伸缩柱,所述第一液压推动器的推动柱与电子伸缩柱固定连接,所述电子伸缩柱上设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上设有限位环套和套箱,所述套箱与限位环套为焊接一体化结构。独立设备的传动有效的避免了传动零部件损坏或零部件连接松弛,造成检测难度大以及维修时间的长的问题,独立的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可对设备进行针对的性的维修或更换,有效的缩短了设备维修时间。
4.再例如专利号为cn11021528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磁共振成像的颅内手术导航系统,包括术前规划模块,定位转换模块,三维神经影像可视化模块,三维神经影像快速分割模块和术中引导模块。本发明的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将计算机辅助技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颅内手术过程中,有效帮助医生进行术前手术规划,术中手术定位及引导,辅助手术操作,进而降低手术难度并提高治疗精度和效果。
5.基于上述,传统的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吸引器的磁共振成像导航装置一般为台式结构,未设置能够及时对患者脑部进行磁共振成像的结构,需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一般未设置可以使患者颈部头部水平角度进行调整的结构,不能对患者颈部垂直角度进行调整,不能对颈部进行支撑的同时,使颈板前端保持水平高度,可以使患者头部始终与前侧的小型磁共振机内工作部的孔洞对齐,不便于进一步对头部进行核磁成像,不能使手术医师通过观察传送屏上患者脑部信息来对吸引器位置进行导航。
6.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吸引器的磁共振成像导航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一)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吸引器的磁共振成像导航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吸引器的磁共振成像导航装置一般为台式结构,未设置能够及时对患者脑部进行磁共振成像的结构,需要在术前对患者
进行核磁共振,一般未设置可以使患者颈部头部水平角度进行调整的结构,不能对患者颈部垂直角度进行调整,不能对颈部进行支撑的同时,使颈板前端保持水平高度,可以使患者头部始终与前侧的小型磁共振机内工作部的孔洞对齐,不便于进一步对头部进行核磁成像,不能使手术医师通过观察传送屏上患者脑部信息来对吸引器位置进行导航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吸引器的磁共振成像导航装置,包括前倾底座,所述前倾底座底部前侧设置有直行轨,所述直行轨数量设置为二组,所述直行轨顶部通过滑动连接设置有小型磁共振机,所述小型磁共振机左侧设置有液氦制冷机,所述液氦制冷机左侧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数量设置为二组,两组冷却管另一端与小型磁共振机相连接,所述液氦制冷机后侧设置有信息处理部,所述信息处理部电路与小型磁共振机电路相耦合;所述小型磁共振机上方设置有顶往复丝杠,所述顶往复丝杠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螺栓架,所述螺栓架通过两侧垂直螺钉与室内顶部相固定;所述前倾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中板,所述固定中板前侧垂直贯穿有两组圆形通孔,所述固定中板顶部设置有上肢板,上肢板前侧底面通过铰连接设置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垂直穿设于固定中板圆形通孔内侧;所述上肢板前端通过铰连接设置有劲板,所述颈板底面通过铰连接设置有两组铰接条,所述铰接条底部与固定中板前端立面通过铰连接,所述颈板顶面固定连接有颈部往复丝杠,所述颈部往复丝杠数量设置为三组,所述颈部往复丝杠内侧顶部通过滑动连接设置有弧形承接座;每个所述弧形承接座外圈均设有保护气囊,所述保护气囊内设有压力传感器,以检测气囊压力,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的压力信号反馈至控制器中,当所述压力数据保持稳定时,小型磁共振机进行磁共振成像,当所述压力数据发生突变时,磁共振机停止磁共振成像,同时对患者发出提醒。
9.(三)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设置顶往复丝杠,通过控制顶往复丝杠运转,通过滚珠螺母座在顶往复丝杠内侧平移可以带动顶固定架平移,从而可以带动顶固定架底部的小型磁共振机平移,通过小型磁共振机向上肢板上方患者头部方向移动,可以使小型磁共振机内侧的环颅射频线圈套接于患者头部外侧,通过小型磁共振机运转可以对患者脑部进行磁共振成像,通过信息处理部进行信息处理后,可以将脑部图像信息通过传送屏呈现,手术医师可以通过观察传送屏上患者脑部信息来对吸引器位置进行导航。
10.2、本发明还通过设置上肢板,在患者躺在上肢板顶面后,通过医护人员手动转动调节手轮,使与调节手轮同轴的蜗杆转动,从而可以使与蜗杆啮合的内螺纹蜗轮转动,从而内螺纹蜗轮内侧的螺纹杆通过螺纹传动进行垂直运动,从而可以带动螺纹杆底部铰连接的底台垂直运动,从而可以带动底台顶部铰连接的铰接杆于固定中板前侧的两组圆形通孔内垂直滑动,从而使铰接杆可以带动其顶部铰连接的上肢板翻转,可以调整上肢板的翻转角度,在上肢板翻转的过程中可以使上肢板前端铰连接的颈板进行角度偏转,可以对患者颈部垂直角度进行调整,通过颈板底面铰连接的两组铰接条可以对颈板前端进行支撑的同时,可以使颈板前端保持水平高度,可以使患者头部始终与前侧的小型磁共振机内工作部
的孔洞对齐,便于进行下一步的磁共振成像。
11.3、本发明还通过设置弧形承接座,可以使患者躺在上肢板顶面后,使其颈部搭靠在三组弧形承接座顶面后,可以通过转动三组小型手轮使颈部往复丝杠内侧的弧形承接座左右距离进行调整,可以使患者颈部头部水平角度进行调整,便于使患者头部对准小型磁共振机内曲侧面,便于对头部进行核磁成像;4、本发明通过每个弧形承接座外圈均设有保护气囊,保护气囊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在调节每个弧形承接座左右距离进行调整左右之间距离时,通过保护气囊的相互错位对患者不同部位施加压力,便于对头部所需检测部位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精准检测;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变化,可以感知核磁成像时患者头部的晃动情况,从而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的压力信号反馈至小型磁共振机的信息处理部中,当压力数据保持稳定时,信息处理部控制小型磁共振机进行磁共振成像,而当压力数据发生突变时,小型磁共振机停止磁共振成像,同时对患者发出提醒,避免头部晃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的左侧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倾底座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体的左侧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5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体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7中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图1至图8中,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前倾底座;101、固定中板;102、上肢板;1021、铰接杆;1022、底台;1023、螺纹杆;1024、内螺纹蜗轮;1025、蜗杆;1026、调节手轮;103、颈板;1031、铰接条;104、侧铰条;1041、阻尼铰条;1042、传送屏;105、颈部往复丝杠;1051、弧形承接座;1052、小型手轮;2、直行轨;3、小型磁共振机;301、支撑部;3011、内导轮;302、树脂导轨;303、环颅射频线圈;304、顶固定架;3041、滚珠螺母座;4、液氦制冷机;401、冷却管;5、信息处理部;6、顶往复丝杠;601、镍合金机壳;602、螺栓架。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6.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吸引器的磁共振成像导航装置,包括前倾底座1;前倾底座1底部前侧设置有直行轨2,直行轨2数量设置为二组,直行轨2顶部通过滑动连接设置有小型磁共振机3,小型磁共振机3左侧设置有液氦制冷机4,液氦制冷机4左侧设置有冷却管401,冷却管401数量设置为二组,两组冷却管401另一端与小型磁共振机3相连接,液氦制冷机4后侧设置有信息处理部5,信息处理部5电路与小型磁共振机3电路相耦合;小型磁共振机3上方设置有顶往复丝杠6,顶往复丝杠6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螺栓架602,螺栓架602通过两侧垂直螺钉与室内顶部相固定。
17.如图2所示,前倾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中板101,固定中板101前侧垂直贯穿有两组圆形通孔,固定中板101顶部设置有上肢板102,上肢板102前侧底面通过铰连接设置有铰接杆1021,铰接杆1021垂直穿设于固定中板101圆形通孔内侧;铰接杆102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台1022,底台1022后侧顶面通过铰连接设置有螺纹杆1023,螺纹杆1023顶部通过螺纹联接设置有内螺纹蜗轮1024,内螺纹蜗轮1024顶部与固定中板101底部通过铰连接,内螺纹蜗轮1024后侧设置有蜗杆1025,蜗杆1025顶部与固定中板101底面通过铰连接,蜗杆1025与内螺纹蜗轮1024相啮合;蜗杆1025右端通过同轴连接设置有调节手轮1026;上肢板102前端通过铰连接设置有颈板103,颈板103底面通过铰连接设置有铰接条1031,铰接条1031数量设置为二组,铰接条1031底部与固定中板101前端立面通过铰连接,患者躺在上肢板102顶面后,通过医护人员手动转动调节手轮1026,使与调节手轮1026同轴的蜗杆1025转动,从而可以使与蜗杆1025啮合的内螺纹蜗轮1024转动,从而内螺纹蜗轮1024内侧的螺纹杆1023通过螺纹传动进行垂直运动,从而可以带动螺纹杆1023底部铰连接的底台1022垂直运动,从而可以带动底台1022顶部铰连接的铰接杆1021于固定中板101前侧的两组圆形通孔内垂直滑动,从而使铰接杆1021可以带动其顶部铰连接的上肢板102翻转,可以调整上肢板102的翻转角度,在上肢板102翻转的过程中可以使上肢板102前端铰连接的颈板103进行角度偏转,通过颈板103底面铰连接的两组铰接条1031可以对颈板103前端进行支撑的同时,可以使颈板103前端保持水平高度,可以使患者头部始终与前侧的小型磁共振机3内工作部的孔洞对齐,便于进行下一步的磁共振成像。
18.如图8所示,颈板103顶面固定连接有颈部往复丝杠105,颈部往复丝杠105数量设置为三组,颈部往复丝杠105内侧顶部通过滑动连接设置有弧形承接座1051,每个弧形承接座1051外圈均设有保护气囊,保护气囊内设有压力传感器,以检测气囊压力,颈部往复丝杠
105右侧通过同轴连接设置有小型手轮1052,患者躺在上肢板102顶面后,使其颈部搭靠在三组弧形承接座1051顶面后,可以通过转动三组小型手轮1052使颈部往复丝杠105内侧的弧形承接座1051左右距离进行调整,可以使患者颈部头部角度进行调整,使患者头部对准小型磁共振机3内曲侧面,便于对头部进行核磁成像,同时,在调节每个弧形承接座1051左右距离进行调整左右之间距离时,通过保护气囊的相互错位对患者不同部位施加压力,便于对头部所需检测部位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精准检测。
19.尤其是,在核磁共振检测中,患者头部的晃动,会造成核磁成像出现重影,而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变化,可以感知核磁成像时,患者头部的晃动情况,从而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的压力信号反馈至小型磁共振机3的信息处理部5中,当压力数据保持稳定时,信息处理部5控制小型磁共振机进行磁共振成像,而当压力数据发生突变时,小型磁共振机停止磁共振成像,同时对患者发出提醒,避免头部晃动。
20.固定中板101右侧立面处固定连接有侧铰条104,侧铰条104左端顶面通过铰连接设置有阻尼铰条1041,阻尼铰条1041顶端通过铰连接设置有传送屏1042,传送屏1042电路与信息处理部5电路相耦合。
21.实施例2如图1所示,小型磁共振机3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部301,支撑部301数量设置为二组,支撑部301底部设置有凹槽,支撑部301底部凹槽内部通过铰连接设置有内导轮3011,小型磁共振机3通过顶部的顶往复丝杠6进行平移时,可以通过底部的支撑部301对机器主体进行支撑,机器平移过程中可以通过支撑部301底部的内导轮3011在直行轨2内侧限位,可以限定小型磁共振机3的行进方向,小型磁共振机3内曲侧面固定连接有树脂导轨302,树脂导轨302顶部通过滑动连接设置有环颅射频线圈303,通过控制顶往复丝杠6运转,通过滚珠螺母座3041在顶往复丝杠6内侧平移可以带动顶固定架304平移,从而可以带动顶固定架304底部的小型磁共振机3平移,通过小型磁共振机3向上肢板102上方患者头部方向移动,可以使小型磁共振机3内侧的环颅射频线圈303套接于患者头部外侧,通过小型磁共振机3运转可以对患者脑部进行磁共振成像,通过信息处理部5进行信息处理后,可以将脑部图像信息通过传送屏1042呈现,手术医师可以通过观察传送屏1042上患者脑部信息来对吸引器位置进行导航。
22.如图7所示,小型磁共振机3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固定架304,顶固定架304顶部固定连接有滚珠螺母座3041,滚珠螺母座3041及其内部滚珠为陶瓷材料;顶往复丝杠6内侧丝杆后端通过同轴连接设置有伺服电机,顶往复丝杠6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镍合金机壳601,镍合金机壳601为含80%镍合金的高磁导率铁镍合金材质,伺服电机位于镍合金机壳601内侧,通过镍合金机壳601保护伺服电机,可以在小型磁共振机3运转扫描过程中,使伺服电机不受强大磁力影响。
23.实施例3在前倾底座1与小型磁共振机3之间设置有推拉门,通过推拉门可以分隔手术区域与核磁共振区域,装置进行使用时,首先将患者躺在上肢板102顶面,患者躺在上肢板102顶面后,使其颈部搭靠在三组弧形承接座1051顶面后,可以通过转动三组小型手轮1052使颈部往复丝杠105内侧的弧形承接座1051左右距离进行调整,可以使患者颈部头部角度进行调整,通过医护人员手动转动调节手轮1026,使与调节手轮1026同轴的蜗杆1025转动,从而
可以使与蜗杆1025啮合的内螺纹蜗轮1024转动,从而内螺纹蜗轮1024内侧的螺纹杆1023通过螺纹传动进行垂直运动,从而可以带动螺纹杆1023底部铰连接的底台1022垂直运动,从而可以带动底台1022顶部铰连接的铰接杆1021于固定中板101前侧的两组圆形通孔内垂直滑动,从而使铰接杆1021可以带动其顶部铰连接的上肢板102翻转,可以调整上肢板102的翻转角度,在上肢板102翻转的过程中可以使上肢板102前端铰连接的颈板103进行角度偏转,通过颈板103底面铰连接的两组铰接条1031可以对颈板103前端进行支撑的同时,可以使颈板103前端保持水平高度,可以使患者头部始终与前侧的小型磁共振机3内曲侧面的孔洞对齐,便于进行下一步的磁共振成像,通过控制顶往复丝杠6运转,通过滚珠螺母座3041在顶往复丝杠6内侧平移可以带动顶固定架304平移,从而可以带动顶固定架304底部的小型磁共振机3平移,通过小型磁共振机3向上肢板102上方患者头部方向移动,可以使小型磁共振机3内侧的环颅射频线圈303套接于患者头部外侧,通过小型磁共振机3运转可以对患者脑部进行磁共振成像,通过信息处理部5进行信息处理后,可以将脑部图像信息通过传送屏1042呈现,手术医师可以通过观察传送屏1042上患者脑部信息来对吸引器位置进行导航。
2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